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活化机制

本活化机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两周评选一次文明宿舍、和谐班集体和优秀服务班级,并在学校通报栏内及时予以通报,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良好的影响。学校设立了“和谐团队”奖,以年级组、后勤组、行政组为单位,评选和谐团队,以激励教师和谐共事、和谐相处,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推进了和谐新校园建设。根据寄宿制小学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坚持每天下午4:00—4:30在室外进行锻炼活动。

以人为 本活化机制 科学管理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民乐县金山小学 马多春

我校是2011年秋季新建的一所县直寄宿制完全小学,位于民乐县城北新区嘉园路中段。学校占地51亩,有综合楼、教学楼、宿舍楼、学生餐厅共四栋建筑,总建筑面积15398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可容纳学生2000人左右,招生范围主要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和县城周围洪水镇就读的学生。面对小学生归集后的安全保障、饮食起居、学习活动、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等诸多问题和责任,我们围绕如何办好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寄宿制小学这个主题,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办学理念有了进一步创新

作为寄宿制小学,我们的宗旨是: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努力把学校办得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具体做法:一是开展了“和谐团队”建设和“和谐班集体”建设。我们制定了“和谐团队”和“和谐班集体”评选条件。每两周评选一次文明宿舍、和谐班集体和优秀服务班级,并在学校通报栏内及时予以通报,在学生中产生了积极良好的影响。学校设立了“和谐团队”奖,以年级组、后勤组、行政组为单位,评选和谐团队,以激励教师和谐共事、和谐相处,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推进了和谐新校园建设。二是广泛开展了“文明行动在校园”系列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了“安全在我心中”的教育活动,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自我安全教育,做到了安全教育时时讲、时时抓,防患于未然。三是学校关心那些品质好、工作认真,为年轻教师作出榜样的中、老年教师,主动倾听他们对学校发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老教师发挥传、帮、代作用,并给予他们适当照顾,安排在适当岗位,建立了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慰问老教师和组织老教师活动制度,从多方面体现学校对老教师的尊重和关爱。

二、办学模式上有了新的突破

(一)坚持“三功能一主体”的办学模式:三功能,即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个性特长、进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三种功能,把农村寄宿制小学办成浓缩的小社会、开放的大课堂。一主体,即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运行模式上,我们整合了学校内各种教育资源,让三个系统与学校三种教育功能相对应。三个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每个系统都有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现了教育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的整合。

第一个系统:重视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整合了教育人力资源。通过优化组合,把那些学历比较高、能力比较强的中青年教师选拔到教育教学岗位上,让他们带班、带主课;把一些年龄比较大、学历比较低、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安排到了生活指导教师岗位上,这样就优化了一线教师结构,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整合了物力资源,大量装备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实现了“班班通”工程,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三是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了全部课程,并在小学三年级以上班级全部开设了英语课和信息技术课;四是设立了教育教学质量单项奖,制定了评优树模、职称评定向教学一线且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个系统:学生特长培养及第二课堂的开展。我校充分发挥艺术课等教师的特长,重视对学生的艺术特长培养,我们共成立了艺术、体育竞技、科学生物、读书写作四大模块,写字、绘画、声乐、器乐、跳绳、象棋、阅读、武术、科学探索、手工制作等68个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全员参加。根据寄宿制小学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长的特点,坚持每天下午4:00—4:30在室外进行锻炼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共同娱乐。通过师生共同玩游戏、下象棋、玩跳绳等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师生间的亲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既保证让学生学得轻松,玩得开心,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从而实现了低龄儿童爱学校、爱老师、不想家的目标。

