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发展会计教育的思想

积极发展会计教育的思想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而言之,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才从简单的计数教育发展到以培养财政、会计人才为目标的算学教育,从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发展到会计的专业教育。尤其是在封建制时代,由于儒学正统教育思想的压抑和因抑商政策而产生的轻视会计思想的影响,造成中国会计教育事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到了民国时期,由于爱国教育学家和爱国学者的努力,中国会计教育事业已有了一个初步的基础。

五、积极发展会计教育的思想

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大学及独立学院学系名称》中第六条规定商学院设银行、会计、统计、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商学及其他各系。自此,会计系科设置走向正规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8年,在综合大学中设置会计系的共有20余所学校,在独立学院中设置会计系科的有21所。中央政治大学财政系也设有会计组,并有中国唯一的计政学院设置,培养了不少高级会计人才。各院校都把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主干课方面,这些主干课大体是成本会计学、高级会计学、商业会计学、官厅会计学、审计学、银行会计学,以及会计学理论与研究等。在教学中,主干课穿插其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加以分配。

在各类大学和独立学院中,会计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对于会计系科的设置和会计课程的开设又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体有四种类型:①独立设置会计系、科,系统地开设会计课程。②在法学院或法商学院中设置经济系,在经济系中比较系统地开设会计课程。③在文学院或文法学院或文理学院中设置经济系、商学系、商学经济系、工商管理系,在这些系中比较系统地开设会计课程。④在理工科院校中设置管理学院,在管理学院中分设财务管理系、工业管理系、实业管理系,并在这些系科中开设会计课程。

在会计系科设置办法研究方面,围绕如何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问题,一些爱国教育学家曾提出“理论及事实兼重”的方针,此后这种思想便逐步体现在会计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如会计系的全部课程一般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大学必修课设置,目的在于奠定学员的一般理论基础;二是商科必修课设置,目的在于解决学员的专业理论基础问题;三是会计专业必修课设置,这部分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员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必须熟练地掌握其专业技能;四是选修课设置,其目的在于扩大学员的知识面,加强专业训练。这四个部分既有重点,又有一般;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训练,基本上形成了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

此外,社会上各类会计培训学校详细介绍西方会计实务的运用,同时辅以理论。这类培训学校多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创办,如谢霖创办的正则会计师事务所以执行会计师事务为支柱,同时创办了各种形式的会计教学组织机构,培训会计人员,传播西方会计思想,为金融、工商界培训了许多新式会计人才。再如潘序伦及其同事创办的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它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会计培训机构,由私人集资举办并在教育部备案。其特点是教学领导力量强,师资力量强,校长为潘序伦,校董大多是我国著名的会计学教授和会计师,如李文杰、徐永祚、奚玉书、李鸿寿、王逢辛、叶朝钧、钱?!等,都是当时在会计学术界富有声望者。当时由李鸿寿教授主讲高等会计学、钱素均教授主讲公司会计学及审计学等课程、陈文麟教授主讲所得税会计、张蕙生教授主讲政府会计、龚懋德教授主讲成本会计等。可见,这些课程的设置都参照了西方会计理论,是系统培养熟练掌握西方会计理论人才的重要方法。

总而言之,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才从简单的计数教育发展到以培养财政、会计人才为目标的算学教育,从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发展到会计的专业教育。尤其是在封建制时代,由于儒学正统教育思想的压抑和因抑商政策而产生的轻视会计思想的影响,造成中国会计教育事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到了民国时期,由于爱国教育学家和爱国学者的努力,中国会计教育事业已有了一个初步的基础。当时所涌现出来的一批会计学者、专家、教授,以及在大专院校里培养出来的一批会计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后来成为中国教育队伍的基本力量,在中国会计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会计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起步很晚,进步缓慢,已远远落后于欧美一些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