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生共同赏析

师生共同赏析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发展体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我们要讲的备课,也就是指狭义的微观上的语文课堂教学备课。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教材编排的原则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安排了教学进度。这对整个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法规。因而,调查了解学生,是备课的另一重要内容,它是备课的一项

第二章 语文教学备课的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校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发展体力,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没有充分而认真地备课,就不可能正确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是教师在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在已定的教师水平、学生知识和教材内容的条件下,教师是否备好课,是能否教好课的前提和保证。特别是语文这门学科,不仅思想内容丰富,语言形式多样,能力训练众多,而且知识范围广泛,既有本学科的知识,又涉及社会、史地、自然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认真备课,也就谈不上有好的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师应该一生都要备课的要求。对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来说,一开始就要从严要求,绝不能像有的教师认为的那样,备课就是翻翻参考资料,查查字典,或拿两本现成的教案抄抄写写,或干脆就用现成的他人教案上课。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不仅一般教师要认真备课,就是有经验的教师也应认真备课。有几十年丰富经验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于漪老师备课也是一丝不苟的,他们不仅对课文的思想、语言深入研究,而且对每一个词句的讲解都精心设计、仔细推敲,甚至对他们所教的课文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我们怎能马虎草率呢。

语文备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备课,我们整个师范的语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都是在备课,以及看书看报,搜集参考资料,有目的地观察、参观,乃至看电视戏剧都有着备课的意义。作为教师,平素的言行都应是备课的一部分,教师应有高尚的品质、情趣、广博的知识、多才多艺,良好的生活习惯,执着的追求,教师所应具有的教书育人的一切良好素质的养成,都应属于广义备课的范畴。狭义的备课主要指语文微观上的备课,指的是课前准备,具体讲主要指钻研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学计划等几个方面。我们要讲的备课,也就是指狭义的微观上的语文课堂教学备课。

第一节 语文备课的内容要求

语文教学是一个具有广泛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系统,语文备课则是这个系统的基础工程,它是一项极其复杂而涉及到极其广泛内容的工作。下面就教师备课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以予以简介。

一、钻研语文教学内容

钻研教学内容,把握教材,这是语文备课的基础,是我们备课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是根据教育方针,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统一制定的关于学科教学的指导性要求标准。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教材编排的原则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建议,安排了教学进度。这对整个语文教学具有指导性和约束力,它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法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和思想,弄清楚工具学科的性质任务,认识语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点,特别是对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应当掌握得非常准确。要针对自己教学任务,弄清具体要求,以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主观性。这样才能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备好课,才能全面把握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才能把它落实到具体的每一课的备课中去。那么怎样把握呢?

①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科学体系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科学体系,就是要确切、系统地掌握它的科学结构和逻辑体系。语文课程标准由三部分与一个附录组成:第一部分前言,说明课程性质、理念、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说明了总目标与阶段目标,说明必修课、选修课;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介绍了自学、评价、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建议;附录部分讲了诵读篇目与课外读物的建议、选修课程的举例。

它具体规定了教什么、学什么和怎样教法、怎样学法的问题。具体说来要:弄懂什么———理论知识、原理规律;学会什么———技能技巧;发展什么———智力能力;培养什么———道德品质与习惯;养成什么———思想品德和世界观。把课程标准的科学体系,融会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即根据教材选编的原则和教材的逻辑联系,恰当安排好教学体系的单元课题,篇章的科学序列以及各个单元课题的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环环紧扣,形成立体化的培养链条,并螺旋式上升强化,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②巧化课程标准于教学实践

透彻准确地把握课标的目的在于能指导教学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课标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牢固地掌握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把课程标准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总体精神实质和规划要求,巧妙融化于备课讲课辅导等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并始终如一地贯彻体现它的精神,切不可脱离,否则就会导致偏离教学目标,迷失教学的培养方向。因此,把握课程标准的艺术,不仅体现在准确、完整、透彻把握它的科学体系上,而且尤其重要的是体现在巧妙地运用它精神于教学艺术实践之中,这是透彻准确把握的根本目的所在。

2.通读语文课本

课本,是教学之本,是教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读各册语文教材。教材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不通读教材也就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不可能真正吃透教材。通读教材,了解各年级各册的知识体系、联系序列和编写意图,各册各单元各篇课文间的内在联系,单元之间的联系,各类课文的安排,读写训练的联系,各种类型练习的编排体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前后贯通,形成一体,在教学中,自觉做到前后衔接,自然联系。

3.钻研每一篇课文

在通读完全套教材之后,就要更仔细更认真地钻研一组课文的每一篇课文。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每篇课文之中,必须反复阅读钻研,认真把握字、词、句、篇的思想和写作特点,以及课后习题练习,明确每篇课文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等。究竟怎样钻研一篇课文,在以后的章节里介绍。

二、重温教育科学知识

备课的过程,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来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在备课时应重温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的专业知识,自觉运用教育规律,始终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备课。学习中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明确中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的、任务,了解课程设置和各科教学,知道语文教学在整个中小学阶段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和教学任务的理解,这既是巩固专业知识的需要,也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必经之路,也只有这样才能备好课。

三、调查了解分析学生

教师在备课中要明确教学目的,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因而,调查了解学生,是备课的另一重要内容,它是备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功。它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情况,以解决好“教”和“学”的矛盾。教学是双边活动,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可能搞好教学。备课必须充分考查自己的教学对象,考查学生特点和接受能力,研究如何创造条件,使不易接受的难点、重点内容变为容易接受的内容,使学生听懂学会。

了解学生,不只是泛泛了解,而要做到准确掌握。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深入调查,平时就要认真观察分析研究,这是一项细致而繁杂且又艰巨的工作。了解学生,主要应了解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如他们的学习质量,学习态度和方法、思想面貌、个性特点和健康状况等,在了解全班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分类,并选择好各类学生中的代表,着重对他们在学习上的优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便在课堂上加以指导,并通过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来带动同类的其他学生,最终达到全班学生的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了解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在备课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编写教学计划所用的常规了解;一类是针对一个单元某的一课,为编写教案的具体了解。

常规了解的内容有:

①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和方法;

②学习语文的兴趣、特殊爱好;

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范围和水平情况;

④听、说、读、写能力,自学能力的水平和差异;

⑤智力水平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⑥学习语文的习惯,主要包括预习、自主探究式学习、朗读、复述、口头答问、书写、作业等;

⑦参加课外阅读和其他语文课外活动的情况;

⑧上网情况的了解;

⑨对语文课的希望、要求和意见。

特殊了解的内容有:

①了解学生对新课与学过的课文知识的联系情况,以确定哪些知识需要巩固,哪些新知识可通过旧知识去获得;

②了解学习新课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以确定教学的轻重;

③了解学生对某单元课文预习情况;

④了解学生学习本课的自学基础和难点所在。

四、参阅教学参考资料

备课不局限于课本,还需要参阅一些资料,它可以帮助我们疏通教材,进一步理解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又可以得到启示,为我们备课打开思路,确定好重点难点。但我们不能依赖参考资料,依赖别人的现成教案材料,更不能机械地仿效,要知道任何好的教学方案都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设计的。教师和学生都不可能与作者那里的情况完全一致。因而,我们教师必须在充分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使用参考资料,从实际出发,根据参考资料的性质及作用,正确合理地使用参考资料。参考资料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与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作用是针对教学内容,对每课的教学提出参考性意见,供教师备课时参考。因而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阅读教学课程、教材,在通读的基础上对每一课教材进行精读和分析,提出每课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过程的初步设想,然后再看参考书,把教参的意见同自己的设想,反复地对照比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确定出满意的教学方案。

第二类,教学参考资料包括两种:一种是关于具体的语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教案、课堂纪实举例等;另一种是指关于教育教学理论介绍,教学经验介绍,这一类有的是集子,有的是一些报刊上的文章。其作用是为教学提供具体教法,介绍先进经验和帮助教师业务进修。使用时要注意结合实际,切不可照搬照抄。好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固然先进,应当学习。但任何好的方法步骤,都是根据教学实际而精心设计的,而教学对象、教学实际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教学也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因此,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有选择的吸收参考资料的内容,为自己的教学实际服务,同时,要做到创造性的发挥。

