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听课的要求

听课的要求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导入新课目的是为了突出本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因此,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品德)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充分重视导入艺术。听课之前首先要确定听课的教学目标,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准确地确定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重点,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向着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

(一)以学习者的心态去听课

这是实习师范生在实习阶段大部分时间里的角色定位,尤其是刚到实习学校的见习阶段,听原任课指导老师上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学习者、审美者,而不是批评者。要多学习授课教师的长处,多体会其特有的风格、闪光点。从这个角度看,实习师范生不仅要用欣赏美的眼光去感受教师的仪态美、语言美、板书美、直观教具美等外在的美,还要用心领悟他们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的结构美,以及他们通过严密的推理、精巧的思维、合理的实证来充分展示教学内容的理性美。特别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尊重、赞赏、合作、共享等更高层次的人性美,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去追求

(1)进入“学生”角色。听课的实习师范生必须有意识地转变角色,认认真真地充当中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能否听得懂、学得会。

(2)进入“教者”角色。听课的实习师范生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自己的构思与讲者的设计进行比较,才能判断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这要求听课的实习师范生在听课之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对要听的内容要非常熟悉,否则无法通过对比发现讲课老师的可学习之处。只有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更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上好一堂课奠定基础。

(3)要避免充当旁观者。把自己当作旁观者,有两种错误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目的、无所谓地听课。实习师范生如果把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表现,不重视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信息,就不能了解任课指导教师的意图,无法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

(二)关注教师的教

实习师范生听课不同于中学生听课,听课的目的是学习原任课老师的教学艺术风格、课堂教学组织技巧以及如何处理重难点、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处理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对课堂的参与度等。听课后可以对自己的备课进修改,模仿原任课老师的风格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的关系。

1. 关注课堂教学环节设置

思想政治(品德)课堂教学环节设置一般包括课前准备、复习旧课与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过程、当堂巩固、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拓展等环节。这些环节的组合形成课堂教学的结构。实习师范生主要观察任课指导老师是如何安排这些环节的顺序以及如何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课型(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与授新课)不同,课的结构(课堂教学各环节的顺序及时间分配)也不同。其中授新课是听课的重点课型,它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下:

(1)复习旧内容。如何通过复习环节使学生有意识地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提取相关的旧知识,并激活旧知识,这是实习师范生在听课时的一个观察点。这个环节主要找到与本节课主要内容相关度高的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这些内容有可能是上一节课的内容,也有可能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复习这些内容的主要目的就是遵从知识之间承上启下的内在联系,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并掌握新的内容,不产生知识之间的断层,也避免割裂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宏观的知识结构。这个环节可采用的方法也很灵活,可以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通过谈话、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或通过做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温习。

(2)导入新课。思想政治(品德)课主要运用的导入法有时事导入法,置疑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歌曲、视频激情导入法等。

复习的主要目的是找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导入新课目的是为了突出本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习师范生在导入阶段要呈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亮标),亮标能让听课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才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是实习师范生听课中要观察的一个教学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如果安排和设计得好,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迅速集中思维,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因此,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品德)课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充分重视导入艺术。怎样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的教学,这又是实习师范生听课中的一个观察点。

(3)讲授新课的过程。新课的讲授是一节课的重点环节,要听懂任课老师的讲授过程,实习师范生一定要做足准备,必须在听课之前就有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还要通过对比自己与指导老师在处理教材上的差别,发现自己的不足。

第一,听课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落实。思想政治(品德)课在三维目标的侧重上,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有所不同。高中思想政治的顺序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中思想品德则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知识。听课之前首先要确定听课的教学目标,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提倡课堂教学目标要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实习师范生既要关注上课教师能否完成知识、能力等基础性目标,也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第二,教学重点的明确。教学重点是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和技能。准确地确定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重点,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向着有序、高效的方向发展。确定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重点有四个依据。

首先,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确定知识传授的重点。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具有一定理论和相对完整知识体系的课本中,将内容划分成“了解、记忆、理解、判断、分析、认识、行为”七大类,其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常用的、最基本的知识就是重点。

其次,依据学生特点,确定能力培养的重点。不同年龄、年级、性别的学生其个性心理特征不同。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不同年级的教学中,定出不同层次的能力培养目标,其中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常用的能力就是重点。

再次,依据教育目标,确定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学生在思想品德表现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就是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着重解决的思想品德教育重点。

最后,依据形势的需要,确定践行导行的重点。思想政治(品德)课有一个特殊的、鲜明的特性,即时代性。因此,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必须与当前形势的重点、热点问题联系起来,以澄清学生心中的模糊认识与观点,引导他们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真正起到指导和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那么,凡是教学中能与当前形势的重点、热点问题联系紧密、属指导行为类型的知识点,就都是重点。

在明确教学重点时,还要注意应区别教材重点和教学重点。两者的辩证关系是:教材重点肯定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未必是教材重点。就教材重点而言,一般是指教材中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能力。课程标准对各年级都规定了不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一般来说,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这些目标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的重点。就教学重点而言,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便于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内容而重点讲解的知识。

