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类型课的学科战略思维

不同类型课的学科战略思维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在构建高效润智课堂,打造课堂文化名片的过程中,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了深入地研讨,在交流与思考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课型,梳理出了“一节课的战略思维”,以便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不同类型课的学科战略思维

我们在构建高效润智课堂,打造课堂文化名片的过程中,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展开了深入地研讨,在交流与思考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针对不同学科的不同课型,梳理出了“一节课的战略思维”,以便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节语文拼音课的战略思维

1.基本认识:识字的工具

◇《语文课程标准》: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两个功能:认读汉字的工具;正音的“拐杖”。

2.基本策略:趣学拼音,双线并进

◇借助情境,简简单单学发音。

◇说唱画玩,快快乐乐学字母。

◇因势利导,轻轻松松学拼读。

◇双线并进,水到渠成学语文。

◇拼音与识字相结合。

◇拼音与发展语言相结合。

◇拼音与尝试阅读相结合。

3.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学渐进,拓展应用

◇创设情景,活化教材。

◇关注学生,以导引学。

◇循序渐进,达成目标。

◇课堂内外,巩固运用。

4.评价理念:尊重、保护、方法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保护学生学习热情。

◇帮助学生总结方法。

5.教学叩问:三个叩问

◇是不是快乐的课堂?

◇是不是交流的课堂?

◇是不是发现的课堂?

一节语文识字课的战略思维

1.基本认识:一个目标,四种形式

◇课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常用汉字,低年级要求掌握20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会写”。因此,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目的:为阅读、写作打基础。

◇四种形式:随课文识字、语文园地中识字、单独的识字课、生活中识字。

2.价值取向:了解,奠定,发展

◇了解汉字演变:民族智慧结晶、民族文化延续、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奠定读写基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大量识字是实现自由阅读和表达的前提。

◇发展语文素养:识得多才能读得多,才能开阔眼界,丰富情感,促进观察力,发展想象力,提高表达力。

3.教学趋势:五性转变

◇重构基础性:由呆板走向灵活。

◇强化整体性:由孤立走向综合。

◇丰富文化性:由淡薄走向丰厚。

◇增添情趣性:由严肃走向生动。

◇坚持开放性:由课堂走向生活。

4.基本思路:学会—会学

◇学会: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会学: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5.教学过程:从课堂走向生活

◇激发识字兴趣,掌握识字方法。

◇运用识字技巧,快乐自主阅读。

◇激发阅读兴趣,发展语言表达。

6.教学设计:激趣—识字—巩固

◇创设情境,以境引字。

◇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品词析句,深入感悟。

◇感情诵读,积累语言。

◇拓展资源,反馈巩固。

7.教学扣问:四次叩问

◇这节课孩子快乐吗?

◇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教材优势了吗?

◇识字的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了吗?

◇学生在这节课都有发展吗?

一节语文写字课的战略思维

1.课程意义:文化传承,提高素质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它积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培养审美情趣。

◇进行写字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课程目标:正确、规范、整洁、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低段: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中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高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3.基本认识:习惯、技能、情感熏陶、心理品质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写字可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写字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个性习惯和道德精神。

4.核心目标:会写、写好,写漂亮

◇用正确的姿势写字。

◇写正确的字。

◇写规范的字。

◇又快又好地写字。

◇写有个性有生命力的字。

5.基本策略:观察、思考、练习、用情

◇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让字“入眼”。

◇指导学生认真思考,让字“入心”。

◇指导学生精心历练,让字“入笔”。

◇指导学生用情写字,让字“入格”。

6.教学过程:读帖、示范、临帖、练习、欣赏

◇教师指导读帖。

◇教师示范写字。

◇学生自主摹写。

◇学生进行演练。

◇学会欣赏汉字。

7.教学建议:示范、摹写、指导、评比

◇应用浅显的语言、直观的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

◇自主摹写,合作提高。

◇适当运用比较、对照的方法指导学生规范地书写正楷字。

◇学会欣赏、学会审美。

8.评价理念:反思比较,激励为主

◇学生自评,学会反思。

◇同桌互评,欣赏鉴别。

◇教师点评,激励进取

◇阶段测评,体验成长。

◇定期展评,树立自信。

9.教学反思:四个叩问

◇对于字形结构、书写要点是否掌握准确?

◇书写正确率是否达标?

◇综合运用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汉字的内涵或审美价值是否领悟?

