首页 理论教育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江西人民为之振奋。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教育如何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如何更好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已是我省当前教育战线上一个引人深思的课题。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已历史地摆在了江西人民面前,形势喜人,形势催人,形势不等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南昌理工学院 邱小林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我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江西人民为之振奋。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教育如何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如何更好地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已是我省当前教育战线上一个引人深思的课题。

一、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优先发展教育

众所周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着眼江西实际统筹区域发展,深入推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不仅对江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探索生态与经济如何协调发展也将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龙头,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已历史地摆在了江西人民面前,形势喜人,形势催人,形势不等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师生,都要牢固树立以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相适应的发展理念,立赶超之志、鼓崛起之气、办人民满意教育。

环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打造光电产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铜冶炼及精加工产业基地、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炼油及化工产业基地、航空产业基地、汽车及零部件等八大产业基地,我们教育战线理所当然要与时俱进,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培养大批各门类各专业的实用型、复合型、科技型、创新型的建设人才。可以说,这给江西教育战线也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以南昌理工学院为例,学校有五个校区——南昌英雄校区、昌北南院校区和北院校区、共青校区、樟树校区,全都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之内,为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同时,“不以分数论英雄”,要尽快从根深蒂固的“应试”情结中解脱,大力加强素质教育,要从外延发展快速向内涵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需求为目标,真正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因此,优先发展教育,转变教育方式,就首先要更新人才观念。

更新人才观念,这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当前,我们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尤其要树立人人成才观念,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抛弃那种把眼光只盯着那些考试成绩拔尖的所谓优生进行重点培养的观念。我们要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注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清人龚自珍有一句名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或许是对我们当前更新人才观念的最好写照。

南昌理工学院入校就读的学生,他们的基础水平高低不一,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高考发挥得不理想,入学成绩不高,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学生也可以说得上“卧虎藏龙”,大有人在!学院有各种社团组织57个,各有所长的同学可谓“人才济济”。“1015”协会“20054”课题组是航天航空系、机电工程系、外语系、太阳能光电工程系的一些有志青年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凭着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对神舟火箭的浓厚兴趣,在学院有关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其研究的“激光离子组合式火箭发动机的探究”课题参加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挑战杯”大赛,荣获江西赛区一等奖,这一大胆构想在国内科技界有关部门产生一定影响,深受一些相关科学家们的关心和赞赏,该课题组郭宗帅等五位同学还参加了21世纪航天科学技术发展与前景高峰论坛,并在会上宣读了他们的论文,受到与会专家好评。学校先后有六位同学荣获“中国优秀特长生”称号。郭宗帅同学被江西省教育厅,省团委授予“江西十佳创新大学生”称号。由此可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都可成才”的观念是非常正确的。

当然,优先发展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建立学习型社会,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使更多的青年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就业,真正实现把我省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以满足成千上万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人才的需求。

二、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发展教育

十年规划展蓝图,教育改革呼声急。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迈进大众化教育的今天,如何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培养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等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

诚然,我省高校在巩固“规范管理年”、“创新发展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展“提升质量年”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内涵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索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尽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材施教”,这些传统的教育理念至今仍有其较强的科学性。为此,南昌理工学院先后拨出专项经费,创建了大学生科研创新基地、江西省大学生电子电脑竞赛基地等8大技能培训基地,以及机电实验教学中心、数控加工等9个中心实验室,打造已有的强势专业,根据市场需要开设急需专业。为实现江西省新能源产业6000亿GDP,培养30万太阳能光电工程科研生产技术专业人才的宏伟目标,2008年7月,南昌理工学院成立太阳能光电工程学院,组建了太阳能光电工程研究中心,引进了全国高校第一台多晶硅铸锭炉,开设了一个本科专业(光电信息工程)和两个专科专业(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和光伏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并把一些学有专长、学有兴趣的大学生,推到科研的前沿阵地,送他们试验实训的平台,给他们成才创业的沃土。同时,学院发挥高科技企业集团办学、产学研一体化的优势,在教学与科研相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掌握初步的学习研究方法,目前已初见成效。

