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现固定资产有效管理需从全局考虑,精细化至资产配置、资产购置、资产管理、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高校固定资产无论是管理方法还是效益产出方面,都与现代企业相差甚远。综合上述两点原因,导致人们长期以来认为高校固定资产是一种消费性资产,对高校固定资产成本和效益管理重视不足。对固定资产过程管理是效益管理的重要方面,管理过程依靠经济杠杆,将国有资产从无偿占有改为有偿使用。

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基于成本和效益管理视角

许 晶 汪汉荣 刘 乔 付裕贵

(华中农业大学国资设备管理处,湖北武汉430070)

摘 要:本文从经营理念和配套机制两方面分析当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从资产配置和使用过程管理探讨了加强成本管理和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 固定资产 成本管理 效益管理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逐年递增和高等学校自身迅速发展,高校固定资产原值快速增长。如笔者所在学校固定资产设备类原值约70%增加于“十一五”期间。只有加强成本和效益管理,实现资产使用价值最大化,才能为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提供更有力保障,进而促进学校事业蓬勃发展。

实现固定资产有效管理需从全局考虑,精细化至资产配置、资产购置、资产管理、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本文仅从成本管理和效益管理视角对高等学校事业单位性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作一简单阐述和分析。

1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经营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基本采取统包统管方式,很少从经营角度关注大学投入产出。高校固定资产无论是管理方法还是效益产出方面,都与现代企业相差甚远。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寻找原因:一方面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学校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投资收益具有非营利性和迟效性特点;另一方面是从高校办学性质分析,公立高校属于专门从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事业单位,个人和社会虽有教育投资,但高校主流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不同渠道的政府财政拨款,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使用不上成本核算。综合上述两点原因,导致人们长期以来认为高校固定资产是一种消费性资产,对高校固定资产成本和效益管理重视不足。借鉴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有助于发挥大学功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资源,尽可能降低成本。

1.2 缺乏配套制度

高校资产成本效益管理机制的缺失体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固定资产的配置缺乏统一规划和审批。经文献研究发现,北京地区5万元以下设备仪器不需要报请学校有关部门批准,各院系或部所(学校行政部门)有权自行购置。同时通过对一些部属院校调查发现,大部门学校只对大型仪器(金额大于40万元)和批量金额达到一定数额的设备进行可行性购置论证,一般设备购置管理或处于真空地带,或存在很多漏洞

其次,固定资产使用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目前,大部分高校只对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效益评估,而一般通用设备没有建立使用评估标准,这些仪器虽然单台件价格不起眼,但批量闲置仍然造成巨大资产浪费。此外,公用房屋使用效率的评估也是目前高校普遍面临的困难。

最后,缺乏激励资源共享机制。由于购置过程缺乏学校固定资产整体状况考虑,有些仪器甚至贵重仪器利用率不高。国家教委曾有调查数据表明,全国高校设备仪器有20%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大型仪器设备效益评估结果显示,参加效益评价的仪器共303台件,其中42台处于闲置状态,合格率仅为55.1%。盲目购置是设备闲置的主要原因,共享机制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后来需求者没有途径了解和利用现有资源,进而进入重复购置的恶性循环。这些仪器不仅占用了大量放置空间,还需要消耗人力财力维护保养,没有达到成本管理和效益管理的目的。

总之,无论是经营理念落后还是管理机制缺失都会直接导致固定资产成本和效益管理低下,设备购置、使用评估、共享机制缺一不可,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资产闲置和重复购置并存的后果。

2 加强成本管理和提高效益管理的几点思考

2.1 资产配置方面

资产配置是实现成本管理的一种方法,即配置过程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结合预算制度科学分配学校资产,达到既能满足正常教学、科研活动,又不浪费资源的效果。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按使用方向可分为行政办公、教学、科研和后勤服务等几类。行政办公资源需求相对简单明了,配置过程只要充分利用资产管理网络化信息系统,精确掌握资产及人员编制动态数据,参照不同部门工作职责制定配置标准并严格执行,就可以实现办公房屋、设备的基本合理配置。批量教学类通用设备如计算机、显微镜等,购置前学院和负责采购部门需按照学科要求、相关专业生时总数、此类设备现存量和当前使用率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用于科研的贵重仪器设备购置前更应该进行充分准备,在通用设备配置预算要求基础上将运行费用、学校整体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情况考虑其中,经过专家论证获得科学指导后再进行购置。

2.2 使用过程管理

对固定资产过程管理是效益管理的重要方面,管理过程依靠经济杠杆,将国有资产从无偿占有改为有偿使用。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克服短期行为,提高使用效益,促进管理的全局性和协调性。

固定资产从自身性质可分为不可移动的房屋类和可移动的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图书文献等。目前看来,最亟待解决也最易产生明显效益的属于公用房屋类和大型仪器设备类。

房屋是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保障,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成本和效益管理的固定资产类别。据调查,中国科学院和部分高校已经推行了房屋有偿使用制度,基本思路是保障使用定额面积基础上采用“阶梯式”收费标准,根据定额标准对占用超出定额面积的房屋使用者收取相应的费用。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高校在制定公用房收费制度时需结合本校战略发展方向,根据学校房屋资源所有、使用现状和学科发展特点进行科学分析评估,通过公用房有偿使用制度将房屋资源有效整合,实现房屋使用成本最低化和发挥效益最大化。

大型仪器设备效益管理主要通过有效利用率体现。实施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关键是要打破“谁占有谁使用”观念,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外服务功能,实现“以资产养资产,自我激励,自我补偿”的良性循环机制。基本步骤如下:

(1)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公开。不仅要公布现有资产数据库中技术指标、购置年份等基本信息,还要公布历年设备评估结果和实验结果精准率等相关信息,为准用户提供最优的选择机会。

(2)培训负责仪器操作的实验室专职人员。针对用户需求量大或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的仪器,学校要组织培训实验操作技术人员。校级公用平台已经达到这样的要求,但有些使用权归属课题组的仪器,一般没有设置专职管理人员,由教授或科研人员兼任,他们因为教学或科研任务繁重,无法进行仪器设备功能的深入开发,而只是针对自己的课题需要进行使用,这样就大大影响了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室贵重仪器专人使用,可以开发仪器设备的全部功能,保障实验过程操作规范,实验结果精确,又可以减少因错误操作引起的仪器损坏几率。

(3)建立适应教育和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促进对外开放和资源共享。目前还存在很多阻碍资源共享的思想观念,如自己申请经费购置的设备便认为使用权属于本人或本课题组所有。建立激励机制可以从仪器使用权归属者和无设备的需求者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对开放共享机时数达到一定标准的仪器所属人或课题组进行物质奖励,奖金既可以用于设备维护保养也可以用于提高实验室操作管理人员福利,这样既可以为仪器开放共享维修免除资金之忧又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鼓励没有经济能力购置大型仪器的年轻教师支持仪器共享政策,以开放基金形式对共享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既满足年轻教师的仪器使用需求又减轻经济方面的压力

高等学校还可以通过维修、养护、调剂等手段实现固定资产成本管理和效益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经营性资产的管理也提上日程。作为资产管理工作者,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及时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开拓创新才能为发挥固定资产效益创造条件,达到物尽其用效果。

参考文献

孙淑芹.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若干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12):162~164.

李娜,祝梦林,王凤湘.经营性理念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国有资产管理,2009(7):66~68.

周顺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资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思考[J].国有资产管理,2010(9):9~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