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用技术课程及其实施

通用技术课程及其实施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普通高中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我省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依照教育部课程标准,采用苏教版的《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浙江省教育厅于2006年初成立了通用技术课程专家小组,数次召开相关会议,并颁布了一系列课程实施的相关文件。会议研讨了《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省级培训建议》。

5.2 通用技术课程及其实施[1]

2003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教育部研制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于2004年秋季在部分省市进行课程实验。2004年首先在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个省市设置了通用技术课程实验试验区,随后各个省市相继开展通用技术课程实验。2005年开设的有江苏省;2006年开设的有天津、浙江、福建、安徽、辽宁;2007年开设的有北京、湖南、陕西、黑龙江、吉林;2008年开设的有山西、新疆、江西、河南;2009年开设的有湖北、河北、云南、内蒙古;2010开设的有甘肃、重庆、四川、贵州、青海。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普通高中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浙江省通用技术课程开设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通用技术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实验室的建设,教学与进行评价等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由实验进入了发展推进阶段。

5.2.1 课程体系的完善[2]

1.设置必修模块,全面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我省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依照教育部课程标准,采用苏教版的《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个必修模块的教学基本内容都是技术设计,且呈递进关系,即《技术与设计1》是《技术与设计2》的基础。技术设计不仅是技术的基础内容,是技术发展的关键,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而且对学生理解技术、使用技术、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技术素养的提高具有奠基作用。从课标可以看出,技术设计中的一些基础内容及专题,如“设计的优化”、“流程的优化”、“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等不仅体现科技发展的先进成果和先进文化,也是当代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的、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正是这些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方法论意义,构成了对所有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此外,技术设计还具有通用性强、适用面广、可迁移性大、实施条件灵活等特点。通用技术课程的必修内容集中反映了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基本要求,既体现了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必备、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内容,更是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的基础。《技术与设计1》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习的导入模块,其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并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其具体教学内容有技术及其性质、设计过程、设计的交流、设计的评价四个学习版块。我省教育主管部门建议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技术与设计2》是《技术与设计1》基础上的必修模块。其具体内容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专题性技术设计,它们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这些技术设计专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应用性,实施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我省教育主管部门建议完成《技术与设计1》后的高二年级下学期完成该模块的学习。

2.设置选修模块,提供丰富、多样的技术实践机会

我省通用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于2008年开设。鉴于我省的实际情况,建议目前暂时开设两个模块,即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及“家政与生活技术”。选修模块的开设其实是着眼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其教学内容是必修模块在不同具体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深化,其实质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技术实践的机会,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技术经历,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其中“电子控制技术”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设立的选修模块,学习内容有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事实上是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电子控制产品,并进行一些简易的技术试验,接触一些更具挑战意义、更富有趣味的技术问题。我省教育部门建议在高三上学期开设。开设“家政与生活技术”模块的目的,是拟以家政与技术的联系为基点,旨在提高学生未来生活质量,以满足技术对未来生活的挑战。教学内容设置的家政概述、家庭管理、家庭理财、家庭保健等版块其实已经离不开我们的现实生活。该模块紧贴学生生活,内容丰富有趣,设施要求低,很适合现在高中生的学习。同时,我省教育主管部门还建议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现有条件,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时机开设“现代农业技术”模块。比如以较为先进的、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现代农业技术的理念和方法,研修绿色食品、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引进、无土栽培、营养与饲料、病虫害预测及综合治理、农副产品营销等专题或者其中的部分专题,以开拓农村的技术教育资源,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

5.2.2 行政力量推动

我省的通用技术能顺利开设,并能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与行政力量的有力推动是分不开的。

1.成立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浙江省教育厅于2006年初成立了通用技术课程专家小组,数次召开相关会议,并颁布了一系列课程实施的相关文件。2006年2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发了《关于公布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关组织成员名单的通知》(浙教基〔2006〕33号),成立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内设18个指导组,其中包括通用技术学科组。

2.举办课程实施研讨会[3]

2007年3月12-13日,省教育厅课改办在杭州召开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研讨会。会议研讨了《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省级培训建议》。这次会议为浙江省通用技术的开设指明了方向。省教育厅领导作了重要指示,指出,中国的科举制度极大地影响了技术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讲得最多的也是做得最差的就是“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而现在对于新课改中的难点和亮点的技术领域学科,我们的各级领导都要高度重视。会议对高考改革方向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对于报考三类学校,即考专科和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考的成绩拟采用语、数、外,加技术模式,技术占100分;同时建议在目前实验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参加高考,强调平稳过渡,待时机成熟时采用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各占一定比例的考试模式。对于报考一类、二类院校的学生,则要求普通高中各学校在选修课的开设、教师的配备上要比一般学校要求更高。至于评价上,普通高中学生进行统一会考,或者待时机成熟时以某种方式折算到高考。会议还对技术专用试验室和技术设计室两个室的设备配备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配备技术试验室是必须的,而技术设计室可以分步进行。

