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时间:2023-05-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合理评价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以上建立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再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1。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子分析得到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4。说明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工业增加值有很强的相关性,自主创新能够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一、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1.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从系统角度对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抽象和刻画的概念模型。为合理评价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根据以上建立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再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1。

表3-1     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img39

该指标体系从两个方面来评价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分别是自主创新投入方面和自主创新产出方面。其中,反映自主创新投入方面的指标有研发企业比重、研发人员比重、研发团队强度、科技经费投入比重、研发投入比重以及新产品开发投入比重;反映自主创新产出方面的指标有研发专利效率、发明专利比例、新产品销售比重以及新产品利润比重。其计算方法如下:

研发企业比重=有科技活动企业数/企业数

研发人员比重=科技活动人员合计/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研发团队强度=全部科技项目中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全部科技项目参加人员合计

科技经费投入比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产品销售收入

研发投入比重=内部支出中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

新产品开发投入比重=内部支出中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

研发专利效率=专利申请数/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

发明专利比例=发明专利数/专利申请数

新产品销售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收入

新产品利润比重=新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

2.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本文将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辽宁的装备制造业进行比较研究,根据装备制造业的分类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主要对沈阳与大连装备制造业中7个行业进行比较分析。其中,MP为金属制品业;OM为通用设备制造业;ESP为专用设备制造业;TE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EEM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ETE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IMCOM为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首先将装备制造业的7个行业的10个自主创新能力指标原始数值(见表3-2)进行标准化,[4]然后经K MO和Bartlett检验合格,得到总方差分解表3-3。

表3-2     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img40

续表

img41

资料来源:根据《辽宁科技统计年鉴》(2006年)整理计算得出。

表3-3     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因子分析的总方差分解表

img42

由表3-3的总方差分解表可看出,结果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这3个公共因子解释了10个指标所含信息量的91.490%,效果非常明显。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因子分析得到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4。该因子载荷矩阵显示:第一个公共因子反映了研发团队强度、研发投入比重、新产品开发投入比重以及新产品利润比重这4个指标的情况,其中3个为自主创新投入水平,说明装备制造业行业自主创新投入的大体情况;第二个公共因子反映了研发人员比重、科技经费投入比重以及新产品销售比重这3个指标的情况,说明这个公共因子相对来说也比较重要些;第三个公共因子反映了研发企业比重、研发专利效率以及发明专利比例这3个指标的情况,这一因子主要反映的是自主创新的产出水平中的专利方面的情况。

表3-4     辽宁因子分析的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和因子得分系数表

img43

续表

img44

然后使用Regression法计算公共因子得分。而SPSS给出了辽宁的Regression法的因子得分系数,见表3-5。将公共因子表示成这10个变量的线性组合,然后代入这10个变量的标准化数值,可以计算3个公共因子的得分。辽宁的3个公共因子得分表达式如下,其中,Fi表示第i个公共因子得分。

表3-5     辽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值表

img45

F1=-0.108×X1-0.107×X2-0.264×X3+…-0.245×X9+ 0.273×X10

F2=0.151×X1+0.348×X2+0.040×X3+…+0.460×X9+0.032×X10

F3=0.350×X1+0.158×X2-0.020×X3+…+0.465×X9-0.193×X10

得到辽宁装备制造业各行业3个公共因子的得分之后,利用公共因子的得分构造一个综合评价公式,得出7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值。综合评价公式以各公共因子的信息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综合,其具体公式如下。其中,信息贡献率是方差贡献率与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的比值。

     F=(51.462×F1+29.764×F2+10.265×F3)÷91.490

即    F=0.562×F1+0.325×F2+0.112×F3

将7个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值置于表3-5中。辽宁的专用设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值为0.72,位居第一,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位居第2,两者的综合评价值远远高于其他5个行业,说明其自主创新能力领先其他6个行业,属于第一梯队;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分别位于第2名和第3名的位置,说明这两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整个装备制造业中处于中等水平,属于第二梯队;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值均为负值,为最后3名,属于第三梯队,说明其自主创新能力在辽宁的装备制造业中是最弱的。

由上面的分析及参照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构成(见图1-2)可以看出,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突出,相应的两者的工业增加值比重也是最多的;金属制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弱,相应的其工业增加值比重也是最少的;自主创新能力一般的行业其工业增加值比重也一般。说明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工业增加值有很强的相关性,自主创新能够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但同时也要看到,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其工业增加值比重却并不突出,表明在该行业中,如何将自主创新能力转化为实际的产出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