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教师主控型对话”走向“师生话语共同体”

从“教师主控型对话”走向“师生话语共同体”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如此类,都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同伴之间开展交互式对话,从而形成师生话语共同体。在这种师生话语共同体中,学生不再是听众,也不再是教师的配角,而是主动表达想法的主体,甚至是权威知识的质疑者和批判者。唯伴有师生与生生的多向互动,在话语共同体中建构数学意义的课堂对话,才会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

一、从“教师主控型对话”走向“师生话语共同体”

正如杜威所言,“在组织和指导活动时,应牢记儿童天生俱有的四大本能:交谈或交流本能、探究或发现本能、制作或建造的本能,以及艺术表现本能”[1]数学教学的本质在于师生在话语交流互动中实现“数学化”,所以数学课堂教学在由“独白”走向“对话”的同时,更要由“教师主控型对话”走向“师生互动型对话”进而走向“师生话语共同体”,实现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向以“知识建构”为中心的对话教学转变。

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改进对话互动结构,改善对话关系,让更多的学生更自主地参与对话过程。适度减少“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引发的检测性对话和理解性对话的比重,增加“为何”“如何”等探究性对话和批判性对话的比重。适度减少预设性“一问一答”式的简单对话,设计更具开放性和思考性的数学问题来引发对话,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关注学生需求让其更多地表达数学想法,更多地倾听学生的数学想法并针对这些想法作及时有效的追问,将其作为教学资源来推进教学。鼓励学生互提问题,在不同观点之间展开有理有据的辩论,质疑问难和挑战异己观点,等等。诸如此类,都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同伴之间开展交互式对话,从而形成师生话语共同体。在这种师生话语共同体中,学生不再是听众,也不再是教师的配角,而是主动表达想法的主体,甚至是权威知识的质疑者和批判者。唯伴有师生与生生的多向互动,在话语共同体中建构数学意义的课堂对话,才会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