省教研室领导作了研讨会总结。[4]总结指出,这次研讨会主要研究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总体部署,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领导和专家对这次会议寄予很大期望。对课程的具体实施提出了如下建议和要求:一是提高认识,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感。希望参会人员记住这次会议,这在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历史中,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一批对通用技术高度重视的领导和专家,认真讨论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这个课改中的亮点和难点问题。可以这么说,通用技术不开设,高中课改打折扣;通用技术开不好,高中课改没搞好。无论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来说,还是从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来说,通用技术的重要性怎么讲都不为过。省厅领导明确表示,对通用技术的态度是衡量真课改还是假课改的重要尺度。真改还是假改,看对通用技术的态度。开得好或差,可能需要一个过程,而开不开、开不开足是态度问题,今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水平,要把它作为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尺。我们要统一认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尽快把这门课程开好。二是守望理想,坚定信念,树立光荣感。要把这次高中课改作为教育理想的回归,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拨乱反正。毋庸置疑,通用技术既是一门实用的课程,也是一门教人智慧的课程,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意义重大。事实上,现代社会中的人几乎天天要和技术打交道,从简单的修理自行车,到操作电脑软件,不具备技术素养的人,未来生活质量无疑将大大下降。要求大家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没有技术课程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换句话说,不开通用技术课,是对国家法规的违抗(课程计划是一种准教育法规),也是对学生未来的不负责任。一门学科的地位,其实不在于是否列入高考科目,而在于有没有一批高水平的、让同行信服的教师在努力地教学和研究。通用技术对教师素质要求是很高的,技术老师是全才,希望有一批肯学习、肯吃苦的教师转行当技术教师,在这个新领域将大有作为。可以说,从事通用技术教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同时建议校长一定要挑选肯吃苦、肯学习、知识面宽、发展前途好的教师来担任通用技术教师。三是彰显智慧,奋发有为,克服畏惧感。通用技术尽管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但不是一张白纸,我省的劳动与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其实已经包括技术教育的相关内容。老师们千万不要被专家的高要求吓住,不要过分担心和害怕,因为有领导的重视,有一批真心实意热爱劳动与技术的优秀教师,有一批小发明、小制作的骨干辅导教师的引导,而且我们省将通用技术放入高考。所以技术教师,特别是技术教研员,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要有信心将这门课实施好。浙江课改要走到全国的前面,起点要高一点,眼光要远一点,气势要恢宏一点。浙江很早就开始义务教育课改,很早就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结果就有一批劳技骨干教师冒出来了,好多还评上了特级教师。有人说,领导重视是第一生产力,现在领导对这门课程已经高度重视了,就需要我们拿出良好精神状态和工作气势。专业委员会一定要做实事,我相信也一定能做成事。另外,建议教学研究要树立典型。通用技术教研要注意培育学校、教师、专用教室的典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所在学校要带好头,不管是不是校本教研,以后教学研讨会就到专用教室里开。另外还要扩大学科的影响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建立自己学科的排头兵。最后强调,通过这次会议,要进一步统一认识、提高认识,进一步振奋精神、明确目标,充分发挥我们的作用。对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出了要求,希望根据讨论意见对这个文件稿要做大的改动,当好领导的参谋,还要多宣传自己的学科,使我省通用技术课程有一个起点相对较高的规划和实施平台。

3.颁布课程实施指导意见

2007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指导意见》[5]。该指导意见对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专用场地建设、通用技术课程评价工作、教学研究工作、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和说明,并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提出了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切实加强对通用技术课程的领导与管理

该意见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工作,建议选派专人负责检查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并且要求各普通高中应有一名校长具体负责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工作,加强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管理,切实做好实践活动的安全工作。同时提出要求,各普通高中必须开设通用技术的两个必修模块,每周2课时(建议连排),共72课时;至少为2006级学生在高三开设一个选修模块,并逐年增加选修模块的开设数量。

(2)高度重视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建设

该意见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早规划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结构的调整,并督促学校根据需要逐步配齐配足通用技术教师。要求通用技术必修课按每5~6个平行班配备1位专职教师,但选修课可配专职教师,也可聘请固定的兼职教师。建议各普通高中应安排原教学能力较强的劳动技术教师、科技发明教师或动手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理科教师任教通用技术,积极鼓励和吸收青年教师充实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对教师的招聘工作,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学校招聘工科院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来担任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同时支持学校聘请职业高中、职业技校的专业教师担任通用技术兼职教师。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切实做好通用技术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出了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于教师的职前培养,《意见》指出,各高等师范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设技术教育专业或设置有关的选修课程,及早开办通用技术课程的师资培训班或函授班,以切实解决教师的培养途径和专业技术培训问题。