第三类,是一般知识性图书和各种工具书,这类图书的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其作用是丰富教师的知识,为教师解决知识性的疑难提供条件。选用这类参考书籍要勤翻勤查,善于收集积累,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分类整理,随时为备课提供方便,以便教学时不再出现知识性障碍或错误。

总之,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必须在充分熟悉教材的情况下,掌握教学实际而选用,做到参考资料为我所用,而不被参考资料所束缚。

五、确定课堂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几步,就能确定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形式,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进而就是对教法的选择,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为了有效地实现教学目的,是直接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具体的教学方法很多,在后面章节里再作具体介绍,以供备课时参考选用。

为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应从多方面考查。如:怎样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激发疑问,引启动机,启发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利用直观教具,搞好演示,为感知教材内容创造条件;怎样分析、讲解、类比、辨析的方法使学生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怎样设计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遵循教材内容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事物的序列,安排好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正确观点,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的确定要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定,不能照搬照套,单一呆板。教学方法的选择,主要是从教学目的、内容、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和学生认知与发展过程的这几个方面来决定的。

教学目的不同,方法也就不同,如要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常用讲授、问答、讨论、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巩固复习知识常用问答、练习等方法;要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常采用演示、参观、实验、影视、幻灯及其直观教具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教材特点的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如古诗文与现代文两种课文,对古诗文的词句学生难懂,理解困难,教学常采用讲授法、解释法、串讲法,辅之以其他方法;而现代文教学则重导读,常用自学法、读议法,辅之其他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一般文艺性课文,则多用观察、实验、演示等方法。

学生对象不同,方法也不一样,教学时应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等因素。如低年级由具体到抽象的特点,宜多选用直观演示法,即使讲授法,也要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则应采用多种方法的交替使用,以新颖多变的教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定要注意的是,对低年级使用一种教法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会使学生厌倦,抑制学习兴趣,导致注意力分散,而收不到好的效果,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备课时,要认真选择,以确定好教学方法。

六、编写语文教学计划

钻研教学内容,调查了解学生,参阅教学参考资料,是编写教学计划的基础,编写教学计划则是落实教学要求的必要措施,是加强针对性、计划性的重要环节。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学期计划、学年计划;

一是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制定出学期学年的教学计划,它是一学年学期的具体安排,怎样制定学期计划下节介绍。

制定好了学期计划,就要具体深入钻研一篇课文,编写课堂教学计划,即教案。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就是把钻研教材的成果,用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它是教师备课的结晶,上课的依据,课堂教学的蓝本。编写教案,可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各种教学设想,经过进一步推敲,使之条理化、科学化,并显现于教案的文字之中,使得教师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写成教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备忘材料。教案要反映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学的重点及实施的步骤与方法,应该清晰、明了、实用。具体怎样编写教案,下节专门介绍。

七、熟悉课堂教学方案

教案设计出来后,还要熟悉教案。对于新教师来说,还要进行试讲。它是对教案可行性的检查,是对备课的全面验收,为调整修改自己设计的教案提供依据,以使教案更加合理完善,也是反复熟悉教材和教案,掌握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方法的过程。熟悉教案,使教学内容融化在自己的脑子里,做到讲课不离教案,但要做到基本不看教案。否则手不离课本,眼不离教案,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熟悉教案,除熟悉教案的内容外,还应通过想象,把自己带入课堂教学的情景中去,想象出: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答问;如何运用科学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感染学生。

总之,语文备课,是涉及内容多而又非常复杂的基础工程,这里仅就备课的基本内容要求及其一般程序方法,作以概括简要的介绍,下面两节还要对怎样钻研教材,如何编写教学计划,作具体详细介绍。

第二节 语文教材的阅读钻研

第一节介绍了备课的基本内容,对教师备课有一个粗略的整体认识。在这一节里,着重具体谈谈怎样钻研语文教材。

一、怎样钻研全套教材

钻研全套语文教材,是从钻研一篇课文开始的,而要编写一篇课文的教案,又是要在钻研全套教材之后才能完成的。只有在通读整套语文教材后,真正理会了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从整体上把握了中学语文教材,才能较好地编写出一篇课文的教案来。钻研整套教材,要同学习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弄清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和教材体系结构,明确单元的训练重点、编写意图,了解思想内容、基础知识和基础训练的要求,了解册与册、组与组、课文与课文之间的联系,各年级之间的衔接,认识它们在整个语文教学系统工程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这是备课的前提。教师要千万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错误认识,而省掉了钻研全套教材这一极其重要的环节。那么,怎样通读课本,钻研全套中小学语文教材呢?

1.读懂、领悟、吃透

优秀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类似于作家对生活素材的研究,导演对剧本的艺术处理,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读懂,这是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要读懂教材的内容,要懂得教材的结构体系,教材的单元组成,主要的课题篇章,训练序列,重点难点;吃透,是在读懂的基础上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并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内容上讲,就是吃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字词句上讲,就是抓住关键词语和中心句;从技法上讲,就是要抓住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思路,艺术特点;领悟,就是在读懂吃透的基础上领悟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和智力因素,以期在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全面育人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才能得以优化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2.对照、融合、贯通

钻研全套教材,要同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的相关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弄清楚教材的基本特点,编排原则,以及教材特点在各册中的具体体现;钻研全套教材,要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了解各册是怎样体现中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的,它的教学目的、任务、具体要求是怎样体现在教材的一册之中的。通读教材时,千万不能孤立静止、消遣似的阅读,要组与组,册与册之间对照阅读,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各自的侧重点,各自不同的目的任务,这样才能理解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真正从整体上把握中小学语文教材。

3.分析、归纳、整理

每读完一册,就应及时分析、归纳、整理,这样才能前后联系,心有全局,切莫读了就万事大吉,任务就算完成,这是不可能吃透教材的,也谈不上钻研教材。那么怎样分析归纳整理呢?我们可以主要从如下三方面进行。

①生字数和分配情况(主要1~6年级)

全册要学习的生字个数是多少,其中会认的字、会写的字各是多少,前几册累计识字是多少,综合起来应掌握多少个。这样,我们对识字的任务和生字的密度就有了一个轮廓的认识,在教学时就可以合理的分配。

②阅读课文数量、类型、体裁和编排特点

各册共有多少课文,其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各有多少,全册课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童话、寓言、诗歌、故事、写景状物的散文体裁各多少,以哪一种比重最大。这样,我们对全册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的重点和分配情况就能有一个基本了解,为备好课打下了基础。

③练习训练的内容要求

可把全册语文园地和课文后练习的内容,按口语交际、习作,字、词、句、篇,以及听、说、读、写、看、想、背诵、拼音等进行分类列表统计,初高中可按照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进行分类列表统计,这样我们就掌握了全册的练习训练要求和重点,做到了心中有数。

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可列成表格(小学分册填写,初高中分册按单元填写),教师在钻研全套教材时可仿照下页表格式样填写,这将会有助于钻研全套教材。(见表:小学、高中全套教材钻研统计表,2-2-1、2-2-2)

二、怎样钻研一组教材

在通读教材,钻研全套课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再按组(单元)钻研教材,分单元进行,这是对钻研教材的进一步深化。凭借一组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字词句篇,基础训练,读写训练中找出本组课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以及与之相应的重点课文,从而了解本组教材是怎样围绕重点训练项目进行安排,明确把握它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准确把握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这样各课就能有的放矢了,使教学能讲在点子上,练在关键处。

钻研一组教材,要同一册教材联系起来,要考虑本组课文在全册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前后课文的联系。比如在小学第六册课文中,安排了怎样观察事物、怎样抓事物的特点、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步骤地叙述、怎样抓事物的重点,四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是读的要求,又是写的要求。在本册的第五组教材里共有四篇课文都是写植物景物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仔细观察事物,抓事物的特点。从本册看,它是本册的重点和难点,此之前是第一、二、三组教材仔细观察图到观察事物,观察事物,把握事物的特点进行记叙,是重点训练项目的进一步巩固和继续;此之后又是第七、八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的基础,它们既有不同的训练侧重点,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螺旋式的整体训练网络。

