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课程改革的途径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课程改革的途径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是以完善的、规范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为前提的。最后,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要充分考虑体育教师教育的不同层次,提高体育教师教育课程的适应性。这从西安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两个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只有教育学一门课,如果把公共课的应用写作、计算机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运动心理学以及专业限制选修课

二、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课程改革的途径

(一)重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之路

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是以完善的、规范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为前提的。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体育教师教育主要还是由两大系统构成: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系统和在职培训系统。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系统主要是由体育专业院校和各级各类师范院校的体育院系所承担,职后的体育教师培训系统主要由各级各类的省属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承担。这一体育教师教育体系为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较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讲,基本满足了基础教育中体育教育的需要。但是,这样一种封闭的、终结式的职前体育教师教育体系和不完善、欠规范体育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其中的很多缺陷成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还停留在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相分离的传统模式上,并且重职前培养,轻职后培训,无法适应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连续性、一体化、终身化原则的要求。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机构设置缺乏整合。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在机构设置的初始状态就是分离的,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各自为政。目前,虽然基本实现了三级师范(师范大学或学院、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向二级师范(师范大学、师范专科学校)的过渡,提高了体育教师教育层次,但是,这种体育教师教育仍然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只是承担着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任务。师范生毕业后,进入体育教师工作岗位,如果要求提高学历或是要求提高科研能力或其他,就进入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学习进修,至于两者之间的体育教师入职教育阶段则无足轻重,常常被忽略。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或者重复雷同,或者相互脱节,缺乏整合。体育教师教育要以体育教师专业化为目标,坚持连续性和一体化原则,建立开放的、一体化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所谓一体化的体育教师教育,即是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体育教师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把基础教育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渠道打通、融合,建立起体育教师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体育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实现了体育教师教育过程的连续、形式的统一、阶段的衔接、内涵的扩大和功能的完善。

第一,以体育教师教育的概念替代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概念,形成现代体育教师教育的新观念。

第二,打破条块分割的师范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统一协调的领导体制,形成上下结合,内外融通的体育教师教育网络。

第三,突破体育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割裂、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互不衔接、不同教育机构不相往来的教育模式,建立职前与在职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互贯通的教师培养培训机构。

第四,统一规划和设计体育教师教育内容,即把职前体育教师培养、新任体育教师入职辅导和在职提高这几个阶段的体育教师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通盘考虑,确定培养目标,选择教育内容,设置课程结构、培养途径与教学方法等。

第五,在统一规划下,重新调整和组合原来分别承担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不同任务、相互分割、互不联系的师资力量,建立一支职前、在职既有侧重,又有合作,相互融通合一的体育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

(二)改革体育教师教育的课程模式,顺应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树立体育教师专业的课程观,建构突出专业性的课程体系。在巩固体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同时,要把教育科学课程列入体育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赋予其与体育专业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同时增加教育科学课程门类,开设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课程,如教学设计、教学测量与评价、现代教育技术等。

其次,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应以连续性与发展性为原则,加强体育教师教育的职前课程与职后课程的统一与整合,避免职前与职后课程的重复,突出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性,使师范生成为一个拥有教学工作能力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者,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机的学习者,能进行课程开发与创新的研究者。

再次,要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突出体育教师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在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人文、科学与教育理论学科间的课程综合,或者在体育专业的学科内部,开设一定的综合性的选修课,实现体育专业学科内的课程综合化。

此外,还可以结合教育实践和其他实践活动,为师范生打造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基础,培养其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使师范生形成明显的体育教师专业优势和专业地位。

最后,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要充分考虑体育教师教育的不同层次,提高体育教师教育课程的适应性。我国现有的体育教师培养是以独立定向的体育教师教育院校为主体的,在不改变独立定向性质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教育学科课程的门类和改善这些课程的质量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但这种课程模式的发展空间不大,所增加的课时不可能满足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为此,可以结合国家级体育教师教育基地的建设,改革体育教师教育的课程模式。其构想可以是由国家规定体育教师教育专业本科和硕士的基本课程门类、学时和学分、毕业标准,由设立了国家级体育教师教育基地的院校的各专业院系为准备当体育教师的学生提供一般文化课程和体育专业课程,再由体育教师教育基地为其提供专门的教育学科课程,为毕业生授予教育学士学位或教育硕士学位