(3)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抓紧专用场地建设

《意见》要求省教研室统筹规划、组织开发通用技术教学资源,编写学生活动手册、教学案例集,建立浙江省通用技术教研网页。同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学校建设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并且明确提出各普通高中应在2007年至少配有一个专用教室,在3年内达到每6个班级配有一个专用教室的标准。另外,要求专用教室建设要依据《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装备配备目录》配备器材,且在普通高中3年内达到标准。建设专用教室时强调发挥学校已有的劳动与技术教室的作用,根据通用技术实施要求对其进行改造,并利用好已有的器材。在管理上,专用教室要求配有通用技术实验员进行管理。对于场地建设,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规划选修模块教学场地的建设,除利用已有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心、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基地、职业高中实践场地以及学校自建实践基地外,还可统一建设技术教育基地(中心),或由临近的几所学校分别建选修模块的专用教室,实行学生跨校选课制度。在教学资源建设上,要求各普通高中积极开发和利用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建立有特色的通用技术资源库,并鼓励通用技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

(4)充分重视通用技术课程评价工作

《意见》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教研部门和高中学校通用技术课程评价研究工作加强指导,不仅要监督各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学分认定工作,还要监控和评估各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通用技术项目测评的质量。为确保各普通高中按规定开好通用技术课程,在课改刚实施的现阶段,建议通用技术课程会考暂不执行免考制度,要求各地各校要组织做好通用技术课程的会考工作;同时要求各普通高中加强通用技术课程的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5)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意见》要求各市和规模较大的县(市、区)必须配备通用技术专职教研员,其他各县(市、区)必须配备专职或以通用技术为主的兼职教研员,各市、县(市、区)应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中心教研组,负责指导通用技术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教学教研方面,要求各级教科研规划部门每年要有一定数量的通用技术课程方面课题,借助课题研究解决本课程推进实施过程中的教育教学问题,有效提高通用技术教学质量。在校本教研方面,要求各普通高中成立通用技术教研组,或跨校联合成立通用技术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6)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通用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及评先评优等相关政策。且明确通用技术教师工作量可参照理科教师的标准确定,职称评审时对通用技术教师可单独设置学科评议组,并给予适当倾斜。要求加大通用技术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以引领学科的持续发展。关于场地建设,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向当地政府争取,为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开设与实施。强调各普通高中应设立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相应的配套经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良好氛围。建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通用技术课程的意义和价值,争取社会和家长理解、支持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对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把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情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年度考核范围内,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省级重点中学复评以及市县高中学校评估的评判依据。

4.颁布了教学器材配备目录

2007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试行)》[6]。目录依据通用技术课程应当注重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课程开设宗旨,并根据我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设置所选教材编制。按照《技术与设计》(1、2)必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和《家政与生活技术》选修ⅠB模块进行编排,规定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必须配备的仪器设备。强调目录中的器材是开设本课程的基本物质条件,要求学校努力达到。同时提出了高中24班(每年级八个平行班),每班50人为标准计数。规定学校规模每增加12个班(4个平行班)时,应相应调整增加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数量。在具体的配备数量上分为I、II两种方案。其中I方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方案,如果学校暂时不具备条件,可按II方案,但是应创造条件,逐步达到I方案。另外,目录中提供了选配器材。建议在具体配备时,如果学校原有部分器材的品种和规格与本目录基本相符,在不影响其他学科开展教学实验活动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对于质量,要求采购时应选用质量优良的产品,强调新增教学仪器和模型产品必须经过鉴定,强调了建设专用教室时必须充分重视安全的重要性。建议如先建设一个专用教室,宜采用设计和制作兼用的方案。2008年省教育厅把建设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作为2008年度十件大事之一,拨款1000多万用于159个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

5.建立会考、高考及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浙江省实施会考、高考及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于通用技术课程开设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2006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布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浙教基〔2006〕242号)文件,通用技术被纳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测评。通用技术项目测评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既有利于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通用技术课程的健康实施。2007年1月,成立了通用技术项目测评研究组,研究通用技术有关动手操作部分内容如何测评,并制订了综合素质评价通用技术项目测评指导意见,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动手操作的保障实施提供了依据。

2006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还颁布《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坚持并完善普通高中会考制度的意见》(浙教基〔2006〕243号),将通用技术学科第一次纳入会考。教研室组织相关人员研究通用技术会考的考试范围、题型等,并制定了会考标准,编写了会考导引。2008年6月,我省开创性地顺利实施通用技术会考,全省31.43万学生参加我省历史上第一次通用技术会考,平均分为79.59,合格率为97.75%。

