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庆阳县中小学教育工作七项督导检查总结

庆阳县中小学教育工作七项督导检查总结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各乡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各村各学校的密切配合,使整个检查工作进展顺利,收效显著。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全部告别了窑洞小学,小学基本上达到了校无危房,班有教室。我县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受国主义教育已普遍被各乡(镇)各学校重视起来。

庆阳县中小学教育工作七项督导检查总结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认真分析和总结我县近几年来中小学办学的经验教训,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寻找差距,发现问题,根据省教委《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安排意见》和地区教育处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抽调了县教育局部分人员,各辅导区会计,各乡(镇)教育专干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共67人,组成了7个工作组,从1989年10月25日开始,历时一个月,对全县19个乡镇的教育经费政策及教师经济待遇的落实情况、中小学校危房的改建情况、中小学生流失及《义务教育法》贯彻落实情况、《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的贯彻落实情况、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教师队伍及学校档案管理情况、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效益及扫盲工作的开展情况等7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工作深入到全县所有的村和学校。由于各乡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各村各学校的密切配合,使整个检查工作进展顺利,收效显著。现总结汇报如下:

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05所。其中职中2所,完中3所,初级中学14所,八年制学校6所,完全小学184所,初级小学14所,村学180所,幼儿园2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42512人。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教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之下,我县的中小学教育也有较快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检查,我们认为,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乡(镇)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有了足够的认识,把教育工作列入了乡(镇)工作的重点。全县19个乡(镇),普遍重视教育工作,认真抓教育,积极办教育,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而使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乡(镇)的主管领导能够坚持经常深入学校听课,看作业教案,检查学校的教学工作。部分乡(镇)明确规定,乡干部下村下队,必须去学校,把是否过问学校工作作为评定干部政绩的依据之一,个别乡(镇)的主管领导亲自在学校蹲点,督促和指导学校工作。在这次检查工作的过程中,葛崾岘乡、卅铺镇党委和政府的负责同志和工作组一起商讨检查的步骤、办法,对检查工作进行具体指导。检查结束后,各乡(镇)负责同志和检查组的同志对本乡(镇)教育情况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充分肯定成绩,实事求是地寻找差距,并提出今后的改进意见。

二、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教育未能受到足够重视,各级党政部门在教育上的投资少,办学条件差,加之群众认识不够,而且经济收入很低,生活紧迫,不能也无力自己办教育,许多农村小学只能在阴暗、潮湿、破损的窑洞里上课。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群众富裕了,国民经济总收入逐年有所增长,国家用于教育的投资也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全县职工干部乡(镇)农民积极集资捐款,兴办教育,使全县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1988年至1989年两年农民集资120.86万元,完成了应集资任务132万元的91.5%。所有集资均用于校舍建设,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全部告别了窑洞小学,小学基本上达到了校无危房,班有教室。90%以上的学生有课桌凳。以马岭镇为例,截止目前,已完成1988、1989年教育集资任务的190%,建成了全县第一流的校舍。已有20所小学实现了“一无两有”,占全县实现“一无两有”小学1/3,镇党委和政府的领导还计划到1991年,全镇告别窑洞村学,实现校舍全部房屋化。另外,地处西北边远山区的蔡口集乡在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条件落后的情况下,也完成了教育集资任务的127%,高楼完成了100%。蔡口集乡1988、1989年搬迁窑洞小学6所,全乡8所小学已有4所完全实现“一无两有”。

总之,通过这次检查,我们看到了那种过去只是当作神话的“那里有新房,那里是学堂”的说法,看到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前景和希望,感到了人民群众那无穷无尽的力量。

三、学校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合理,教学工作正常。近几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教育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起来并趋于合理,一个完整的、新的教育管理体系已逐步形成。

目前,我县的教育实行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制度。乡(镇)均成立教育委员会,村设教育领导小组,完全中学、职中、独立初中、县城小学、幼儿园由县上直接管理;八年制学校、小学由乡(镇)管理;村学由村办,乡(镇)管理。这样做到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统一协调,使学校管理更加条理化。

