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

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2-06-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只有在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具备相应的优势,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但是,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在华申请专利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调研认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策略

近年来,我们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点行业需要,通过确立国产化依托工程,组织统一对外谈判,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实现了部分重大装备首台套的生产,扎实推进装备国产化工作,增强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了一批新成果。

发电设备。我国电力工业于1882年诞生于上海,第一台发电设备仅11.76千瓦。2006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6.22亿千瓦,其中国产设备容量占88%。国产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已并网发电。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已批量生产。在此基础上,又自主开发了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一些性能指标超过了国外水平。针对北方缺水地区研制的30万、60万千瓦空冷火电机组及大型空调设备已实现国产化,较常规水冷机组节水75%以上。60万千瓦核电机组国产化率可达70%,一些关键部件已实现国内制造。引进了国外大型燃机制造技术,产品国产化率逐步提高,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大型燃机的历史

冶金装备。已能成套提供年产800万吨级钢铁联合企业常规流程设备,宝钢三期设备国内供应部分超80%,中厚板和薄板轧机等关键设备已研制成功,4000立方米高炉、干熄焦成套装置、高炉尾气回收装置等已实现了国产化。鞍钢与一重合作研制的2150毫米热连轧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宝钢与二重合作开发的5000毫米宽厚板轧机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石油化工装备。4万立方米等级大型空分设备、30万吨合成氨和52万吨尿素成套装置、60~70万吨乙烯改造工程所需的压缩机等关键设备、石油炼化装置的主要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国内已攻关研制了22.5万吨/年规模的PTA装置大回转干燥机,高温高压钛材换热器、结晶器、真空过滤机等关键设备。

聚酯成套装备。在消化引进10万吨聚酯成套装备技术基础上,国内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年产20万吨聚酯成套装备,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聚酯装备的历史,并已出口国外。产能30万吨的国产聚酯装备预计2010年投入生产。粗略统计,由于实现了国产化,这几年我国聚酯项目投资节省1000多亿元。

水泥成套装备。自主建设的日产5000吨的水泥生产装备国产化率已达90%,并开始批量出口,日产10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截至2006年底,采用国内技术和装备建设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经达到700多条,水泥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彻底改变了水泥工艺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的局面。

轨道交通装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取得很大进展,车辆国产化率已达到70%以上,基本具备了A、B型车设计、制造能力,大断面车身铝型材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设备造价大幅度降低。

煤炭石油采掘装备。年产600万吨的煤炭综采超重型成套装备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太原重机厂制造出了55立方米电铲,成为可与美国匹敌的世界三大企业之一。我国钻机制造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宝鸡石油机械公司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陆地钻机生产商。

工业自动化产品。国产火电分散式控制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其中30万千瓦机组用DCS市场占有率接近50%。6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国产DCS在大连庄河电厂成功投入运行。秦山核电站国产核电设备配用的DCS也由国内提供,百万千瓦核电DCS也将在用户支持下实现国产化。国产控制系统已开始用于钢铁、化工行业。

数控机床。国产数控机床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中低端数控机床已得到用户广泛认可,基本满足国内需求。90%经济型数控系统和一些中高档数控系统由国内制造。部分我国急需、受制于国外的高档数控机床研发取得了新突破,五轴高精尖数控加工设备开始立足国内供给。

船舶装备。已建造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30万吨大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8000标箱级集装箱运输船等高技术船舶,正在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实现了国产化并开始出口,成为继日本、韩国和捷克后世界上第四个船用曲轴生产国。

重型机械。一重集团自主设计制造的世界上吨位最大、具有当代控制技术的1.5万吨自由锻造水压机研制成功,提升了我国大型锻件制造水平和能力。

环保装备。大气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烟气脱硫装置等相关装备产品的技术水平不断改进,品种规格逐渐丰富,初步扭转了落后局面,有效降低了环保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

医疗器械。自2002年以来,我国重要医疗器械国产化率达到了70%~80%,一些产品的技术和质量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平。

