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管理目标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管理目标的内容是指班级管理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必须包括目标方针、目标项目和目标值三部分。目标项目要有班级针对性,即班主任要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不可盲目地凭主观愿望提出过高要求。这样班级管理工作就能够主次分明,班主任就会在主要“项目”上下工夫。目标值是表示目标项目具体的程度和实现状态。

第二节 班级管理目标

班级管理目标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制定好班级管理目标,也就是班级管理活动成功的一半。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在一个良好的集体中,奋斗目标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含义

所谓管理目标,是指管理系统在一定时期内预期达到的目的和取得的成果。实际上,班级管理目标是对班级整体工作的成果的预期,是预定的班级整体活动的归宿。

班级管理目标并不是一个笼统的表述,有按时间划分的远期、中期、近期目标,时间越近,预期的内容越具体;有按学生类型层次划分的高层次目标、中层次目标、低层次目标。

班级管理的目标只是一种按学校要求的工作预期,因此它是一种可能和希望。因此管理目标不等于最终的“现实”,这其中既要经过全员(特别是管理者)的努力,又要克服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也要经过班主任与相关教师及全体学生的努力,同时又必须克服各种外部制约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班级管理目标既有目的意义,也有动力意义,而且两者都是重要的。

班级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是在班级管理目标的统摄下进行的。班主任的工作设计与运筹,班主任对班级内各种矛盾的解决,班主任的工作评价与得失,都离不开班级管理目标。或者说,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工作的宗旨和主题。班主任和学生应该牢记在心,相关的教师甚至家长,也应该对此有所了解。就是说,班级管理目标应该成为班级集体成员(包括有关的教师)共同的努力方向和明确目标。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内容

班级管理目标的内容是指班级管理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必须包括目标方针、目标项目和目标值三部分。

(一)目标方针

目标方针是班级管理贯穿始终的中心和主题。目标方针是对班级管理目标的高度概括,它的科学性关系班级管理的得失与成败。班级目标方针确定的科学性是指其符合教育方针,符合学校管理目标,这是首要的、必须明确的,也是班级管理的基本方向。与此偏离的目标方针,必会导致班级管理的偏差,会出现教育引导的失误,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目标方针的表述要明确,富于激励性,能使学生动情又动心。目标方针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利益和需要,这样的目标才有生命力,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标方针要体现出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虽然方针是概括了的目标,但仍要使其“实在”和“有形”,这样的目标方针最后才容易落实。

(二)目标项目

体现班级管理的目标方针的具体化内容就是目标项目。目标项目包容了目标方针主要方面的内容,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确立目标项目既要考虑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主要方面,也要顾及班主任工作的各个方面。目标项目要有班级针对性,即班主任要从班级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不可盲目地凭主观愿望提出过高要求。

目标项目主要应包括以推行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品德要求、学习要求和劳动锻炼、体育保健、日常管理等常规要求以及课外活动要求。班主任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目标项目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主要矛盾,抓好主要工作。这样班级管理工作就能够主次分明,班主任就会在主要“项目”上下工夫。

第二,目标项目的确立,要依据班级“现在”的起点,考虑到取得“项目”成果的“成功”条件。确立目标项目要考虑到经过努力能取得成果的条件或可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增强信心,并在此基础上取得更大的成果。

第三,目标项目的实现要能使学生整体上得到发展,要使他们能够达到班级管理目标的要求。

(三)目标值

班级管理目标项目是预期的,这种预期的成果用目标值来表示。目标值是表示目标项目具体的程度和实现状态。目标值可用定性和定量来表示。用定性方式表示目标值,主要是用描述的方法,这种描述越具体越好,即力求有可“见”性和可评价性。用定量方式反映目标值可用数字表示。目标值与目标项目有着密切的关系,目标值超过实现的标准或反映出较低的水准,都会使目标项目失去意义。确定目标值是项很细致的工作,也能够反映出班主任的整体素质状况。

