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

国外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高校的研发投入整体是增长的趋势,而且增加的幅度也基本是增长的,这说明高校对研发的重视与其创新的资本是增长的,创新的实力也是不断增强的。美国高校的企业活动往往是个人的创业行为,校办科技企业并不普遍。美国有很多“高校派生企业公司”,主要是指高校的科研人员离开学校自己建立公司,开发自己的科研成果,依赖现有公司的各种有利条件来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美国高校的创新环境表现在实验室设备先

一、国外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国外高校对自主创新的贡献

美国高校的研发投入整体是增长的趋势,而且增加的幅度也基本是增长的,这说明高校对研发的重视与其创新的资本是增长的,创新的实力也是不断增强的。

高校教师的自主创新实力强。在1991~2000年的十年间,美国高校教师的发明公开数从1991年的4012件增长到2000年的7236件,增长率为80%;专利获准从1993年的942件上升为2000年的2234件,增长率为137%;授权执行的数量从1991年的848件上升为2000年的2204件,增长率为160%。十年间高校的科技创新持续高速发展,说明高校在自主创新中的潜力是巨大的。

高校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程度高。美国高校相关衍生公司的数量在1994年为241个,2004年为450个,增加了89%;而专利数量也从2429增加到7741个,增长率为219%。

高校参与科技自主创新对国家的经济社会贡献巨大。从1995年到2002年美国高校的自主技术创新成果带来的技术进步对美国经济收入的影响,在过去的8年中增加了200亿美元(从1995年的230亿美元到2002年的430亿美元),而工作机会增加了169802个(从1995年的197605个到2002年的367407个)(见表3-12)。

表3-12 美国高校自主技术创新对社会的贡献

img28

续表

img29

注:1为1993年,2为1994年,3为2004年,4为1995年,5为2002年。

资料来源:AUTMSurvey2002整理得到。

直接服务于社会已成为各国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这不仅有利于高校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有利于高校自身的发展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从高校三种主要功能的发展过程看,先是培养人才,然后是科学研究,再到直接为社会服务,三种功能相互联系。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形势下,在国际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高校三大功能的内在联系更加紧密,高校不断拓宽社会服务功能已成为各种职能相互促进的必然趋势。总之,高校自主创新是高校功能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高校自主创新中技术转移的主要特征

高校将科研成果推向社会,实现转化,其中一个主要途径就是鼓励高校教师或大学毕业生个人创办公司,转化高校的科研成果。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单位分为两种:一是学校自己设立技术转移单位从事有关技术转移的工作。学校设立的技术转移单位又有校内和校外之分,前者附属于学校的行政系统,大都由主管学术研究的副校长领导。校外的技术转移单位,是有些高校为了避免法律及高校行政的干扰,以非营利基金会的模式从事技术转移工作。二是为委托外界研究公司代为经营。有些机构则两者并行,出资设立技术转移办公室,同时使用研究公司,把一些特殊且需要专业知识的案件交给专门的管理公司代为处理有关技术转移的事务

美国高校的企业活动往往是个人的创业行为,校办科技企业并不普遍。美国有很多“高校派生企业公司”,主要是指高校的科研人员离开学校自己建立公司,开发自己的科研成果,依赖现有公司的各种有利条件来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三)高校在自主创新中与企业的关系

在高校与企业合作进行自主创新的过程中,高校与企业是并联的模式,而不是序列的。整个创新过程需要高校与企业的全程参与,发挥各自的作用。高校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应用研究,将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当中;研究者在应用研究过程中,通过思维创新,与企业部门合作,开发出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产品,进而将产品投入生产并向市场推销;在产品进入市场后,通过分析市场反馈信息,高校和企业的研发部门进一步改进产品或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如此整个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循环体系。

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中,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着重于对某一工业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技术和工艺规程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要有利于加强工业界的竞争力,具有综合性,同时把基础科学、知识互动作为重点,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吸收大学生、硕士生参加研究工作,迅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到工业界。

合作研究主要是企业在高校开办研究机构,依靠高校的科研力量进行科研。例如,德国汉诺威工科大学橡胶研究所、亚琛高等工科学校合理化研究所等,都是这一类性质的研究机构。英国政府鼓励大学创办企业联合技术研究中心,这种中心由政府、企业共同提供经费,中心提供诸如制造工艺、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日本大学的研究人员和民间企业的研究人员利用企业提供的经费,对共同的研究课题在对等基础上建立联合研究的共同研究制度。

接受企业的委托研究。在日本,国力大学在不妨碍各自教学科研的情况下,接受民间企业委托的研究课题,高校的研究人员利用企业提供的资金进行研究,高校接受的委托研究项目和经费与年俱增。在德国,高校接受企业的科研任务,与企业进行“合同研究”,为企业的生产需要服务。在英国,大学接受企业的资助,开发应用大学的科研成果,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经济产品转化。

(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除传统的培养科技人才的措施外,近年来,美国又时兴选择一批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让不同学科的工程技术人才集中在一起,共同研发国家和产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政府各部门还设立各种特别培养高层次人才计划。

2005年12月15日,美国出台了新的《国家创新法案》。该法案提出,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法案提出,要扩大现有的物质科学与工程教育计划,提高对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生研究奖学金计划和国防部的科学与工程奖学金计划的资助。这些奖学金可以激励更多的美国学生攻读科学、技术、工程或数学研究生学位。法案还授权国防部设立一项竞争性培训补贴计划,为国防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资助,重点是支持跨学科学习和创新导向研究。法案批准,对目前的科学硕士学位专业计划提供更多的资助,以便帮助更多合格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走上工作岗位。由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体系较为完善,长期以来,美国培养了大量科技创新人才。据2000年美国卡内基基金会调查:美国现有高等院校3856所,其中125所研究型大学,约占高校总数的3%。美国研究型大学人才济济,拥有良好的师资与试验设备,培养了全美32%的本科生。近几年来,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进行改革,试行文理学科交叉渗透,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鼓励学生从事社会科研活动。

(五)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美国的创新文化表现在重视个人价值、鼓励个性张扬、鼓励个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追新求异,鼓励冒险,鼓励尝试新东西,鼓励争论,宽容不同理念、意见和生活方式,宽容失败。美国高校的创新环境表现在实验室设备先进、资源贡献更好、自主性更强、人际关系更简单。美国高校的创新环境有利于人们发挥自己的天赋,追求自己的梦想,创新和努力工作将受到高度评价和重视,发明和创造将得到巨大的回报、充分的信任和充足的财政支持。

对失败者宽容的文化氛围,也催生了更多的成功者,创新就有风险,有风险就意味着有大量的科技领域的“失败者”。对那些认真研究,但长期没有结果的“失败者”,美国非常宽容。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每年在癌症研究方面投入的经费可谓不计其数,但实际上进展非常缓慢。联邦政府并未因此而大发雷霆甚至取消拨款,反而一如既往地支持研究人员的工作。只要科研人员在癌症研究领域提出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想法,政府立刻关注,给予他们大力的经费支持。联邦政府这样做,为的就是“满足科学家们的好奇心”,以及更多的创新型成功者。科研部门的这种宽容文化无处不在,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研究者们潜心学术,可谓无后顾之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