我们再从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来看,六册五组的训练项目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此前,它是第五册四、六、八组教材如何抓事物特点、事物重点,如何观察事物的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延伸,而又是读写方面的新知识,此后又是第七册抓住重点进行观察,理解课文,抓住景物不同特点仔细观察,具体描写,第九册抓人物特点的轮廓框架和十册抓事物特点,有重点记叙的基础。明确了这些就能备好课,在教学中就不会盲目,重复而浪费时间了。这样就能前后瞻顾,抓住重点进行关键性的训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怎样钻研一篇课文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关键,必须深入钻研,才能真正把握教材。前面已谈了钻研全套教材和一组教材,事实上,它是以钻研每一篇课文开始的。教师一定要克服依赖思想,总想依赖他人的经验,教学参考或现成的教案,我们必须明白,只有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教参才能起作用,否则是无论如何也备不好课的。那么怎样钻研分析一篇教材呢?一般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从整体到部分

先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小学课文《珍贵的教科书》,看了标题之后,通读一遍课文,就会了解到这是写1947年春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学生们得到了教科书。但在取教科书的路上,遭遇敌机轰炸,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献出了生命。然后搞清楚课文中每个字、词、句乃至每个标点的基本意思,再一句一句地读懂,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去概括大意,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

2.从部分到整体

在掌握全课内容后,着手研究文章的思路和技巧,根据课文各段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层次,弄清是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技巧。如《珍贵的教科书》这篇课文为什么写?说明教科书来之不易,突出教科书的“珍贵”,了解战争年代儿童学习的艰苦,我们应珍视今天的和平环境。怎么写?主要从体裁(记叙文)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 ;结构(四个部分:渴望得到书;取书;献身护书和指导员的话鼓励我前进) ;顺序(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详略(护书经过详,其余略) ;语言(第一部分主要是排比,第二、三部分主要是对话)四个方面来研究。

3.从整体到部分

明确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后,就应进一步推敲语言文字,找出表达中心思想的中心词、重点句和重点段,领会文章的布局谋篇和篇章结构,深入领会它们对表达中心的作用。这样,对一篇课文就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从而为备好这篇课文奠定了基础。

4.再放入全组全册中分析

前后联系,瞻前顾后,从整体理解着眼于已有知识适当联系,为未学的课文打下一定基础,确定教学目标任务。如《珍贵的教科书》,重点训练项目是训练学生能抓重点去理解课文的能力,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的写作方法,按照写作思路学习分段。这个重点训练项目同前两课的抓住重点观察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又是第六册仔细观察、选择材料、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有步骤叙述的重点训练项目的继续,同时它又是第九、十册抓特点的重点记叙,重点训练项目的基础。从这些前后联系、安排来分析研究,就使我们在读写知识重点训练项目中,有较完整的认识,也就能从整体上把握住教材。

5.研究课后练习

弄清课后练习题型和题目设计的意图,训练的主要项目,还应逐一做一做练习,这样可以进一步帮助理解课文,把握重点难点,也能进一步弄清编者的意图。通过以上几步,就可把钻研课文的结果,参考《课文钻研分析表》(见2-2-3),例式要求填写。

课文钻研分析表

( 2-2-3)

6.参考教参资料

参考教参资料,要与自己研究结果相对照,进一步确立好教学目的、任务与重难点。

7.选择教学方法

再根据教材、课文体裁和不同课型特点的一般教学特点与规律,选择好教学方法,确立好教学思路。我们可按照《教案设计提纲表》(见2-2-4)例式要求填写,这就为我们具体编写教案打下了基础。

教案设计提纲表

( 2-2-4)

说明:表中示例为小学课文,同样适用于中学课文。

第三节 语文教学计划的编写

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之后,就是编写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编写是落实教学要求的必要步骤,是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只有制定好教学计划,才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完成好教学任务。教学计划包含年级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计划。这里主要讲学期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计划的编写。

一、语文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是全学期语文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定学期计划应详尽具体,切实可行。学期的教学计划,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年级教学要求、教育学的有关知识,本册教材的编写意图,班级语文学习的实际来制定的。因而,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实际上是对课程标准、教材的进一步理解学习与熟悉。制定好了教学计划,就有了明确统一的教学目标,也就有了对我们工作的检查标准。这就加强了教学的计划性、针对性,防止盲目性、随意性,这就能较好地克服顾此失彼,见子打子的毛病。有了学期教学计划教师也就有了主动权,就能够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准备和教学。这也就为我们搞好教学实践工作打下了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制定好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主要有以下内容:

1.班级情况分析

主要是指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对任课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掌握情况等作以简单概括的分析。

2.教学目的任务

主要是指本学期要达到的目标和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它是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这三者来确定全期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它包含了各组教材训练项目的要求与安排。

3.教学进度

主要是指教学的时间安排,它是周次课时的分配,包括课文、作文、写字、课外阅读、复习考试及有关语文方面的参观、访问、竞赛等教学活动的课时安排。

4.作业内容

主要是指作业(包括作文)次数安排和具体措施。学期计划可以是纲目式,也可以是表格式。语言要力求简明扼要,内容要力求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便于随时检查。下面附一份学期计划供拟订计划时参考。

三年级上期语文学期授课计划

(一)情况分析

1.大部分学生能努力刻苦学习,独立完成作业,并有初步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对认识自然、观察自然有兴趣,热爱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文章,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2.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拼音较熟悉,能熟练运用音序查字法。学会了查字典,掌握了解了部首查字法,能借助拼音和字典,掌握生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上期的生字绝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

3.学生初步养成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的习惯,大部分学生能比较流利正确、按标点符号的停顿读课文。但有表情读课文是很不够的。在默读方面,个别同学还不能做到,还用手指着读出声来,默读速度普遍较慢。

4.对句、逗或叹、问标点符号大部分同学有认识,有的还能正确使用。

5.学生基本能看一幅画写篇简短的话,看实物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一段文字表达出来。

6.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具体反映在说话造句子时欠完整。分散思维混乱,作文写不具体。

(二)教学总要求

1.思想情感教育

通过本册教学,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教育;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富饶的物产,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革命传统的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热爱劳动,热爱公物,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爱他人,的教育,以及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勤奋学习的教育。

2.基础知识的练习训练

①掌握生字在300个左右,会写300字,会认200个字,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巩固识字练习;复习和巩固常用词语的句子训练,认识比喻句,继续练习查字典,熟练掌握部首查字法;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要在有表情朗读上用力气指导;严格照要求默读课文,能有层次有条理地复述课文。背诵部分课文和一些课外读物,进行听说训练,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③加强段的训练,让学生了解一篇课文是由几段组成,一段又是由几个句子组成的。注意句间联系,教给分段的知识,初步训练能用概括句写段意。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使之能有条理地说清一件事,能写清楚一段话。

④本期重点是句和词的训练,使学生具有组词成句、连句成段的能力,正确使用句逗问等标点符号。本期主要学习冒号、引号的运用。

⑤口语交际,一共8次:课余生活、名人故事、快乐秋天、观察发现、传统文化、优美风景、动脑思考、夸夸同学。同学生阅读习作、生活思想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以相应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依托,使学生有话可讲,有话可说,使学生听说能力得到有效训练。

⑥习作,一共8次:写自己课余生活、熟悉的人、秋天景象、观察日记、传统文化、去过的地方、童话故事、自由习作。抓对事物观察、了解事物发展顺序,以及能正确运用标点的训练;写的要求,也是读的要求,在教学中,应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应在抓好重点训练的同时,抓好常规的习作训练。

(三)具体安排

可以表格格形式安排(见表:小学学期教学计划表,2-3-1)。总之,制订学期教学计划,要做到要求明确,重点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计划时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吃透教材,真正了解学生,使教学计划能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符合学生实际。由于情况变化,或未料到的情况的出现,也可根据需要,对计划进行适当修改调整。但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要在真正把握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来。

二、语文课堂教学计划

通过认真钻研一篇课文,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不同的课型,确定了教学思路,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所拟定的教学方案提纲,编写课堂教学计划了。课堂教学计划,也称课时计划,人们习惯称为“教案”。编写教案是我们备课最后的落脚点,它是把我们钻研课文的结果用文字写出来,这是完成备课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

