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在中小学提倡的适用各科的一种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有多种类型。从独立程度分,有个人的探究性学习、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和教师指导的探究性学习。开展合作的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往往是复杂、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依靠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来共同解决。认知型的探究性学习,主要针对知识发现的学习,包括知识的描述、判断与解释,有关问题的原理、规律和机制的认识。

三、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法。本书没有严格区分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以生物课上“生物的遗传”教学片段为例说明探究性学习。

师:遗传问题是生物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十分复杂,但是科学家普遍采用了“发现问题—猜想—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这一思路,逐渐揭开了许多遗传的奥秘。今天,我们也沿着科学家走过的足迹,大胆地推理,共同探索遗传的奥秘。师:(探究问题1)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后代是如何获得父母性状的呢?

生:(自学、猜想、分析,得出结论,小组内讨论后阐明小组观点)后代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精子来自父亲,卵细胞来自母亲,所以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

师:这位同学思维敏捷,表述清晰,道出了遗传的途径,我们可以将他的这种方法概括为“追根求源法”,即逆向思维,步步探寻,求得答案。其实,动植物的性状也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出示遗传途径示意图并进行影片演示,学生观察、思考)

师: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而它们的生殖细胞却是很微小的。一个小小的生殖细胞,如何将许许多多的性状遗传给后代呢?

师:生物学家猜想,性状的遗传,可能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一种物质来实现。(出示人体体细胞模式图)后来的科学实验证明,不论是生殖细胞还是体细胞,它们的细胞核内都存在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上含有决定生物性状的物质,这些物质就叫遗传物质。(将细胞放大)请同学们数一数人的体细胞内有多少染色体,它们又是怎样存在于细胞核内的呢?

师:其实,每种生物的细胞核都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例如,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水稻的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人则是23对染色体。染色体的稳定才保证了物种的稳定。

师:(探究问题2)请同学们再猜想一下,在遗传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是如何保持恒定的呢?(出示示意图)

生1:(自学、猜想、分析,得出结论,小组内讨论后阐明小组观点)以人为例,后代的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那么受精卵内也会有23对染色体,所以精子和卵细胞内会各含有23条染色体,也就是父母各有23条染色体传给了后代。

生2:父母都将一半的染色体传递给了后代,也就是说,父亲通过精子将23条染色体,母亲通过卵细胞也将23条染色体传递给了后代,所以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不变。

师:两位同学的说法答案一致,但又有不同:第一位同学用“追根求源法”解释了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原因;第二位同学运用正向推理的方法也同样解决了问题。因此遇到问题时,同学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后代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宁尚雨,李怀强,2003)

探究性学习是在中小学提倡的适用各科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类似科学研究之处在于学生要学会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可以由教师指导完成,在能力具备的情况下也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所必需的条件。探究的目标并不一定要求是创造性的,也不要求得出唯一正确的结论或真正解决问题,重在学会自己发现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过程不一定十分严谨和规范,学生面临的问题可能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探究的结果是学生了解思考的过程,学会科学的思维或思想方法,从而懂得如何加工亲自获得的资料,学会动手操作,学以致用。

知识小窗3-4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发现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清楚地表述或定义问题;

确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核心是提出可以检验的假设;

收集资料: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实验获取资料,调查获取资料;

分析和解释资料:依据资料进行有意义的陈述,检验假设,建立关系或模型,概括;检验结论:获得新资料,修改原有的结论。

1.探究性学习的类型

探究性学习有多种类型。从时间和任务分,有课堂的探索活动和课外的长作业,前者可以是发现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者是教学任务完成后给学生布置的一种特殊作业,要求学生在几周内合作或独立完成,具体时间取决于作业的综合程度和难度。从独立程度分,有个人的探究性学习、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和教师指导的探究性学习。开展合作的探究性学习,面临的往往是复杂、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依靠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来共同解决。从问题的决定分,有指导的探究性学习,由教师确定问题,并决定如何开展研究;修正的探究性学习,教师确定问题后再由学生决定如何开展研究;开放的探究性学习,由学生选择和决定问题,设计过程,开展研究。

