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补体活化的调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

时间:2022-05-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补体激活后可发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对机体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损伤作用。正常情况下体内有一系列调节机制控制补体的激活,以防止补体过度激活造成的消耗和自身损伤作用,使之反应适度。补体激活后的一些活化成分很不稳定,极易衰败失活,这是补体激活的一种重要的调节机制。主要的调节蛋白有以下5种。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节

补体的激活是一种快速放大的级联反应。补体激活后可发生多种生物学效应,对机体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损伤作用。正常情况下体内有一系列调节机制控制补体的激活,以防止补体过度激活造成的消耗和自身损伤作用,使之反应适度。这种调控可通过自身衰变以及体内存在的多种可溶性和膜结合的调节蛋白来实现。

一、自身衰变的调节

补体激活后的一些活化成分很不稳定,极易衰败失活,这是补体激活的一种重要的调节机制。如液相中的活化片段C3b、C4b、C5b若不与细胞膜结合,很快失去活性;不同激活途径产生的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均易衰变失活,从而限制了后续补体成分的酶促反应。

二、调节蛋白的调节

体液中和细胞膜上存在多种调节蛋白,他们主要作用于补体激活的几个关键环节,即C1的活化、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的形成以及攻膜复合体的形成。主要的调节蛋白有以下5种。

1.C1抑制物(C1INH) C1INH能与活化的C1s和C1r结合,使之与C1q解离,从而限制了C4与C2的裂解,不能形成经典途径的C3转化酶。C1INH还可通过同样机制限制血浆中C1的自发性裂解,所以遗传性C1INH缺乏的病人,由于血浆中C1的自发性激活不受限制,产生过多的C2a,后者进一步裂解产生激肽样物质,导致全身广泛性水肿。这种病称为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2.C4结合蛋白(C4bp)和CR1 二者均可与C4b结合,抑制C4b与C2的结合,从而阻止C3转化酶的形成。此外,二者还可作为辅助因子促进I因子对C4b的水解作用。

3.膜辅蛋白 表达于细胞膜表面,与C4b或C3b结合后,促进I因子对C4b及C3b裂解。

4.促衰变因子 表达于细胞膜上,可阻止C3b与B因子的结合以及促进Bb从已形成的旁路途径C3转化酶(C3bBb)中解离。

5.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 阻碍C7、C8与C5b6的结合,从而防止MAC的形成及其对宿主正常细胞的溶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