教案是学期教学计划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它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实施计划,是授课的重要依据。编写教案是一项复杂的基础工程,它是根据教学课标,教材的特点,本课课文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训练项目,联系学生实际,确定好本课的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的内容和程序,它需要我们把备课过程中所研究的全部问题,加以分析整理,再用文字表述出来。编写好课时教学计划,也就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教案可分为详案和略案两种。新教师应写详案,必须写得具体详细,应把每个教学环节,答疑结论都写出来。怎样提问,甚至关键性重要的提问,学生怎样回答都应有所估计和分析、预测,如何导入。过渡、收束,怎样板书,教具的出示,以及习题处理等等都应写出来。初学写教案,必须遵循教案的基本格式来写,对自己一定要严格要求。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

1.课题

2.教学目的

3.教学重点

4.教学难点

5.教学时数

6.教学程序(即具体教学内容步骤)

7.教具的准备和使用

8.作业的布置

9.板书设计和课后的自我分析

有的还要写出授课时间、日期、班级等。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指南,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就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活动。新教师在确定数学目标方面往往缺乏整体认识,常常停留在一课书上,停留在教参上,见木不见林;另一种是不符合学生实际或用套话,或不具体明确,缺乏针对性,模模糊糊地上完课。要确定好教学目,标我们一定要在吃透课程标准、教材的基础上才能确定。

备一篇课文,首先应知道学生是什么年段,各年段的重点是什么,然后看是处在何单元,它在所处单元的地位,然后参阅教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包含思想情感、知识能力和发展智能目标三个方面。思想情感要考虑中心思想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机的渗透,知识能力和智能方面,要考虑课文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如《药》一文,思想情感方面,要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麻醉人民的本质,学习理解鲁迅拯救国民愚昧麻木灵魂的勇气。知识能力和智能方面有: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鲁迅的写作意图,理解揭示病态社会,引起疗救注意的题旨;②理清情节线索,把握小说结构;③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主题的写法。教学目标不仅要牢记在心,而且备课时要做到环环紧扣,处处围绕,有效突出。

重点难点,每篇课文都有。这二者,有时是同一内容,有时并不相同。重点,指的是课文中对学习和理解课文的内容有很大作用的部分;难点,指的是学生不易理解或掌握困难的部分。《药》的重难点为,双线结构安排及用意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程序,也叫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它包含教学方法。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来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方法,首先应有正确的教学思想,也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如何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而不能把自己钻研教材的结果简单地告诉学生。其次,围绕教学过程来考虑教法,常常是:

①怎样指导预习;

②怎样导入新课;

③怎样组织看书;

④怎样进行讲解;

⑤怎样组织练习。

教学程序安排,常见的毛病:

一是课型不明显,精读课、或略读课,没有明显的区别,体现不出不同教材特点的教学;

二是安排课时不恰当,要么太紧,要么太松;

三是重讲解,忽视巩固掌握练习;

四是重点不突出,似乎一节课处处都是重点,结果非重点淹没了重点,而没有重点。

课堂作业练习巩固要设计合理,要注意知识性,密切联系课文,使内容和时间分配合理,学生通过练习,能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

下面录人教社小学《江上渔者》、高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案和小学《珍贵的教科书》课堂实录,供学习和掌握教案编写的基本格式内容参考。

江上渔者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能讲解诗意思,体会诗的情景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背诵、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具:幻灯(一张展示诗意的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1.释题

板书诗题:江上渔者。这一首诗,是我国宋代诗人、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拼读:渔( yú)。查字典:“渔”是什么意思? (捕鱼)。注意“渔”和“鱼”的区别。“渔”指“打鱼”,表示动作的词;“鱼”,“金鱼”的鱼,名词。

提问:谁能讲一讲诗的题目的意思? (在江上打鱼的人)

2.朗读:

教师范读;师生读生字;学生朗读。

鲈———左边表意义,右边表声音。鲈鱼,身部青灰色,下部灰白色,两侧和背鳍有黑斑,注意:右边“卢”、不能写成“户”。

君———多义词。君主,指国君,又表示对人的尊称,如张君、王君。这里指“你”的意思。

3.讲读全诗

“江上往来人,但见鲈鱼美。”提问在诗中:“往来”(板:往来人)是什么意思? (来来往往)“江上往来人”即指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但”在诗中是“只”的意思。“美”(板:鲈鱼美)有“味道鲜美”的意思。提问:谁能讲讲“但爱鲈鱼美”的意思? (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请两位同学把一二句串讲一下。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查字典,找出“叶”、“舟”的意思。(板:一叶舟)这儿的“叶”,指像叶子的东西。这儿“舟”指小船,“一叶舟”当一只小船讲。提问:谁讲讲“君看一叶舟”的含义? (你看那江中的小渔船)“出没”(板)在诗中的意思是“一会儿看得见———出,一会儿看不见———没。”“风波”就是风浪。(板:风波里)提问:谁能根据字词的意思,把“出没风波里”讲清楚? (你看那江上的小渔船,在风浪之中飘摇,一会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危险啊! )

4.课堂练习

①在作业本上写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意思。

②学生齐声朗读《江上渔者》,请几位同学朗读。

③出示幻灯,请几位同学根据图上画意思把全诗意串起来讲一讲。

5.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感情

提问:《江上渔者》前两句写谁?后两句写谁?前两句写江上行人,后两句写江上打鱼人。前两句与后两句有什么关系呢?前后对照(板:对照)讲出吃鱼的人,应该想想打鱼人的艰苦。

(打出幻灯片)边看边启发学生想象出:一片树叶似的小船,在狂风巨浪里颠颠簸簸捕鱼的情境,从而体会到当时这种职业的艰险,捕鱼人生活的艰辛,懂得诗人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6.朗读、背诵

(先看幻灯联想背诵,再单独背诵)

7.课堂练习

①听写:鲈鱼、君、舟、出没。

②组词:渔( )鱼( )。

③默写:《江上渔者》。

8.板书设计(讲述过程中完成板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一)德育目标

1.学习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精神;

2.培养学生向善向真的美好品质;

3.通过对杜十娘的人物分析,认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摧残。

(二)知识目标

1.了解文章的结构技巧;

2.体会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人物心理状态和思想活动;

3.了解中国古代话本、拟话本的特点;

4.学习细节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三)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掌握以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训练学生从写作技巧方面构思文章的能力;

3.赏析杜十娘善良热情刚强而坚定的性格特点;

4.体味人物语言和本文朴实自然、口语化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 分析杜十娘善良热情刚强而坚定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深刻的主题

教学方法 分析法、引导法、讨论法、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冯梦龙,字犹龙,江苏吴县人。他广泛收集宋元到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进行整理加工、润饰、编辑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小说集,文学史上合称为“三言”。“三言”代表了自宋代到明代六百多年间白话小说创作的成就。它的影响力较大,对话本短篇小说的传播和推动拟话本的创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言”内容复杂,题材广泛,主要有:市民生活、婚姻爱情、政治斗争、狱讼案件、友谊交往、历史故事等,有些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宿命论思想的作品,但更多的作品是歌颂善者,同情弱者,鞭挞鄙者,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操及追求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警世通言》,是“三言”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代表明代拟话本中成就最高的作品。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体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要求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2.指明学生复述课文情节,其他学生补充

参考明确:

故事的主要人物杜十娘、李公子、孙富等。主人公杜十娘是名妓,不甘心做王孙公子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追求爱情,但现实残酷地击破了她的梦想。

3.编写全文情节提纲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出小说的情节提纲。

参考明确:

①杜十娘欲从良情投李公子(开端)

②杜十娘筹赎资痴恋李公子(发展)

③李公子为千金背弃杜十娘(再发展)

④杜十娘怒投江愤绝李公子(高潮)

⑤李公子染病孙富病终(结局)

三、师生共同赏析

1.研读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的语句

师生共同研读表现主要人物性格的语句,看看哪些典型细节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特征。

2.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怎样分析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师生结合课文内容共同讨论分析)

参考明确:

①杜十娘

杜十娘暗积百宝,为从良作物质准备:计激鸨母,脱离火坑;假托借银备车船———这些细节一步一步地显示了杜十娘虑事的周密和细致,突出表现了杜十娘的聪明机智。

李甲愈穷,杜十娘心头愈热;面对夜归的李甲,杜十娘“曲意抚慰、满斟热酒、抱持怀间、软言抚慰”———杜十娘随时随地精心呵护自己的爱情,表现了她的善良多情。

冷笑讥讽负心郎,梳妆别人世,三掷珠宝,抱匣沉江———这些细节表现了杜十娘美好理想破灭的悲愤绝望的心情,更表现了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贞刚强的性格。

②李甲

贪恋美貌,惧怕老爷,动辄疑惑,流泪不语———怯懦自私、动摇不定。

千金卖十娘,见珠宝则大悔———重财轻人、见利忘义。

③孙富

千金夺佳人———阴险狡诈、卑鄙无耻。

注意:在师生共同分析鉴赏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明晰:杜十娘与李甲、孙富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杜十娘的高尚人格,使杜十娘这一光彩夺目的形象高高矗立在读者心中。

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分析鉴赏的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在文中蕴涵的情感。

四、总结延展

1.小说的主题思想怎样理解

师生讨论后明确: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的下层妇女对幸福生活的正当要求,又被那社会所毁灭。作者对追求幸福却被社会所毁灭妇女的同情,对背信弃义的公子哥儿和破坏他人幸福的阴险小人的憎恨,也是对造成悲剧结局的那个社会的无情揭露,对残害妇女的阶级的无情鞭挞。因而,学习本小说重点是对杜十娘人物形象的理解,她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发展中,从她周围人物的关系中逐渐展示出来的。

2.如何理解人物语言和本文的语言特点

师生讨论后明确:本文朴实自然、口语化的语言特点。人物语言是个性化的语言,朴实的语言反映了主人公聪明刚强的性格特点。如投江前对李的一番话“……谁知郎君相信不深……”平中见奇,不仅揭露了李的背信弃义,也显示了她的性格特点和对生活的绝望。

3.以本文为例,谈谈明代拟话本有何特点

师生讨论后明确:明代的拟话本,一般都具有故事完整,叙写委婉,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的特点,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描写技巧的进步。同学们课外赏析《三言》中其他优秀的篇章,认真体会上述特点。

五、研究性阅读

1.与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女性比较,有何异同

师生讨论后明确:同是风尘生涯,一样容貌美丽,同样身份低微。但同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琵琶女无力,也没有勇气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只委身嫁为商人妇。杜却凭着执著的真情去追求人类最美好的爱情。她坚强刚烈,爱憎分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用她的生命向吃人的封建社会反抗,虽然这反抗是如同飞蛾扑火。

2.讨论小说中没出场的人物,李甲的父亲在小说中的作用

师生讨论后明确:李甲父亲这一人物虽没出场但很重要,他代表着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是逼死杜十娘,造成悲剧结局的社会根源。李甲怕,杜十娘担心,孙富利用他挑拨离间,这些都说明小说主题是把矛头指向封建礼教和传统世俗的金钱门第观念。与此道理相同的李甲亲友们,以及李甲孙富也分别是这个社会群体的代表,像杜这样的风尘女子,在这种封建礼教社会重重的包围之中,又怎能生存下去?她的悲剧的发生,是一种必然,即社会的悲剧。

六、作业布置

1.写一篇六七百字杜十娘形象分析的鉴赏文。

2.课外阅读几篇《三言》中的小说,并做简要的读书笔记,以进一步了解“拟话本”。

附:板书设计

板书1

课堂实录

珍贵的教科书

靳家彦(浙江台州临海白水洋小学刘彩琴老师整理,选编时有改动)

师:我们今天来学什么?

生:珍贵的教科书。

师:有一个多音字(板书:珍贵的教科书)

(生读题)

师:什么是“教科书”?

生:就是课本,就是教材。

师:原来这篇文章叫《一捆教科书》,这题目好吗?

生:不好。

师:大家来读书,你觉得哪一段写出教科书特别珍贵,待会儿就读哪一段。

(生自由读全文)

师:你觉得哪一段写得特别珍贵,读出来听一听。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生: (读第四节)

师:为什么?

生:印书用的纸是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还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

师:你们真行。

(生齐读第四节)

师:你们读得很正确,但这样读叫念字,怎么读呢?听老师读。

(师富有强烈感情地范读)

(生再齐读,读得好多了)

师:我们就这样一边感受,一边读书(板书:感受)

你有了感受,读出来的味道就不一样了,就像品茶,一口一口慢慢品,越品越有味道。对身外的东西引起振动,叫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读书最重要的就是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要把感情读出来。谁愿意来读读?

(生读,读得很好)

师:读得多好啊,声音响亮,用普通话准备读———

党中央的文件是用来指导革命的,这书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多么珍贵啊!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强调“印文件”)

师:高声读也好,低声读也好,都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还有吗?其他地方再读读。

生: (读第12节)因为这教科书是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珍贵。

师:对呀,这书浸透了指导员的鲜血,每当我看到这鲜血染红的书时,就会想起指导员说的话,指导员说了什么?

(师范读,生读)

师:就这么读,读出你的理解,读出你的感悟。为什么读得这么好,不仅是感受了,而且把心放在里面去读,你们的读已经到了“理解”的层次了。

师:所以题目不能叫《一捆教科书》,而应该叫《珍贵的教科书》(板书:珍贵的)

注意“贵”字不能加点。

(生再读课题)

师:除了那两段,还有吗?

(生读第11节)

师:可是在60多年前,正在与国民党进行战争,炮火连天的岁月,条件困难吗?

生:困难。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 (读第二节)

师:有哪些困难?有桌椅吗?

生:没有桌椅,就坐在地上,把小板凳当桌子。

师:桌椅问题解决了。有黑板吗?怎么办?

生:没有黑板,就用锅烟灰刷一块。

师:还没有什么?怎么克服?

生:没有粉笔,就拿黄土块代替。

师:这些困难都能克服,最难克服的是什么?

生:最困难的是一直没有书,抄一课学一课。

师:但你没读出困难,再读得困难一点。

(生读,读得不够好)

师:你们口渴过吗?那时候最想喝什么?那种希望就叫什么望?

生:渴望。

师:再读这句话。

(生读出渴望之情)

师:这样边读边议也是为了使大家更深刻地感受理解。

师:书来了吗?有消息了吗?从哪里开始到哪里?

一开始盼书,现在去领书。这里非常像电视剧的场面。我们能根据这段文字排电视剧,你们想排吗?

让摄影的叔叔阿姨拍下来,在温岭电视台一播,演员就是你们,导演就是老师。

(生组合选择角色排练)

师:时间是———

生: 1947年春天。

师:谁先出来了?

生:指导员。

师:谁能演指导员,老师来看看(选一学生)

现在他就是你们的———

生:指导员。

(演指导员的学生上台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 )

师:他兴高采烈吗?来,大家帮他排练。

(另一学生说)

师:现在我就是指导员了,我说完这句话你们就怎么样?

生:欢呼

(师说台词)

生:耶!

师:战争年代哪来的港台调“耶”,应该说———

(师生再演,学生欢呼时间较短)

师:时间这么短,不行。

(师生再演)

师:对,这就叫作“振奋人心”(板书)

师:什么叫“兴高采烈”,什么叫“振奋人心”,懂了吗?对,就这样读,不用背解释,已经知道了,这叫欣赏。

我请同学们接着演指导员。

(生读第4节)

师:这时大家更应怎样?

生:欢呼。

师:还有一个声音在叫,谁来?

(选好演员,生再合演)

师:可是书还在印刷所,谁去?

生:我去。

生:我去。

师:不够积极,不够踊跃,我看谁特别积极就谁去。谁去?

(学生争着要去)

师: (板书:争先恐后,生读词)

这一段就像拍电视剧一样会拍了吗?会表演了吗?对,不仅演得好,还理解了什么叫“兴高采烈”、“振奋人心”、“争先恐后”。

师:第三段非常感动人,我们一起读读。

(师范读,指导读“快卧倒”)

后面是一个省略号,说明了喊了几次?

生:很多次。

师:但文章中没能写出来,就用了省略号。

师:这本书连一页也没缺少,叫什么?