班主任在确定目标值时要特别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标项目要求有一定难度,但能达到;有一定的高度,但可操作;有一定的概括性,但有可见性。

第二,目标值的确定是一个时期的要求,因此不能成为无时限的值。什么时候达到,或是达到多少,都要有明确的时间规定。

第三,目标值的达到总是有一个过程,因此确定目标值的同时,又要确定明确的检查方法、评价方法,这样才能保证目标值的实现。如果只是制订计划、提出目标值,而又只在总结时去检查评价,就容易使某些没达到的要求难以弥补。

第四,目标值既然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类表示,因而量化部分的设定要科学和准确。定性部分不能空洞、不着边际;要有具体的评价考查标准;定量部分要顾及相关条件,定值与权重都要合理。

相关链接

未来班

目标——我们班应成为既洋溢着集体主义温暖又充满着进取创新精神的富有鲜明个性的班集体。

班训——正直、团结、勤奋、创造。

班徽——由红日(上半圆)、大海(下半圆)和中间的“飞鸟”形图案构成。

班歌——《唱着歌儿走向未来》(歌词由全班集体创作,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

班旗——红日海燕旗。

板报——《未来日报》(四开大写的手抄报,由全班同学轮流主编,文章由主编撰写,不得有一点转抄)。

乐团——口琴乐团为主(全班每人必备口琴一支),小提琴小组,手风琴小组。

班风特色——充满温暖的大家庭,自我教育的小主人: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德、智、体、美的统一体。

“未来班”的灵魂是集体主义与创造精神,体现出美育跟德育、智育、体育的和谐统一,是班主任领导下学生集体的创造。

(资料来源:吴立德,张向前:《班级管理创新探索》)

三、班级管理目标的特点

1.方向性

方向性是指班级管理目标规定的学生质量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基本需要的特性,即具有优良合理人格的人才。否则,班级管理目标就失去了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

2.规定性

规定性是指班级管理目标既规定着班级管理工作应达到的水平程度,又规定着学生素质发展的质量标准特性。任何规定既包含定量化的规定,又包含定性化的规定。前者是指用标准数据或数量关系来规定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的规定性;后者是指用标准状态或指标体系来规定工作质量和学生质量的规定性。其实,最理想的规定性是定量化与定性化的有机结合。

3.层次性

层次性是指不同层次的班级管理目标之间有从属和递进的关系,下一层目标的实现是上一层目标实现的保证,即目标的层次越高,其战略性和概括性越高;反之,则体现出它的战术性和具体性。譬如从心理素质目标、认知素质目标、思维素质目标、思维的敏捷性目标等迅速反映能力目标,它们的概括性依次减小,具体性依次增强,即越来越具有操作性。这就要求班级管理主体在班级管理实践活动中,将高层次的宏观目标分解成更具体、更明确、更切实的微观目标,通过实现具体切实的微观目标来确保宏观目标的实现。

同时,在班级管理目标中,有班级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因此,在管理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期达到统一的目标,以实现班级管理的整体目标。

4.多样性

多样性是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不同班级管理目标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性。这种多样性,横向来看,呈现出类别的多样性,如既有科学决策、组织实施、检查评估总结提高等工作质量目标,又有社会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等学生素质目标。纵向来看,呈现出层次的多样性,如世界观目标、人生观目标、价值观目标、苦乐观目标等。

5.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不同种类的班级管理目标具有互为条件、互为制约的特性。这就要求班级管理主体在看到多种多样班级管理目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同时,又要看到它们之间具有相互关联的特征。如学生个体目标、学生群体目标、班级集体目标之间就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因而,在班级教育管理中,一定要注意不同种类目标之间的相关性,把相互关联的目标通盘考虑,有机统一,相互协调。