2008年5月,浙江省新课程高考方案向社会颁布,通用技术学科赫然列入。通用技术高考方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服务就业创业为导向,积极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选拔模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逐步建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并明确了一是实施通用技术课程会考制度:(1)把会考作为分类测试的基础;(2)采集学生会考等第进入综合素质评价表;(3)由招生院校自主确定是否对学生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并在招生简章中明确。二是分类测试、分批选拔。把通用技术纳入三类科目考试,即在保持共同科目“语、数、外”基础上,侧重测试实用技能,即为语数(文/理)外+技术的考试模式,考试时间90分钟,按100分计入总分。高考方案规定,先实行由学生在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中自主选考一科,以后待条件具备时过渡到两科必考,按一定比例合成总分。实行全省统考,一年提供两次考试机会,由学生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时间和次数(限定在两次以内),并从中选择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总分,成绩两年有效。技术考试依据教育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公布的内容范围命题,不超出《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的范围。2008年10月全省17.29万学生参加全省历史上第一次通用技术高考。2009年3月全省第二次通用技术高考,共有11万学生参加;2010年3月有17万学生,2010年9月有18万学生参加。

把通用技术课程纳入“劳动与技能”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也是推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动力。《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7]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制订实施方案,建立工作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并指导、督促学校按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规定“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意见”采用“写实性评价+等第评价”的评价方式,全省统一标准。要求由学校在高中阶段学生成长记录、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照客观、公正反映的原则组织实施,评价程序公开、透明,评价结果经公示后采集确定的基本信息,形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信息表》,进入考生电子档案,在学校投档分数线上,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明确规定了“劳动与技能”综合素质评价采用等第评价,分A、P、E(分别表示好、合格、需努力)三等,而学习能力主要通过会考成绩等第(A、B、C、E,即优、良、合格、不合格)反映。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控制综合素质评价测评项目的等第比例,以市(含所辖区)和县(市)为单位,各测评项目的A等不得超过25%、E等不得超过5%,否则省里不予确认。高校招生时,由省教育厅教研室依据电子学籍系统中记载的情况,合成《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信息表》,作为录取时的重要依据。

5.2.3 教研形式多样化

1.岗前、课前培训

2007年6月,我省在杭州师范大学举行全省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教师全员培训,来自11个地市的793名教师参加了培训。2008年1月,在新课程岗前培训的基础上,专门组织浙江省高中新课程高二下通用技术学科课前培训。培训内容有《技术与设计2》教学指导意见解读、项目测评实施、课堂教学观摩、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经验介绍与交流等。2008年6月,组织了高三上通用技术学科的课前培训,对来自11个地市的162名通用技术教师、通用技术教研员进行了培训,主要内容是高三选修模块“电子控制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课前备课活动,同时兼顾高二必修模块的内容。在省级培训之后,各地市都组织了市级培训。而参加过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教研员,也就成为市级培训的培训力量。

2.动手实践技能培训

鉴于我省通用技术教师来自不同专业、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浙江省教研室充分利用岗前培训、课前培训的机会,对教师进行动手能力的培训。在多次的培训中,教师经历了鸟巢的设计与制作,熟悉并掌握了木工的加工工具及加工工艺;经历了金属三脚架的设计与制作,熟悉了金属加工工具及加工工艺。并组织教师到浙江大学金属加工基地参观,熟悉金属加工工具及加工工艺,制作了金属构件,进一步巩固教师的动手技能。各个地市的通用技术教研室在省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技能训练活动,使一线教师弥补了动手能力不足的缺陷,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底气,增加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能力。

3.“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

浙江省课改办下发了《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新课程新教材“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的通知》(省课改办〔2009〕4号),由省教育厅教研室集中组织高中通用技术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参加专题培训的教师,根据《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专题研究浙江省通用技术新课程教学,结合课例解决新课程教学设计、知识结构的难点和实际问题,聚焦课堂,开展互动,使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能力。自从2007年以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每年组织通用技术“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通过研训使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得以解决,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4.三项教学评比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广“轻负担高质量”教学模式,提高我省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总结与推广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成果,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举行“教学论文评比”、“课堂教学评比”和“教研课题优秀成果评比”,简称“三项教学评比”,并下发了《浙江省三项教学评比规范》,其中通用技术学科在列。自开展以来,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评比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通过主题研讨、教学设计、上课、评课、展示、总结、反思等一系列课堂教学实践,积极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设计、研磨教学、反思交流,同时倡导教师创造有深度、有创新、有特色、有实效的课堂案例,来实现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论文评比”“教研课题优秀成果评比”中,引导教师注重于通用技术课程“教法、学法、考法”研究,确定“有效教学”为研究目标,研究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着力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引导教师注重研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和探究性学习等学法,总结提高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及时加以推广;引导教师注重对课程标准、指导纲要、考试说明考纲、试卷、命题方法、考生应试心理等考法研究。通过“三项教学技能”评比,给通用技术教师搭建了教学研究的广阔平台,正是通过一系列的有计划的教学研究,使我省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迅速地熟悉了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适应了通用技术教学,也正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通用技术教师和教研员,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5.开展远程教研

