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监测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环境监测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环境监测活动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污染源监测,是指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设施、装置以及其他污染发生源所进行的环境监测活动,包括工业污染源监测、农业污染源监测、生活污染源监测、移动污染源监测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监测等。

(一)环境监测制度的含义

环境监测制度是通过立法的方式对环境监测的主体、活动、质量管理、报告与发布等事项进行全面调整与规范的一整套规则,是环境监测活动的制度化。

环境监测的主体包括环境监测管理主体和环境监测机构两类。环境监测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环境监测机构是承担国家或者地方环境监测工作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所属的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

环境监测活动包括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环境质量监测,是指为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各环境要素所进行的环境监测活动。污染源监测,是指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场所、设施、装置以及其他污染发生源所进行的环境监测活动,包括工业污染源监测、农业污染源监测、生活污染源监测、移动污染源监测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监测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是指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突发事件时,为向应急环境管理提供依据,降低突发事件对环境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减少损失所进行的环境监测活动。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行政和技术活动与措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具体包括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以及对环境监测质量的责任主体、环境监测设备和环境监测标准样品的规定。环境监测报告,是指按照规定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对环境监测活动中取得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对各环境要素的状况进行评估和预测的文字结果。环境监测报告分为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污染源监测报告、环境预警监测报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报告和各类专项监测报告。

(二)环境监测制度的特征

第一,基础性。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环境监测是深入了解和认识环境的重要途径。人们只凭自身的感官不能科学地认识环境及其污染问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科学技术方法在人和环境之间架起一座科学桥梁,以便通过它去深入研究和探索。其次,环境监测是监视和管理环境的耳目和哨兵。通过它,可以获取环境信息,评价环境质量,监视污染排放和环境变化,为环境保护提供各种环境信息服务。再次,环境监测是环境执法的科学尺度。环境管理各项法规、制度、标准和措施实施的效果,最终体现在污染是否得到控制和环境质量是否得到改善上。因此,环境监测又是检验衡量和矫正环保工作的一把尺子。最后,环境监测的对象涉及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辐射环境、海洋环境等。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准确性和代表性的监测数据是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有效实施的前提,而环境监测制度的使命就在于保证监测质量,因此环境监测制度在整个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第二,科技性。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运用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等方法,对环境中各要素及其指标或变化进行经常性监测或长期性跟踪测定的科学活动。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和可比性,环境监测的程序和方法、环境监测标准样品、环境监测设备等影响环境监测数据的因素需要统一的规定,这使得环境监测制度中包含了大量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如水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第三,层次性。按照环境监测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排污单位的自行监测、委托监测和监督性监测。排污单位具有监测能力的,可以自行监测。排污单位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的,应当委托取得环境监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监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环境监测机构定期对本行政区内排污单位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数量依据排放标准进行监督监测。按照环境监测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和研究性监测。按环境要素不同,环境监测又可以分为空气环境监测管理、水质环境监测管理、固弃物监测管理、噪声监测管理、核污染监测管理等。在进行环境监测管理立法时要分清层次、理顺关系、分类突破。不同类别的环境监测需要相应的制度来规范,从而使环境监测制度具有了层次性特征。

第四,整体性。环境监测过程是由布点、采样、测试、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等基本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每一环节都有管理问题。各环节之间既有独特的个性,又有密切的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监测过程,缺一不可。如监测点位管理、采样技术管理、测试方法管理、监测数据管理、监测综合管理等各环节之间是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监测的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为保证环境监测整个系统的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的落实,对环境监测实行的质量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基于环境监测管理的这一特点,环境监测的质量问题必须通过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才能解决,任何某一过程的质量控制都不能取代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工作。因此,在环境监测立法中,充分认识并运用整体性理论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