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专业化教师

培养专业化教师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陶行知令今人敬仰之处在于,他不仅从思想上认识“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国之盛衰乃乎教育”,极其重视师范教育,而且身体力行。陶行知非常重视师德教育,要求师范生把教育当作自己“终身之事业”,“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16]陶行知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包括道德修养、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及审美素养等。

(二)师范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培养专业化教师

陶行知令今人敬仰之处在于,他不仅从思想上认识“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国之盛衰乃乎教育”,极其重视师范教育,而且身体力行。他亲自创办晓庄学校作为其师范教育的实践之所,在师范教育改造事业中身体力行。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师范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陶行知多次提出,“师范教育的功用是培养教师”,“乡村师范学校是依据乡村实际生活,造就乡村学校教师、校长、辅导员的地方”,“师范教育一面是为学制上各种教育准备人才,故要顾到学制上的需要;一面是一种事业,自然又要顾到他自己本体上的需要”。[7]根据这个原则,陶行知指出师范教育的三项任务:一是“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该培养什么人才”;二是“教育界各种人才要什么,就该教他什么;要多少时候教得了,就该教他多少时候”;三是“谁在那里教就教谁”。[8]

在陶行知的规划中,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培养教师和培养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而后者是人们极为忽视的。

1.培养具有专业品质的专业化教师

陶行知在不同时期谈到的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尽管具体的内容不同,但其核心精神是,教师的职业本性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这也是教育作为“成人之业”的本质。在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中,不仅很早就展现出独特的“教师专业化”思想,而且在其教育实践中生发出“教师教育专业化”思想,强调“师范学校要办好,就要有师范专业的特点”。

师范教育培养的教师应该具有哪些专业品质?陶行知反复强调:

首先,要有专业精神。陶行知在“师范生应有之观念”的讲演中,指出师范教育应该使师范生树立六条基本信念:[9]“教育乃最有效力之事业”;“教育乃一种快乐之事业”;“各种教育之职业皆须视为平等”;“教育为给儿童需要之事业”;“教育为制造社会需要之事业”;“教育为师范生终身之事业”。1919年7月22日,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生讲习会上讲演时指出,办“新教育”的“新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对于教育,第一,要有信仰心。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不但大学校高等学校如此,即使小学校也是大有可为的……要造新国家、新国民、新社会,更非此不行嘛!”“一定要看教育是大事业,有大快乐,那无论做小学教员,做中学教员,或做大学教员,都是一样的。第二,要有责任心……切不可当教育事业是住旅馆的样子”“第三,做新教员的要有共和精神。就是不可摆出做官的态度,事事要和学生同甘苦,要和学生表同情,参与到学生里面去,指导他们。第四,要有开辟精神……要有膨胀的力量,跑到外边去,到乡下地方,或是到蒙古、新疆这些边界的地方,要使中国无地无学生……第五,要有试验的精神……不可不由自己试验得出真理,方不至于落人之后哩!”[10]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教育问题,充分发现教育原理。

其次,要有专业道德。陶行知非常重视师德教育,要求师范生把教育当作自己“终身之事业”,“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他要求把“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列为每日四问中的一问。他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11]为此,他主张“建筑人格长城”,把道德作为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他还要求把“以身作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作为教师的信条。1925年,陶行知在《女师大与女人问题之讨论》一文中谈道,师范大学生应具备四个要项:“一、信仰国家教育事业为主要生活;二、愿为中学教员者对于中学生之能力需要应有彻底之了解;那愿为师范学校教员者,于中学生外,还须了解小学生之能力与需要;三、对于将来担任之功课须有充分的准备,这准备包括中小学所需之教材、教法之研究,实习和参观;四、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12]其中,第四条即阐明了教师道德修养的要求。陶行知一生身体力行,“追求真理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堪称一代师表。

再次,要有专业素质。特别对于中国的乡村教育而言,教师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是乡村教育的关键。陶行知提出:“活的乡村教育,必须要有活的乡村教师。活的乡村教师必须有三个条件:第一有农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学的头脑;第三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他的功效: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著效,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13]1929年,他在浙江湘湖师范教学做讨论会上指出:“像我们乡村师范学校,总目标是: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总目标下有五个分目标:“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和改造社会的精神。”[14]

陶行知多次批评旧式师范教育“或是从主观的头脑里空想出来的,或是间接从外国运输进来的,不是从自己的亲切经验里长上来的。这种师范教育倘不根本改造,直接可以造成不死不活的教师,间接可以造成不死不活的国民”。[15]因此,改造师范教育,就应该致力于培养能改造社会的、有生活力和创造力的师范生。“有生活力的国民,是要靠着有生活力的教师培养的;有生活力的教师,又是要靠着有生活力的师范学校训练的。中国今日教育最急切的问题,是旧师范教育之如何改造,新师范教育之如何建设。国家所托命之师范教育,是决不容我们轻松放过的。我们很希望全国同志会精聚神的来对付这个问题。”[16]陶行知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包括道德修养、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及审美素养等。他还特别强调教师要有改造社会的精神,应该为社会服务,师范生应当具有农民感情,乐于为农民服务。这些都是陶行知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从社会需要出发,对师范教育目标所做的深刻阐述和对教师素养的全面要求,体现出师范教育强烈的专业特性。

2.培养专业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

陶行知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一文中说:“乡村师范学校是依据乡村实际生活,造就乡村学校教师、校长、辅导员的地方。”[17]他又在《新学制与师范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界所需要的人才可分四种:一是教育行政人员,二是各种指导员,三是各种学校校长和职员,四是各种教员。吾国自办师范教育以来,无论高等师范、初等师范,只顾到第四项,只是以造就教员为目的,对于教育行政人员、指导员、校长和职员的训练都没有相当的注意。”[18]

陶行知看到,一直以来人们在谈及师范教育时,主要是指培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而如何使师范毕业生既具有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又具有必要的办学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则被严重忽视。为此他指出,师范教育除了训练师范生必要的教育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增设教育教学管理类的课程,以培养他们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办学能力。“仅讲些教育史、教育哲学也不够了,教授法、管理法……一类的实际学问,也须重新研究了。总之,社会的新需要没一定,增加的新功课也当随之而异。”[19]师范学校同时应该培养具有特长的专门的教学管理人才,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门路更广,对社会的贡献也就更大。

陶行知强调的是除教师之外的教育行政人员和办学指导人员的知识化、专业化问题。这个问题切中我国师范教育的时弊,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