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在控制的依赖型赋权

内在控制的依赖型赋权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张老师的反思中,她的专业发展所要行进的方向,甚至她要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其实都是在谢校长的直接和间接的控制下进行的。这种依赖性还可以从张老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中找到一些证据。在内在控制的依赖性赋权中,在谢校长不断提供的具有挑战性的要求之下,张老师也能以认真学习的态度,扎实地实践和消化,从而使得专业获得快速的成长,在教学中具有很高的效能感,但是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却始终受到规限。

一、张老师:内在控制的依赖型赋权

张老师在进入新课改的时候,对教学是充满自信的。因为在父亲的精心指导下所获得的诸如骨干教师等许多殊荣是她自信的资本和象征,她知道自己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不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课堂的组织调控能力都能得心应手,表现得游刃有余。就在她实施新课改初期,她上那次给她当头棒喝的实验课之前,她应该是处于喜悦之中的,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没有忠实地落实新课程的理念。但是,实验课中专家尖锐的批评与谢校长及时的指点,使她从喜悦状态中急速地陷进了焦虑的境地,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是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从此她走上了艰难的改革之旅。在准备参加区、市、省和国家级赛课及全国十多个省的新课程示范课过程中,她一次次地接受谢校长给她理念上的洗礼,她在教学中努力地实践这些理念。这个过程是焦虑和发现并存的。在她看来,最终还是达到了“解放自己和解放孩子”的境地,不论是理念还是行为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重新变得自信起来。她所经历的是课改之前的专业化,课改初期的去专业化,到现在的再专业化曲折过程,获得了专业上的新生。当然,课改中的赋权并不是都由焦虑所引起的,也有一些是通过反思发现原来所没有意识到的自己好的做法实现的,也就是从发现意外而增加自信的。

但是,反思对于张老师来说始终是一件不愿意主动去做的事情,特别是又重新回到自信状态的时候。就在研究者退出美希学校的半年来,她曾发电子邮件问什么是课程观的问题。因为谢校长告诉她,她的课还是需要突破,从教学观之外的课程观看教学。她说虽然自己是不愿再去学习什么是课程观的问题,但是校长还是要塑造她。

从以上的叙述中,我想提出的观点是,这是依赖性的赋权。这样的反思确实是张老师持续学习而赋权的过程,但是这个赋权却始终是在谢校长的引领下进行。这种引领是通过校长“逼”着让她学习而逐渐内化的,尽管在内心里她有多么的不情愿。在张老师的反思中,她的专业发展所要行进的方向,甚至她要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其实都是在谢校长的直接和间接的控制下进行的。她的教学是校长课改理念的试验田,她是带有工具色彩的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操作人员。这种依赖性还可以从张老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中找到一些证据。在她的反思中,对教学目标的反思相对较少。当教师把反思的视野主要放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时候,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具有自主性的专业人员角色总是让人有些忧虑。而她缺乏对教学目标的关注,也正是谢校长要她思考课程观而不是教学观的根由之所在。至此,让研究者不禁想到,外在的支持力量,是赋权?抑或是规训?并不是完全看外在的支持而定,主要还是看教师是否愿意,是否有能力去承受与消化。

赋权的内在控制之本质我们也可以在张老师教学反思的层次中找到证据。在研究者所分析的反思中,没有技术性反思,都是理解性反思和批判性反思。这说明张老师在反思中并不是试图通过技术理性的方式,直接把外在的“理论”放置到实践当中,而是在实践情境中,从“实然”的角度对经验进行理解。这正是张老师之所以能够在新课程中,尽管在别人的“强迫”下,但却没有做随风飘摇的墙头草,坚持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融合新课程的理念,从而生长出新的实践形态之原因。正是她的这种“顽固蛋”的习性,才使得始终处于课改潮流浪尖上的她能够站稳脚跟,对教学进行深入的自我理解,从而找到自我在教学中的意义。她的这种自己不理解就不真正改变的坚持,使通过反思的赋权具有内在控制的本性。

在内在控制的依赖性赋权中,在谢校长不断提供的具有挑战性的要求之下,张老师也能以认真学习的态度,扎实地实践和消化,从而使得专业获得快速的成长,在教学中具有很高的效能感,但是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却始终受到规限。我们不能否认校长引领的必要性,但我们还要问的是,教学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