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各门课程的兴趣。在王献之练字的过程中,母亲按照父亲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指导督促,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赞美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推动力量。在教育学生时,以鼓励代替批评,启迪学生内在的动力,有助于帮助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踏上人生成功的道路。

三、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常常因为学习不好而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不好的原因是不认真,不勤奋,借口没有兴趣而不好好学习。

治疗兴趣借口症的技巧:①调整心态,勤奋努力;②提高兴趣,形成爱好;③体验成功,树立目标。

○自我激励训练:相信自己,期待成功

对学生,要制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充满信心,满怀希望地去完成它。

对优秀生:克服自满,严要求,寻求更好的学习方法,切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对中等生:消除中游心态,坚持勤奋努力,讲究学习策略,定能成为优秀生。

后进生:鼓励肯定闪光点,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学习方法,让自己不断取得小的成功,经常体验成功的愉悦。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心目中最崇敬的人是老师,也最爱听老师的话。

老师要在充分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结构和新旧教材之间的联系,充分了解学生认知特点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各门课程的兴趣。

○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

①激发学生对科学好奇心,让他们喜欢学习,热爱学习。

②灵活运用启发教学,让学生对不爱学的课程产生兴趣,喜欢学习。

③指导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在完成学习目标中增强学习动力。

④启发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通过组织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发展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学科竞赛、实验操作、绘画、书法、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献之与十八缺水

王献之小时候跟着父亲王羲之学书法,开始时热情很高,可是时间一长就觉得很乏味。他想父亲的书法那么好,一定有什么窍门,于是他向父亲请教学书法的窍门,王羲之指着院子里的18口大水缸,郑重地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水写完,就知道了。”

父亲的话让王献之觉得很好奇,他又抖擞精神,蘸水磨墨,挥笔临帖,一缸水写完后,感到自己的字已经写得很不错了,就得意地将自己写好的字拿给母亲看。母亲认真地看了很久,指着一个“太”字下边的一点说:“只有这一点像你父亲。”王献之听了大吃一惊,因为这一点正是父亲在教他写字时,加在“大”字下部的那一点。写了一缸水,连一“点”都还没有写像,王献之心里有点泄气。这时候,王羲之鼓励儿子说:“学书法没有什么秘诀,而全在‘功夫’二字。功夫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找窍门找出来的。只要功夫真正练到了家,就一定能成才。”王羲之又给儿子讲了东汉大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故事。在父亲的教诲下,王献之继续认真练下去,不仅下功夫练字,还认真读书,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修身养性,他的书法很快有了很大的提高。一天,王献之正在专心练字时,王羲之想试一下儿子的功夫,就悄悄地走到儿子身后,将献之手里的笔猛地一拔,结果献之手中的笔竟然纹丝不动。王羲之非常高兴地说:“这孩子很有希望,将来能有所成就。”

在王献之练字的过程中,母亲按照父亲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指导督促,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王献之先照着父亲的字,天天练习横、竖、点、撇、捺,足足练了两年,觉得差不多了才拿给母亲看,母亲说:“有点像铁划了。”接着王献之又照着父亲的字,天天练写各种各样的钩,两年后又拿给母亲看,母亲说:“有点像银钩了”。最后,王献之开始练写完整的字,又是照看父亲的字天天练,一直练了4年。直到父亲和母亲都比较满意了,才放手让王献之自己去写,自由创造。这样,王献之终于写完了18缸水,通过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锻炼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力,也成了有名的大书法家。

3.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迁移

老师和家长要因势利导,通过学习指导让学生把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或把对某一科的学习兴趣迁移到另一学科的学习中去,不断地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各科课程均衡全面的发展。

○增强学习兴趣的心理训练技巧

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我肯定法。

a.坚定地对自己说,我的能力很强,我比想象的要聪明,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目标都能实现。常说“我能行”,“我能胜任”,“我很聪明”,慢慢就会由不行变得很能行了。

b.在头脑中浮现已有成功的情境或假设目标成功的情境。

c.每天坚持在早上一起床、中午和晚上入睡前,至少三次,进行自我肯定,用有力、清晰、自信的声音,大声说自我肯定的言词。

d.每次怀疑自己能力时,就进行自我肯定训练。

e.在开始学习前,做一遍自我肯定训练,调节心理状态。

f.不断修改自我肯定言词,激发大脑潜能,增强自信心。

②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能激发学习兴趣。

③假装着对学习有兴趣,坚持一段时间,就真正会对学习有兴趣。

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学习兴趣。

⑤将厌恶转化为兴趣的技巧。

a.加深知识理解,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b.满怀兴趣的学习。

⑥充分利用个人已有兴趣的迁移。

⑦经常做增强学习兴趣的暗示训练。

⑧坚持大声朗读,抬头挺胸走路,学习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高。

4.给学生一个愉悦,鼓励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

赞美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推动力量。在教育学生时,以鼓励代替批评,启迪学生内在的动力,有助于帮助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踏上人生成功的道路。

著名的赫洛克实验,是将一群能力接近的学生分为四组,连续四天予以数学测验。测验之后,A组采用奖励方式,B组采用谴责方式,C组旁听(旁听对A、B两组的奖励或谴责),D组为控制组,与以上三组完全隔离,也不予奖罚。经过五天,各组进步的情况如下表:

奖励与谴责对学习的影响(各组做对题数)

img1

可见:(1)奖励组进步显著,且直线上升,提高了71.2%;(2)谴责组最初有进步,以后逐渐下降;(3)旁听组因为看到以上两组受奖罚其成绩也有提高,但由于自己没有直接受奖罚,成绩每况愈下;(4)控制组在五天之中,自始至终,未见进步。说明教学采取积极鼓励的办法比消极地一味批评效果更好。

○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的一次心理测验:他们把原本成绩相当的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让他们考同样的试题。三天之后,他们再去那所学校,告诉第一组同学说:“上次考试成绩非常好,今天再考一次,你们千万别输给上次,好好写吧”!随即又对第二组的同学说:“你们上次考的成绩很差,怎么行呢?这次必须反败为胜才行”!结果,得到肯定和夸奖的第一组,第二次测试成绩很好,受到责怪后再考的第二组,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学生也是人,而且是一群正在成长中的人,老师和家长的肯定、表扬和鼓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帮助他们更加努力地去追求新的成就。如果一个学生经常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会逐渐地失去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