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教师专业化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

体育教师专业化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一方面是人文学科课程开设太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受重技术、偏竞技;重专业、轻文化思想的影响,注重竞技体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对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现实人生、处世交友等人文知识的了解;学生的适应能力、自我认识与评价能力、中文写作与外语阅读及表达能力与社会的要求存在差距。为了扩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一、体育教师专业化与我国教师教育改革

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但到目前为止,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却相对缓慢,研究成果不多,研究水平较低,已有的研究大部分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经验材料的支持相对较少。仅有的一些经验性研究也只局限于对国外成功经验的介绍,结合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的实证性研究比较少见。

(一)我国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1.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分离

一方面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分别由不同的机构承担,从人员到设备、经费等多种资源、课程、教育、教学、教育研究等业务领域都很少沟通;另一方面,长期以来负责职后培训的体育教师进修机构,主要任务仍是学历补偿教育。这种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主要存在两个弊端:第一,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被人为地割裂开来,难以对体育教师的终身教育做全盘的统筹安排;第二,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层次倒挂,从而使得职后培训难以起到继续提高体育教师水平和能力的作用,这种互相割据的体育师资培训体系严重影响了体育师资培养的质量与效益。

2.体育师资培养过程中的重心转移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体育也同样面临着振兴。到20世纪末,除我国小学需新补充11.1万名体育教师外,初中、高中、高校体育教师数量均基本满足要求。但学历合格率较低,小学体育教师未达标者占38.16%;初中体育教师未达标者占42.1%;高中体育教师未达标者占63.24%;高校体育教师未达标者占97.0%。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本科学士学位者占56.19%;硕士以上学位者仅占9.21%,其中博士学位者尤其低,仅占0.55%,这与国家要求到2000年高等学校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人数达到40%的要求差距甚远。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体育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体育师范教育在特定经济体制下对体育师资培养数量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多种类型、多种能力的师资需求,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说明了目前我国体育师资培养在目标上要进行战略转移,即在我国体育师资短缺的年代,培养是第一位,培训为第二位;在师资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培训要变成第一位,而培养处于第二位。

(二)体育教师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体制与实践脱节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院系得到了较大发展,但仍然不能充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原有的教育体制存在着国家“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从而使专业学生毕业从教时“所需的没有”、“所学的没用”,出现学用脱节的现象。

2.人文素质教育及学生道德修养的欠缺

人文性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时代呼唤人文科学和人文精神。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一方面是人文学科课程开设太少;另一方面是由于受重技术、偏竞技;重专业、轻文化思想的影响,注重竞技体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对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现实人生、处世交友等人文知识的了解;学生的适应能力、自我认识与评价能力、中文写作与外语阅读及表达能力与社会的要求存在差距。进而出现了学生人生目标短期化、价值取向偏差、文化道德修养偏低的现象。

3.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就业面临困难

长期以来,全国普通高等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师资为主,这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体育社会化、生活化、产业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对高等体育人才需求的层次更加多样化,非师范体育专业人才需求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几十年来,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了大批体育师资,且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而中小学对体育师资的需求呈相对减少趋势。为了扩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4.课程设置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

由于受制于课程理论的滞后性、培养目标的模糊性和师范教育体系的封闭性三个因素,体育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跟不上时代发展速度,主要表现为:一是课程设置的功能定位不明确,较多的偏向于按学科专业教学模式来培养,造成学生专业口径狭窄,知识面窄;二是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不合理,部分课程比例失调;三是体育教师的职业特性体现不明显,职业知识教育与职业训练不够;四是课程内容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联系不紧密,课程设置滞后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五是教育实习针对性不强,形式过于单一。

5.体育师资培训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实质性较差

(1)学校体育的地位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差,严重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即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2)认识的局限和“一次性教育终身受益”的观念致使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即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层次和质量亟待提高。

(3)虽然继续教育的问题已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制度还未建立和健全,即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制度不完善。

(4)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和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