四、常规目标与非常规目标

常规目标是指目标规定的内容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行为准则。如起床目标、梳洗目标、早操目标、早读目标、课前准备目标、课堂听讲目标、课间活动目标、课后复习目标、自习秩序目标、完成作业目标、值日目标、课外活动目标、值周目标、测试目标、家务劳动目标、饮食目标、就寝目标等等。不难看出,常规目标是对中、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进行管理的目标,旨在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非常规目标是指针对班级发展现状,结合学校班级管理目标,为班级的变化发展确立的管理目标,它能弥补常规目标的不足。探讨常规目标和非常规目标,不仅是为了促进班级全体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且是为了教育管理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为“习惯自然成”,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非常有利。

五、班级管理目标的作用

1.导向作用

班级管理目标体现一定社会、学校对学生要求的基本方向和质量规格,是这些要求在班级工作中的具体化。班级管理目标体现方针思想、体现学校的正确工作要求,也必然对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起着指导作用。这本身就是对学生准备进入社会、学习做人的一种教育,使学生通过班级管理目标认识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班级管理目标的导向作用对学校工作、对班主任的工作、对学生的成长都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在于使学生能够按照社会要求顺利地发展。正确的班级管理目标的确立和落实,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学校工作成果对社会的贡献。相反,班级管理目标片面,或是班级管理目标偏离,又会使班级工作出现不正常状态,会使班主任工作产生无用功和负效应,会使学生偏离健康和谐发展的正确轨道。

方向目标、工作效率、管理效能之间的关系为:

方向目标×工作效率=管理效能

如果班级方向目标正确,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和班级管理效能之间的关系为正向相关,即班级管理工作效率越高,班级管理效能越大,否则,就越小;如果班级方向目标错误,班级管理工作效率越高,班级教育管理效能越低。不难看出,班级方向目标的正确与否对班级管理绩效的大小具有决定作用。

2.凝聚作用

凝聚作用是指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全体师生进行班级管理活动的认知态度和动机行为具有凝集聚合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班级全体师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统一行动。否则,将会表现为各自为政,我行我素,甚至内耗丛生,冲突四起。

3.驱动作用

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工作的进取方向和学生成长的标尺,它决定着学生的状态和“未来”的面貌。实现班级管理目标是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有难度的、要经过多方努力才能走完的过程。当班级管理目标一旦成为班主任和学生的共同认识并化为他们的自我要求的时候,目标就成了大家的驱动力。

实现班级管理目标一旦失去驱动力,“目标”就形同虚设,班级工作就会出现问题。有时候某些班主任工作很忙乱,或是觉得很“平静”,不知做什么好;有时候学生觉得很沉闷、很茫然,甚至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些都可以从老师、学生不知怎样实现目标上找出原因。一个班级集体,目标的确定只是第一步,还必须有实现目标的驱动力,这样才能实现目标。所以目标的导向作用和驱动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激励作用

激励功能是指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全体师生进行班级教育管理活动具有激发鼓励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合乎需要而又现实可能的班级管理目标,对学生个体、学生群体、班级集体具有激发和鼓励作用,能使学生个体积极主动,创造开拓;能使班级集体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完善。二是班级管理主体会自觉主动地提高班级管理绩效,争取最有效地达到目标规定的质量标准。

5.评价作用

班级管理目标既是一种奋斗方向,又是班级集体实施工作的指向,它既是预期的,又是现实的。这样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评价”的过程。首先,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做了多少,做得好坏,必须以目标的基准进行评价。其次,在师生共同实现目标的各项活动中,又要在评价中予以鼓励或调整。再次,全班师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与目标的距离是以不断的评价来判断的。评价的基本标准就是班级管理的目标。所以,班级管理的目标又能够体现出评价的作用。

六、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原则

目标是人们的行为预期要达到的结果,目标的制定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对促进班级目标管理及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确定目标要切合实际

目标是构成班级管理活动的前提,目标明确,才能统一认识,统一行动,使同学们的意向和行为朝着这一目标努力。所谓确定目标切合实际,就是目标不能定得大而空,不着边际;也不能定得过于容易达到,唾手可得。确定的目标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应该是通过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的。只有明确而切合实际的目标,而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当预期目标实现以后,学生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幸福,才会懂得成绩来之不易而弥足珍惜,才会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才会激发起学生新的进取动机。

