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学家也认为:成就动机越强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持性就越强。抱负水平高的学生学习目标远大,成就动机强;反之,学习目标模糊,成就动机弱。另外,作为有效的影响,班主任自身具有强烈的成就意识和探索精神,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班主任对学生的期待,也是增强学生成就动机的重要因素。此外,要注意社会、家庭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

第三节 兴趣与学习

一、兴趣——学习成功的积极情感

“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这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郭沫若先生对兴趣作出的科学论断。可见兴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他是你成功地打开科学大门的金钥匙。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的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实践证明,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使人带有一种积极的情绪色彩。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外历史早就证明了这一点,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取得伟大的成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由浓厚的认识兴趣所产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至理名言,就是他在物理学研究领域里不朽成就的见证。消极的情绪、情感是学生学习的阻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因此,广大中学生们,尤其是在学习上情绪低落的学生们,更应当从科学家和同龄人成功的事例中汲取营养,找出自己不良情绪产生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积极训练、培养自己的情绪,使之有利于自己学习的进步。

调整自己的情绪,一般由以下两点做起:

(一)学会对不良情绪的解脱

每一个中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烦恼与忧虑,应该主动积极地去通过以下方法,使自己的情绪松弛,或自我暗示,或是求助他人,或是冲动地宣泄或是注意力转移,以此来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二)学会对积极情绪的升华

每个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先要自觉地去稳定情绪、培养情感,继而主动地进入“角色”。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既跟这老师的思路走,又与老师配合,随着获得知识的越快情绪不断增强,这种积极的情感会成为一种极强的感染力量,成为中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并能够转化成学习上的自觉性,升华为学习上的自信心。

1.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学生在这一方面表现出高度的自觉,目标明确,计划性强,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目标靠近。

2.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人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主动过程。当中学生把被动、消极的“要我学”变成热情、主动的“我要学”时,这种转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增强学习兴趣、走向学习成功的过程。

中学生的心理能够充分发展,智力是否进一步开发都是以兴趣的广泛与深度为前提的。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它是发展人的智力的重要心理条件,它影响着一个人的学习效率,只有当一个中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的情感时,他的学习积极性才会进入最高的阶段,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学习成功才有可能。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

在教学和班级活动中,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着力培养下列良好的兴趣品质。

(一)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

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对什么内容发生兴趣,它是形成其他兴趣品质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可以是指向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指向精神方面的。不同的学生,其兴趣的倾向性是有差异的。如有的学生对绘画有兴趣;有些人只对影响自己个人利益的东西感兴趣等。应该运用自身和集体的教育力量,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

(二)围绕中心兴趣,培养和激发广博兴趣

广博兴趣和中心兴趣是一个良好兴趣品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良好的兴趣品质是既博又专,专博结合。现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偏重,这对学生兴趣的发展是很不利的。班主任应该走出只重视智育或考试成绩的怪圈,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条件,鼓励并调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一方面要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广博兴趣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和组织者;另一方面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潜力,努力培养中心兴趣。对中小学生来说,首先应培养他们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到了高中阶段,再慢慢引导他们逐渐形成中心兴趣。

(三)培养稳定而有效的兴趣

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上。在这方面,个性差异很大。有些学生对事物缺乏稳定的兴趣;有的学生有着稳定的兴趣,凡事力求深入,锲而不舍。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兴趣的效能也是兴趣的重要品质,只有培养学生形成稳定而又有效的兴趣,才会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激励学生掌握知识,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兴趣的效能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以便获得新的发展或地位或赞扬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越强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内在潜力就发挥得越好。心理学家也认为:成就动机越强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持性就越强。可见,成就动机强,可以更好地使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化的、起作用的兴趣。如何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是教育学家一直在致力研究的目标,通过理论的推断和教学实践获得的经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尽量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研究表明,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受早期学习经验的影响。早期有失败体验的学生由于经常受到指责和惩罚,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大胆创新;反之,早期体验到成功的学生由于经常到鼓励和赞扬,就会增加其成就意识和自信心。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抱负水平学生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抱负水平与成绩的差距。抱负水平高的学生学习目标远大,成就动机强;反之,学习目标模糊,成就动机弱。但班主任应该教育并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和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人格的健全发展。