技术装备是各行业技术的物化和载体,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产业的竞争能力,是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业,决定着现代化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只有在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具备相应的优势,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经过对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电力装备、石化装备、冶金装备、仪器仪表、机床、工程机械、煤炭机械、农用机械和环保装备)进行调研分析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呈现出五个主要特点:第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量仍然较少,但保持稳步增长,1985年至2007年6月底的近2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分别为9112项、29811项和72730项,而国外一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就达万余项,这与欧美等装备制造业强国存在明显差距。但是,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在华申请专利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1985-2006年,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55%、30.47%和30.78%。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不多,但技术含量较高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增长。调研认为,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不多,而且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也无法引进。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拥有技术含量较高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以专利数据为例,2000-2006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9.97%和40.59%,均高于实用新型专利总量的年均增长率9.19%。

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但差距不断缩小。数据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明显少于美国、日本、德国等装备制造业强国。我国单位或个人在华专利总量少于国外单位或个人在华专利总量。1985年至2007年6月的近23年,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外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分别为12983项、31679项和6070项,除了实用新型专利总量少于我国的72730项之外,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均超过我国的9112项和29811项。但是,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也同步增长,并且与国外的差距不断缩小。2000-2006年,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外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8.64%、26.18%和4.79%,均低于2000-2006年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在华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的年均增长率29.97%、40.59%和9.19%。

装备制造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但知识产权意识正在增强。数据表明,自1985年至2007年6月,占我国装备制造业总产值50%以上的368家“2006年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企业(除去132家汽车、摩托车等制造企业)在华的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实用新型专利总量和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分别为1268项、4681项和324项,单个企业在华的发明专利申请平均数、实用新型专利平均数和发明专利授权平均数分别仅为3.45项、12.72项和0.88项。其次,国内排头兵装备制造企业与国外同行知名企业在华发明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此外,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仍主要由科研院所掌握,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拥有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申请、管理、运用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工作。知名品牌产品较少,但产品的知名度持续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除了少数著名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外,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较少。但是,我国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企业认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据权威资料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企业的产品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由“八五”时期的1件,增长到“九五”时期的5件,“十五”时期继续增长到31件;2006年当年即有17件通过了认定,已超出“十五”时期总量的一半。我国装备制造业以丰富的资源和低廉的价格在国际上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越来越多地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至2007年底,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制造业大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刺激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制造业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著,是否具有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及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高速发展,增长速度一直居于全球首位。

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稳步增长,但总量仍然较少。电力装备、石化装备、冶金装备、仪器仪表、机床、工程机械、煤炭机械、农用机械和环保装备等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利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专利数量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态势。1985年至2006年11月底的近22年间,我国单位或个人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发明专利申请总量和实用新型专利总量分别为8130项、26291项和67000项。尽管如此,与欧美等装备制造业强国相比,我们仍存在明显差距,国外一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就达万余项。

技术含量较高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增长,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掌握不多。2000-2005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国内单位或个人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增长率分别为29.97%和40.59%,均高于实用新型专利总量的增长率。但同时,对上述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调查显示,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掌握各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且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一些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也无法得以引进,如核电站用的核级泵和阀门、重型燃气轮机设计制造技术等。

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正在增强,但尚未真正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仍主要由科研院所拥有,在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的装备制造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拥有装备制造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力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竞争的愈演愈烈,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也逐渐意识到申请、管理、运用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纷纷加快了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步伐。

产品的知名度持续提升,但知名品牌产品较少。我国装备制造业除了少数著名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外,大多数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已越来越意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据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装备制造业九大重点领域的企业产品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由“八五”时期的1件,增长到“十五”时期的31件;2006年当年即有17件通过了认定,超过了“十五”时期总量的一半。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我国的制造业水平不断发展和提高,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生产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在质量、品种、成本、效率、效益、交货期和售后服务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我国的现有情况是数控机床在机床生产中所占比例小数控技术急待加强。生产中使用数控机床并不普遍,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进行横系统研究已有相当深度,但离真正生产还有相当距离。因此,近几年,我们研究和推广的重点不应该也不可能是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而是智能制造技术制造单元技术,如数控技术和加工单元、柔性制造单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