突出重点就是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分清轻重缓急,哪些应该重点讲、哪些应该略讲。有的知识在教材中是重点,但学生对此已经理解,只要适当交代清楚即可,不必过分花费精力来突出;而有的知识,就教材本身而言并非重点,但学生在理解上可能模糊不清,这将为学生以后掌握一系列知识造成障碍。此时,这些内容便可确定为教学重点。

第三,突破教学难点。所谓教学难点,简单地说就是学生难以理解、接受的教学内容,有来自教材的难点,也有来自学生的难点。所以,准确定位教学难点,不能只局限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把握,还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复杂性、模糊性,是形成教学难点的因素。但这只是形成教学难点的一种可能性,或者说,仅就教学内容本身而言,至多可以确认为一种潜在的教学难点。而这种潜在的教学难点是否真正构成现实的教学难点,还要看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能力状况、价值取向和情感意愿等。如果学生在理解、接受这些教学内容时真的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认知和情感障碍,那么可以确定这些教学内容就是所要寻找的真正的教学难点。也正因为如此,在定位教学难点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每位实习师范生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不相同的,不同的学生群体对同样的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是不同的,所以实习师范生要想准确定位教学难点,必须对教学对象有一个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根据自己特定的教学对象的特殊状况,找出哪些教学内容才是真正构成学生学习的“拦路虎”。

其次,着眼整体,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差异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的学校和班级,而且存在于同一个班级内部。面对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学生却觉得顺理成章。那么,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该依据什么来定位教学难点呢?这里只能遵从大多数,根据班里大多数学生的能力、知识等状况,找出大多数学生都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知识点。

课堂教学难点不是全体学生学习难点的总和,而是大多数学生共同的学习难点,而且是共同学习难点中比较突出的那部分。只有着眼班级整体来定位教学难点,实习师范生突破教学难点的努力才能真正取得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个别学生的特殊难点只能通过课外个别辅导予以解决。

实习师范生听课时要注意听指导教师是怎样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化难为易,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这些往往是他们积累多年的教学经验。

第四,听教与学的组织方法。听课时,听教师如何教仅仅是一个方面,还要看学生怎样学、看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需要教师的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靠教师去落实。

观察任课指导老师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来组织学生学习,用什么方式或方法把课堂有效地组织起来。例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以及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延伸、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渗透哪些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氛围如何等。

观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会有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活动的时间是否充分,学生的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如何等。

第五,看板书设计。板书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学生通过板书可以掌握教师讲授的脉络和思维过程,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这些也是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板书必须做到内容完整、目的明确。板书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如果过于简单,则达不到板书的目的;而过于繁杂,则喧宾夺主。板书要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要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板书要有直观效果,有利于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便于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等。

第六,看教学媒体的运用。听课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看指导教师对多媒体的选择、运用是否行之有效。传统的书本、黑板以及随后出现的幻灯片、投影仪、电视机等教学媒体在教学中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辅助教师传递教学信息。

除了看任课指导老师运用传统媒体工具之外,还要观察他们是如何运用最新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当前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功能强大,不只是单纯的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环境,提高其学习的效率,还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现代教学中,媒体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恰当运用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第七,观察课堂氛围。课堂气氛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氛围。这种氛围如果是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优秀的教师能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能够平等对话,完成情感交流;师生能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的潜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得到完整的体现。

实习师范生听课时,要注意观察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艺术,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观察教师如何用教学口语、肢体语言、教学机智组织课堂,调控课堂气氛等。

(4)课堂巩固及课后拓展。实习师范生在听课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教师是如何结束课堂的。好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知识,拓展视野,升华情感,还能让学生学会归纳,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思想政治(品德)课堂的结尾通常有三大功能:一是梳理知识。一节课下来,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很大,需要通过小结,按知识的内在规律整理归纳,便于学生提纲挈领、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迁移。二是升华情感。一堂好课的结尾,能让师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迸发出一种精神力量。三是反馈教学。通过课堂总结,发现学与教的不足,为以后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基础。

(三)关注学生的学

实习师范生听课要关注教师的表现,但如果只关注老师的表现,则会变成“教师中心论”,这是不全面、不科学的听课方法,有可能把师范生的教学引向误区。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老师是课堂教学中的服务提供者,学生则是服务的接受者。如果学生不接受老师所提供的服务,老师服务的价值则无法体现出来。所以,听课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1. 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

由于缺少经验,很多实习师范生在组织课堂教学时,约定俗成地以学科理论知识作为逻辑起点,按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教学,这种处理方式是初为人师的实习师范生的一般备课与教学方式。但这种方式有可能遇到实际问题,如果所教的学生与教材编者所想象中的学生大相径庭,学生的真实基础知识与能力达不到教材所期望的起点,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时就会显得非常吃力,进而在心理上抵触学习,在行动上放弃学习。另外,如果实习学校的生源好,学生的真实起点比教材要高,老师还是照教材按部就班,可能就会导致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出现无效教学现象。

