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民族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试论民族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通过图书馆这一媒介,使各民族学生自由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丰富和完善各民族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各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学校培养各民族人才提供广阔的人文阵地。民族高校图书馆应从图书馆人文环境的构建、以读者为本服务理念的树立及实践、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图书馆对馆员的关怀等方面去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民族高校图书馆应将平等服务作为图书馆最基本的原则。

试论民族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关怀

杨 琳

【摘 要】人文精神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内核。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具体实践,体现全方位的人文关怀,是民族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主题。

【关键词】民族高校图书馆 人文关怀 服务方式

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具体说来,就是要尊重和理解读者,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使图书馆成为高校师生的精神家园。民族高校图书馆要始终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完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内容,靠丰富的特色化的馆藏文献资源和优质的服务赢得读者的信赖和好评,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实现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奋斗目标。

一、民族高校图书馆实践人文关怀的意义

(一)人文关怀是民族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理念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人,其目的是在实现人的社会化,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的同时,完善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社会价值,实现人的奋斗目标。民族高校图书馆要实现人文关怀,首先要尊重人的本性,就是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对待人、关怀人,特别是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生命的发展。民族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是通过图书馆这一媒介,使各民族学生自由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丰富和完善各民族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各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为学校培养各民族人才提供广阔的人文阵地。

(二)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对构建和谐校园、提升学生素质产生积极的作用。

民族高校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民族干部的地方。在这里,五十六个民族的同学朝夕相处,亲密和睦地在一起学习文化知识,在四年大学共同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图书馆成为他们培养感情、增进友谊、互相了解的纽带。在图书馆这座知识殿堂里,他们不仅汲取着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还接受着其他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多民族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各民族师生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既对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产生着积极的作用,也对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二、民族高校图书馆实践人文关怀的方式

由于民族高校各少数民族同学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较为复杂而特殊的心理特征,这使民族高校图书馆在实践人文关怀的方式上有着与其他高校不同的特点,并且有更高的要求,对图书馆真正践行人文关怀也更有挑战性。民族高校图书馆应从图书馆人文环境的构建、以读者为本服务理念的树立及实践、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图书馆对馆员的关怀等方面去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

(一)高雅和谐的图书馆建筑环境是人文精神的外在表现

现代图书馆建筑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就是要求图书馆从外部模式、内部环境上,努力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主题思想,让读者去品味,去感受,让建筑与读者之间产生一种亲和力;让读者在欣赏一座座别具特色、风格各异的建筑奇葩的同时,领略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并感受其人文关怀。正因如此,我国各个高校图书馆都十分重视馆舍建筑,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建筑属校舍建筑中的佼佼者。民族高校图书馆馆舍建筑在追求美观大方、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同时,还应着力体现民族文化在图书馆建筑中的映射,营造出一种民族文化氛围,从而引起读者的心理认同,使读者热爱图书馆,一进图书馆就能激发起各民族读者的学习兴趣。国内的一些民族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很有特色,例如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的双塔楼,矗立在美丽的南湖畔,成为整个校园的标志性建筑。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的馆舍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红墙绿瓦、飞檐、大屋顶,雕梁画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整体风格雄伟壮观,与校园其他建筑相呼应。除了图书馆的整体馆舍风貌,人性化的布局,简单大方的装修风格,和谐的色彩运用,统一、明快的家具设计,合理的照明以及方便读者而设计的休息区、茶水间都尽可能地做到尽善尽美,这一切都会彰显出图书馆博大的人文精神。

常言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民族高校图书馆建筑应突出民族文化特性,体现民族高校的独特风貌,同时吸收现代文化艺术神韵,通过馆舍建筑给读者以美好的启迪。

(二)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实践人文关怀的根本出发点

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的价值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图书馆只有“以读者为本”,尽量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文献信息需求,才会取得读者的认同与支持;只有吸引众多的读者,图书馆事业才会有活力,才会得到蓬勃发展。所谓“以读者为本”追寻的是尊重人性,崇尚自然。就是说图书馆服务工作应从读者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并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为根本,同时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文献信息服务。民族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背景、思想、心理、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手段,使读者受服务的满意度和需求的满足率达到最高。