(1)浙江省通用技术教学网的建立,成为远程教研的平台

2007年9月,浙江省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杭州召开,通用技术学科组提出要建设相应的网络平台,提议要建立一个服务、咨询、交流、对话于一体的通用技术教师之家,采用以wiki技术为支撑的平台。该网站接受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指导,与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博客(http://zjgte.cersp.net)配合使用。该网站能及时提供最新、最权威的通用技术教研资讯;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全方位地展示各类培训资料、专家讲座及示范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为广大通用技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带来帮助;论坛和博客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进行教学研究、教法探讨、理论学习和资源交流的空间,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的良好互动。并且,网站还与国内多家通用技术网站联合,通过网站进行网刊互动,成为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教学资源集聚平台和教师教学心得交流平台。从使用效果看,该网站不仅成为通用技术教师提供服务、提供咨询的平台;同时也成为通用技术教师交流、对话的家园,为技术教育发展而奋斗的天地。

(2)管理颇具特色,网站生气勃勃

浙江省通用技术教学网作为基于W iki系统的一个网站,是一个收集、创作通用技术教学领域相关知识,发布大家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的平台,网站的管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同时需要一定的策略。一是管理员由地市推荐、邀请或自荐产生,为有一定上网时间、具有长期管理的意志力、对网络管理较为熟悉的通用技术教师或教研员。同时规定管理员以兴趣为前提,担任管理员后由于某方面原因不能继续担任管理员,要及时提出辞职申请。对管理员采用激励机制,适当的时候,考虑保留名额参加省级活动和专题学术研讨会,开展网络化的教学观摩等教研活动。二是确定了管理员工作职责。在条目创建和管理中,规定每个管理员每周至少创建一个条目,对自己管理模块下普通用户新创建的条目,于一周内予以相应的管理;同时对条目进行编辑、删除、移动分类、重命名操作,及对删除版本、置为优秀版本等条目的版本管理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在维吧建设和管理方面,要求管理员参与话题讨论,每周至少创建或回复两个话题。疑问求解栏目的管理员要求对提出的疑问于两天内予以回答,对于自己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邀请其他人回答。对自己管理模块下普通用户发表的话题,于一周内予以相应的管理,对发表的话题进行删除、审核等功能操作。三是实行栏目负责人制度,设置栏目负责人。栏目负责人应管理自己负责的栏目(包括与栏目下面的模块管理员共同努力,丰富本栏目内容;模块管理)。规定了每学期开学初设置本学期栏目工作计划。学期结束时对自己的栏目进行小结。栏目工作计划和学期小结放在自己的栏目内。另外,栏目负责人应对自己负责的栏目下的模块管理员进行管理,包括督促管理、提出管理意见等。四是实行每月例会制度,初定为每月最后一个周五晚上召开网络会议,主要讨论网络管理中的问题,以及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规定了每月例会制度实行主持人制度,由管理员轮流担任主持人,策划例会话题。

(3)建立通用技术QQ群,扩展信息交流平台

在发挥网络教研作用的同时,为便于更加快速交流,通用技术教师自主建立QQ群,加快了交流的速度,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在教师个人与个人之间、教师与教研员之间、省内与省外之间,QQ群起了空中课堂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同伴互助、专业领衔的作用,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间、空间,真正实现了教研信息化建设,对教研网起了扩展和弥补作用。

6.加强职前培养研究,探究师资培养方向

尽管我国已经有28个省市在普通高中开设了通用技术课程,但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原因就是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技术教师的职前培养在我国还没有进入轨道,如何培养是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鉴于这种状况,浙江师范大学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DHA100246)《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该课题的研究对于切实解决通用技术的教师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研究意义及研究价值

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相适应的通用技术教育教师培养专业已成为解决通用技术课程师资培养问题的突破口,是培养技术教育专业学术队伍的有效途径,也是技术教师专业化趋势的要求。从国际国内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来看,设置通用技术教育培养专业,有利于实现技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从而切实提高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目前教育部还没有政策性的文件对专业设置进行规划和审批时,教师培养模式的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论证。通用技术教师培养缺乏全面深入的系统研究,尤其是在专业理念、目标、培养规格、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专业建设方面完全空白,严重影响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对通用技术教师职前培养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2)国外的培养模式

国际上比较注重技术教师的专业标准和多种渠道的教师培养,以提高技术教师质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师培训体系和培养模式。如英国的培养模式是由专门的教育学院对教师进行专门技术培训,并把教师的专业培训同常规教学及科研结合起来,着眼于课程改革的长远发展。德国则要求技术教师必须通过国家级教师资格考试,要求各州所属各地区都设立教师进修学院,为教师发展创设各种条件。新加坡技术教师的培养模式是“4年工程专业本科学习+1年教育专业学习”,通过5年的学习来保障技术教师的质量。澳大利亚技术教师有两个来源,一是技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其培养模式是四年的专业学习;另一个是设计或工程专业的学生,其培养模式是“3年设计或工程专业学习+1年教育学学习”。各个国家在具体的研究侧重点和实践操作层面各有不同,然而他们共有的特点是具有正规的培训机构和比较健全的培训机制,不少大学建立了技术教育系或技术教育专业,有的还设有技术教育研究所或技术教育协会,不仅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教育师资,而且造就了一支高水平的职业化技术教育研究队伍,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技术教育专家。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技术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目前国内对技术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非常少。哈尔滨师范大学采用从物理学设置学科分支的方法培养模式;山西师范大学采用从工程学院设置分支学科的方法培养模式;北京教育学院采用综合技术教育的形式进行培训培养。他们均处于试验阶段,很多问题需要探讨研究。浙江师范大学采用选修模式教学培养,也处于试验、探索阶段,目前急需进行深入研究。

