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陈出新,着力推行教育改革

推陈出新,着力推行教育改革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陶行知被推选任主任干事。真正置身于教育事业之中,置身于教育机构之间,置身于教育同仁之内,陶行知对旧教育体制的陈腐弊端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决心更加坚定。在陶行知大力推行教育改革过程中,还成功地做了一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事——大学开放女禁。有见于此,陶行知力排众议,多方斡旋,终于促成南京高师首次招收本科女生。

1.推陈出新,着力推行教育改革

陶行知回国后,1918年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1921年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系主任。同年12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陶行知被推选任主任干事。

真正置身于教育事业之中,置身于教育机构之间,置身于教育同仁之内,陶行知对旧教育体制的陈腐弊端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的决心更加坚定。

当时的教育模式是既“沿袭陈法”,又“仪型他国”,教育的指导思想则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所谓“中体西用”。其表现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就是仍以旧学为主,仅以新学为用;固执守住中学之旧,盲目增添西学之新。针对这种状况,陶行知指出:“吾国办学十余年,形式上虽不无可观,而教育进化之根本方法,则无人过问。故拘于古法,而徒仍旧贯者有之;慕于新奇,而专事仪型者有之。”“沿袭陈法”主要表现在“彼泥古之人以仍旧贯为能事。行一事,措一词,必求先例。有例可援,虽害不向;无例可援,虽善不行。”“仪型他国”则表现为那些“号称新人物者,辄以仪型外国制度为能事”“忽而学日本,忽而学德国,忽而学法国、美国。”陶行知严厉地批评那些“仪型者”的盲目引进,说他们“或出于误会,以误相传,为害非浅”,弄得中国的教育“终究是无所适从”。陶行知认为,“今昔时势不同,问题亦异”“方法当殊”,反对一味的固守“沿袭陈法”,也反对盲目的“仪型他国”。在《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一文中,陶行知明确指出:“我们应当用科学的方法态度,考察社会个人之需要能力,和各种生活事业必不可少之基础准备”,“至于外国的经验,如有适用的,采取他;如有不适用的,就回避他。本国以前的经验,如有适用的,就保存他;如不适用,就除掉他。去与取,只问适不适,不问新与旧。”陶行知的教育改革就此开始初露锋芒。

同时,对于当时生搬硬套填鸭式的教育方法,陶行知也加以抨击,力主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陶行知的观点是,“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陶行知认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这种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崭新教育观念的提出和推行,在当时大有惊世骇俗之效应,但也的确如同一缕清新之风,吹开了笼罩中国旧教育的陈腐之气。

在陶行知大力推行教育改革过程中,还成功地做了一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大事——大学开放女禁。在他生活的年代,依然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一句女子无才便是德,便扼杀了许许多多的女性渴求知识的愿望和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觉醒。对于这种现状,陶行知是极其憎恨的,对于这种对女性不公正的桎梏,陶行知是决心要打破的。他的观点是“要把教育和知识变成空气一样,弥漫于宇宙,洗荡于乾坤,普及众生,人人有得呼吸。”有见于此,陶行知力排众议,多方斡旋,终于促成南京高师首次招收本科女生。陶行知此举,不仅使他成为我国大学开放女禁的最早实行者之一,更为当时中国一批有志女青年开辟了一条求学成才的新生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