近几年学院师生的科研成果获各级多项奖励。获国家专利21项,不少科研成果如太阳能路灯等已转化为市场产品。学校还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网络游戏研发基地”,学院在江西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西省委举办的“江西省大学生电子电脑大赛”中,连续10年获得优异成绩,共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3个,第二名7个,第三名4个,先后共有电子系、计算机系1013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301人。电子系学生何华勇获国家专利的“贝贝星智能教导笔”,已有3家公司共融资300万进行开发。电子系学生范敏发明的“多功能防护窗”已有杭州一生产厂家投资500万元进行开发。2007年7月,南昌理工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基地代表队,到北京参加亚洲地区联合举办的“飞向未来——太空探索创新赛”,名列第四名(前三名都是著名重点大学),荣获三等奖,获奖金1.2万元。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这也是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一个重要内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打造八个产业基地,涉及到成百上千个企业,以及多个行业和门类,其中不乏在全国有领先地位的名星企业。为此,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这个系统工程,完全可以在校与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采取联合办学、订单教育、合作培训等多种办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这无疑对学校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的自身发展,学生的成才就业都是相得益彰,互动三赢。

南昌理工太阳能光电工程学院,去年率先就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光电产业基地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企业,建立了联合办学关系。赛维从事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及多晶硅片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多晶硅片生产企业,学校定向为其培训太阳能光电工程优秀人才,赛维LDK公司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毕业后可到赛维集团就业。共青校区早在2003年就在共青城创办,还成立了一个技师学院,为共青城加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提供科技人才的智力支持,学院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艺术设计”、“摸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应对庐山世界文化景观,学院开展设了“旅游专业”。生物产业基地的药都樟树,是中国的著名药都,久享“药不过樟树不灵,药不到樟树不齐”之盛誉。南昌理工学院为挖掘药都樟树中药宝库,弘扬中医中药产业传统优势,推进中药现代化,打造生物医学工程,学校新开设中药制药技术、市场营销(药业策划营销方向)、工商企业管理(药业管理方向)、药都樟树有仁和、樟树制药厂等120多家医药企业,其中与樟树制药厂、仁和集团达成联合办学意向,并把这些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聘为学校教师;药都樟树这众多的医药企业已经是学校最好的实训实习的教育基地,又是学生毕业后首选单位,而医药企业又急需这些懂行有技术的专门人才增添医药企业的新鲜血液,以解中药技术后乏继人之困,也深受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凡此种种,正好为打造鄱阳生态经济区产业基地、城市发展相对接,应是相辅相成,携手共赢,有力地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三、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建设,改革人才评价制度,和谐发展教育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培养人才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双赢的好事,既杜绝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为校企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说,我们不仅要会培养人才,识别人才,而且要科学地使用人才。为此,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我们要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观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学院要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发展,从而激发学生乐观、自主、自立、努力成才。只有改进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才能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业绩为重点,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的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位盲目追求学历的现象。

当前,我国的教育状况表明,学生的知识水平较高,但实际应用的能力较差;应试能力较高而创新能力较差。“高分低能”现象还未得到有效的改观。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曾说过“中国的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但却不善于想象、发挥和创造”。南昌理工学院多年来始终把“科学、务实、厚德、创新”作为校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目标放在应用型、科技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学校经常强调:“知识创新才有力量!”“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南昌理工学院电子学院一批毕业生到摩托罗那电子公司进行考核面试,在全国许多高校毕业生中名列前茅,一次就有近20多名学生被录用,最终都是以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而胜出。

不难看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类人才,应该要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我们一定要改革那种“只看文凭,不看水平,只重学历,不看能力”的用人观,要既看文凭,也要看水平,既要看才品,更要看人品,要不拘一格选人才,放心大胆用人才。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拉开序幕,在38个市县区,要打造八大产业基地,提升区内各周边城市的区位优势和传统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经济发展。这期间,需要多少学有专长、干有特长的大学生前往应聘,同样各大中小企事业单位,也要出来挑选他们自己的如意“郎君”。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可大力实施“建巢引凤”人才工程,通过兴建一批大学毕业生公寓,大力鼓励、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功立业,创新创业;各有关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可跟有关学校联手共建,每年拿出一部分见习岗位给大学生毕业生见习、实训,对表现优秀的给予破格录用,优先录取,使用人单位和培养学校互动双赢,使人才合理流动,有效使用,充分体现学校以生为本、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表现出现尊重学生,择优录取,体现教育的公平,有力地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加快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就一定能又好又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共同谱写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