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简介

《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简介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主持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系2003年教育部首次设立的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之一,核心研究人员44人,辅助研究人员50人,涉及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此外有近400名硕士研究生和大学生参与了全国性社会调查。成果中对中国西部地区公民人文素质状况的研究,为国家制定西部大开发政策提供了依据。
《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教授主持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系2003年教育部首次设立的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之一,核心研究人员44人,辅助研究人员50人,涉及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政治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此外有近400名硕士研究生和大学生参与了全国性社会调查。

一、篇章结构

本项目的最终成果分为两类:一类是7部研究专著,包括《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人文素质论》《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变迁与路径选择》《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比较研究》《中国西部公民人文素质调查报告》《中国西部人文:文化资源与素质教育》《人文手册》,另一类是40余篇学术论文

二、基本内容

界定了人文素质的基本概念与拓展内涵,阐明了人文素质要素的构成和由来、重要意义、发展趋势及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创建了“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中国公民人文素质发展指数”;从制度层面系统回顾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提出更新观念、优化结构、创新方法、重组流程、激活模式以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路和措施;对不同群体、不同类别、不同知识层次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具体分析了西部公民人文素质的总体状况和特征。40余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对公民的11个大类群体、30个小类群体的人文素质进行了同群体不同维度、同维度不同群体的比较研究。

三、主要创新

本项目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在调查设计方面,研制并实施了全国范围内公民人文素质状况大规模调查的问卷体系、组织模式,具有长效性和示范性。

(2)建立起可供政府、学校、企业、各种社会组织进行决策咨询、学术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绩效考核通用科学性、综合性、可操作性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数据库”。

(3)创立并应用了“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集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于一体,评价维度、二、三级指标的设置及内部权重的划分合理。

(4)整合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创立并应用了中国公民人文素质发展指数(HQDI),形成了用统计方法综合而成衡量不同群体人文素质发展情况的数据值和运算公式,丰富了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指标体系的内容。

(5)系统阐述了中外人文素质教育的制度变迁,研制并论证了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三个界面两轮转化的理论命题和实践模式,构建起人文素质教育“332”架构

(6)提出科学规范、清晰易行、学术含量高、实践效应强的认知对策体系、决策对策体系、执行对策体系、平衡对策体系、评价对策体系和可持续发展对策体系。

四、社会影响

1.学术价值

本课题对“人文素质”概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重新定义和诠释了人文素质的内涵、外延、结构、成因与提升人文素质的途径,构建起“以人文为基础塑造国民综合素质”的理论范式;首次从人文知识、人文素养、人文形态三个层面构建出公民人文素质的整体图景,并提出“三个层次两个转化”的命题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的“332架构”;首创了“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起包含6个一级维度、18个二级维度、37项指标、56个观测点的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首次创建起“中国公民人文素质发展指数体系”。

2.应用价值

经诸多专家鉴定,本课题在全国调查的实证数据的信度为98%;“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观测个体和群体的人文素质状况提供了一个可以度量的工具;“中国公民人文素质发展指数体系”为量化式评价文明发展程度提供了新的操作工具;本课题提出的提升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的对策和建议,得到不少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采纳与应用。成果中对中国西部地区公民人文素质状况的研究,为国家制定西部大开发政策提供了依据。此外,在已经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有1/3的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相关杂志等杂志转载,有2/3的论文的观点、案例和数据被国内杂志的论文引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