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派遣留学生的提案

派遣留学生的提案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政府若有派遣学生去日本之意,日本政府愿接受多数之学生,为之提供费用,施以教育。矢野的上述提议使得派遣留日学生之事在清政府当中首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大臣以为上述费用仅为帝国政府为周旋清国留学生教育所需之杂费,对其请示答复可提及留学生之事,但

二、派遣留学生的提案

在1898年4月27日发出的第62号电信《关于福建省内铁路利权之训令》中,西德二郎向矢野询问,在不影响清政府支付甲午战争赔款的基础上,能否向对方要求获取福建省内的铁路铺设权。同时附上了一份用于提出该要求的草稿,并指示矢野说,若能提出该要求,当以清朝已赋予其他列强铁路利权一事为例,指出日本也拥有在福建省内获取铁路利权的权利(20)。矢野于同月29日发出的第91号电信中对此作出如下回复:

关于贵电62号,本公使[矢野]不认为该要求[获取福建省内铁路利权]会妨碍支付赔款,因此随时皆可执行。但为了不使新要求损害清国对日感情,为显示日本尊重清国繁荣与独立的这种真实的情谊,本公使将特向清国提议——若清国有意派遣,日本将准备接受相当数量的留学生对其进行军事或实用目的的教育。此事虽会给日本造成一定损失,但毫无疑问会在将来带来良好效果。万望认可将此提案与追加要求同时提出。为了此前的不割让要求能在不损害清国对日感情的前提下适当实施,有必要保持我方与清国之间的良好关系。若提案能获承认,为使提案与要求相整合,尚望能赋予在未署名备忘录上添加上述内容并对文字表现部分进行修正的权限(21)

这是矢野第一次提到接受留学生的问题。从文中“军事或实用目的(原文:for military and different practical purposes)”的说法来看,可知道此处所说的留学生其重点乃是放在“军事”上的。西德二郎于同月30日发出的电信第65号中对此回复如下:

关于贵电第91号,不宜于未署名备忘录上将该提案具体化。但本大臣同意阁下在提出追加要求之际口头提出该提案。若认为目前即为好机会,则应立刻提出要求(22)

矢野在5月1日发出的第93号电信中答复将于5月6日左右提议(23)。其后,矢野虽在关于福建省内铁路铺设权问题上遭到总理衙门的大臣们的反对,但仍获得了“清国政府他日于福建省内铺设铁路时,若需外国之资本、技师,必先行与日本政府商议”(24)的保证,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作为该事的报告书,矢野于5月14日将机密第40号信《附上关于福建省内铁路事宜电信往复并原照会书及口头契约备忘录等抄件事》发给西德二郎。在该密电中,矢野指出,若在福建省不割让问题刚得以妥善解决之际追加提出获取该省铁路的要求,则李鸿章、张荫桓亦可能受到其他大臣的攻击。矢野提议接受留学生,并建议将此事与福建省内铁路之事分别进行(25)。其关于留学生接受问题的机密第41号信《附上关于接受教育清国留学生事宜之启文往复抄件事》与第40号信同日发出,并附有两份相关文书。从该第41号信中可了解矢野对总理衙门所提出的《提案》内容。矢野首先指出,接受清朝留学生的好处并不仅限于能成功获取福建省内铁路利权,若能“使受我国感化之新人才散布于老帝国内,将来必为将我势力树立于东亚大陆之长久大计”。同时他举例说明,清朝若模仿日本兵制则可能在军事方面日本化,理科学生学习“器械职工”则可成为日本“工商业”在清朝扩张之源头,文科学生若学习日本之制度则可测知清朝将来之发展趋势,若诸事如此发展则日本势力必将及于大陆。他更进一步指出,“清国官民对我国信赖之情亦将数十倍于今日,该学生等与日本有了关系,将来清国自会源源不断派遣学生赴我国,我国势亦将暗暗于东亚大陆增长”。机密第40号信中也有几乎相同文字,矢野通过这些大力主张接受留学生有助于扩大日本势力。