生:完整无缺。

师:这捆书被完整无缺地压在指导员身下,所以,看到这捆被鲜血染红的教科书时,我就大声喊……

谁来把他唤醒。

(生读) (齐读)

师:喊了好半天,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我激动地说……

(生接读)

师:他轻轻地摇了摇头……用微弱的声音说:……(生接读)

这是指导员流尽最后一滴血,用尽全身力量留给大家的一句话,我们再来读读。

(生齐读)

师:将来干什么?没说呀,指导员这时候……

生:牺牲了。

师:他慢慢地停止了呼吸,慢慢地闭上眼睛,慢慢地停止了跳动。

话还没说完,他要说什么,你们知道吗?拿起笔来,把他没说完的话写在后面。

(生开始写)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打败敌人,为我报仇,为国争光。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出力,就只能靠你们了。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打败国民党,让我们的后代过上好日子。

生: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需要你们,为祖国创造一片宏伟蓝图。

师:让我们把指导的话深深地记在心里,酝酿好情绪,一齐来读一读。

(生满怀深情地读第十二节)

师:这捆教科书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

读书不仅要读过去,还要进行评价。怎么评价?

(师板书:“读《珍贵的教科书》”。在先板书的课题前加上“读”字和书引号)

师:什么意思?

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生:写出读后感。

师:写多少?没有限制。怎么写?没有限制。怎么想就怎么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回去好好读,好好写。

第四节 优秀语文教案的评价

教案,是教师把备课过程中所研究的内容加以整理,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优秀教案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次锤炼,加工精制而成,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晶。

一、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一份优秀教案,包涵了众多纷繁的内容,它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它的标准至少应具备如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性

教学目标的明确,则源于教学课标体系的准确把握。所谓准确,即确切系统地掌握教学课标的科学结构和逻辑体系。教学课程标准的科学体系主要表现在说明了本学科的性质、指导思想、开设意义,规定了本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提出编写本学科教材的依据、具体要求和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具体说明了本学科教材选编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具体措施等。教师在准确把握了教学课程标准这一科学体系后,才能把它融汇到学科教学实践中去,根据教材选编的原则和教材的逻辑联系,准确地确定出教学目标。而在我们语文学科中,有传授知识的要求,有训练能力的要求,有发展智力的要求,有思想感情上熏陶感染的要求。处理好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制定具体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的一环。作为基础工具的语文学科性质来看,应从训练学生读写能力为主,以此统摄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启迪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把握了这一点,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便可做到集中而不至于头绪纷繁,且可以使这几方面相辅相成。因此,抓住能力训练这根主线,就能举纲张目,制定好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性,是优秀教案评价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内容安排的突出性

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字、词、句、篇到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能力,观察、理解、思维智力和思想情感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在这众多项目中,一堂课能否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否平均使用力量多头并进,是衡量教案优劣的重要尺度。具体来说,优秀教案要求在内容的安排处理上既要做到重点突出而又不能孤立单一,它应在前后瞻顾统筹协调基础上突出重点。

关键就是要抓住教材的精华和带规律性的知识,举一反三,带动全局。课文中的精华,往往就是那些重点、难点。从内容上看,就是文章中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字、词、句上看,就是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或中心句;从技巧方法上看,就是那些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和写作思路、艺术特点。因此,优秀教案就应着力体现教案编制者在抓教材精华之处是如何抓的,如何把这些精华传授给学生,为训练学生能力服务。如果根据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需要,把有关的字、词、句、篇和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知识组织起来,构成有机的整体,编成简明的序列,那么,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据此来安排各个阶段、各个单元、各篇课文应该训练的能力和相应的知识。如第四册《守财奴》一课,在编写教案时,就要考虑此文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写人物必须抓住特点,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因此,作者是怎样抓住人物特点来写的,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重点所在,应花大力气掌握它;与此有关的语言描写、传神的细节,构成了知识与能力的有机整体。至于与本课要训练的能力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部分,如人物的动作外貌描写,则可以从略或带过。这样,既突出主攻目标,突出重点,保证训练能力有一定的深度,避免教学内容的多而杂,又统筹兼顾地作了安排,保证了作为基础知识的广度。

因此,优秀教案教学内容安排的突出性,应在统筹协调基础上突出重点,做到一课一得,杜绝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三)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性

教学目的制定给教学过程定了方向,教学内容的确定又给教学过程定了量,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求执教者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的组织起来,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导入后,何时过渡、何时板书、何时讲解、何时练习、何时结束、时间怎样分配都要科学合理,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明确:引导学生读懂、理解教材,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的一部分,通过对教材的理解、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才是完成了全部的教学任务。

那么,执教者在设计教学过程或者是构思各个教学环节时,就不应小于或等于课文作者思路,而应大于课文作者思路。教师在编制教案时,就要考虑学生在这一堂课上有所收获,使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基础上有所提高,对学生的训练就要有一定的难度,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之间、理解课文与认识客观事物之间、读与写之间的转化,使他们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性,不论采用什么形式,都应以课文自身特点和训练学生能力的需要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作为依据,为突出教学内容,采用某一种对本课学习最相称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充分锻炼自己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培养能力的需要来设计教学过程。

(四)教学方法选择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过程的实施提供保证。而真正的学习,总是在学习者内部发生作用的。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进而有所得,教师过多地讲解或不适当干预,只会冲淡学生探求的兴趣。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既要完成该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得到充分训练,又要在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习上仔细斟酌,从而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效地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讲,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方法,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学习方法的实践性。工具性的本质特征是实践运用,而语文读写能力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动口、动手、动脑的一系列训练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由此看来,优秀教案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是要编制者找到一种最佳的教学方法。李江游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十条基本标准:

①适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②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难易程度;

③最大限度地适应班集体的客观实际、学生的个性和教师的个性;

④综合考虑一切主客观条件,能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

⑤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潜力;

⑥注意到学生的现在和将来的一致性;

⑦有利于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运用这种方法的特定条件和最佳范围;

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对比,选择最优、最有效的方法;

⑨在规定的时间内或在最少的时间内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⑩符合现代中小学课堂教学规律。

我们编写教案,选择教学方法时,就可以从这个基本标准角度进行考虑。例如,有位老师在教《望庐山瀑布》课文时,她根据有关情况初步设想了三个教学方案:

其一,以讲述法为主要方法,步骤为解题,简介庐山;介绍作者;学习生字词;逐句讲述,学生做笔记;抽学生讲解;学生朗读、背诵、默写。

其二,以讲读教学法为主要方法,步骤为交代教学目的;范读课文;解释词语;讲解课文;学生朗读;书面练习。

其三,以情境教学法为主要方法,步骤为通过教师运用优美的语言,深情地讲述,把学生引入诗的境界;教师伴随音乐朗读课文;一边放系列幻灯片,一边讲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刚学过的《瀑布》诗比较,激发联想,体味作者新颖别致的想象;让学生借助投影片,假设自己就是望庐山瀑布的诗人李白,谈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并吟咏《望庐山瀑布》;朗读指导;背诵、默写课文。

最后,这位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参照李老师提供的十条基本标准,将这三种方法进行比较,认为这首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利用情景教学法,更有利于再现情境,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去,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她采用了第三种方法,顺利地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1.实现教学目标最合理、最简捷的正确途径;

2.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减轻师生过重负担;

3.让学生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效果。

总之,教学方法选择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根据教学要求的需要和原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并在一堂课中要选择多种教学方法轮换交替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不能因教学方法单一而枯燥,缺少方法而使课堂沉闷。

以上对一份优秀教案应具备的四个方面内容作了阐述说明,归纳起来,可以这么说:在教学目标上,明确以培养读写能力为主体,避免孤立学习知识,空谈道理;在教学内容上,要在统筹协调中突出重点,避免多而杂和单打一;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应达到的学习深度,避免读写脱节和程式化;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避免满堂灌和题海战术。

二、优秀语文教案选评

为了便于更好地把握优秀教案的设计,我们选了初中一份优秀教案简评,供大家简评时参考。

范进中举

(摘选程汉杰《初中语文教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Ⅰ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2.了解古代白话小说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般只列出各点,把分析放在教学过程中)

1.本文如何运用细节描写,逼真形象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色?