(3)浙江师范大学的培养模式

浙江师范大学是我国较早涉及通用技术教师培养的单位之一。在浙江省教育厅领导的重视下,政策到位,措施得力,浙江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力度大,动作迅速,成绩斐然。但面临的却是教师教学能力难以胜任,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浙江师范大学率先涉入通用技术专业建设研究,组建团队,开设课程,培养通用技术教师。目前采用理工科学生选修通用技术课程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类学科的方式,培养通用技术教师,目前已开设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相对应的各个模块。在实验室建设、教师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建设、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均作了一定的实施,具备了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初步条件,并计划在2010年起作为第二专业开设通用技术专业,以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求。课程尽管已经开设,但很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7.重视职后培训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浙江省教研室承担了浙江省教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该课题对从事通用技术教学教师的理念、专业结构、专业能力三方面深入研究,寻求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2007年秋,我省普通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课程实施的关键之一是教师。只有教师认同课程理念,参与课程实施过程,在课程实施中学习和成长,担当起自己重要的责任,做课程实施的行动者,才能达到课程的预定目标。也只有当教师具备课程实施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课程的理念和设计才可能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然而对于通用技术这门新课程来说,实施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恰恰就是教师队伍建设。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是:首先,通用技术课程师资的来源问题。由于通用技术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还是新开设的课程,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或教育学院还没有通用技术这个专业或开设有关通用技术的选修课程。通用技术教师从哪里来,谁来承担通用技术教学?其次,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在目前的状况下也是最关键的问题。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如何组成,从其他学科转来任教通用技术的教师所面临的转型问题,通用技术教师发展的途径问题,都是迫在眉睫需要研究和应对的问题。因此,探究通用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其内在专业结构如何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寻找途径和方法,无疑为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保障。

(1)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有关这方面的论文、著作和实验研究在国际、国内数以千计。我们认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层面的行动,即在行动中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具体化,力求形成一些通用技术教师可以理解和操作的运用途径。具体的内容包括:①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结构。关于教师的专业结构方面的论述很多,一般将其概括为理念、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确定通用技术教师专业结构的具体内容,把握其核心。②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转型问题,即研究从其他学科转来承担通用技术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③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研究很多,如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又如强调深入到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的行动研究。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将需要通过实践来探索。④促进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主要研究在实践层面如何来促进通用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研活动的开展、校本教研的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研修、教师的培训方式等。

(2)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结构

①教育理念。通用技术教师应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技术观、技术教育观。传统意义上对技术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或仅仅将其理解为知识、技能的集合,而新的技术观将其理解为富含人类的价值预期的,能够通过对各种技能、知识、方法、手段的综合应用满足人类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的发展需求的活动过程;并从文化的高度对技术进行广义的理解,将其视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对技术教育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技能训练的层面,现在新课程强调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知识结构。在国内,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普通文化知识、任教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

在普通文化知识方面,《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下面简称《标准》)指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这就要求通用技术教师具有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知识和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

在通用技术教育中,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设计、技术文化、技术试验、技术产品制作等方面的原理性知识构成通用技术教师的任教学科专业知识,是每位通用技术教师所必须掌握的。通用技术教师应了解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了解推动技术发展的因素以及技术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将技术与人类的关系、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揭示出来,使通用技术教育更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通用技术教师应掌握技术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和探索世界的视角及思想方法,这样才能从方法论上指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技术的有关问题。通用技术课程有两个必修模块和七个选修模块,通用技术教师应熟练掌握模块的专业知识。

具备科学、人文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专业知识,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对教师来说,还有一个怎么教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教育学科类知识。例如,通用技术教师应掌握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特点、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等知识。然而教师在真实教学中使用的、对教师教学有直接帮助的是舒尔曼称之为学科教学知识的知识。它是一种有别于纯粹学科知识和一般教育学科知识的知识。舒尔曼认为具备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师知道,学生怎样发展他们对特定概念(例如技术教育中的系统)的理解、他们能够理解什么、在发展的某个阶段他们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以及通过什么的例子、呈现方式和经验学生学得最好。为了掌握学科内容知识,通用技术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技术,也需要理解学生如何学习技术,哪种经验有助于他们学习,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和提出新想法。

