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的原因

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的原因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处理这些企业产业改革过程中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问题,对于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总的来说,造成我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的主要原因除了体制性矛盾外,更多地体现在自主创新的投入不足、产出效率低。

二、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的原因

“八五”以后,辽宁的装备制造业没有跟上全国的发展步伐,辽宁装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差,造成全行业产销量增长幅度下降,市场占有率低,工业增加值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位次,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2位,下滑至2005年第8位,退到第二阵营。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因此,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的原因,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是有必要的。

1.历史包袱重,体制机制障碍突出

装备制造业企业多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比重偏低,企业大、人员多、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企业缺乏活力,历史欠债、欠税比较严重,企业信用等级不高,影响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由于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的影响,企业缺乏活力,加之历史包袱沉重带来的一些突出问题,直接影响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

2.自主创新投入不足

全省装备制造业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只有6.3%左右,研发人员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差最多的行业为5.57%,而且缺少专业技术的顶尖人才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普遍缺乏有自主创新精神的企业,拥有的科技机构比重低,有科技机构的企业仅占4.98%,大部分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仍处于一种松散状态,多数大型企业没有建立起较强的技术中心,主要产品技术多数来源于国外,尤其是大型成套设备的系统成套能力十分薄弱。

3.自主创新产出水平不高,与国际水平差距大

虽然辽宁省在保护自身知识产权意识方面要领先于全国大部分省市,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技术领域——数控机床为例,截至2005年末,全国已公开的数控机床全部中国专利为2624件,其中辽宁省专利申请量为231件,占全部申请量的近1/10,居全国首位。但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方向是高速、高效、环保和复合化。在高速方面,国外一般机床的转数可达12000~18000转/分,高级加工中心可达30000转/分,我国平均只有8000转/分;在可靠性方面,国外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0000小时,我国平均为6000小时;在复合化方面,我国还不能生产高效的车铣中心和形式多样的复合化车削中心。可见辽宁省的数控机床技术虽然在全国领先,但自主创新产出水平不高,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不完善,“产权失灵”问题突出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振兴战略与措施的积极推动下,民营企业的增量发展与国有企业的存量改革同步推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是中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其国有企业改革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大量引入民营资本、国际资本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国有企业的增量发展与存量改革过程中,既希望它发展壮大,同时又怕失去国有资本的控制,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大型的重化工企业产权结构始终模糊不清,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不健全,出现所谓“产权失灵”问题(林木西,2007)。其原因在于产权范围界定不明确、不清晰,经常受到政府行政权力的干扰和限制,非国有投资主体在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上处于不对称的地位,影响了其对企业继续投资与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的信心。如何处理这些企业产业改革过程中的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问题,对于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总的来说,造成我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差的主要原因除了体制性矛盾外,更多地体现在自主创新的投入不足、产出效率低。辽宁装备工业的主要产品,只有近10%达到或接近了当代国际先进水平,总体上落后于当代国际先进水平15~20年。因此要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对于这些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寻找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