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教育”思想的发展由来

“生活教育”思想的发展由来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教育”的思想最初由瑞士近代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19世纪初提出。本篇全面阐述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的萌芽、产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陶先生始终把教育当作人类民族解放的工具,而不是一种只为个人谋取幸福的工具,因而显示出生活教育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导读1 “生活教育”思想的发展由来

“生活教育”的思想最初由瑞士近代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在19世纪初提出。在他的个人回忆录《天鹅之歌》中强调了“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的原则,认为要从德育、智育和实际技能的培养等方面,来考察这一原则所产生的结果。裴氏所谓的“生活”并不包括社会,而主要在于使教育适应自然法则,以儿童的倾向、需要和天然的爱好为基础,审慎地加以诱导培育,使之和谐地、健康地发展。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用生活教育成功地教育了他的儿子小卡尔·威特时,受到许多教育家的怀疑与忌嫉,正是裴斯塔洛齐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卡尔·威特的教育法。他说:“你的教育法必定成功。”多年以后,裴氏写信给卡尔·威特说:“希望你详细发表你的教育法,证明你的教育方法会使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好处,这是一件极为有益的事,请你务必参考。”(《卡尔·威特的教育》,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282页)

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1952)继承了这个学说,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主张,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从而改变了教育与社会分离的状况,不仅发展了裴氏的学说,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一个变革。

陶行知于1914年至1917年留学美国,后两年在哥伦比亚攻读教育学期间,深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回国后,他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努力使生活教育学说中国化,成为完整、独立的教育学说,他提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等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扬弃和超越。

更为可贵的是,他所处的年代正值国家危亡民族多难的时刻,陶行知推行生活教育运动,先后在不同时期发起了乡村教育运动,普及教育运动、国难教育运动,战时教育运动及民主教育运动,紧密地与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联系在一起。陶行知在实践中,对中国的传统教育作了科学的改造,先后创办了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在生活教育下,探寻到了中国教育改造的曙光,即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希望。

本篇全面阐述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的萌芽、产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经过他几十年的实践探索,所获得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是我们今天最值得借鉴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读的一本中国化的教育学或中国化的教育实践论。陶先生始终把教育当作人类民族解放的工具,而不是一种只为个人谋取幸福的工具,因而显示出生活教育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也可以说,这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赋于生活教育这个根本的特点;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