新课程还非常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通用技术教育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试验等现代技术在技术设计过程中构思方案、制图、模拟试验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网络技术在技术合作和交互式技术学习中的应用,都对通用技术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提出了要求。

③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个方面。通用技术教师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应达到一定的水平,它是维持通用技术教师正常教学思维流畅性的基本保障。在特殊能力方面,除了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能力如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以外,通用技术教师以下三方面能力尤其需要提高重视。一是实践能力。《标准》提出技术课程是“立足实践的课程”,具有“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价值,要实现这个价值,通用技术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二是创造能力。《标准》提出“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用技术教师自身应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例如善于寻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场景和案例,能够多方案地解决技术问题等。三是研究能力。通用技术教师是技术教育的实施者,是问题的体验者。所以通用技术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能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以研究的眼光,通过研究的途径,寻找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另外,新课程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所以在学校层面,通用技术教师应成为通用技术课程开发的主体,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课程开发者。这也要求通用技术教师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

5.2.4 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1)列入第三批高考,成了“小科文化”

有教师认为,在浙江省高考新方案中,因为只有第三层次(专科和高职院校)才考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势必形成了“小科文化”。“小科文化”的形成,造成生源好的学校不会重视。在教师的安排上,采用临时的状态,造成教师心理负担,形成不了强大的动力。在课程的安排上,也突出了这种现状的产生。一些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课时减少,采用应付的态度。我们在访谈中得知,一些学校的通用技术课时是规定的一半,在形式上走过场,教师的安排也是临时兼职。这种现状说明了通用技术在学校中的地位,“小科文化”的歧视性将通用技术学科地位带入了尴尬的境地,造成通用技术教师心理压力。

(2)缺乏技术知识的学习及技术实践的机会

大部分的教师是因学校的规定才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他们没有学科教学的准备。在访谈中,很多老师表示:我们自己也不知道通用技术是什么,很多东西自己也不懂,通用技术中不仅仅有技术知识,还有很多关于技术的知识,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特别是关于动手的一些知识与技能,如设计、工具的使用等,我们老师都不会,怎样教我们的学生?由于教师缺乏技术学科知识、缺乏技术实践,造成技能素养偏弱,造成通用技术教师的心理压力。

(3)职称评定问题尚待解决

一是很多县市没有设置通用技术学科的职称评定科目。由于学科开设超前,行政政策滞后,该专业的职称评定成了“死角”或者“盲区”。访谈中,我们得知:我们不知道应该是参加哪一个学科的职称评定。原来的学科已经脱离,现在的学科科目没有设定,我们已成为没有学科的人。二是我们学科学校不重视,属于名正言顺的“副科”,在职称评定上是有指标的,我们同他们去竞争,没有任何优势,因为学校要确保高考科目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的优势。调研中还发现,有一小部分通用技术教师原来的职称是工程师、经济师系列。由于目前尚无相关规定,在一些地市,这些教师转到通用技术教师队伍后,在工龄方面不得不从零开始,这不仅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困难,也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积极性。班主任的规定也让通用技术教师遇到困难。职称评定,规定教师应有担任班主任的经历,但班主任一般是高一年级起担任,而通用技术在高二年级开设,因此没法担任。职称评定问题,是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关键因素。

(4)考核不当,待遇不公

《通用技术实施指导意见》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通用技术教师的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及评先评优等相关政策。可参照理科教师的标准确定通用技术教师工作量,职称评审时对通用技术教师可单独设置学科评议组,并给予适当倾斜。”然而,据抽样问卷调查,通用技术教师工作量偏大,230位教师中,有56%的教师的工作量超过12课时,其中10%的教师甚至超过16课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专职教师不够。据调查,目前通用技术专职教师约占通用技术教师总数的50%。这与《通用技术实施指导意见》规定的“通用技术必修课按每5~6个平行班配备1位专职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全省应配专职教师1000人,而且对于必修模块应都为专职教师)。过多的课时量导致13.9%的通用技术教师认为,时间紧、任务重是教学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在对东阳、黄岩两市调研的座谈会上,通用技术教师同样反映,通用技术教师不仅仅需要上课,动手所需的材料购买、准备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过多的工作量也导致部分学校即使有条件开展动手实践,但由于教师没有精力准备材料而无法实施。

虽然通用技术教师的工作量偏大,但通用技术教师的待遇却远远低于理化生等学科。这导致这些教师参与通用技术教学的积极性大大降低,造成教师身心疲惫,产生厌恶感。目前很多高中学校运用的激励机制、奖励制度和政策等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对“小科”的轻视,这让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在学校没有地位与成就感,甚至对自己的专业身份产生疑问和烦恼。

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等问题都急需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保障通用技术教师的权益,而这些问题也反映出学校领导对通用技术的重视有待提高。

