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正规教育的早期发展及“辉煌十年”

非正规教育的早期发展及“辉煌十年”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正规教育的对象不是弱势人群。而非正规教育则体现着人类对文化的认同,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正是这种“教育新战略”激发了人们对非正规教育的极大兴趣。从而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非正规教育发展的“辉煌十年”。·非正规教育与其他发展部门的合作与联合。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改造形式,非正规教育的种种特征使人们对非正规教育寄予厚望。

五、非正规教育的早期发展及“辉煌十年”

1.早期的观点:扩大的教育概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其中,一个重点就是揭示了正规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包括忽视贫困人口、文盲和失业者的需求所导致的教育体系的不平等性;教育不平等性强化了社会现存的流动模式;这种不平等所带来的高辍学率和许多无法实现的愿望,使青春时光虚度和浪费;严格的时间和空间范围限制下能否充分接受教育等等。

非正规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库姆斯认为:到20世纪60年代末为止,过去许多极为盛行的关于个体成长和发展的理念与为这种成长和发展提供资源的可能性之间,以及同人们的动机之间相脱节。那种依靠高额投资以及人力密集型技术所进行的普及义务正规教育未必能够最有效满足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中的人们的各种学习需求。[9]

讨论的结果是使人类对教育的理解大大深化。形成了一种扩大的教育概念。这种新概念摒弃了将教育等同于正规学校教育的观点,提出了:

·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部门,而是所有部门和各种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教育形式也众多不一。把教育当作一个独立部门会严重束缚教育对其他部门发展所发挥的作用。

·非正规教育并不是一个系统。它只不过是以方便而又不同的名字来表示那些在正规教育系统以外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组成了成分混杂的“家族”。这些非正规教育活动旨在满足小群体的特殊学习需求。

·非正规教育的对象不是弱势人群。它服务于所有不同年龄的人以及来自生活中不同背景的人。其中包括受过高度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如医生、科技人员或者企业总管等。所有人都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10]

那一时期,认为非正规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非正规教育的经济意义

非正规教育更容易直接与其他发展项目相融合。它必须主动与工农业发展、卫生保健和营养、家庭文化发展和社会行动相联系,它可以为人们提供超出正规学校以外的更多的教育机会与自我能力发展。它的费用主要体现在间接的、潜在的或与其他发展活动共同承担的费用。

(2)非正规教育的政治意义

非正规教育直接地与学习者个人的兴趣和内在动机相联系,这一过程更多地取决于学习者自身。因此它隐含着更多的分散性、社会鼓动性和民主性;它也是对学习者强制社会化的一种手段;它还能够对缓解和减轻社会等级差别起到作用;它能够把人们的视线转向职业范围上;能够为失业者提供第二次就业机会等等。

(3)非正规教育的社会文化意义

在谈到正规教育的时候常常隐含着这样一种看法,它代表着一种更广泛的知识体系,一种外在的力量。而非正规教育则体现着人类对文化的认同,以及社会的价值取向。人们利用这种特殊有效的方式解决不同文化群体、地区之间固有的差异与外部影响以及技术上帮助之间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非正规教育这一术语开始被人们普遍使用。由于非正规教育明显地比正规学校教育所需的生均经费低,当人们一旦意识到许多有价值意义的教育可以在正规学校体系以外进行,就开始考虑如何分配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来扩大教育机会。正是这种“教育新战略”激发了人们对非正规教育的极大兴趣。从而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非正规教育发展的“辉煌十年”。

那时的讨论和争论的焦点在今天看来就是一场关于公平与效率的讨论。这场讨论大大推进和深化了人类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从那时起,人们谈到教育不再仅局限于正规学校教育,而是包含了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教育,并包括了不同部门提供的教育。它试图使教育走出精英的特权范围,不再将教育目标锁定在培养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范围内,而是将其作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满足一般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和内容;它大大拓宽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提倡非正规教育作为正规教育的补充;并且将教育与发展的具体内容如卫生、健康营养、妇女、就业等等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场讨论同时促进了教育政策和规划的巨大转变。为以后教育发展实践向着公平与效率的方向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教育新战略”

20世纪中期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人口组成复杂,他们不仅在宗教信仰上不同,而且历史、文化和政治观念也存在巨大差异;现代接受了西方教育的少数精英与传统的教育程度不高或接受本国教育的群众之间的巨大差距;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差距和人们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公;此外经济不发达、人口剧增、失业、健康问题等都十分严重。再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竞争日益激烈,民主、理性愈益深入人心。各国政府一方面需努力加强统治,增大竞争力;同时,也必须不断满足群众的参政机会和实现全国资源再分配的要求。

从那时开始,教育发展战略就不仅包括发展正规学校教育,而且包括非正规教育,开始了教育与发展紧密结合的新征程。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国民教育战略

国民教育战略成为整个国家全面发展战略必然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必须包括各种形式、各种方法的教育。无论这些教育活动是单独还是作为更大的教育活动的一部分。

(2)教育供给网络

这一教育发展战略的中心目标是鼓励稳步发展高度多样化、高度灵活的教育供给网络。这个网络能够满足越来越多人口中不同群体一生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需求。

在这一教育供给网络中:

·正规教育的作用是完成指令性任务。

·非正规教育与其他发展部门的合作与联合。这类活动由各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社区自身等发起或管理,但他们都对教育部门负责。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合作。主要是给没有机会完成正规学校的人员制定相当于正规学校教育的非正规教育计划,如扫盲课程等。

(3)不同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协作及共同努力

建立和组织管理这样一个全面的教育战略及制定这样一个可行的终身学习网络,不可避免地需要不同部门和组织的共同努力。这些组织在吸引不同学习者和制定不同社会经济目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建立这一不同部门的合作机制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它不是凭借专家的想象力、精心设计等主观愿望,而是一个社会化或政治化的过程。每一组织都必须对自身活动如何纳入整个教育活动有清醒认识,经过广泛协商、共享信息、交流观点、制定将来计划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双方互惠合作并建立新的联系。

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改造形式,非正规教育的种种特征使人们对非正规教育寄予厚望。人们希望非正规教育可以弥补正规教育的不足,实现其无法实现的目标;还具有正规学校教育从未有过的特殊功能。因此非正规教育的发展目标锁定在:[11]

·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通过非正规教育,人们能够学到职业技能和生产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培养现代劳动力。正规学校体系不可能有效培养现代大工业所需劳动力,非正规教育成为造就城乡工业发展所需劳动力的途径。即可提高国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全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农村发展。联合国于20世纪70年代在第二个十年发展计划提出的农村发展目标已不是一味强调个体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而是综合发展。包括农业与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经济平衡发展。这就是卫生保健、营养状况、居住条件等,并使农村人口能够决定自己的未来并选择相应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不断改善和充实非正规教育。

·政治一体化。许多国家由于不同民族、种族的人口缺少共同的文化和语言,为使他们成为国家忠实的公民,期望非正规教育成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工具。

有学者认为,由于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及其引发的社会变化,20世纪70年代可以称之为“非正规教育十年”。[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