一节语文口语交际课的战略思维

1.基本认识:三个方向,多角度培养

◇课程指向: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目标导向:听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情感导向:交际能力、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的培养。

2.价值取向:交流、态度、尊重、自信、能力

◇交际取向:语言不存在于真空,语言是供人们使用的。

◇态度取向: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极其重要。

尊重他人:是听说双方应该始终保持的交际态度,贯穿整个交际过程。

自信、负责:“自信”,指“我能行”的成功感。“负责”,是指说话者必须对自己的表达负责,对听者负责。

◇能力取向:倾听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

倾听能力:语音辨识力、话语记忆力、话语理解力和话语的评判力。

表达能力:编码→发码→传码→接码→译码。

编码:根据交际目的,选择词语组成话语。

发码:内部信息转化成外部言语。

传码:把语意内容传递到听者那里。

接码:把这些声音信号传到大脑的语言中枢。

译码:根据特定的交际环境进行加工还原。

3.基本策略:情境创设,多样训练

◇情境创设策略——乐说。

通过教师语言创设情境、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通过活动创设情境。

◇多样训练策略——会说。

口语交际专题训练:

示范:系统讲解,合作讨论,示范与活动任务有关的语言知识及交际方法。

练习:可通过简单的、重复的手段,熟悉交际语言知识,然后进一步活用练习,达到加深巩固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角色体验:这是重要的环节,通过情境创设,交际活动安排与开展,灵活得体地使用语言技巧,完成交际任务。

总结评价:由教师或学生对活动的内容,学生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得体性和交际规则进行总结评价,以及学生纠正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不足,更好地完成整个任务。

随机训练:紧扣生活随机训练、利用活动随机训练。

4.课后叩问:三次叩问

◇课堂是否缺乏参与的全体性?

◇课堂是否热闹有余,收效不足?

◇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发言了吗?

一节语文阅读课的战略思维

1.价值取向:得意、得言、得法,文体明显

◇得意:获取信息,理解内容,体验感悟,明辨哲思。

◇得言:理解“如何表达”;积累内化、模仿迁移文本语言。

◇得法:获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阅读能力。

◇文体明显:散文、说明、议论、童话、寓言、叙事、写人、写景、状物。

◇文体知识是打开文本奥秘的一把钥匙!

2.基本思路:得意为径,得言为纬,得法渗透其间

◇得意为径,得言为纬:顺应得意的阅读心理,获得言意共生的发展;由言到意,由意到言,言意互动。

◇得法渗透其间:得意同时得法、得言同时得法。

3.目标定位:夯实“四基”,表征年级,具体明确

◇夯实“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语文学科思维、基本的语文学习经验。

◇表征年级:

第一学段:词语、句子→自然段。

第二学段:词语、句子、自然段→意义段。

第三学段:词语、句子、段落→篇章。

4.面向全体:整体卷入,步步扎实,适度分层

◇整体卷入:把握起点,网状交流。

◇步步扎实:一步一回头。

◇适度分层:不分领域,只分层次;隐性分层,鼓励跃层。

5.方式语文:重方式,重过程,重言语

◇方式语文:听说读写,精略朗默,圈画批注,语境(整体)把握,想象感悟,理性概括。

◇阅读过程:言→意→言。

◇始终在言语形式、言语内容、学习方法互动之中。

6.教学关系: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检测反思

◇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先教后学、边学边教、边教边学。

◇自主合作: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完善反思。

◇检测反思:伴随教学始终,方式多样。

7.任务布置:挑战智慧,对应教学,巩固拓展

◇挑战智慧:任务难度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对应教学:教什么,练什么。

◇巩固拓展:总结、联系、提升。

8.评价理念:顺应促进,重在表达,关注方法

◇顺应促进:理解学生→发展学生。

◇重在表达:一句到几句到中心明确的一段;始终关注遣词造句的准确性、逻辑性、丰富性。

◇关注方法:及时帮助提炼或指导学习方法。

9.一节优秀阅读课的基本标准:

◇围绕“三得四基”,采用“语文方式”,展开“以学定教”,发展“言语智慧”。

一节语文习作课的战略思维

1.基本认识:两种目的,两类作文

◇课标: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两种目的:为了与人交流;为了自我实现。

人有两种需要:生存性、存在性。

存在性:我思故我在!→我写故我在!