根据探究的性质和目的,它分为认知型、技术型、应用型和综合型四类。(1)认知型的探究性学习,主要针对知识发现的学习,包括知识的描述、判断与解释,有关问题的原理、规律和机制的认识。例如,阅读并讨论课文《皇帝的新装》,外界条件对碘化钾稳定性影响的研究。(2)技术型的探究性学习,主要针对技能掌握的学习,包括实验条件的控制,设备的设计和制作,技术手段的改进。例如,设计和制作无污染氯气的实验装置。(3)应用型的探究学习,主要针对的是单科性的知识运用,解决各类与各门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例如,运用物理原理进行水的处理,《鲁滨孙漂流记》与资本主义形成史研究,如何保存含碘的食盐。(4)综合型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应用型的扩充,从单科走向多科知识的运用。例如,交通拥堵问题的调查,本地生活垃圾的处理,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

2.探究性学习的优点

首先,它有利于学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探究不会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压抑或阻碍,他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学生即使出现错误,教师也不会批评。

其次,它有利于学生动手、交往能力的增强。学生在分析、解释和论证问题的过程中要以各种方式收集和整理材料,在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中要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这些活动会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技巧,增强与人交往的能力。

最后,它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在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学生会感到更安全,降低探究失败带来的风险,在探究过程中自信心、合作的意识等都会得到提升,情感和意志品质也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3.探究性学习的不足

对教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探究性学习需要诸多条件的支持,很容易因为某个条件的缺失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开展探究活动时需要不同的资源、实验设备和参考资料,教师如果缺乏预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就无法及时提供或指导。对新教师来说,由于缺乏经验的积累,在实施的初期会因为探究效果不佳引发批评和责难,影响实施的积极性。即使教师积累了经验,但由于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环环相扣,许多问题也无法提前预知,需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策略、探究活动和资源利用等方面适时关注,给予帮助,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耗费时间较多。探究性学习需要较长的时间,由于学生的能力差异,有的完成得快,有的可能无法完成,导致效率不一,甚至出现“搭顺风车”的现象。

评价效果难以保证。虽然制定有探究性学习的标准,但执行时更看重探究的结果,甚至对探究的结果给予高规格的奖励,使得探究性学习趋于功利化。家长和社会对评价存在的偏见,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倾向。

实践探索3-4   萨奇曼探究性学习

这一方法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探索和加工资料的能力,通过分析具体问题形成有关的概念,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一方法注重探索的过程,不看重信息获得的结果。它有三个阶段:分析情境,收集信息,得出结论。教学程序包括提出问题,假设一种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收集资料来检验假设,修改以前的假设,重复最后两个步骤,直到达成验证假设的结论为止。

在情境分析阶段,教师演示或播放有关矛盾事件让学生观看,然后征求学生对该事件的看法、猜测和假设,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以便产生合理的假设。学生要遵守三个规则:第一,只能提出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第二,某个学生在尽其可能提问的时候,其他人不能打断;第三,教师不用回答超出“是”或“否”的问题。

在信息收集阶段,为完成证实或证伪假设的任务,学生开始收集资料,用不同的方法检验假设,又向教师提出各种问题,评价资料。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些机会,鼓励学生采取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并提供有益的信息,帮助他们完成检验的工作。

在得出结论阶段,依据获得的资料,学生形成自己的结论,并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在上述过程中,教师的演示和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引发疑惑和困惑的事件是整个探究过程的起点,成为推动学生探索的导火线

4.探究性学习的运用要求

首先,选择合适的探究问题。受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等条件的限制,问题的选择不妨从教师开始,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问题是从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贴近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引起他们较广泛的兴趣;问题的选择遵循从小到大的顺序,应小题大做,找准问题的切入口。

其次,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常用的学习策略,如查阅资料、问题的观察、社会调查、统计图运用,是开展探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利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传授学生学习的策略。例如,教师开设讲座,向学生介绍查阅资料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了解各类资料的储存方式和查找的途径。教师可以在探究过程中穿插学习策略的运用指导。例如,教师结合探究的问题具体说明查阅的出处和资料的索引,学生马上可以去查阅所需要的资料。研究表明,这些做法效果明显,受到学生的欢迎。

再次,监控探究的过程。无论是有指导的还是独立的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监控都是必要的。监控就是要纠正和调整学生出现偏差、效率低下的探究活动,避免导致不良的探究结果。

然后,用不同的形式表达探究的结果。在探究的终点,尽量让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学习的成果,例如,作品、图表、论文、插图和模型等,学生也会看出自己的学习成效。教师应该以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必用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学生。

最后,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这种支持表现在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关注和参与上。理解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破除了认识上的障碍,关注则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参与更使得探究性学习有了资源等条件性的保障。学校和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和社会各方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