(三)加强教育理论与专业实践的结合,实现体育专业与教育专业的同步提升

体育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的性质,一是体育学科专业,二是教育专业,体育教师专业的表现领域是体育教学。因此,专业化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教育学科知识,了解教育规律,掌握教学技能。但是,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与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偏重体育学科的教学及其改革,对教育理论的教学及其改革重视不够。自从有了师范院校的体育院系,体育院系都把体育学科作为第一专业,在课程设置、学时分配都对体育学科有所倾斜,尤其体育专业院校更是如此。这从西安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教学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两个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只有教育学一门课(54学时),如果把公共课的应用写作(54学时)、计算机基础(72学时)和专业基础课的运动心理学(54学时)以及专业限制选修课的体育教学法(36学时)都算作教育学课程的话,那么,教育学课程也仅占整个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学时总数(2780学时)的7.77%。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能适应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呢?第二,在体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各阶段的理论教学脱离实际。通常情况下,师范生处在封闭半封闭的状态,教学实习为6—10周,平均为8.5周。除此之外,一般情况下不与中小学联系,脱离体育教育的实践场所,学生对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实践缺乏了解。因此,在师范生学习阶段授以的专业理论知识,很难在专业实践中转化为专业技能。加强教育理论与体育专业实践的结合,首先要与中小学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只有加强大学与中小学的联系,把中小学作为实习的基地,才能真正找到教育理论和专业实践的结合点;也只有师范生到中小学去,才能真正理解体育教师职业的专业内涵,才能找到自己与专业水准的差距。与此同时,作为师范生的培养者,才能从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实践中,把握体育教师专业教育的基点,更好地培养专业水准的体育教师。其次,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教育实习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20周,甚至更长,安排教学观摩、见习、实习、教育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并使它们贯穿在三年或四年的教育过程中,同时引入案例教学法,提高教育实践课的综合教育效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适应性,真正为其专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最后,通过学士后的教师专业学位教育,实现教育理论与体育专业实践的真正结合。可借鉴的“学科教育+教育专业教育”的模式,如前所述的“4+ X”模式,就是未来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教师培养模式。需要强调的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无论是在体育教师培养的哪个阶段,最主要的是要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要设法帮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伦理教育,强化服务于社会的专业理念

体育教师教育过程中常常被忽略的是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和体育教师的人格塑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也是对体育教师专业特征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体育教师人格塑造的基本要求。一个称职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他不仅要精通体育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体育教师职业的道德水准,形成现代体育教师的职业人格。然而,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却是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师教育的薄弱环节,从而出现了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体育教师职业,不安心体育教学工作的尴尬局面。专业化体育教师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具有为体育教师工作奋斗终生的专业理想。作为专业化体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术基础等教学的认知和技术侧面固然重要,但必须超越自己执教的课堂和学校,必须对自己工作的道德和社会目的或使命及所持价值观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服务于社会的专业理念。不仅如此,专业化体育教师对自己的终身专业发展负责的思想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至少包含两方面含义: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会学习,坚持不断地学会教学;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或专业发展必须是自主的。因此,体育教师教育要培养学生自觉地遵守体育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把教育对象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把教育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和崇高的理想追求,使体育教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服务社会,无私奉献。

(五)增强专业自主,完善体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师教育还满足不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自主和专业自治的要求。体育教师拥有专业自主权是专业化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专业课程的教材陈旧,培养的体育教师整齐划一,体现不出体育教师的个性化,把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权力都转移到教材编著者手上,结果则导致体育教师只是体育教学构思的执行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

按照国家《教师法》的规定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必备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体育教师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准备进入体育教师队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教师资格制度规定了从事体育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后,只有具备体育教师资格、持有国家颁发的体育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被聘任为体育教师并担任体育教师工作。也就是说,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同时并行,互不替代。学历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解决教师任职的知识基础问题,没有解决体育教师任职的专业基础问题,建立资格证书制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要求。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体现体育教师职业特点,使体育教师地位和队伍素质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把住“入口关”,解决不合格体育教师问题,优化体育教师队伍,提高体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利于形成开放式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

【注释】

[1]金季春,等(译):世界体育教育峰会[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P68.

[2]教育新闻:“九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令人瞩目[N]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10日,第1版.

[3]姜勇: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国外教师专业发展新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P1-4.

[4]符淑芳:论新课改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取向[J]体育与健康课程网,http://pe.cersp.com/jscz/jxyj/

[5]李子华:教师的教育机智及其培养[J]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www.pep.com.cn/ 2010年1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