◇两类作文:规范作文、自由作文。

没有规范的训练,哪来自由的表达?自由的是心理,规范的是语言;有规范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2.价值取向:增长言语智慧

◇言语本身:口语化→书面化。

模糊→准确→通顺→有变化/文采飞扬、理性畅达。

迁移运用范文语言,说自己的话。

◇言语方法:注重灵活。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叙述、描写是小学习作教学的重点、难点。

3.习作要素:动机,素材,立意,方法,语言

◇动机:为什么写?从动机走向目的,为习作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素材:写什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立意:写作的意图是什么?立意是素材加工的唯一依据。

◇方法:怎么写?要有本次习作个性。

◇语言:用什么样的语言写?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4.教学过程:从两课走向两周

◇激发动机:立足生活,表达定向。

◇主题阅读:范文启发,积累语言。

◇实践活动:观察体验,积累素材。

◇课堂教学:学习思考,学习表达。

◇交流分享:积累经验,修改完善。

◇拓展延伸:主题引领,发展个性。

注意:以上区分纯粹是为了表述方便,实际操作时可以交叉整合。

5.基本策略:原型启发

◇模仿是学习的基本路径!

◇“原型”目的:积累语言,获得方法。

◇“原型”标准:直观、形象。

◇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内容、形式的可理解。

◇“原型”选择:对应习作目标选择不少于3个。

◇两类:主题相同,素材各异;素材相同,写法各异。

注意: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不能固化、僵化学生思维。

6.教学设计:明确目标,测量距离,确定重点,寻找对策

◇要有数量要求:制定明确具体的习作目标,要详尽描述习作的“模样”,如内容、字数、几段、如何开头结尾、用几个成语、几处修辞、几处外貌等。

事实证明;数量要求能引爆人的创造潜能!

◇写好下水文——体认目标,寻找重点难点。

7.习作指导:在思考与表达的互动中发展习作素养

◇立意和素材之间的互动。

◇思想和语言之间的互动。

◇显性标志:想一课,说一课,写一课。

◇基本要求:想清楚——编列提纲;说明白、写充分——寻找准确、通顺、丰富的语言。

◇教学聚焦:怎么想?怎么写?

8.习作讲评:紧扣目标,分享成果,积累经验,修改完善

◇多表扬,少批评;多假设,少定论。

◇对应目标,不及其他。

◇选择习作,正反典型。

◇对应目标,反思小结。

◇修改完善,二次习作。

9.日常教学要求:多读,多练,多改,多展

◇多读书,思考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笔不离手:每天一句、一段(简单/复杂)。

◇对话式批改。

◇隔天下发。

◇编辑习作集、博客。

读者意识、发表意识;体验成功、取长补短;积累素材、积累经验。

10.教学叩问:二次叩问

◇习作水平占语文素养的40%!但是对于习作教学,我用了多少精力?

◇对于习作教学研究,我们用了多少精力?

一节数学概念课的战略思维

1.基本认识:巩固“双基”,三种情况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或结构关系的特征概括,是对一类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真实反映。

◇课标: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三种情况:定义型、描述型、感知型。

2.价值取向:思维能力,解题技能

◇理解掌握:本质属性→区别联系。

◇灵活运用:判断推理→推广认识。

◇形成能力:抽象概括→言语表达。

3.学习概念的素养:归纳,理解,表述,运用

◇观察归纳→发现共性。

◇分析比较→理解由来。

◇语言表述→巩固内化。

◇灵活运用→发展思维。

4.教学过程:具体→抽象,感性→理性,语言→概括

◇概念的引入:形象直观、创设情境、原有基础、通过计算。

◇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材料。

◇引导抽象概括。

◇揭示内涵外延。

◇概念的巩固:练习(应用、对比、判别、改错)

◇整理(归纳系统)

◇概念的发展:扩展延伸、实际运用。

◇教学的各个环节安排应有利于学生认知心理规律“感觉—知觉—观念(表象)—概念”。这四种形态的发展和不同层次的认知需要。

5.概念教学的要求:遵循学生认知心理规律

◇了解体系→把握层次。

◇体验过程→感性引入。

◇寻找联系→掌握概念。

◇系统归类→巩固概念。

◇客观评价→快速反馈。

6.评价理念:理解,掌握,运用

◇准确理解概念。

◇牢固掌握概念。

◇正确运用概念。

7.教学叩问:二次叩问

◇对于概念教学,我在课堂关注了多少?

