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性决定论”的教育思想

人性决定论”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家好,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带你了解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学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孟子的教育思想以“性善”为基础,注重“存”“养”的功夫。孟子认为教育主要是为了“明人伦”。孟子的“人格”论影响深远。现存《孟子》一书,它是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他教育学生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习时要大胆质疑。

孟子:“人格、人性决定论”的教育思想

请跟我来

大家好,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带你了解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学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亚圣”。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的教育思想以“性善”为基础,注重“存”“养”的功夫。他认为人生来就是善的,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每个人都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但是仅有这些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他把“性善”具体阐述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这“四心”,认为对应这“四心”的仁义礼智不是外加的,而是本来就有的,但要自觉地向自身内心去追求,才能得到,这就是“反求诸己”。他还提出了扩充善端的修善途径是“寡欲”“养气”等。他认为学问的真谛在于把“本心”找回来。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的“善端”受到破坏,心灵遭到“陷溺”,就会成为小人、恶人。因此,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恢复善良的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

孟子认为教育主要是为了“明人伦”。受教育者要了解社会中的等级制度,学习要遵循正确的途径,不断地进修,使自己有高深的造诣。

孟子的“人格”论影响深远。他的学说中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他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为人格的重要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和地位,主张做人要做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那么怎样蓄积“浩然之气”呢?第一,要持志养气,坚持崇高的志向追求;第二,要有意识地在逆境中磨砺意志;第三,要清心寡欲。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立志”与“养气”的关系,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目标,要学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现存《孟子》一书,它是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称为四书,为宋明以来封建教育的主要教材。

孟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有哪些?

第一,主动精神,自求自得。他强调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依靠学生自求自得,不主张死读书,读死书,认为那样会越读越傻。

第二,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他注意培养学生集中精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他认为不论聪明不聪明,只要专心致志地学,就能学有所得。学习要避免中途而废,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第三,言近致远,以博返约。他强调教师要为人师表,要先把问题弄明白,然后再教学生。教师要知识丰富,深入浅出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第四,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他认为教学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第五,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他认为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img3

孟 子

第六,学思结合,读书存疑。孟子强调“思”的作用,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他还注意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性是确保教学成功的关键。他教育学生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学习时要大胆质疑。

第七,正人正己,以德服人。他主张教师要端正自己,用正道教育学生。他认为那些自己不懂什么却偏想摆教师架子的人,是不对的。

《孟子》是怎样的一本书?

《孟子》是记录孟轲言行的一部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的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以推行仁政的事迹。这本书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说服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大开眼界

孟子小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花了不少心血!

起初,他们住在墓地旁。孟子常和其他小孩学大人跪拜、哭嚎,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妈妈看到了,皱起了眉头,心想:这样不行!我不能让孩子住在这里了!于是,他的妈妈带着他搬到了市集旁。到了市集,孟子又和小孩玩商人做生意的游戏。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他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心想:这个地方也不适合孩子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孟子的妈妈终于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