1.坚持平等、开放的服务原则。民族高校图书馆应将平等服务作为图书馆最基本的原则。读者在图书馆享有内阅权、外借权、参与购书权和管理、监督权。各阅览室、书库均应向读者开放。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不因其经济、身份、个性、成绩的差异、身体的残疾、感情的亲疏而区别对待。在民族高校图书馆学生处于信息弱势的地位,理应得到图书馆更多的关照和特殊服务。应对所有读者不予任何区别地对待和人为限制,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性化、充分尊重读者人格的、温馨的、平等的文化环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服务。

2.藏书体系体现民族特色,满足读者不同需求。追求专业藏书的系统与完备,围绕专业课程配备教学参考书。这些藏书构成了高校图书馆藏书的主体。作为民族高校图书馆的藏书体系不能仅仅局限于收藏这些图书。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对涉及本民族的文献情有独钟,因此,大力购置各民族的文献以及各地区的地方文献也是民族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中的重点,并逐渐形成特色馆藏。如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以西北地区的民族文献及地方文献为重点,先后数次派人赴陕、青、宁、新、云、贵、川等地搜集地方文献与民族文献,不仅充实了馆藏,而且大大提升了该馆的知名度。此外,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用适当的经费购置文、史、哲及艺术方面的文献,使他们有丰富的人文社科文献资料可以利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3.强化信息素质教育,开展读者培训。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落后的民族地区,相对于其他高校的大学生来讲,他们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较差,21世纪网络信息资源铺天盖地,大有取代传统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势头,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信息资源的提供单位,民族高校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加强读者信息素养的工作。可以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开设文献检索课以及不定期由数据库供应商进行读者培训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逐步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献信息素养。

4.参与师生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源保障。高校图书馆的首要职责就是为学校师生提供信息资源保障。作为民族高校图书馆在保持原有的服务项目和特色的情况下,应开拓思路,充分利用本馆的各种资源和条件,主动参与到学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当中去。目前,为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全国各高校几乎都设立了“学科馆员”,民族高校也应大力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如建立重点学科资源导航系统、提供定题信息服务、辅助教师科研课题申报、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论文写作的信息服务工作,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提供急需的文献信息。

信息时代民族高校图书馆可以大力开展互联网信息服务,可开辟的新服务形式有:(1)网上资源获取服务;(2)数据库检索服务。开发本馆资源,建设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提供各种信息咨询、检索等信息服务;(3)网站导航服务;(4)网络阅览服务。利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师生提供网上学习场所。

(三)对馆员的人文关怀是推动图书馆工作的有力保障

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服务工作的主体,他们和读者之间社会分工不同,但是人的价值却是相同的,都应受到尊重、关怀与呵护。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与对馆员的人文关怀并不矛盾,图书馆领导者对馆员的人文关怀将会更大地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馆员更热爱本职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读者,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体现对馆员的人文关怀。首先,要营造重学术、爱人才的学术氛围,增强馆员的文化素养。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担负起高校赋予的责任和义务。馆员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优化知识结构。现代民族高校图书馆员必须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宽广的知识面,懂得信息分类,掌握信息加工技能,参与文献信息咨询的高素质人才。更由于不同学科知识相互切入、渗透与融合,科学的综合化、交叉现象日益加剧,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不断出现,要求图书馆员具有较广泛的学科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其次,要了解每一位馆员的特点,从生活上关心馆员。图书馆是馆员施展才华的舞台,图书馆领导要根据各人的特点安排工作,扬长避短,发挥馆员的最大潜力和人力资源的最大效果;同时,做好馆员的后勤保障服务,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使馆员产生强烈的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豪感,并帮助馆员完成职业任务,实现馆员的职业目标。

最后,民族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作为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内核,在现代化的图书馆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图书馆人,我们要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在工作中体味人文关怀,实践人文关怀,使广大师生能够有目共睹,切身感受,为民族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作出贡献,让人文精神为图书馆事业增添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瑾.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模式研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2)

(2)丁瑶.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精神探讨.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

(3)王梅.在图书馆建筑体现人文思想.高等建筑教育,2004(2)

(4)龙瑞燕.论高校图书馆的人文关怀.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4)

(5)刘鸣亚.图书馆特色服务与人文精神.现代情报,200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