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由于教学条件、教学习惯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会计专业的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教育方式。通过教学实践,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可采用以下三种培养途径: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称为案例教学法。

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王 萌

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学习知识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目前,由于教学条件、教学习惯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会计专业的教学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教育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传授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种教育方式的缺陷是不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仅限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后布置一定量的练习,期中和期末通过考试检验学生掌握企业会计理论知识的程度。其结果是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企业会计的概念、原则和计算方法,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往往束手无策。因此,传统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全面正确理解所学内容,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变得更为重要。建立探究性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分析现象、表达观点、进行职业判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种教学模式赋予学生自学的重任,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掌握工作要领,锻炼承受压力的良好素质,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学实践,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可采用以下三种培养途径:

1 案例—分析教学

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模拟实践的教学方法。它不同于教学中的举例说明,实质上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引导,对现实问题和特定事件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答案并做出决策的过程。企业会计案例教学法就是将企业会计的书本理论知识描述以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描述企业会计情景现场,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通过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达到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的,从而加深对课堂所授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讨论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并予以弥补,从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以“当事人”和“参与者”的身份,身临其境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合专业特点对案例的具体要求如下:

1.1 有效性

在教学中,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往往是对实际问题针对性强的案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有效。案例的来源与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和相关性。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题材来源广泛,可以是教材中现成的;可以是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的;还可以是借鉴他人的。总之,教师对所讲的案例要精心编排,紧紧扣住教材中的知识点,不能随意主观臆造脱离实际的教学案例。要根据实用性、相关性和典型性的原则进行加工整理,并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在税务会计的教学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满足在理解税法的基础上正确计算税额,如果能通过几种纳税方案的比较,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权衡后寻找到最大的节税方案,使学生通过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并发挥效用,学生内心学习的快乐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1.2 答案的多元性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存在着这样一种错误的观念,即认为对正确答案提出质疑是无知的表现,教育就是努力学习知识,掌握正确答案的过程。当一个人完全消除所有疑问时,就意味着他在某一方面已达到要求。在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下,人们一般耻于发问,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对于问题更是抱着一种必须消灭的敌视态度。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必须改变。不能把发问视为无知的表现,而应将其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教会学生如何发问,如何提出有水准的问题,才是学生高水平的真正体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惟其如此才促使学生去独立思考。案例教学并不看重是否得出正确答案,重视的是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每个案例涉及的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创新意识。需要指出的是,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思维敏捷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促进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得以提高,这要比老师单向的知识传授有效得多。

1.3 设疑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和学生的见多识广,常规的例子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常常只是虚拟一些计算简单、结果符合理论的例题来讲解基本理论,而大部分课堂问题也已经设计了答案,只有唯一解,无法引导学生对现代会计理论进行进一步思考。会计案例则不同,它来自于会计实务,通过对案例研究,使学生置身于实践环境之中,全面展示某会计问题的难点或处理方法,寻求其理论根源与对策,缩小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一个好的案例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其中所包括的内容,足以引起大家思考和争论的兴趣,且富有启发性。这样的案例无一不蕴含有问题,具有迷惑性,也正是由此引发人们的思考。好的设疑,造成悬念,可以激发学生思索,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4 小案例

会计专业的案例与管理学中的案例不一样,在管理学中的案例往往是站在战略的高度,对企业全局的现实生存环境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预测。会计专业使用的案例更偏重于战术方面,强调局部问题的处理。“小案例”一般是由教师从专业报刊或实际业务中找出一些具体事例或某一方面问题,经过处理后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和讨论。案例应是现实问题的缩影,对实际情况化简去繁,提取精华,展现矛盾发展的过程和高潮。案例一般应短小灵活,有针对性,占用时间不多,在课堂内完成。

2 情景—探索教学

情景—探索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也可以说是单个案例的集合。“探索”是学生在情景中自主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为解释观察的现象和实例,或为完成某种任务而进行的思考、调查、实验、操作和交流等活动。在“情景—探索”模式中,“情景”是知识产生或使用的具体环境。主要包括:①概念的实例。②蕴涵技能和规律的工作。③利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任务。④利用语言或其他符号系统进行表达和交流的场景。情景—探索教学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具体有以下五种应用:

2.1 虚拟场景

在学校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比如会计模拟实验室和证券模拟实验室。以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及报表,模拟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这种实践性教学形式,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并实行轮换制,在课堂教学上虚拟真实氛围,可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从模拟实习的内容上看,不仅包括会计核算,还应包括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从实习手段上看,既要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又要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一般先进行手工模拟实习,后举行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

2.2 实地实习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实习一般属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及金融等诸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通过校外实习,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实习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锻炼和培养。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除学习专业技能外,还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生水平受到真正的检验和锻炼,学生会比在学校实验室面临更大的考验,一次成功的实习,往往会使学生的能力产生跳跃式的提高。但这种方式也存在不足,如有些学生由于受到环境和自身能力的限制,在实习中不得要领,白白浪费时间;有些学生在实习报告中对企业情况和工作本身涉及甚少,而对同事态度、日常琐事大加评论。此外,因企业资料受保密性和法律严肃性的约束,实习学生很难接触到原始资料,加上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较弱,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易使实习流于形式。

2.3 社会调查

这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和教师主要做好组织与动员和事后的交流与检查工作。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2.4 项目设计

这是一种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亲自动手,完成某一实际或模拟系统(项目)设计,并撰写设计报告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根据会计原则对某些特殊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并设计会计科目、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管理的需要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商品化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完善和对某一模块进行开发等。项目设计可以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以由一个项目小组完成;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与企业联合完成。老师一般只提出目标和要求,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

2.5 撰写论文

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撰写论文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及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与信息选择的过程,即综合知识、综合技能运用和发挥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包括中期论文撰写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通过毕业论文的答辩,可以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3 背景—阅读教学

背景教学的内容包括:大量播放有关著名学者的演讲,重大的经济事件及背景分析,组织学生阅读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学生是富有个性的阅读主体,其阅读过程的本身,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文本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习主体的知识、经验参与“意义构建”、“意义创造”的过程,是启发、引导学生运用自我、开发自我、彰显自我以及塑造自我的过程。

与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的方式不同,背景—阅读教学不要求学生从始至终集中注意力,搞清每一个细节和环节,背景教学的特色是提供大量信息供学生选择性吸收,也许其中的一个细节、一个片段、一个场景甚至一句话就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背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收效不是短时间能看出的。案例教学则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特定问题的收效是明显的。

综上所述,老师把知识通过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往往比直接讲授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探究性学习重在师生的沟通,老师要尽可能告诉学生这样做的目的,而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这样做,以便得到学生的积极配合。二是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有事前的精心组织,如果内容散淡,无的放矢,会影响整个探究性学习的效果。三是探究性教学不能替代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教学与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分寸。

参考文献

[1]李亦菲.示例演练教学法[N].中国教育报,2003-11-15

[2]伍阳斌.为“本色阅读”提供“本色服务”[N].中国教育报, 2003-11-25

[3]刘梅芳.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甘肃高校学报,20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