◇对于概念教学,我们在教研中投入了多少精力?

一节数学解决问题课的战略思维

1.基本认识:两种目的,多种策略

◇课标:解决问题就是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两种目的:形成策略,学会交流、合作。

2.价值取向:发展思维,获得经验

◇提高理解,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发现提出,探索解决,回顾分析。

◇顺向性思维→逆向性思维→横向性思维→散向性思维

3.解决问题的素养:观察,想象,迁移,反思

◇注意观察。

◇分析想象。

◇类比迁移。

◇计算反思。

4.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感悟,探讨质疑,发展能力

◇激趣引入:立足生活。

◇合作交流:分析理清。

◇课堂教学:学习策略。

◇交流分享:积累经验。

◇拓展延伸:实践应用。

5.解决问题的步骤:清晰合理,实践运用

◇审题→分析→列式解答→检验。

◇审题:提取信息,理解题意(抓住关键词、关键句)。

◇分析:运用方法,理清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解答:利用计算,产生结果。

◇检验:立足实际,验证结果。

6.解决问题的评价:紧扣目标,分享成果,积累经验,体验感悟

◇结果正确,方法多样,策略优化

◇过程:主动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求方法。

◇体验实践,尝试解释,优化方法。

◇回顾分析,反思交流,提升能力。

7.教学叩问:二次叩问

◇对于解决问题,我在课堂关注了多少?

◇对于解决问题,我们在教研中投入了多少精力?

一节数学计算课的战略思维

1.基本认识:一种手段

◇课标: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阶段的主体。

2.价值取向:应用能力

◇兴趣需要出发,体验实践活动。

◇算理算法多样,培养思维能力。

◇严谨思维习惯,感受学习乐趣。

◇渗透数学思想,体现演绎功能。

3.基本策略:实践功能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自主探究。

◇初步建立数感,重视口算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形成优化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应用功能。

4.计算教学的过程:明理巧练

◇创设情景激兴趣。

◇注重过程明算理。

◇活化形式巧练习。

◇规范要求养习惯。

5.计算的评价:合理准确

◇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计算方法的简便性。

◇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算理的理解。

◇算法的最优化。

◇运算定律的应用。

6.教学叩问:四次叩问

◇学生的计算准确率高吗?

◇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了吗?

◇学生能用一定的公式和定律进行计算吗?

◇在计算中学生的思考过程合理吗?

一节英语课的战略思维

1.课程目标:激发兴趣,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兴趣;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自由运用英语交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等。

◇英语课堂应该是既是有趣的,也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快乐的,又是扎实的。

2.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参与体验,促进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3.氛围创设:学习,实践,能力

学习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尽量加大语言信息刺激量,创设良好的语境,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坚持课前三分钟的Free Talk。

◇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突出听说训练。

◇让学生参与表演教学。

◇强化听写方面的练习。

4.基本环节:启动,导入,学习,练习,评价,总结

◇课堂的启动,包括课前准备,启动和复习旧知等环节。

新语言的导入,包括新语言内容的导入,新语言内容的呈现等。

◇新语言学习,包括新语言内容的讲解,新语言内容的例释。

◇新语言练习,包括新语言内容的操练,新语言内容的课堂巩固等。

◇评价。激励为主,引导点拨,促进学生成长。

◇总结,布置作业。

5.任务型活动:“四性”设计

◇活动设计要服务目标,兼顾趣味性。

◇活动设计要贴近生活,注重交际性。

◇活动设计要面向全体,体现灵活性。

◇活动设计要循序渐进,具有可操控性。

6.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教法灵活多样,课堂生动有趣。

◇听说读写交融,培养应用能力。

◇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7.语音教学:方法多元,持之以恒

◇整体把握教材,抓住语音教学的契机。

◇巧用各种方法,进行音标教学。

◇音标概念的引出要自然,形象。

◇音标教学与字母、单词相结合。

◇利用汉语正迁移,比较法教音标。

◇利用手势、方言掌握个别音素的发音。

◇趣味操练,突破“三关”。“三关”指认读关、听辨关、拼读关。教师应将游戏、歌谣、谜语等学生喜爱的活动穿插在语音教学之中,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加快认读,促进记忆,熟练拼读,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很大提高。如:积极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操练音标;积极利用各种游戏操练音标。