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也已基本建立起来,并在逐步完善之中。根据这次检查的情况来看,各学校基本上都定有完善详细地管理制度;校长、教导主任大都能够切实负责,严格管理,教务处、教研组等也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各班主任、科任教师都能密切配合,这样上行下达,协调一致,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据检查,全县各中小学基本上能够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办学思想端正,各年级课程开设符合《大纲》要求,学生在校时间基本保证,大部分教师能够认真备课,及时细致地批改作业,教研组活动开展正常。在检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优秀的典型,如:卅铺小学,高楼乡的马寺小学,桐川乡的崇家河小学,蔡口集乡的龙头寺小学等。南庄乡上峁村学教师杨智同志,身患多种疾病,但仍然坚持认真备课、上课,从未无故缺课。高楼乡河滩村学教师王淑峰同志,从1982年至今,在自己家办学,从无怨言。白马乡西庄村学教师陈桂英,以校为家,二十年如一日,受到群众好评。正是这些默默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上的无名英雄们,使我县的教育工作出现新的景象,有了新的起色。

四、学校德育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师生思想素质明显提高,校风、教风、学风大大好转。前一段时间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各种社会不良风气滋生蔓延,使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受其毒害,学校德育工作被削弱,各种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学校风气受到严重污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随着反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深入进行,全国上下进行了彻底地治理整顿。我县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受国主义教育已普遍被各乡(镇)各学校重视起来。检查工作组所到乡(镇)、都可以看到国旗飘扬,国歌回荡的学校。有些乡(镇)在这方面做得特别突出,马岭镇有17所小学,卅铺镇有20所小学,南庄乡、高楼乡所有中小学,每周举行一次升国旗活动,就连西北山区的蔡口集、太白梁两乡,也校校有国旗,周周升国旗。通过升国旗,唱国歌活动,逐步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神圣感情,使他们从小形成爱国主义思想。

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同时,各乡(镇)、各学校都加强了共产主义教育。普遍开展“学雷锋、争三好、树新风”活动,许多学校制订了《学生品德评分标准》,建立《好人好事登记簿》,把学生的品德表现成绩作为评选三好学生、学生干部和决定升留级的重要依据。这些措施,增强了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质。据检查,全县所有学校中,基本上杜绝了打架斗殴,抽烟酗酒,传看淫秽书刊,偷窃赌博、参加迷信活动等不良现象,校纪、校风明显好转。

各中小学均能按要求开设《思想品德》课,《劳动》课也已上课表,大部分学校能做到使这些课程有教案、有作业、有考查、有成绩,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部分乡(镇)学校勤工俭学活动得到重视,且有了一定效益。我县部分乡(镇)教委支持勤工俭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划分学田地。南庄乡、蔡口集乡、桐川乡校校平均有3亩以上的学田地,各学校对学田地的利用也比较好。桐川乡翟河小学,学田地生产的白豆,今年生均收入达到4.5元以上。南庄乡六村原小学利用学田地栽植果树80多棵,今年生均收入6元。南庄乡部分学校还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搞创收,组织学生挖药材,拾杏胡,拾酸枣。1989年,全乡各学校勤工俭学收入达4186元,生均4.25元。其中何原小学收入达1010元,生均收入10元。所有勤工俭学的收入,均用于购置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六、普及初等教育工作初见成效,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发展。根据省、地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在1990年底以前普及小学教育。教育局制订了一些有关规定,政策下达各乡(镇),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坚决缩小留级面,彻底扫除文盲。从检查结果看,近几年来,这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年普教验收的10个乡(镇)中有庆城、玄马、赤城、驿马4乡(镇)达到标准要求。目前全县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为95.84%,巩固率为96.2%,毕业率为95.9%,普及率为91.8%。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实现科学致富。我县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现在,除县办的两所职业中学每年为农村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以外,每个乡(镇)均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有的已经发挥出很大作用,收到显著的效果。桐川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到目前已培训出10个专业的农民技术人员8000多人次,先后有15人被县科委授予一级农民技术员职称,有10人被确定为兽医痢疾防疫员,15人取得了甘肃省农村应用技术的单科结业证,8人取得中央农业广播学校的毕业文凭。现在,这些自己培养出来的专业技术人员正在为家乡建设和发展出力献策。