矢野于5月7日赴总理衙门,就福建省内的铁路利权问题与中方达成协议之后,向总理衙门诸大臣陈述如下意见:

日清两国间,值此赔款终于清偿,威海卫占领撤离之际,邦交可望日益辑睦之时,日本政府愿向清政府表示诚挚之友情[……]清政府若有派遣学生去日本之意,日本政府愿接受多数之学生,为之提供费用,施以教育。希请亮察诚意,惠予答复。(26)

这就是矢野提出的《派遣留日学生的提案》,由于在陈述之时须先行决定接受留学生的人数,矢野接着表示:

本公使口头提出接受二百名之数。另关于费用一事[……]希我政府同意供给二百名之所有费用。若以每一名一年不过二三百元左右计,则二百名一年间终不超过六万元上下之数。以此微少之费用得为前陈大业之一部分,其得失甚为明显,毋庸赘言。另,应对方之请,于次日(八日)[……]送致本公使所述要旨之咨文。其后得十三日坤号文(见抄件),感谢我政府之友好情谊,然以方在设立日本语学校之际,当熟虑更加切实之方法,再行提出留学生之事云云。盖以清政府中,有欢迎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之开明派,亦有不欢迎之守旧派。因而属于前者之大臣中,如李鸿章当然欢迎此举。二三守旧派之意向究至如何,现当难以推测察知。本公使当逐步说服彼等,期能逐渐派遣多数之留学生来我国,当续与彼等会商,议及细节。(27)

矢野口头表示日本可接受最多二百名留学生,每人的留学费用一年约二三百元,总计六万元全部由日本政府负担。不过,他应清政府的要求将上述陈述以书面方式提交对方,也收到了清政府对该提案的感谢文书。此事后来引起了西德二郎的反感。从该文书中可确认李鸿章、荣禄、翁同龢、敬信、崇礼、许应骙、廖寿恒、张荫桓都参与到与矢野的协议当中(28)。矢野的上述提议使得派遣留日学生之事在清政府当中首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派遣留学生之事,并非总理衙门的所有大臣都持正面态度。

受矢野提案影响,山东道监察御史杨深秀上奏《请议游学日本章程片》。目前可确认该奏折是由变法派代表人物康有为起草(29)。从康有为与对其政治意见颇为赞赏的张荫桓之间的关系来看,同时从康有为曾与矢野文雄多次面谈之事(30)来看,可知康有为接受了矢野的提案,由于自身当时没有上奏资格,于是找到杨深秀并以其名义提交了《请议留学日本章程片》奏折。日后,在戊戌变法的改革当中,派遣留日学生一事也主要由康有为在推进(31)

矢野的提案成为清政府开始准备派遣留日学生的肇端。但日本外相西德二郎却因为矢野的交涉内容而深感为难。这从他1898年5月30日起草、6月2日发给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书信中可以看出来。

原本该公使来电中在谈及上述铁路[福建省内的铺设铁路利权]时曾表示,为表帝国政府之好意,可于帝国对若干清国留学生进行教育。文中当然也提到帝国政府为此多少会承担一些费用,而将来无疑会出现良好结果。本大臣以为上述费用仅为帝国政府为周旋清国留学生教育所需之杂费,对其请示答复可提及留学生之事,但不以书面方式、仅口头提出即可。现有该公使就此事之汇报抄件[机密第41号信],该公使已以书面形式提出上述提案,事到如今无法反悔,但由对方答复看似也不见其积极响应之意,本大臣计划训令该公使今后勿再挑动此事,尽量使其保持现状。专此禀陈如上。(32)

也即是说,尽管西德二郎在此前的电信第65号中就接受留学生一事仅同意进行口头提议,未曾许可以书面形式将其具体化,矢野却汇报说已将提案完全书面化了。西德二郎认为既已向清政府提交书面提案则已无法取消,同时看了机密第41号信的附件——总理衙门发来的文书——之后,以清政府方面并未表现出积极的反应为由,表示将向矢野发出指令,要求其暂缓推动接受留学生事。这一指令即同年6月3日起草、6日发给矢野的机密第31号信(33)。该文件虽然较长,但鉴于其重要性,特将全文录下:

五月十四日机密第四十号件中,及同日第四十一号件关于清国留学生事,业已阅悉。根据上件,阁下曾以书面向清政府提出我帝国政府接受多数清国留学生事,且支办有关之一切经费。并在会见清政府官员时,口头提出可接受最多至二百名留学生等由。此事颇出本大臣意料。因阁下虽原本就清国留学生事于第九十一号电信告知,然该电信中仅表示望可同意向清政府提议由帝国政府接受若干该国留学生施以教育事,并言及关于此事帝国政府将会多少负担一定费用,本大臣以为上述所谓费用不过乃帝国政府为周旋留学生教育等所需之杂费,是以对上述请示发出第六十五号电信之训令。帝国政府为清国留学生之教育故支出六万元之巨款,首先不仅无支付此款之来源,且其事本身即颇需思虑。阁下关于此事之意见,大体似为得当,但实际得益,即是否能达所期目的,则甚难逆料。诚然,由清国之富豪缙绅子弟中曾受相当之家庭教育者间加以选拔,由帝国施以专门教育,或可有益。但一般而言,若贫家子弟当其选,既缺乏报效之志,且费用亦不能自筹,设若不断东来,由帝国政府资助彼等自日语开始学习,究竟能否取得良好结果,甚可存疑。不仅如此,察迩来清国顾及自身利害,各地陆续有自行向帝国派遣留学生之举,如浙江巡抚要求派遣来日研究陆军兵学留学生四名、文学研究留学生四名;复有湖广总督提出将于近期派出多数留学生之打算。因而由帝国承担直至支办经费之留学生教育,是否有此必要,是亦当属疑问之事。然则关于此事阁下除由第九十一号电信告知以外,再无任何详细报告。且不顾本大臣于第六十五号电信指令以书面提出上述提案,对此本大臣颇为遗憾。然鉴于贵公使已提出此事,现碍难取消,若清政府进一步响应,要求派遣留学生时,可复以设法安置极少数之人。不过观对方对阁下照会之回复,亦不见十分热心响应之情,望此后此事不由我方鼓动,顺其自然为佳。此复。

西德二郎在书信中,除了此前发给总理伊藤博文的内容之外,还对接受留学生是否能获得良好结果一事表示了怀疑,并举例指出浙江省已有派遣留学生的动向(34),对日本有无必要负担经费来接受清政府的留学生提出疑问,并对矢野表示了遗憾之意。西德二郎将机密第41号信中矢野所说的六万元“微少之费用”说成是“巨款”等,凡此种种在在皆表现了他的不快之感。先行研究一般都以此书信为据,认为对于接受留学生一事,“当时日本政府的态度,一言以蔽之即不予关注且冷淡”(35);或认为“在[矢野]公使提出该提案[接受留学生之事]前后,外务大臣西德二郎虽态度消极但仍明确表示认可,未曾想后来又以对接受清国留学生的援助经费存疑为由态度为之一变”(36)。但若仔细验证西德二郎与矢野之间的往来信函,可以发现正是由于矢野未遵从西德二郎的指示,自行以书面方式向清政府提出了接受留学生的提案,这才使得原本对此事就不甚积极的西德二郎态度变得更加强硬。

同年6月30日,宪政党大隈重信内阁成立后,矢野终于得偿所愿暂时回国(37)。在他回国期间戊戌政变爆发,清朝中央政府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之事也停顿下来,矢野的《提案》未能带来派遣留学生的现实结果。

到目前为止的先行研究都对于矢野的《提案》成为清朝派遣留日学生的肇端一事给予了正面评价,但却基本都未提及此后日本方面关于《提案》都采取了何种行动。实际上,代理公使林权助接手了矢野的上述提案,与总理衙门继续展开了交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