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管理的功能是什么?

班级管理的功能是什么?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的功能是指班级作为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对于学生个体成长的作用。班级所发挥的功能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班级是学生直接生活于其中的微观的社会组织,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班级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和教育内容,拥有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班级学生角色的协调是通过班级管理活动完成的。

二、班级的功能

班级的功能是指班级作为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对于学生个体成长的作用。班级所发挥的功能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注重发挥它的正面功能,消除其负面功能。班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化功能

人的社会化是指社会将一个“生物人”教化成为一个“社会人”,使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1]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班级是根据学校行政管理的需要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按照社会学的观点,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产生比较稳定的交互关系,就构成社会群体。所以,毫无疑问班级是一种社会群体。班级是学生直接生活于其中的微观的社会组织,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主要场所。因而班级是学生个体实现社会化十分重要的机构。社会通过学校班级这个小社会去完成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并通过教育管理制度把他们分配到整个社会结构的各个基层组织中去。班级的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价值导向作用

班级具有积极的价值导向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目标和教育内容,拥有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学生进入班级,要成为其中的一员,必然遵从和依照集体的规范行事,并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事,明白如何处理人际冲突,参与制订班级规范和评价班级中的人与事等;理解和掌握集体观念、集体规范,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懂得做人的道理,习得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和提高各种社会行为的能力,从而为养成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品质奠定基础。

2.行为规范作用

凡管理必有自己的规范,有自己的道德准则价值观。班级管理对个体行为的规范并不是一贯的,而是有条件的。如果班级中正式群体规范与非正式群体规范完全脱节,那么正式群体规范的效能就可能会被削弱,学生真正遵循的行为规范可能是非正式群体规范,这就很容易使学生走上歧途。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对正式群体规范和非正式群体规范加以整合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种整合不是正式群体规范机械地适应非正式群体规范,而是对非正式群体规范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正式群体规范的组成部分。

3.角色协调作用

班级学生角色的协调是通过班级管理活动完成的。在各种班级管理活动中,每个人扮演一定的角色和承担一定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通过个人在班级社会群体中的角色定位、角色转换,提高个体的角色意识,直接影响到个体成人后在社会中的角色适应能力和角色行为表现。

(二)个性化功能

所谓个性化,是把自己本身的存在看成个人的,并进而追求与人不同的独自方式去行动的方向。[2]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只有在集体中才可以有个人自由。”个性只有在集体环境中才能得到体现,也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离开了集体对个人的约束和促进,个性就失去了参照的对象,个性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个性的社会心理学意义是指个体中整合起来的社会特征。班级对其成员的社会化过程,就其内容来说,就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班级具有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功能。班级的个性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班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这些需要所处的层次可能不尽相同,或者是安全的需要,或者是爱与尊重的需要,亦或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获得部分满足。事实上,学生个体几乎所有的需要,都可以在班级管理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满足。

2.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

班级管理之所以具有动机激发功能,是因为班级管理既能使学生原有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又能使学生不断地产生新的需要。例如,班级管理者通过学生希望赢得教师的称赞、家长的喜欢以及同学的认可等愿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为目的的动机不断强化,进而就会产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

3.丰富学生的情感

班级是学生情感可以依赖和寄托的场所。学生的情感必有所附,否则就会产生孤独感。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寄托情感的途径主要是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对学生情感的依附作用巨大,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某个学生在班级中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他(她)的身心发展所受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时,非正式群体对学生情感的依附作用也不可或缺。中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形成健康心理和优良品质的关键期,他们需要朋友和伙伴,友谊与爱。班级管理者在注重发挥正式群体情感作用的同时,有必要关注非正式群体在学生情感依附中的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