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本质规定性要解决的问题

实现本质规定性要解决的问题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知道,教育事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育的本质规定性是培育人、发展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师德建设服从、服务于教育,从属于教育。师德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全面贯彻和践行“以人为本”的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它是师德建设的本质精神。因此,提倡“以人为本”的师德,就是提倡回归教育的本源,提倡重新回归到人的教育。

二、实现本质规定性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知道,教育事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育的本质规定性是培育人、发展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具体措施,师德建设服从、服务于教育,从属于教育。既然如此,师德建设的本质规定性必然与教育的本质规定性相关联、与人的发展紧密联系,不能脱离教育的本质而游离其外。那么,什么是师德建设的本质要求呢,有的作者认为:师德建设的本质要求是“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有的认为是“人师与经师的合一”,还有的认为“把制度规范转化为自觉行动”是师德建设的本质要求以及强调师德建设中“服务”的本质等等。这些认识和看法虽然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仍然不是根本、实质的反映。师德建设的本质要求是全面贯彻和践行“以人为本”的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它是师德建设的本质精神。这种精神以鼓励人自主而全面发展为宗旨,肯定人的价值和需求,以崇尚理想人格、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以爱为核心;更多地尊重人、关心人,把学生的健康人格、自由、平等、幸福和全面发展作为道德的终极关怀;培养学生公平、宽容、诚信、自主、自强、自律的自我意识和观念。“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古已有之,为什么今天还要郑重而明确地提出,并把它作为高校师德建设的本质要求。回顾历史,在中国历史的“方桌”上,就坐的是“天、地、君、亲、师”,惟有“人”始终是缺席的。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从意识形态层面看,是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大一统”崇拜,造成了中国哲学思想和社会意识对个体价值的蔑视,导致建立在主体性原则上的追求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缺失;从社会实践层面看,过分强调政治经济的功利目的,把人仅仅看作工具,忽视了“人是目的”这个本质命题;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表彰恭顺、服从,压抑自主意识和自我价值观念的觉醒。因此,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是道德建设的一大使命,只有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其最大限度的发挥,一个人才能充分体现出不同于他人的个体特质,并因此获得自身的最佳发展,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做贡献。近代,就世界范围看,经过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所谓物质本位阶段后,重物主义、拜金主义日盛,教育的人文精神日渐失落,道德滑坡,世风不济,教育中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某些环节也出现功利化倾向,高校思想道德面临着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很大的污染,知识分子在日甚一日的权利和物欲的诱惑下,正一步步退缩。正因为“失落”、“滑坡”、“不济”、“污染”“退缩”等现实因素的存在,师德建设才显得尤为紧迫,才需要我们去加强和改进,才需要把它作为新的事业来创建。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无不以人文教育的失败有关。少了人文教育做根本,不仅是教育的不健全,也是民族的不健全。

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特色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教育的主体是作为学生的人,办学的主体是作为教师的人,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人、为了人类社会。从古代教育到现代教育,从西方教育到东方教育,从资本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无论什么阶级、什么民族,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教育始终围绕着“人”、离不开“人”。由此可见,教育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决定着教育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只能是与人相关的属性。因此,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对其道德的本质要求落脚点也应该是“人”。“以人为本”就是追求教育的根本所在、本质所存、本性所依、本体所顾。做人的基础在于人的道德素质,在于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根基。离开了人,丢掉了人性分析,脱离了人文精神的思考,舍本求末,忘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仅仅满足于对它作经济、政治方面的功利化理解,而不阐释其中的人性内涵,则无论给它多少美丽的装饰,它都很难闪亮起来。“以人为本”是追求对人本身的关照、关怀,就是完整而全面地关照、关怀人和发展、提升人;追求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关爱,满足人的理性及情感需求,追求人格的完善,促进人全面自主的发展。

因此,提倡“以人为本”的师德,就是提倡回归教育的本源,提倡重新回归到人的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充分肯定,是社会进步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处于世界性的社会背景下,教育正面临着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折。教育对象从面向少数人到面向全体;教育目标从单一追求知识到培养完整的人;教育内容从较为明确定型的知识走向开放的多元知识;教育手段从教师单向教转为师生互动、共同成长及网络化;教育的基本任务从把已有的东西给学生转为提供条件、尊重个性、支持自主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的形态从封闭转为开放。无论从哪方面讲,教育都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