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初中思想品德课可选用的教材在全国有多个版本,这多个版本都是根据同一个课程标准来编写的,“一标多本”实际上是承认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承认学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起点不均衡。因此,向任课指导老师学习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用好本地、本校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三贴近”教学原则显得很重要。实习师范生在高等师范院校内的模拟试讲训练,往往是脱离学生的,因此,在实习中利用好听课的机会,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是师范生实习上好第一堂课的基础。

实习师范生在听课中一定要注意观察,通过听课,大概了解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和能力起点,应该在课后多向指导老师请教,或在实施教学之前多做一些调查。

2.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四个维度。

(1)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上不能再包办,不能再唱“独角戏”,而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真正有效的学习必须是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进行的,参与面的广度和参与机会的次数决定了参与是否充分、积极、有效。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影响学生参与状态的因素很多,以下几点是实习师范生应特别关注的:

第一,学生是否为上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从提高学习效率来看,教师应该在课前让学生适当预习,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是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课前准备的,或资料收集,或查找相关知识,或思想准备等。

第二,老师能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把握教学节奏。中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佳思维状态为10~15分钟。如何调控学生的最佳精神状态,使之分布在老师需要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上,做到教学张弛相间、富有节奏感,是实习师范生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所以,要多观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教学节奏的艺术,观察教师如何灵活调动学生听、看、讲、想、做这五个学习要素,把这些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动静交换、快慢交替、错落有致的格局。

第三,观察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部分参与还是全程参与,是有效参与还是无效参与。

(2)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在课堂中的交往可以分为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理念之一就是重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与人合作,与人分享成果,进而一起探究未知领域。小组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出现最频繁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合作探究教学思想的体现。合作探究非常讲究团队精神,尤其是同学之间的合作,如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互过程中是否有合作意识、合作技巧等。这些都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方式培训。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树立遇到困难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意识。

(3)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教学交流最重要的是思维交流,只要学生的思维一直活跃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学习,就是有效的思维状态。思维交流表现在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课堂要“动”起来,这个“动”主要是指思维的“动”,而非身体的“动”。看似活跃的课堂氛围,但学生的思维没有开启,这不是有效的教学。

(4)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有明显的德育性,学生的求知欲及情绪如何,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保持较长的注意,始终是一个难题。

实习师范生在听课时,首先要关注上课教师是如何调节学生情绪的。由于情绪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所以面对学生的消极情绪时,教师要善于疏导,及时矫正。其次要关注教师的情绪如何影响学生的情绪。情绪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传染性,教师应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尤其要控制不利于良好课堂气氛形成的消极情绪,应以良好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重视课后的交流与反思

实习师范生要注意听课后与任课老师沟通与交流。听课过程是审美过程,课后的反思则是认识升华的过程。听课后应该马上进行课后反思。实习师范生应主动参加课后评课活动,虚心听取其他听课教师不同的评课建议,以及与指导老师就课堂教学问题进行交流。交流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

(1)聆听指导老师的课后自评。听完指导老师的课后,要及时与指导老师交流,指导老师会客观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听老师谈谈自己的教学成功之处,从课前备课到课堂教学,从教材处理方式到教学组织方式,从课堂管理到课后拓展,从教学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协调等,指导老师在这些方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指导老师在专业上与实习师范生相同,对于思政专业实习师范生来说,指导老师的经验是最宝贵的课程教学资源财富。

实习师范生今后的教学风格会受到指导老师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凸显自己的教学风格,实习师范生会在教学初期进行不自觉的模仿,在不知不觉中会将其内化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在教学艺术风格的模仿过程中,实习师范生要注意结合自身的基础条件。如果师范生只知道模仿和移植,而不问指导教师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反思自己是否具有实施这种风格的思维方式和技能,就很容易出现指导教师用得成功而实习师范生失败的情形。因此,针对指导教师的成功之处学习,就要在课后与老师交流,咨询指导教师为什么这样教,知道老师教什么、怎么教还不够,还要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熟悉行为决策背后的原因,明确教学思维和教学决策的原理,才能创造性地模仿和移植。

(2)聆听教学遗憾的反思。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带着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总会存在遗憾。指导老师也会客观地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遗憾,一些指导老师甚至会把自己多年教学中的困惑和实习师范生一起探讨。

指导老师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与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有关,这些问题能帮助实习师范生尽快发现社会现实问题,并且促使实习师范生去深思背后的原因,更好地思考改进的策略。这样,老师的遗憾与困惑有可能变成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应该做调查研究的课题。由于很多都是直接针对当今教育时弊的,虽然任课老师发现了问题,但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他们无法全部加以解决。但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他们肯定有相应的深入思考,他们或找出问题的原因,或设想出对策,这些都是实习师范生认识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