第三个系统:是指对学生的生活教育、养成教育。我们成立了寄宿生管理委员会,下设四个小组,即:住宿管理小组、就餐管理小组、学习活动指导小组、学生接送小组。

在学生住宿管理上,一是配备了4名宿舍生活指导教师,让他们分区域管理学生住宿;二是实行了“手拉手,大托小”计划,让高低年级同学结对子,大同学睡上铺,小同学睡下铺,一方面是基于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让大同学做小同学的哥哥姐姐,帮助小同学提开水、整理宿舍内务、叠被子、洗脸、梳头、督促洗脚、夜间带领小同学起夜上厕所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的意识、自强自立的意识、和谐共处的意识,同时也缓解了住宿管理的压力;三是让那些年龄小、平时受父母溺爱、恋家情绪较浓或有特异体质的学生与生活指导教师同睡一间宿舍,老师平常为他们讲故事、与他们拉家常、夜间为他们盖被子,使学生在学校也能得到家庭般的温暖,又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四是坚持了每周“和谐文明宿舍”和“手拉手,大托小”计划优秀同学的评选活动,学期末进行表彰奖励,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住宿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就餐上,一是实行了高低年级错时放学,分时段就餐的办法,缓解了餐厅就餐的压力;二是开展了“小小服务员”和“服务班级”活动,让学生服务学生,轮流打扫餐厅卫生,“今天我服务”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三是建立了电子售饭系统,制定了饭谱,明码标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凭卡打饭,明白消费,坚持了每周一次的伙食改善制度;四是设立了加饭窗口,加饭加菜不加钱,确保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同时养成了良好的节约习惯;五是充分发挥了学生自律委员会、少先大队文明监督岗的作用,让学生来维护就餐环境,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六是学校实行了食堂统一洗碗消毒的制度,为学生就餐提供了方便。

在学生的接送上,建立了接送小组。每天放学和入学到校门口组织疏散制度,对于星期五放学家长未按时接走的学生,实行先由班主任交门卫人员登记托管,家长接走时电话告知班主任制度,保证了学生离校返家的安全。

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坚持每学期一次全校性的养成教育主题讲座,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和指导。二是实行了4个生活指导老师每学期每人1次的住宿生活知识辅导讲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是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优势,成立了学生自律委员会,少先大队文明监督岗,让学生参与从住宿就餐到日常行为规范的全过程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既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

三、教育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谐

环境育人,好的教育环境可以锻炼人、影响人,对人的一生成长都有决定性作用。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一是重视硬件建设。由于我校是新建的小学,条件比较好,综合楼、教学楼宽敞明亮,宿舍、餐厅楼干净整洁,各种功能室齐全。教学环境怡人、整洁有序,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二是重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环境氛围的营造。我们在校园墙壁、宣传专栏、板报、教师宿舍窗户上都配有激励性语言,创造了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三是建起了符合标准要求的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购置了台球案、健身器材、高标准的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足球场,为师生生活、娱乐、休闲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设立了宿舍生活指导教师办公室、家长接待室和校医室,四位生活指导老师每天轮流值班,平时家长到校看望学生,就由门卫和宿舍生活指导教师与班主任联系,让学生到接待室与家长面谈。家长平日不得随便进入学校教学区、生活区,有事或者看望学生要在家长接待室等候办理,已经成为一项为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制度。五是成立了家长学校,设立了家长委员会,改变了传统的家长培训模式和定期家长会制度。开展了每周一次校长接待日活动,每周星期三各班有2-3名家长到校,学校安排一位校级领导予以接待,向他们介绍学校管理制度和相关教育活动,向他们征询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坚持每周三的家长一日驻校活动,每个班级邀请3-5名家长到校进课堂听课、到食堂了解学生就餐情况,到宿舍了解学生住宿情况,让家长体验和认知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改革,对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两项制度相结合,保证了一个学期内每位家长都可到校一次。既加深了学校与家长的互相了解,又增进了学校与家长的理解与互信,从而为学校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人性化管理理念,坚持教育均衡、和谐、可持续发展

1.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我们提出“实、细、严、活”的原则,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细化管理,落实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严治校,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和规程;活化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氛围和环境。

2.重视亲情教育,实行人性化管理。要求广大教师彻底摒弃冰冷、死板的看管模式,认识到对学生的体贴、关爱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和影响,让关爱和教化贯穿始终,使学生在得到家庭般温暖的同时,也从中受到教益。

3.坚持了每学期一次大型的“感恩教育”主题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关爱,懂得回报,并在日常生活中体味学校老师亲情般的关爱,从而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同时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作为寄宿制学校,必须审时度势、脚踏实地开展工作,细化管理,落实好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严治校,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和规程,活化机制,构建充满活力的氛围和环境,才能使农村寄宿制学校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