(分析: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粗鲁没修养,一副市侩丑相。胡屠户又道:“……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吃过两三里!”———讽刺、夸张意味很浓,胡屠户对“亲家”的嘲讽,反映了他的嫌贫爱富。屠户见女婿的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替他扯了几十……横蛮不讲理的胡屠户,一下子变得憨态可掬,十分可笑,用意颇深,讽刺效果很强。)

2.《范进中举》与《孔乙己》相比较,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分析:先从人物形象上看,写孔乙己,侧重写孔乙己自身思想意识和社会地位的矛盾,通过对几个场面及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完成的;写范进则侧重写他中举前后的变化,通过他的“疯”和周围人的变化完成的。再从行文上看,《孔乙己》写了“笑”,笑得悲凉,批判中见同情;《范进中举》,虽字面少见“笑”字,但却处处可笑,充满着嘲讽、批判。最后从主人公的结局上看,一个悲惨,一个富贵,没爬上去和爬上去终究不是一回事,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实质。)

3.本文如何通过对比,讽刺鞭挞,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分析:我们试分析三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高贵身份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丑态之一)“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态之二)“在一个庙门口站着,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态之三)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的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癫、荒唐。对比十分强烈,岂能不教“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地笑”。从而收到了理想的艺术效果。②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情势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达到讽刺的目的。胡屠户两次贺喜的表演,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老爷,今日果然不错。”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鞭挞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③通过人物的语言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揭示人物丑恶的灵魂,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世先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弟兄”,而且“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既然如此亲近,那么当初,当初范进“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买”时,你这位“至亲骨肉般”的世弟兄到哪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词与当初的事实一对比,那丑恶的灵魂,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预习

1.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要求:

( 1)了解作者吴敬梓。( 2)理解课文内容。( 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4)完成“预习提示”后面的三项字、词练习。

2.补充介绍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书,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犹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摘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3.疑难词语补充解释

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相:读xiànɡ,不读xiānɡ。中:读zhònɡ,不读zhōnɡ,烂忠厚:过分忠厚。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权变:随机应变。见外:当做外人看待。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华居”等。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

4.学生看注释默读全文,体会文中句子的含义。

(二)课文讲读

1.疯癫的举人与落魄的童生

激发:学了两篇课文,将范进与孔乙己比较,我们都会看出,这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同处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同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所不同的是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是对两个人物必要的但也是浅表层次的理解。那么,他们的性格内涵究竟有何差异?思考:

( 1)范进遭胡屠户无端辱骂后,还唯唯连声说“岳父见教的是”,而孔乙己在酒客们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为什么硬撑着“窃书不能算偷”的辩白?另外,为何范进能“手里插个草标”在大庭广众中“东张西望”寻人买鸡;孔乙己尽管饿得“脸色清白”,也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 (领会要点:范进懦弱猥琐,甘受屈辱,一脸自卑自贱奴才脸;孔乙己虽穷困落魄,却自诩“君子固穷”,有一股自视清高、孤芳自赏的傲气。)

( 2)范进中举后,张乡绅来拜访,以攀附拉拢。为什么范进明知他无稽的攀附之词,还连称“却幸得老先生门下?”再看孔乙己,人们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明明是戏弄的不实之词,他为何还“认真地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领会要点:孔乙己浑身透出一股迂阔的腐儒之风;而范进的心灵却重染着世故圆滑的恶浊之气。)

( 3)孔乙己穷得将要讨饭,为何还是把自己少得可怜的茴香豆分给邻舍孩子吃?范进在胡屠户受银假作谦让时,明知以此再也不会要他接济,为什么还说:“若用完了,再来向老爹讨着用”? (领会要点:范进可谓城府忒深,狡诈虚伪;孔乙己被扭曲的灵魂中还留存些善良的因子。)

2.市侩的狂迷与主顾的凉薄

激发:我们以比较鉴赏了范进、孔乙己性格内涵的差异之处后、不妨再深入一层地想想:两位作家借他们的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其反映的深广度有何不同。思考:

( 1)两篇作品除主要人物形象的刻画外,还以人与人的关系中扩散其思想意蕴。先看范进家的众邻居,他们为什么在范进中举的消息传开后,纷纷送来鸡蛋酒米,并出主意想办法为他治疯?孔乙己于他周围的酒客不过是使“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领会要点:看范进的众邻居的态度,可知整个社会追求功名富贵的心理,像瘟疫一样弥漫着;而咸亨酒店酒客们的冷漠和麻木,正是鲁迅所针砭的病态社会的毒瘤。)

( 2)两篇作品中,除范进、孔乙己外,胡屠户与酒店掌柜也刻画得入木三分的艺术形象。想想:胡屠户打耳光的滑稽表演与掌柜在粉板上写了“十九个钱。”作者赋予这两个人物怎样不同的社会意义? (领会要点:吴敬梓用胡屠户前倨后恭的自我嘲弄来嘲讽趋炎附势的丑恶社会;鲁迅先生以掌柜对十九个钱的念叨,解剖被病态社会异化了的人们对不幸者无动于衷的凉薄。)

( 3)如前所述,学过课文后,我们便知范进与孔乙己两个人物的不同结局。想一想:为什么对于不同的时代两位作家分别给他们笔下的人物以不同归宿。(领会要点:吴敬梓写范进与其他“儒林”中人,正如鲁迅所言:“机锋所向,犹在士林”,以范进和其他人的狂迷,来批判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鲁迅“严酷”到最后还让孔乙己拖着断腿走向坟墓,“不准”他变为丁举人的“吃人者”,为的是无情的揭露整个人吃人的社会制度。)

3.夸张的变形与白描的勾勒

激发:鲁迅先生在评价《儒林外史》的文风时,称道“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略作解释)。鲁迅创作包括《孔乙己》在内的一些小说,也有如此特征。不过,细细品味,还是有很多相异之处。下面举出几例,以供比较鉴赏。思考:

( 1)《范进中举》里,时不时夹一两句对人物肖像神态的描绘,而鲁迅对孔乙己更作了精细的刻画。比较吴敬梓写胡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写范进“头发都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两处与《孔乙己》中有关孔乙己的身材、脸色、伤痕、长衫的文字,可看出两者的什么差别? (领会要点:前者一如漫画家,几笔粗线条的变形写意,涂抹出人物令人作呕的脸谱;后者一如雕刻家,多层次精细的镂刻,凸现出人物可憎可悲的神韵。)

( 2)言为心声,两篇作品都注意人物语言的状摹,体现其心态神情。对比阅读胡屠户治疯前后与众乡邻的对话、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算账时与一个喝酒人的对话,谈谈自己的鉴赏体会。(领会要点:《范进中举》里“十几层地狱”的笑谈、“洗下半盆猪油”的戏谑,无不体现出艺术放大式的夸张;而咸亨酒店掌柜与喝酒人不紧不慢的问话,运笔淡淡,显示作家文笔自然圆熟的技巧。)

( 3)状写人物动作,往往炼好几个精当的动词,人物便会从纸上字缝“活”起来。将孔乙己前后付酒钱时的“排”、“摸”与胡屠户接范进银子时的“攥”、“舒”、“缩”、“揣”相比较,我们眼前会浮现出怎样不同的形象?(领会要点:胡屠户接银两时的一系列动作,如电影摄影师的“快摇”,痛快淋漓地加强了讽刺效果;孔乙己两次付钱的动作,如银幕上两个令人回味的慢镜头,引起“观众”对孔乙己悲剧的一生的深沉思索。)

导读结语,以上我们比较鉴赏了这两篇不朽之作,更深一层地领略到两位文学大师在创作题材、主题基本相同的作品时,所表现出的各有千秋的艺术美。简言之:范进和孔乙己,同为热衷功名的知识分子,而孔乙己麻木迂腐的性格之中类有清高傲气、偷窃懒惰的恶习之外,不乏善良正直;范进则显得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灵魂深处,渗透出几缕“悲”。两位作家,都怀着一腔忧愤,奋笔抨击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但吴敬梓的笔触,只限于鞭挞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堕落;而作为冲决封建罗网的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则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末期的整个病态社会,较之吴敬梓更胜一筹。“谐”、“讽”的文笔,是吴敬梓与鲁迅所共有的。所不尽相同的是:吴敬梓惯用夸张变形的笔法,酣畅痛快、一泻无余,艺术地再现生活中的假、恶、丑;而鲁迅运用令人叹服的白描功夫,信笔写来、沉郁含蓄,对病态社会的脓毒,作毫不留情的解剖。

课堂教学设计Ⅱ

一、教学目标(同“课堂教设计Ⅰ”)

二、难点、重点分析(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简介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二)导语

以一副恰好能概括范进中举前后不同境遇的对联引入本课的阅读欣赏。联曰: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戚远亲,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也不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三)阅读课文,编写能概括作品情节的小标题

(四)阅读欣赏

1.研读第一部分思考:

①范进中举之前生活境遇怎样?

