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本明治时代的职业教育

日本明治时代的职业教育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博览会的举行很快成为脱亚入欧的日本的效法对象。日本的产业革命在时间上是一种压缩式的大规模技术转移,技术发明与商业网络发生紧密联系,使得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动力;封建制度等级身份的崩溃,也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技术发明和实业教育行列。

第二节 日本明治时代的职业教育

与半个世纪前的普鲁士一样,推动日本近代国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受到外国势力的威胁。明治维新是要将与世隔绝几个世纪之久的日本重新融入新世界,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现代化过程培养了许多科层精英、向大众灌输新的现代化原则、同时强化日本的传统和民族认同。自1872年颁布《学制令》开始改造幕府时代的封建旧教育,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近代学制基本成型,完成了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建立了日本近代的教育制度。这次教育改革是在日本统治阶级极端重视与推动下实行的,改革过程中善于摄取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和选择有利于己的教育实际经验,并频繁地进行总结和调整,从而确立起适应本国需要的教育制度。

这次教育改革在实施的顺序上,把首先大力发展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作为重点,不仅为后续教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普遍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为发展资本主义准备了良好的条件。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在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中传播了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对于发展近代工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同时还通过派遣海外留学生与兴办高等教育,为日本尽快吸收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专门人才。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能够迅速地从一个远远落后于西方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进步非常快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 (列宁语) ,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的迅速普及和发达。

明治政府为了使日本成为一个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匹敌的工业大国,积极引进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加强对以手工业为中心的落后传统工业的现代化改造,大力推行“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政策。 1873年,首次派代表团参加维也纳的世界博览会,这一次日本是作为参加者而非参观者开始了国际技术交流和产业竞争。博览会的举行很快成为脱亚入欧的日本的效法对象。 1877年,日本举办了首届国内劝业博览会,之后,每隔4~8年不等的时间便举行一次。日本主办本国产品博览会的目的,正如当时内务大臣大久保利通所指出的,有助于农工技艺的提升、智识的开化以及贸易网络的促进。

日本的产业革命在时间上是一种压缩式的大规模技术转移,技术发明与商业网络发生紧密联系,使得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了动力;封建制度等级身份的崩溃,也吸引更多人才投入技术发明和实业教育行列。在这两重因素之下,传统的手工业技术及学徒制职业教育形式,已远远不能培养出掌握现代劳动技能的技术工人,不能满足现代大机器工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有组织、有计划地大量培养能熟练掌握现代化产业生产技术的中下级技能劳动者,已成为当时产业界、教育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各界要求政府发展“实业教育” (即职业教育)的呼声愈来愈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