2.规定完成目标的时间要合理

目标确立是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而具体落实目标,控制整个操作过程的时间分配,也是完成目标的关键环节之一。时间分配要与完成目标任务的难易程度相适应。

失去时间控制任其发展,工作效率必然很低,再好的目标任务也不能如期完成,更不能激发起学生的进取意识。班级的每一成员要了解整体目标,时刻把自己的行动与整体目标联系在一起,增强时间观念,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目标管理的最佳效果。

3.评价完成目标的标准要科学

标准就是尺度,就是衡量和评价班级工作优劣的准绳。在班级目标管理中,管理的对象是学生,评价学生不应单看考试分数,而应是德、智、体、美、劳诸要素的综合质量之和。过去单纯靠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定优劣的做法,是不科学、不全面的。

关于评价标准,首先要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克服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的观念。其次要多角度、全方位看一个班级在原有水平上提高的幅度。再次给学生下评语要得当,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不能以分取人。对班级目标管理工作作出科学的评价和准确的判断,学生就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增强活力,班级目标管理才会健康有序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七、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依据的,正确地把握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才能制定出适合于特定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管理思想依据,一个是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班级实际情况依据。

(一)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管理思想依据

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会制定什么样的目标,也就会有怎样的班级管理,因而制定班级管理目标,要依据正确的管理思想。所谓管理思想,是人们对管理的本质和价值的认识,它规定了管理活动的方向,因而一定的管理思想是一定的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在学校组织管理活动中,包括班级管理活动,历来有两种出发点:一方面是以组织的要求为出发点,组织中个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服从组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以组织中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进组织中人的发展。在组织活动中,组织的维持并非不需要,个人对组织的服从也不是不需要,问题是在学校的一切组织中,不是人为了组织而存在,而是组织为人而存在。如果一个学校组织不能促进人的发展,那么它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

在学校组织管理活动中,以人为出发点,以学生为出发点,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就是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及个性的充分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的管理思想,应当是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中,就是要以这样的管理思想为依据。

当然以“学生为本”,也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就是说,当你考虑“以学生为本”时,要考虑你面对的学生是怎样的学生。作为小学班主任,面对的首先是小学生。小学生有小学生的发展要求,制定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就要体现小学生的发展要求。其次,小学班主任面对的还是一个特定班级的小学生,班级管理目标,还要进一步体现特定班级的小学生的特定发展要求。这才是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

(二)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班级实际情况依据

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不仅要遵循正确的管理思想,而且要从班级管理的实际出发。既然我们说,正确的班级管理思想是“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不同的学生,不同发展阶段上的学生,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他们的发展可能性是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学生为本”,必须以“学生的可能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班级管理思想,要求班级目标的制定,必须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

相关链接

班级管理中“目标模式”的尝试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陈良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顾彩红)

班级是学校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环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必须使班集体适应学校管理的要求,使班级发展步入正规;提供给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平台,满足学生个体素养形成的要求;达成家庭的期望要求,转化为学校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实效。而以上过程的实现和目标的达成,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以各项目标为定位点,以目标奋斗为联系点,以目标完成为转化点,逐步发展,以实现最好的效应绩。

一、目标模式的概念

目标模式是指班级和学生在一定时期内所追求的最终成果,是班级和学生追求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班级整体和班级学生努力拼搏所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目标是通过计划工作来确定的,并通过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和学生个体的共同参与来确保完成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计划工作就是根据情况确定一个个目标,然后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与班级相关联的一切资源,以确保目标的达成。

