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十年风雨历程四十年铸就辉煌

四十年风雨历程四十年铸就辉煌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热烈庆祝宁县二中建校40周年。向40年来关心支持我校教育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40年来,宁县二中伴随着历史的风雨,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充满光明的历程。宁县第二中学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校后的第一个学年度于1956年8月20日开学。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学生获全国竞赛奖15人次,省、地级奖60人次。

——在建校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校友、各位来宾、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热烈庆祝宁县二中建校40周年。在此,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前来参加校庆的各位来宾、新老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40年来关心支持我校教育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艰苦创业,勤奋建校的历任学校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40年来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在我校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职工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40年前的今天,是宁县二中创建的日子。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它却记录了我校成长、发展、变化的光荣历史。40年来,宁县二中伴随着历史的风雨,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充满光明的历程。几代人在这里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几代人在这里孜孜以求,发奋攻读,掌握了知识,掌握了真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高初中毕业生13291名。众多的校友以自己的成就和贡献,为母校增添了光彩。母校,深深地印在每位校友的心里。那过去的一切,将永远成为永恒而美好的回忆。

宁县第二中学创建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校后的第一个学年度于1956年8月20日开学。校园占地面积74.6亩,校名为“宁县第二初级中学”。首届学校领导成员有马宗堂、常振刚、王毓伦等,任课教师仅10余名,第一届招收新生330名,编为6个教学班。由于当时校舍正在修建中,部分师生只得暂住在南山药王庙和南山寺中,第一期校舍落成后,师生开始迁回。创校之初,全体师生在上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发扬老区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使学校顺利开学,满足了全县父老和千百学子的殷切期盼。

1959年后季,学校增设高中部,招收高中一年级一个班,学生50名。此时,全校已有15个教学班,750名学生,45名教职工。到1965年,学校图书室已有藏书4000余册,教学仪器800多件,以及一定数量的文体设施。作为一所完全中学,各项教学设施已基本配套,有了一个清幽宜人的教学环境。

在创业的十年中,学校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改革了旧的管理体制和旧的教育教学思想,加强了党团组织建设和师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教师中坚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改造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在学生中进行革命传统和革命理想教育;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方面,逐步探索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方法,我校初步形成了艰苦朴素、刻苦勤奋、爱国爱校、从严要求的良好教风和学风。我校初创的十年,是在党领导下艰苦创业、并为宁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十年。这段历史,值得全体校友、乃至全县人民的珍重缅怀。

文革”十年,我校经历了建校以来最为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学校财产遭到严重毁坏,教师队伍受到打击摧残,正常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冲击,教学质量直线下降,使整整一代青年荒废了学业,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空白,造成了令人痛心的巨大损失。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揭开了新的一页,1976——1996年的二十年,是我校进入全面发展的辉煌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校从改革管理体制入手,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的指示,不断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狠抓“基础工程”,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生合格率、优秀率、差等生转化率、升学率逐年上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条件得到了迅速改善,校容校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1982年,我校更名为“宁县中学”。从1982年秋季开始,学校按部颁《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实施,高初中均改为三年制。1987年,我校被确定为地区重点中学,受地、县两级双重领导。

学校现有教职工129名,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05名。1995年8月,我校恢复原名为“宁县第二中学。”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主阵地。近20年来,我们不断实践,探索出了一条“五育并重、德育为首”的办学指导思想。为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施,我校建立了以党支部为核心、政教处、团委具体实施的德育工作网络。实行校领导分级包干,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具体分工,齐抓共管的责任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上级党政领导的肯定和多次奖励。1990年6月,庆阳地区教育处组织全体完全中学领导在我县召开全区中学管理工作会议。会上,我校做了重点发言,介绍了学校管理经验。最近几年,我校两次获县级“先进党支部”称号;1990年,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我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991年,获县级“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94年被庆阳地委、行署命名为“地级文明单位”。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做到严谨治学、全面育人、精心培养、因材施教,坚持改革,不断进取,努力在全体教师中树立教改意识、质量意识、集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奉献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双基训练和培养能力为突破口,以教学目标为检测标准,努力向45分钟要质量。由于我校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促使学校整体工作稳步向前,教育教学效果显著。1977——1996年,共为高等学校输送新生1102名,为各类中专学校输送新生576名。1992——1996连续5年高考突破百人关。尤其是1993年,我校教学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大专录取人数175名,中专录取39名。学生段一萍以499分的高分荣获甘肃省文科第一名,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学生席康以总分574分的成绩,获甘肃省理科第四名、全区理科第一名,被清华大学录取。1995年,我校获高中毕业会考九科合格率全县第一名,获1995年全区初中数学竞赛第二名、全区第五届高中英语竞赛第二名、全区高中物理竞赛第二名、全区高中化学竞赛第二名。

长期以来,我校形成了一支从严执教、安贫乐道、团结稳定、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他们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贡献。1990年以来,我校教师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近百篇,受国家、省、地、县奖励的教师有40多人次。学生获全国竞赛奖15人次,省、地级奖60人次。1987年,我校实行中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聘任制度,11名同志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44名同志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

近20年来,由于省、地、县各级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使我校校舍得以多次扩充和更新,学校办学条件日益改善。新建的主要建筑物有:四层教学大楼、五层家属楼、单面职工宿舍楼和砖混结构灶房13间。1987年办起了校办印刷厂,年产值约60万元,创利税4万元。学校目前有较完备的理化实验设备和体育活动器材,医疗保健和后勤服务方面也相应的得到发展。为了宁县二中的发展,有关部门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使我校规模从小到大,人数由少到多,我校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怀,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也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

宁县二中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学校,是全区首批办好的13所重点中学之一。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重视育人、育德、育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回顾40年来学校走过的历程,我们体会最深的只有一条,那就是要培养和建设一种良好的校风。因此,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新时期培养人才的要求,我们总结出了办学指导想和“四风”建设的基本内容。办学指导思想是:德育为首,教学为主,五育并重,面向全体。校风是:勤奋学习,严明纪律,尊师爱生,团结奋斗。学风是: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勤学好问,全面发展。教风是:严谨治学,精心育人,教学相长,为人师表。领导作风是: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互助,民主办学。良好的校风一旦形成,对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我校之所以受到社会认可和信赖的主要原因。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学校相比,我们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好。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的历史时期,工作头绪比过去更多,任务比过去更重。因此,我们应当把40周年校庆作为今后工作的新起点,在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进一步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处室、教研组、年级组的职能作用,团结奋斗,同舟共济,努力在德育、教学、管理、后勤等方面开创工作新局面,力争我校整体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同志们!回顾过去的成绩,令人鼓舞;思考未来的前景,激情满怀。在庆祝建校40周年的日子里,我衷心希望新老校友对母校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使学校民主办学的风气发扬光大。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决心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弘扬老区优良传统,加快教改步伐,使学校朝着德育系列化、教学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校园园林化的目标不断迈进。为把宁县二中建设成有特色、有声望、有影响的名副其实的重点中学,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