◇反复操练,持之以恒。

利用教室的板报、英语角巩固音标。

利用查词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8.单词教学:趣味学习,音节记忆

◇趣味学习法。

尝试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方式,使学生从意思或读音方面掌握单词,这样学生才会感兴趣,不会觉枯燥无味。

◇音节记忆法。

单词多由单音节词向多音节词转换,利用音节记忆,由此背出或听写单词。

9.阅读教学:互动,开放,理解

◇发掘生活:阅读材料的选择以趣味性为主,贴近生活,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引发话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全面视听:利用视听手段的直观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或是辅助理解文本材料。

◇整体感知:养成从文章的篇章结构入手,越过少量生词、难句所造成的阅读障碍,使阅读从感性认识进一步升华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加快阅读文章的速度,提高对文章理解的正确性。

一节科学课的战略思维

1.基本认识:关注学生,探究学习,发展创造力

◇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

◇探究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展创造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2.价值取向:体验兴趣,增长能力,形成科学观念

◇体验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增长能力: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形成科学观念: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3.目标定位:“做什么?”“怎么做?”“做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做什么: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条件可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

◇怎么做: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

◇说明了什么: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4.操作三“号”:问号,叹号,省略号

◇多一些问号: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程度、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多一些叹号: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先天的兴趣点。

◇多一些省略号: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

5.活动方式:形式多样,多元推进

◇开展改善社区环境的科技活动。

◇共建科技活动场所,开展现场科技教学活动。

◇聘请科技人员做科普讲座。

◇组建学生科技团体,开展实践活动。

6.教学关系:以学定教,以生为本

◇让学生盼望着“做”科学。

◇让学生表现出学习的愿望。

◇让学生寻求合作,和同伴一起合作。

◇让学生拥有敢于冒险以及健康的怀疑、批判精神。

◇让学生尊重他人,尊重不同的观点。

7.任务布置:挑战课本,反思教学,从中提升

◇挑战课本:从课本中来,超越课本,敢于质疑。

◇反思教学:从教学中来,超越自己,敢于反思。

◇从中提升:从实践中来,超越实际,敢于创新。

8.评价理念:热爱科学,激励思考,快乐发展

◇教师能敏锐地感知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理解的困难所在。

◇教师与儿童交谈,向儿童提问、提建议以及互动交流。

◇教师四处巡视,保持与所有学生的接触。

◇教师运用适宜的线索和提示引导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9.一节优秀科学课的标准:悬、实、细、美

一节音乐课的战略思维

1.基本认识:情智互补,发展创造力

◇本质: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情智互补:智能是语言及数理逻辑整合形成的一种能力。而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语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都与音乐教学直接关联。

◇发展创造力:亲身实践、挖掘潜能、积累经验。

2.价值取向:培养兴趣,掌握技能

◇课堂实践,体乐趣。

◇自我表现,促交流。

◇学科整合,促智能。

◇美好情感,提修养。

3.教学目标:紧扣课标,定位准确,明确合理

◇课程目标: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技能。

◇能力目标:创作、感知、反思。

4.教学设计:明确目标,确立重点,寻找对策

◇课前一问:这节音乐课到底要发展学生何种音乐能力?通过这节课要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精神与情感品质?……

◇找准目标,确定重点,扎实备课。

◇寻找对策,方法灵活,随机应变。

5.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手段

◇内容:深挖教材,激情引趣,合理搭配。

◇方法:体现主导,变难为易,探索创新。

◇手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寓教于乐。

6.教学策略:以生为本,创设情境,重视合作

◇教学策略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以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策略。

◇创设情境,培养探究和创造力的策略。

◇重视合作,学会沟通与合作的策略。

7.教学效果:完成目标,能力内化,情感深化

◇完成目标:师生和谐,生生和谐,达成目标。

◇能力内化:理解与渗透音乐内涵,自主积极进行创作活动。

◇情感深化:潜移默化渗透美育,丰富情感,优化个性。

8.教学特色:关注,创新

◇关注:以生为本,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创新:开拓思维,不断实践,形成风格。

9.教学关系:和谐融洽,不断反思

◇和谐融洽:师生、生生关系融洽。

◇不断反思:伴随教学,总结反思。

10.评价理念:关注心理,评价真诚

◇评价时,针对学生在音乐表现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合作效果进行真实、真诚的鼓励性评价。