②人们(主要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怎样?

2.研读第二部分,思考:

①小说是怎样描写范进中举后发疯的?

②范进中了举,为什么反而疯了?

③范进中举之后生活境遇怎样?

人物(主要是胡屠户、张乡绅)对他的态度起了怎样的变化。第②小题为难点,教师应重点点拨。

(五)讨论小结

通过小结,认识理解范进的性格特征。(见“难点、重点分析”)

(六)复述《胡屠户与范进》

(七)阅读欣赏

1.导入语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讽刺艺术的高峰,《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最具讽刺性的精彩篇章之一,生动地体现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特色。

2.辅导学生,以“揣摩·运用”题四为学习目标,研读赏析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引导集中从下述几个方面欣赏:

①范进中举发疯丑态的夸张描写;

②胡屠户前倨后恭市侩相的描写;

③张乡绅吹捧逢迎的媚态描写。

(第②小题应作重点赏析。可抓住个性鲜明的语言、动作,生动传神的细节研赏,认识胡屠户的市侩嘴脸。并说明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亦可作赏析重点。)

3.辅导学生以“理解·分析”题一、二、三为学习目标,研读体会

(在充分讨论后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归纳小结。)

(八)练习作业

写出“理解·分析”题三第3小题的答题要点。

《范进中举》教案评析

《范进中举》课堂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性主要从教学内容安排上表现出来:从语言方面讲,使学生明白今天口语与白话小说语言上的差异;从表现手法方面讲,重点放在对比手法和讽刺艺术上的对比教学法,把范进和孔乙己相比较,既提出共性,又分析个性,使得瞻前顾后,前后联系,印象极其深刻;从思想内容方面讲主要使学生认识封建制度的罪恶上。三者之间,教案设计在“难点重点分析”中又特别突出分析了表现手法方面的内容,以此来解决其余二者的问题,这样很好地解决了教学内容安排突出性的这一特点。

教学过程安排,主要通过预习导读,课文讲读,使学生读懂理解教材,在师生共同分析比较中,得到训练,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整个教学过程安排,根据课文作者的思路进行安排,从初读到精读,从整体到部分,阅读理解,分析综合,各个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任务。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导读法,在导读中交替运用读议法、讲议法、比较法、讲练法、谈话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合理简捷的途径达到了教学目的。

第五节 语文教学备课的失误

我们在开始备课时,尤其是刚刚走上讲台的准老师,常常会有如下一些方面失误。

1.备课以自我为中心

备课时以自己为核心,自我为中心。自己认为简单的知识,以为学生也会认为简单,学生一学就会,一听就懂,该重点讲的,却一带而过,学生容易理解的,却不厌其烦地讲解。认为教学就是反映自己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不是以学生为主体,混淆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设计习题,认为自己快,就并不难,导致作业量大,学生负担过重。我们应及时尽快地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结构和学习的反馈信息,为备课提供依据,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2.备课以优生为中心

在备课时,一心想到好学生,把注意力和思维点放在少数优生上,上课时大部分学生不能接受所授内容,不能与教学活动同步,只有少数学生能跟上思维活动,造成两极分化。备课时,要全面的考虑设计,要面向全体,既注意优生,也要考虑到后进生,还要想到中等生。只有考虑到上中下这几个层次的学生,才能备好课。

3.备课以参考资料为中心

照抄教学参考书,照搬名人名家的教学方案。不管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管学生的实际,认为教学参考书没错,名人名家的就可用,导致学生不能接受所传授的知识,教学中不能随机应变,不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要注意在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课程安排的时候,要服从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环节。

4.备课与实际教学脱节

备课时,常常不能进入课堂教学的角色,因而,备课也就常会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脱节。这就要求我们备课时就要像在课堂上讲课一样,身临其境,要学会想象课堂教学的情景,以产生课堂教学情感,否则备课就会脱离课堂教学的实际。常常出现的毛病是教学语言不实用,以书面语言代替口头语言,教案设计与组织安排不协调。备课时还应设计多种方案,以备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课堂上的教学应变,是与备课时的周全思考有密切联系的。教法选择不合理,也会使备课与课堂教学脱节。教法的选择,要因课因人而定。提问和讲解,有的超过了学生的知识程度,结果启而不发,学生望而生畏,有的提问讲解太平淡,结果学生思维停滞。应选择恰当的教法,提问要有一定难度,学生能经过努力回答,讲解要适度,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备课不备学生也是与课堂教学脱节的重要因素。教学要有的放矢,要针对教学对象,这就要不断研究学生的状况,教师不仅要对每个学生心中有数,还要选择几个不同程度的学生做自己不断分析动态的观察点,组成学生的反馈系统,才会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决不要因了解学生有困难而忽视对学生的了解。

5.备课缺乏内在联系

备课时,就课备课,不管前后左右,忽视了教材的整体性、系统性,即不能吃透课标,也不了解编写意图,前后不衔接。备课时必须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弄清工具学科的目的任务和教材体系的结构,明确单元重点,寻求突破重难点的教学关键,勾勒出教学思路。备课时,必须把每课教材包括的“知识点”放到每单元、每册的“知识链条上”,“瞻前顾后”,才能完成好教学任务。

6.备课缺少基本格式内容

备课时,有的不注意基本格式和要求写教案,认为教材简单,没有什么可写的,有时凭想当然,一个教案只有几个标题或只是列个提纲,到了课堂上根本用不上,甚至,有的写成了发言稿,到课堂只能照本宣科,没有一定灵活性和应变的余地。教案是教学的实施方案,它包括了一定的基本格式。它是一种说明文字,是教师上课的备忘录。编写教案,除了明确教案的基本格式和主要内容外,还必须注意将教案写得具体周到,又简明扼要,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教师必须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教案不完备。完整的教案,除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内容等外,还应备好教具,附上板书。教具是加大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要注意多用影、像、音、形各种方式,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写好完整的教案,是备课成熟的标志,它对组织教学的思路,安排教学结构,都会有重要作用,所以应备好教具。教案应附有全课的板书,板书是设计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微型教案。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讲述重点,画龙点睛的作用,既能帮助教者记忆讲课的内容,又能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便于学生笔记。因此,备课应备好具有目的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洁、书写工整的板书。有的不重视导入、过渡、收束的备课设计,致使课堂教学缺乏严密性、艺术性,结构不完整。有的眉目不清,缺乏条理,行款不正确,字迹潦草,书写不工整等。

7.备课缺少教学节奏安排

课堂教学讲究节奏,新教师上课常常平铺直叙,无峰无谷,没有张弛疏密。讲课时也只有一种速度,一种音调,使得课堂平淡,甚至使学生昏昏欲睡。在备课时应根据常见的课堂节奏来安排,安排好导语,用一二分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兴趣。没有好的导语,学生就会缺乏兴趣,意向不一,思想迟钝。接着是大容量大密度的教学,趁刚激发起学习兴趣和精神,或讲或练,或做或演,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基本应完成于此,这阶段,一般可持续25分钟左右。大密度大容量之后,可安排一个稍缓慢的阶段,常常可因课制宜安排复习巩固,或插入唱歌,游戏表演,回顾作业等等。最后是断课,收尾结束全课。形成有张有弛,有快有慢的课堂节奏来。在课堂上教学时,还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徐疾有致,快慢得体,高低起伏,有波有澜,从声音语调上表现出课堂的节奏感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