七、教学改革在我县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近年来,我县的教改工作有了很大进展,除县上确定的几个教改实验点之外,各乡(镇)均有教改实验学校,一部分试验学校确定了实验班级,实验课题和实验教师,有些学校的实验成绩突出,收效显著。如驿马小学、马岭小学、阜城八校、韦老庄小学等校的某些单科实验项目,任课教师认真负责,起步良好。在即将召开的全区教改经验交流大会上,驿马小学霍国兰同志的“注·提”实验教学被确定为大会交流题目,向全区推广。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我县小学的教学改革工作已经打开了局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果继续发展加强,不断改进推广,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县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通过检查,我们也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要使我县教育事业更好地向前发展,就必须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一、中小学民办教师的乡村补助经费不落实。全县19个乡(镇),只有葛崾岘、桐川、冰淋岔、安家寺等4乡发了民办教师的乡村补助,有13个乡(镇)决定从1990年起予以解决,南庄乡政府规定除发给民办教师补助费以外,还决定免除他们的义务工,个别乡(镇)至今还拖欠着1986年以前民办教师的乡村补助,教师们反映强烈,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二、教育集资收交不平衡,有些乡(镇)管理不善。就全县来看,教育集资款收交情况发展不平衡,一些乡(镇)拖欠数额较大。集资款的管理和使用,有些乡(镇)存在问题。从检查的情况看,一些由乡(镇)统一管理,下拨使用,有的则是村上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使用帐目没有完全公开,个别学校还有不合理开支。

三、实现“一无两有”还有一定困难。就目前现状来看,一两年之内要在全县实现“一无两有”还有一定困难。一是全县绝大多数村学还在窑洞中上课,村、队一时还无力搬迁。二是课桌凳严重短缺。目前,全县中小学尚缺课桌凳3468套,其中小学缺2918套。现在,有的学校三四个学生挤一张桌子,有的学校还有长期站着上课的学生。土桥乡合丰小学,一年级40多名学生,一大半支木板上课。另外,部分农村小学缺少办公桌,教师办公困难。

四、中小学生的留级量过大,流失学生屡禁不止。中小学生的流失问题是当前农村教育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直接妨碍着《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同时影响着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还有学校的,主要是因为有些家长对孩子受教育的作用认识不清,只看眼前利益,不愿送子女上学。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原因是,部分学校巧立名目乱收费,加重家长经济负担;个别教师职业道德差,工作消极应付,教育学生方法不正确,体罚学生,使学生产生厌学之感。个别学校学生退学率高达60%,造成学生流失。目前,一些农村小学,特别是山区的一些小学,学生年流失率逐年增高,致使有些学校名存而实亡。如安家寺乡的唐崾岘村学,一个教师只教3个学生。

五、边远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混乱。各乡(镇)程度不同的都存在着“山高皇帝远,村学无人管”的现象,一些边远学校管理混乱,教学工作草率应付。马岭镇的陈原村学,教师上课既没有课表,也没有时间表,更没有任何制度、计划、安排,教师根本不知道哪一天上啥课,一周上多少节。玄马乡林沟小学,4个教师,60多名学生,然而学校环境脏、乱、差俱全,教学上更是敷衍了事,教师教案简单,作业批改粗略。检查时已是第11周,三年级各科作业还一次未改。还有一些个别学校,教师迟到早归,上课无教案,作业无本子,群众反映极大。

六、部分学校档案建立不全或没有建立。全县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根本没有建起档案,有的即是建立了一些,也分类不清,资料不全,不合乎要求。特别是教师的业务档案和学生的学籍档案急待健全。

七、教学改革行动迟缓,部分试点学校工作不扎实。我县教改工作虽已打开了一定局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农村小学教师没有教改意识,教学方法陈旧老化,效果不好。教改试点工作在大部分乡(镇)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有些乡(镇)虽然定有教改实验学校,但没有实验班级、实验课题和实验教师。有名而无实,加之一些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业务素质欠佳,教学力不从心,更是接受不了新的方法。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我县教改工作的进程,不利于教育质量的迅速提高。

八、“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效益差。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好途径。但目前相当一部分乡(镇)对这件事没有足够地重视,有些乡(镇)的“农民语言化技术学校”没有教室,没有专业教师,没有办过一期培训班,有名无实,未能很好地发挥效益。农村扫盲工作也开展得不够扎实。

通过这次检查,使我们深深地感到,要办好教育,光靠教育部门一家是不行的,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通力协作,大力支持,教育事业才能得到发展。我县属山区,地理条件差,交通不便,加之学校分布零散,检查督促多有不便。目前只有进一步加强乡(镇)教委对学校的管理力度,才能彻底解决一些乡村学校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那个乡(镇)领导重视教育,那个乡(镇)的学校工作就做得好。因此,我们建议县委、县政府,今后把改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落实民办教师待遇,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和普及率,积极开展扫盲,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作为考核乡(镇)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检查出来的其它一些问题,我局将认真分析研究,在1990年工作中加以改进,使我县教育事业在新的一年有新的起色。

庆阳县教育局

1989年12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