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民族高校图书馆如何向社会开放

浅谈民族高校图书馆如何向社会开放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的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如杜塞尔多夫大学图书馆,居民持身份证或护照就可申请为读者。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校外读者可持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换取临时阅览证;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与社区居委会签订协议,社区居民随时可以借阅图书。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社区中小学校建立教育信息化平台,使社区所有中小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打破教育不公平的时空界限。

浅谈民族高校图书馆如何向社会开放

陈 妍[1]

高校图书馆是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全面系统收集了各种文献资源,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等的重要职能。高校图书馆还应承担起一份责任,将自己的文化渗透播散到周围,使社会公民能享受到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权力。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除了具有上述功能外,还应具有收集、整理和提供有地方特色的各种历史、文献资源,传承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挖掘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人文资源,以及提高公民对本民族文化遗产认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早在20世纪,德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诺德就提出:“图书馆不应该只为特殊阶层服务,应该向一切愿意来图书馆学习的人开放。”许多国家的大学图书馆都是对外开放的。美国公立大学图书馆全部开放。如果进馆阅览,不需出示任何证件,如果借书,则需持任一公立图书馆的借书证。借书证凭身份证办理。如俄亥俄州大学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自带书包进图书馆看书。正门外侧设有还书箱,24小时均可自助还书。根据联邦法中的高等教育法,没有一所公立大学图书馆拒绝校外读者。日本许多大学图书馆全方位向市民开放,与公共图书馆没有明显界限。法国的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如巴黎第八大学没有围墙,校外读者可自由阅览,外借图书需办借书证。德国的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如杜塞尔多夫大学图书馆,居民持身份证或护照就可申请为读者。

在公共图书馆较发达的北京和上海等城市,许多大学图书馆正在向社会开放。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校外读者可持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换取临时阅览证;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与社区居委会签订协议,社区居民随时可以借阅图书。在公共图书馆不够发达的城市,一些大学图书馆实行全面开放,如宁波高校园区图书馆打破大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界限,免费向社区市民开放等。

一、民族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意义

民族高校图书馆首先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的种种优势,又决定了它必然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在保障本校教学和科研的前提下,民族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所在社会发展为切入点,主动走出校门,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提供多种形式、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如果全国的民族高校图书馆都能够以此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所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中,将能很好地弥补我国现有文化设施的不足所引起的供需矛盾;继而以点带面、形成星火燎原之势,那么,这种效果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所起到的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要深入基层、服务基层,与当前各地方兴未艾的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热潮等结合起来,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承担起传播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社会读书,传递情报信息,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等方面的职能。民族高校图书馆可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日常问题和提供服务,包括家庭就业、健康、保险、法律等方面的咨询,以及结合自身条件送信息上门、开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开展科技讲座和技术指导,以及开展现场信息发布和现场信息咨询服务,或者根据特殊读者群的需求如少年儿童、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等进行特别服务。

(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习型社区建设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为社区提供服务,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图书馆自身人力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使民族高校与社区形成共生存,共发展的互动关系。同时,民族高校图书馆把其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精神资源推向社区,不但能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能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生活、生产技能。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民族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和内容

民族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开放,服务社区,应着重利用人力知识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居民开展教育。服务前要对他们的知识需求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发展的愿望;服务中要从需求实际出发,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居民积极踊跃参加。指导社区居民生活实践,提高生活质量,使社区文明和谐地健康发展。

(一)为社区企事业单位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服务已成为信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正向着网络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保障方面、在信息的组织与检索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对庞大无序的不断增长的网络资源进行有序化整理,并为网上用户提供快速准确的服务。民族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的馆藏特色,并利用网络上的公共信息资源,在对社区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建立起社区急需并富有自己特色的数据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为社区中小学提供教育信息平台促进教育公平化发展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社区中小学校建立教育信息化平台,使社区所有中小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打破教育不公平的时空界限。请资深专业教师走进自动录播教室进行适合中小学生的科普知识讲座、生活常识讲座、中国传统文化讲座等等。还可以请社区内最好的中小学校教师,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直播精品课程。

(三)组织志愿者开展送温暖活动

送温暖活动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走出去就是与学生会联手,组织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或者穆斯林孤儿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孤儿谈心交流,成为可以信任的朋友。培养其生活自信心和勇气,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请进来就是请孤儿院儿童走进校区、走进图书馆,由大学生志愿者为他们讲解科技发展趋势,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还可以组织志愿者到农村和贫困乡村建立扶贫联系点,开展知识扶贫工作,选送一些合适的书刊捐赠。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特点,针对农民普遍需求,编辑通俗易懂、适应对路的科技信息资料;利用寒暑假,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从而达到传播知识信息的目的。

(四)民族高校图书馆要帮助社区的人们解决日常问题

提供就业、保险、法律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还可以与社区联合建立文化服务中心,满足社区居民学习、文化、娱乐、健身方面的需求。例如,我国的中小学生多数不会利用图书馆,仅靠教师讲授学习书本知识,与国外中小学生相比,缺乏利用图书馆的技能,缺少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力倡导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给学生减负,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图书馆是最好的课外老师。为了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资源配置上适当考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在假期或日常开放的时间向中小学生开放,帮助、引导中小学生查资料、读好书,以此弥补中小学教育的不足。

总之,民族高校图书馆对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培养民族精神以及对提高居民自身修养,提高全民素质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民族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更多的延伸服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也达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服务社会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红霞.高校图书馆如何向社会开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109-110

原文刊载于《科技向导》2011年第36期。

【注释】

[1]陈妍(1962—),女,汉族,大专,政工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