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柳宗元的著作收集在《柳河东集》中。柳宗元的政治理想和教育目的是“明道”、“行道”和“益世”。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柳宗元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柳宗元谢绝的是结成正式师生关系的名分,不敢受拜师之礼。柳宗元的“师友”说是传统师道观中有很大影响的一种学说,尤其是在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中更有借鉴意义。

第二节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人(今山西省永济县)。21岁中进士,26岁又考中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即校书郎,官至礼部员外郎。其在京师任官期间诚恳地指导过许多后学者。后来参加过王叔文等人发起的永贞“革新”运动,“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被贬到更远的柳州。柳宗元与韩愈是同时代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的以“文以明道”与韩愈的“文以载道”相呼应,共同推动古文运动的开展。二人在政治立场、思想观点上则有许多差异甚至对立,但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友情,并誉为君子之交的典范。柳宗元的著作收集在《柳河东集》中。

一、“明道益世”的教育目的

柳宗元的政治理想和教育目的是“明道”、“行道”和“益世”。他说:“圣人之言,期以明道。”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注重道德教育,故必须读圣人之书,习圣人之言。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必须符合“生人之意”,着眼点应放在研究解决现实中的人事方面,不能言天、言神而不言人。他指出:“圣人之道,不益于世用。”他要求培养济世安民的君子。

二、“顺天致性”的发展观

柳宗元认为天下万物的生长,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否则不仅徒劳无益,还会造成损害。他在《种树郭橐驼传》中谈到一位种树能手郭橐驼,其经验诀窍却非常简单,就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也就是要顺应树木生长的天性,而“不害其长”。只要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就可以“勿动勿虑,去不复顾”。一般人种不好树,往往是因为“爱之过殷,忧之过勤,旦视而暮抚”,“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这样,“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柳宗元认为,育人和种树的道理是一样的,育人同样要顺应人的发展规律,而不能凭着主观愿望和情感恣意干预和灌输。但又不是放任自流,提供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动力是必要的。他说:“善言天爵者,不必在道德忠信,明与志而已矣。”“明”就是明确方向,“志”就是坚定不移,有了这两点,人就可以“尽力于所及”,而使自己“备四德”,又何必要别人喋喋不休地向他灌输那些教条呢?这种自然主义的教育观是有强烈的启迪性的。

三、“交以为师”的师道观

柳宗元赞赏韩愈的《师说》之论,也钦佩韩愈不顾流俗、勇于为师的精神,对当时社会上层士大夫“耻于相师”的风气感到痛心。他说:“举世不师,故道益离。”但他在师道观上又有自己的见解和实施方式。他写下了《师友箴》、《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等文章,阐述了自己的师道观。其核心观点就是“交以为师”。

柳宗元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他认为无师便无以“明道”,要“明道”必从师。他在《师友箴》中说:“不师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但是,对韩愈不顾世俗嘲骂而“抗颜为师”的做法,他表示自己没有勇气这样做,但他又不是完全放弃为师,而是“去为师之名,行为师之实”。他在《答严厚与秀才论为师道书》中说:“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之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柳宗元谢绝的是结成正式师生关系的名分,不敢受拜师之礼。但对来向他请教问道者,他无不尽其所知给予解答,诚恳地指导后学者,确有为师之实。他提出“交以为师”的主张,即师生之间应和朋友之间一样,相互交流、切磋、帮助,在学术研讨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单纯的教导与被教导的关系。柳宗元的“师友”说是传统师道观中有很大影响的一种学说,尤其是在高层次的教学活动中更有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