二、目标模式的内容

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是:①将班级发展的过程进行整体规划,指定整体目标。并根据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分解为具体的阶段目标和学生的个人目标,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②建立班级管理组织体制,根据班级的阶段目标给予班级干部以相应的管理权限,使班级秩序、纪律、班风、学风达到一定的标准,满足学生个体目标达成的要求。③班集体根据目标情况制订相应的计划、实践方法和评价机制。④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通过班级干部的监督、管理、评价和反馈,以及班主任的定期检查和考核,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予以心理的调适和内在的激励。⑤在目标达成以后,再制定出新的发展性目标,形成新的目标模式下的管理过程,为班级成长增添新的活力。目标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块内容:①班级发展的目标,以班主任为核心,班级干部和学生的参与和配合为中心,分解整体目标并逐步达成。②学生个体目标,班级学生根据自身的素养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要求目标,同时承担部分的班级目标。

三、目标制定和实施

1.总体目标

班主任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依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情况,由班级群体共同制定出班级发展的总体目标。而这种总体目标的确定,对于新组建的班级而言比较适用。它给班级和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避免班级在起始阶段时间内的发展空白。因为目标模式可以精确地指出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比如,我在接受新的初一班级以后,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通过班委会讨论和表决,制定班级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适应初中的生活。这样在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就比较能够明确自身的发展内容,尽快使自身的活动步入正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总体目标的内容可以划分为相对应的分解目标。班主任把总体目标分解为学校纪律目标、班级纪律目标、班级氛围目标、学生行为习惯目标、学生学习习惯目标等,并制定针对性的考核细则,使目标内容明确化、具体化,避免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进而促成目标的达成。

2.动态目标

班级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线式的。究其原因:①班级目标在实现过程中会与学生个体目标相抵触。②班级发展过程并不完全具有可操作性,其发展特征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具有动态发展特征,某些预想目标并不能完全概括班级发展过程中的所有达成要求。因此要求班主任随时掌控班级动态,根据多变的班级发展环境,及时修订目标和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例如,在班级管理的时候,发现部分的学生的习惯要求难以符合班级整体发展的要求。发现此问题时,及时和这些学生取得联系,指出其问题并给予指导,并将这些学生所要达成的目标以时间为坐标,划分为递进式的目标内容,降低难度,使学生逐步完成目标。

3.派生目标

班级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位,而是参与学校活动的主体。因此,学生作为班级活动的个体而参与其中,班级整体和学生个人往往因为环境和气氛的影响派生出在一定阶段内适用的目标。派生目标对于班级和学生的活动具有新的刺激作用,激发学生自发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并协调班级各要素达成目标。例如,在高一年级的运动会上,班级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学校氛围的布置、班级宣传、赛场气氛的感染,会以其他班级为参照,制定更加具有竞争性的目标来参与其中。班主任要因势利导,肯定学生群体的想法,依据学生的意见及时将派生目标予以构建,并协调班级确保新目标的达成。

4.个体目标

个体目标也是学生自发的目标。由学生依据整体目标,参照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合乎自我发展需要的目标。个体目标对学生个人是一种切合实际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行为。因为个体目标是班级发展目标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要慎重地对学生的个体目标进行分析和评判,并予以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例如,开学以后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从学习和生活角度指定能力达成目标内容,并根据达成情况进行调整。

四、目标与班级管理

1.启动班级管理

对于新组建的班级而言,目标的制定过程是对班级整体和个人进行协调和动员的过程,通过班级成员共同制定的目标,可以使班级成员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一种自觉的意识,能够使班级成员对追求目标的实现而产生强烈的愿望。因此,通过目标制定的引发,可以使班级的管理正常地开展。

2.引导班级发展

班级目标体系主要是由学生参与并制定的。学生通过制定过程对目标内容已经明确,在以后的行为活动中则有意识地参照目标内容调节自身的行为,适应班级发展的要求。同时在班级干部管理时,以目标内容为指导,有针对性地管理和监督班级的各项活动,防止班级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班主任通过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情况,调整班级发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目标体系对班级的引导功能。

3.激励班级学生

目标体系的确定,本身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肯定。对于产生的目标而言,挑战性的目标可以鼓舞班级学生的士气和激励班级学生的斗志。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当学生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以后,可以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为其下一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的心理机制。目标的完成也可促使学生成功的体验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4.培养班级干部