2.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个人实践技能知识不足

(1)学科专业知识不够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为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的学科,知识面涉及太广,一下子难以适应。通用技术以设计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实际上,我们教师自己对设计的概念、设计的过程等是也第一次接触。其中的核心概念如系统、控制、流程,等等,这些都是高等院校专业知识,而我们的教师第一次接触,而且在短时间内要学习掌握,上课堂教学生,感觉压力很大。像控制设计,一般来说它属于控制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科目,现在由非专业的教师来教学,在课堂上的确可能感到没有底气。

(2)动手实践能力缺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设计能力方面,很多老师没有接触过如工程制图类方面的学习,对三视图一窍不通,更谈不上画立体图,在课堂上只能应付了事;在设计理念方面,我们教师只知道教案怎样设计,对技术设计、产品设计等从来没有接触过,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等只能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自己的设计理念还没有形成,怎能妄谈提高学生的设计理念?对于动手操作能力,我们的教师除了有一部分劳动技术转来的外,大部分教师感到束手无策,主要表现在对工具的使用困难,不要说对实验室配置的工具能否熟练使用,就是教材上的部分工具还是第一次看到。对于模型制作选择材料,然后进行加工成型的能力那更是欠缺。

(3)教学教研机制不完善

目前,学校一般设置的教师为1~2个,教研活动难以开展。在问卷“开展教研活动”问题中“经常”、“很少”、“没有”的比例分别为15%、55%、30%。访谈中了解到:由于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师只有1~2个,难以开展教研活动,不可能如其他学科一样开展集体备课、教学反思、考试成绩探讨等。教研活动难以开展,也是造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原因。

3.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

(1)教学转型困难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通用技术教师转型感到困难,而且观念一下子难以转变。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理科转型的教师认为课程没有严格的知识体系,劳技转型的教师认为动手实践太少、理论知识偏多,工科背景的教师认为技术内容不够专业、系统。这些观念的存在,造成专业综合能力提高的障碍,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的教师在专业发展角色的转变上能力不足。

(2)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不足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很多教师对新学科难以适应,对新教材把握不准,教学时感觉力不从心、不感兴趣,感觉自己不能胜任;通用技术教师队伍总体属于拼凑型,其学科背景包括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教育技术、体育和英语等,有60%以上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对通用技术学科专业知识的拥有量非常有限,专业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绝大多数不具备,教师在教学中底气不足,有的教师精神上产生很大的压力。

(3)课程教学及开发能力不够

“掌握和运用组织、激发动机的知识能力”、“掌握和运用教学内容(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方面选择“较差”的原因是,教师对课程本来就不了解,教材也不能吃透,部分知识自己也没有掌握,很难去“激发动机”;“课程教学设计能力”选择“较差”的原因是因为通用技术同其他学科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而教师对教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自身的实践技能差,只能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如同上“政治课”;在对“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选择“差”的原因调查中,通过访谈了解到:通用技术侧重于技术的设计,侧重于动手操作,而教师自身的技术素养不高、技术能力不够,造成对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的不足。

(4)教育研究能力不足

尽管部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中选择“不多”,但说明还是有。他们告知,每年一次的省级培训限定学校和学校的教学骨干,不能人人参加,缺乏教学研讨的机会。在规模小的学校只有1位专职教师或只有兼职教师,不能交流学习、进行同伴互助,教学研讨的机会很少。在“在职学习与培训”的调查中,教师告知,现在还没有一个供通用技术教师在职学习与培训的机构,而且学校认定为“小学科“没有必要教学培训,限制了学科教学研究的机会。在调查“课题研究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选择“较差”,他们认为目前浙江省通用技术的课题研究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技术教育的杂志不多,论文发表困难。

4.教研员队伍尚未很好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环境还未形成

虽然《通用技术实施指导意见》规定“各市和规模较大的县(市、区)必须配备通用技术专职教研员,其他各县(市、区)必须配备专职或以通用技术为主的兼职教研员”,然而全省11个地市教研员,只有杭州有专职的劳动与技术教研员,其他10个地市都为兼职,最多的兼4个学科(课程)。

由于大部分地市教研员为兼职,他们自身对通用技术的重视程度和指导程度也各不相同。有几个地市举行过几次教研活动,并建立QQ群、网站等进行交流。但有个别地市一次教研活动都没举行过。

5.实践室建设不够重视且利用率低

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安排实践室场地。按照教育厅装备中心的要求,一个学校至少要配置一个实践室、一个设计室。学校校长由于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偏见,宁可预留竞赛辅导教室,也不安排实践场地。二是装备中心配置的实践器材闲置不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的器材堆放在地下室或者仓库,一直没有使用。有的铁器材已经锈迹斑斑,使用已成问题。三是不设实践室管理人员。派专职管理人员可能是“空想”,同时学校也缺乏管理制度。通用技术教师由于没有制度的约束,对自己的工作场所漠不关心。四是上级配发的部分工具和器件质量差、易损坏,使用次数少和效率低,有的甚至作为玩具被顺手牵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