一节体育课的战略思维

1.教学目标:符合纲要,符合实际,合理明确,可操作,有评价,达成度

◇符合纲要: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

◇符合实际:以学生为主,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

◇合理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单元目标。

◇达成度:目标达成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2.价值取向:终身体育,掌握运动技能

◇学科掌握取向: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增强体能。

◇学习历程取向:运用体育知识和技能。

◇自我实现取向:自我指导,自动自发。

3.教学设计:整体布局逻辑性,教学设置针对性,教学方法实效性,学习评价激励性

◇逻辑性:有章可循、条理清晰。

◇针对性:确切合理、具体、可操作。

◇实效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与学法。

◇激励性:激励学生更积极学习的动力。

4.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手段,场地器材,组织教与学的优化整合

◇内容:教材分析,大纲计划处理搭配,重点难点,价值内涵,深化创新。

◇方法:紧扣目标切实有效,探索创新,体现主导。

◇手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场地器材:充分利用,变化新颖,一材多用,改革创新。

◇组织:紧凑,连贯,严密,运动量适宜。

◇教与学:双边活动。

5.教学策略: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

◇方法:以学生兴趣为主。

◇步骤: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以及结束部分。

◇媒体:合理实效现代技术。

◇组织形式: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

6.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德育渗透,体育与健康教育,运动负荷

◇目标达成:实现预期目的,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和学生的教育需求相吻合。

◇德育渗透: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

◇体育与健康教育:运动项目文化内涵的理解,运动项目属性的理解,运动项目与健康关系的理解。

◇运动负荷: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练习密度。

7.教学特色:模式,思维,创新

◇模式:灵活多变,以生为本。

◇思维:思维活跃,认知,有创造意识。

◇创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8.学生表现:学习态度,注意力,参与度,自我锻炼,思维活跃,服从纪律

◇学习态度: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

◇注意力: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参与度:求知欲望。

◇自我锻炼: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学习。

◇思维:联想,演示。

◇服从纪律:听从指挥。

9.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师生融洽,和谐民主。

◇同学之间:同学合作,相互尊重。

10.课堂常规:教师,学生

◇教师:以身作则。

◇学生:运动服装。

一节美术课的战略思维

1.教学目标:符合纲要,符合实际,合理明确,可操作,有评价,达成度

◇符合纲要:美术基础知识、美术基础技能、情感价值态度。

◇符合实际:以学生为主,符合各年段学生心理特点。

◇合理明确:阶段性目标和单元目标。

◇达成度:达成基础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各项技能。

2.价值取向:重动手实践,促技能发展

◇学科掌握取向:掌握各种美术技能,增强手工活动的技能、加工、制作能力的提高。

◇学习历程取向: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手工制作的能力。

◇自我实现取向: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技术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3.教学设计:整体布局,针对性设置,教法求实,评价激励

◇逻辑性:目的明确、设计合理、条理清晰、有章可循。

◇针对性:确切合理,具体,可操作。

◇实效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效地选择教法与学法。

◇激励性:要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手段,组织,教与学的优化整合

◇内容:教材分析,围绕重点难点,深挖内涵,积极创新。

◇方法:紧扣目标切实有效,探索创新合作,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和动手动脑能力。

◇手段: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到“会学技术”。

◇组织:合作探究分工得当,动手实践性强。

◇教与学:强调师生、生生多项互动。

5.教学策略: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

◇方法:以学生兴趣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

◇步骤:尝试、点拨、改进、评价。

◇媒体:合理实效的多媒体现代技术。

◇组织形式:分小组合作。

6.教学效果:目标达成,德育渗透

◇目标达成:实现预期目的,鼓励做中求“异”,立意要新、有价值。

◇德育渗透:教书育人、探究育人、活动育人。

◇美术与生活教育:美术与生活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再创造。

7.教学特色:尝试,点拨,改进,评价

◇尝试:创设情境,激发爱好,让学生在尝试制作中发现问题,探究制作方法。

◇点拨:在尝试后组织交流,让学生从制作的方法中发现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解决重点、难点,拓展思维,探究方法。

◇改进:运用方法,实践改进。

◇评价:评价不光是结果性评价,而是贯穿于整个课堂。要注意评价的语言,鼓励为主,评价要到位。

8.学生表现:学习态度,参与度,自我培养,思维活跃

◇学习态度: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

◇参与度:求知欲望、拓展学生思维。

◇自我培养:自我培养动脑、动手能力。

◇思维活跃:联想,创造。

9.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

◇师生之间:师生融洽,和谐民主,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同学之间: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