3.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归因进行归因训练所谓归因是指导寻找自己或别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自己的同一行为结果进行不同的归因,对其动机和情绪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归因时,一方面引导他们实事求是地进行归因;另一方面要对他们加强内部归因训练,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高,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对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抱负水平是必要的。另外,作为有效的影响,班主任自身具有强烈的成就意识和探索精神,班主任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班主任对学生的期待,也是增强学生成就动机的重要因素。

此外,要注意社会家庭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人的成就动机是在自己不断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的,同时,它又离不开社会、家庭的影响。班主任应该组织学生创造良好地班风和班级舆论,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上进,班主任还应注意利用家访和开家长会的机会,指导学生家长合理看待学生的成绩,以便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五)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愿望

掌握知识和获得应用技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复杂认知活动。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热切愿望。关于这一点前苏联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孩子的激情,在培养学习愿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坚持不懈地发展孩子对学习的真正满足感,以便由此产生和确立热切希望学习的情感状态。”他还认为,“培养学习愿望是培养强烈兴趣的稳固情感状态。”他还在理论上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而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方法,现在分类介绍,以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予以借鉴。

1.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抓住知识间的连接点,深入思考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途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回避这些困难,而要诱导学生走克服困难的道路虽说有艰苦,但却有收获的道路。每个学生都应当振奋精神,孜孜以求,争取优异成绩。但这种奋发精神的兴起,首先就是教师正确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这要求每个教师都是去考虑自己工作的整个方法,首先是讲授新教材的教学法。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

(2)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

(3)善于保持整个班集体的紧张情感,并赋予它积极的性质,必须更鲜明地向学生指出他们应当奋力以求的目标;

(4)不要形成提问定势,提问后应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把培养学习愿望与学生的意志方面紧密地联系起来。一个学生应当孜孜以求,力争学好,但这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和自尊心。激励学生学习的基本意志动因应该是:对学习的自觉态度,为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者的未来活动做好准备,班级和学校等的集体荣誉感。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为集体争光的愿望,教师应努力利用学生集体。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会使他们学习的愿望变得切实有效和富于理性。而且只有这样的动力,才具有永久性,才能使学习不走上歧路。

4.为学生创造成功的“预感”,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持之以恒的愿望以外最重要的任务,合理地利用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内在动机(求知欲、对知识的追求等)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对培养学习愿望是必要的。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有些学生之所以不爱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感到是一种“苦难”,其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是受间接的、外在性的动机所支配。许多家长用物质奖励来调动孩子的外部动机,这对兴趣这一内在动机的发展是有害的。班主任应该重视这一问题。

(六)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也存在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认知策略的层级与学习动机水平有很大的相关,认知策略越好,学习动机水平越高,认知策略的改进总伴随着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良好的认知策略能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信息加工,因而与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是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乐学必然依赖于会学,不会学,学不好,最后自然是不愿学、厌学。因此,班主任应该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这对提高学生认知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都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学习策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美国的梅耶(R.E.Mayer)将学习策略定义为“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实际上,使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就是学习者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根据不同的策略在自我调节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地来说,有如下四种类型:

1.学习努力程序的调控策略

努力程度的调控策略属于手段调节策略,包括时间利用策略、学习情境创设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等等。

2.普通认知策略

普通认知策略能够使学生有效地进行信息加工,从而控制自己的知觉、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现有的研究表明,掌握寻找深层意义、分解目标、灵活探索和将部分综合整体等四项普通认知策略,有助于增强自我调节。

3.解决学科问题的特殊策略

在解决不同学科问题时,学生还需要运用一些特殊的策略。班主任应该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把这种具体的学科策略步骤地传授给学生。

4.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metacognition)又译认知监控或对认知的认知。学生动用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计划、监督和评价,保证学习活动有效地进行。总之,学生学习和掌握学习策略的过程就是学会如何学习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