目标模式的进行可以培养能干的人,即班级管理群体。在目标模式的最初阶段,班级干部需要发动和班级群体。在目标建立的过程中,要求班级干部协调班级关系,充分利用班级有关要素。在目标达成阶段,对于班级干部而言,除完成自身目标以外,班级干部要能够对目标达成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并能够根据动态的发展情况,随时调节自身的管理内容,同时利用相应的评价体系以衡量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整个过程中,班级干部都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并体现自己的管理水平。

5.凝聚班级整体

班级整体目标是班级各个要素的联结点。通过目标而产生的驱动力可以使班级学生上下齐心,统一思想。在整体目标的指引下,班级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容易协调和沟通,同时能够主动配合学校和班级的安排和管理。同时在班级活动中的派生目标的形成和确立,是对班级集体意识的肯定,更能够使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使班级的凝聚力不断地提升。

五、目标模式的反思

1.关于目标的制定

从发展的层次讲,制定的目标体系内容要比学生现成的能力体系要具有更高的标准,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过高的目标会使学生在屡次努力后无法接近目标导致积极性丧失。过低的目标也会使学生感到挑战性的缺失导致进取心丧失,即使目标达成也会使学生的发展延迟。因此,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利用集体智慧,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制定出具有导向性、挑战性、可行性、前瞻性的具体目标。

2.关于目标的评价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目标的达成并不具有一致性和同时性。如果受到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目标不能及时达成,我们不能归罪于某个群体和某个学生。即不宜过分强调定量指标,忽略定性内容。因此我们在评价时,应该兼顾到学生目标的达成过程,注重过程对于学生的锻炼价值和对班级整体的促动。如果在目标达成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素养得以完善,班级整体发展能够持续,那我认为已经起到了作用。如果仅仅从目标达成来评价,则会有太过于功利性的色彩,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会产生错位。因此作为班主任应该制定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要有信心,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成绩,给予发展性的评价,适时地方法指导,积极而有效地带动班级向前发展。

3.关于目标的延续

目标模式中对于某些目标的完成并不是学生活动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发展生长点。例如,对于学生纪律目标的内容,在目标达成后,对学生的学习和活动仍然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延续其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某些目标的延续可以保证其余目标的顺利达成。例如,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目标而言,在达成后不仅要延续更要进行丰富,以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4.关于目标的环境

目标模式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班级同学的群策群力,共同参与配合完成。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班级学生关系、班级干部的协调管理、学生的积极主动的状态都是目标达成的内部保证。而合适的学校周边环境、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丰富的活动环境、进取的学校管理机制等是目标达成的外部环境。

目标模式的本质是注重过程和成果的管理方式,可以充分发挥班级群体和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奔向目标的强烈动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目标模式的实施可以充分地诱导班级的各个要素,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体、活动的主体,使班级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佳平台。

八、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

那么,如何制定好班级管理目标呢?

班级管理目标首先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要求确定的,因此它首先要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体现党的教育方针。班级管理目标又是学校的工作要求在一个班级的具体化,因此,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还要充分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

第一,目标的确定在心理上是以人的上进心、进取意识为基础的。这不仅是目标确定的内驱力,也是目标实现的心理保证。没有进取心的个人和集体,实行目标管理是不可能的。进取心又能够成为一种自觉的激励和调控条件,这又是目标管理不可缺少的。

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可以让学生把对班级、对自己的梦想、希望写下来,形成他们的追求目标。

第二,在目标确定的过程中,要经过全体班级成员充分的讨论,甚至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发动班级成员进行辩论和论证,这个过程往往是个体调动积极性的过程。讨论和辩论得愈充分,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愈明确,参与和实现目标的愿望愈强,对与目标相悖的行为抵制得愈坚决。通过充分地酝酿和讨论,班级成员又能形成对目标的认同和行动的和谐,能使班级管理中实现目标的步伐更快,有利于班级集体的目标顺利达到。

在设置具体而切实可行的目标时,要吸收学生参与,杜绝“闭门造车”。

第三,目标的确定要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不能背离这个大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