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世纪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新世纪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体育高等教育中的其他专业也面临着专业化的挑战,如运动训练专业。显然,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可以促进体育领域其他行业的专业化,并进而带来体育高等教育质的飞跃。

一、新世纪体育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一)顺应教师职业发展的世界潮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教师职业专业化或培养专业化教师是教师教育的本质和提高教师职业社会价值的根本。如果说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能者为师”、“学者为师”的观念是社会历史条件使然,那么到了高等教育日臻成熟、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的当代,没有进过医学院的人决难当医生,没有学过工程专业的人很少成为工程师,但那些屡见不鲜的没有接受过教师专业教育的人凭着非教师专业的文凭而直接成为教师的情况则只能彰显教师教育专业性的苍白,体育教师教育更是如此。人们开始寻找反思这种教师教育价值的失落,教师职业专业化受到广泛关注。在我国体育界,对体育教师养成和体育教师成长始终占主导地位的是“运动技能专业化”价值取向,人们评价一位体育教师是否“专业”,主要就是看其自身是否具有或曾经具有相对较高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这一取向的体育教师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由传统经验的体育教育演进为科学的体育教育的特殊要求。很显然,学科专业的智慧不同于以学科专业为职业的人的智慧,体育教师的培养如果囿于“运动技能”本位的窠臼,就使体育教师“专业”被替代的现象有了可能性和现实性。因此,在21世纪,推行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要根据新时期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探究体育教师专业新的发展基点,进而为推动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二)促生现代体育教育学科发展新的增长点

专业性职业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它建基于一定的学科基础之上,例如,前工业化社会的专业神甫、医生和律师职业,他们拥有处理人类早期社会三大压倒任务(灵魂、健康和正义)的知识,分别建基于神学、医学、法学三类学科之上。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科学的职业,教师日益成为一种专业人员也依赖于教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显示,教师专业化与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即“教育理论的奠基与教师职业经验化、随意化的解冻;教育学的形成、发展与教师职业走向初步专业化;教育科学的分化、融合与教师职业走向全面专业化”。显然,推行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为现代体育教育学科体系发展促生了新的增长点,它将有利于我国体育教育类课程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论、体育课程论等凸现体育教师专业性的学科建设上具有积极意义。

(三)促进体育高等教育质的飞跃

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位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学类的传统专业,也是普通高等体育院系得以存在、发展的主体或支撑专业,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成果对我国普通高等体育院系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当前,体育高等教育中的其他专业也面临着专业化的挑战,如运动训练专业。我国在教练员的培养上一直遵循着“学而优则教”的路线,即当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度过其竞技运动生涯后直接走上教练员的职位,或者是具备国家一级或二级的运动员经过运动训练专业的学习后充当教练员。尽管我国的竞技体育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从整个教练员的培养模式来看还是处于经验层次,以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体验为依据的教练员培养和任用思路在当前世界竞技训练科学化的背景下必然会逐步暴露出后劲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体现在青少年运动人才培养以及业余运动训练等方面,中国运动训练领域出现的“早期专门化”、“早衰”等现象应该都与此不无关系。显然,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可以促进体育领域其他行业的专业化,并进而带来体育高等教育质的飞跃。

(四)体育教师教育机制创新的战略选择

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师范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封闭式的、终结式的师范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师范教育改革被推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教育”取代“师范教育”的教育改革从此拉开帷幕。教师教育创新成了教师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并贯穿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第一,推进教师教育体制创新,鼓励、支持教育学院与高水平大学合并,在更高层次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整体设计和整合教师教育资源,整体提升教师教育水平,把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有机衔接起来,实现教师教育从教师培养培训分离向教师教育一体化转变。第二,推进教师教育体系创新,教师教育逐步纳入高等教育系统,高水平大学参与教师教育,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教师教育,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实现教师教育从独立封闭向多元开放转变。第三,推进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创新,取消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的招生规定,鼓励有志于从教或获得教师资格证书者通过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接受教师专业教育,探索大学本科后教师教育和教育专业硕士教育,实现教师教育从定向培养向非定向培养转变。第四,推进教师教育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准入制度、教师考核和资格再认定制度,实现教师教育从直接管理、学校管理向间接管理、事业管理转变。第五,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创新,更新课程结构和内容,强化教学环节的改革,加强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综合课程、研究课程、实践课程建设,加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有机联系,提高教育专业能力、教育实践技能,实现教师教育从传统内容模式向现代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转变。第六,推进教师教育技术创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制定教师教育信息标准,实现教师教育机构、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结合,实现教师教育从传统手段向广泛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转变。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就是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举,体育教师教育改革不能独立于教师教育改革之外,必须走教师教育创新之路。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实质就是改革原来的体育师范教育的单一的、终结式的、封闭式体育教师培养模式,走多元的、开放的、一体化的体育教师培养与培训道路,实现体育教师教育的体制创新、教师教育的体系创新、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创新、教师教育的制度和管理创新、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师教育技术的创新。实现体育教师教育的创新和转变,就必须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是体育教师教育创新的战略选择。

(五)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体育教师的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校体育质量的高低。国外近来的几份调查报告表明:人力资源比物质资源在提高体育教育质量上更有效,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师,在没有昂贵的器械和设备时也可以实现体育教育[1]。受教育者的需要是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前提。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文化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更加专门化、系统化,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体育教育形式应运而生,如何把无限丰富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受教育者、如何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如何使受教育者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等问题就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仅仅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把教师教育作为一种职业定向或职业分配就已经远远不够了,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我国体育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加快,体育教师教育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如果说过去仅仅是为了满足基础教育对体育教师在数量上的需求,实现体育课由经过专业培养或培训的教师担任,而现在开始有条件满足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对高素质体育教师的需要,实现学校体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优化型”转变,提高体育教师的质量成了当今基础教育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旋律。1980年至2000年,全国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数由549.9万人、244.9万人、57.07万人分别增加到586万人、324.9万人、75.7万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也由49.8%、12.7%、35.9%分别提高到96.9%、87.1%、68.4%[2]。“从总体上看,教师数量基本上适应了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需求。”然而,随着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合格率的提高,一些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对体育教师的质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质量。在一些经济和教育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基本实现了小学体育教师大专化,初中、高中体育教师本科化,并呈现出小学体育教师专科化、初中体育教师本科化、高中体育教师硕士化的发展趋势。

另外,从近几年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已不乐观,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趋于饱和。换句话说,中学体育教师从数量上看基本能够满足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需要。然而,在基础教育任职的体育教师仍然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学历还没有达到最低要求,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水平,就成了当今基础教育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问题。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是以提高体育教师教育质量、培养基础教育需要的高质量的体育教师为主旨的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它更注重的是体育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专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育师资,才能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才能切实提高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不仅是实现体育教师教育创新的战略选择,而且是体育教师质量提升的有效方法。

(六)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领域全面展开。新课程在课程名称、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上都有较大的变化。将原来的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并颁布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出意味着一种新型的体育教育实践的推广。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不仅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以及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理念、新的课程评价观,也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也由单纯的体育教育工作者,转变为运动技能的传授者、自强不息的学习者、课余体育的引导者、体育课程的研制者、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体育教育的研究者、体育文化的创造者、健康教育的兼职者。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现职体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此同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强烈冲击着现有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对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教育必须按照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深化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需要的新型体育师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