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高中的外教

国际高中的外教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高中的外籍教师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每个国际高中的外籍教师都有不同的特点。由于中国目前的移民政策、养老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造成外籍老师很难在中国长期生活,所以不少外籍员工来中国只是工作一段时间。但中国经济的崛起的确吸引了更多先前分布在中东等地的外籍老师到中国来任教。特别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虽然给中国的出口带来很大的压力,但对招聘外籍老师来说,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办好一个学校,我们需要所有的老师、家长和学生有共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这看似一个简单的事情,在国际高中却难以实现。针对这三个群体,我想说说与他们沟通中的经验和体会。

(一) 国际高中的外籍教师

国际高中的外籍教师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学校没有他们,似乎就缺少了一点“国际范儿”,但有了他们,也的确给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有些学校觉得,外籍老师难管理,授课质量也不高。与其为了市场招一些外籍面孔充门面,不如用理念一致的中方员工,如此,学校的各项工作反而更为顺畅。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的经验是,既然我们提供一个西方的课程体系,如果缺乏西方的元素,就没有达到提供国际教育的目的。

外籍老师在学校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首先,他们带来了学校文化的改变。这种文化决定了国际学校与国内学校的主要差异,让学生体验不同文化正是学生学习国际课程的重要因素。其次,中国老师的英语再好,与英语是母语的外籍老师相比,还是欠缺的。再者,毕竟我们的学生今后要到国外上大学,如果学校太中式,则难以培养出符合国外大学要求的准大学生。

以下我就多年的实践,谈谈外籍教师的特点,他们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外籍教师招聘、入职培训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1. 外籍教师的特点

◎ 平易近人

我在与外籍老师相处的这么些年中,对他们感受最深,也让我最感动的是他们对学生的关爱。特别是学生出现各种问题时,比如情绪问题,学业困难等,一旦向他们求助,多数外籍老师会尽心尽力地帮助学生,而且从来不计任何回报。

正是有外籍老师们的参与,学校更容易变得和谐和友爱。特别是外籍老师们对“弱生”的鼓励和关注,让他们感受到在国内学校中从未感受到的温暖。就是这种对人的友爱,对有困难人群的帮助,对他人成就的喝彩,造就了我们与一般国内高中不一样的校风。

◎ 敬业自律

每个国际高中的外籍教师都有不同的特点。在每个学校都有打酱油的水货老师,但更多的还是兢兢业业的劳动模范。我相信那些打酱油的水货老师会随着国际高中办学层次的提高慢慢被淘汰,而那些兢兢业业的劳动模范的确让人钦佩。他们带来的是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的工作态度,这些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校的文化氛围。

◎ 简单独立

外籍老师给我的另一个感受就是,他们一般生活和工作分开。在生活中也许是好朋友的两个老师,工作上意见也不一定一致。对上级虽然服从,但不盲从,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外教之间很少有拉帮结派,相互抱团的情况。这是外籍教师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有关。西方的教育希望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要忠于职守。

由于外籍老师的参与,学校的文化变得简单了。大家相互尊重,都知道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文化来行事。没有一个“主流”的文化,大家都以学生为中心。如此一来,许多事情也就好处理了。

2. 外籍教师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

◎ 让我们变得不那么“任性”

国际学校中由于有外教的“监督”,对于学术诚信问题是非常严格的。这点也是家长与学校可能产生摩擦的地方。

每年都有家长为预测成绩的事情找校领导,认为老师们给的预测成绩太低,妨碍了孩子申报排名更好的大学。但实际上老师们何尝不希望给学生的预估分高一些,但预估分不是按需来给,是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能达到的最好成绩算的。还有就是申请美国大学的成绩单,每年也有家长质疑“别的学校成绩单很好看,你们学校的成绩单不好看,孩子怎么申报大学?”等等。

对于这些事情,学校的确是爱莫能助。这是学校的底线,不可做任何的修改。外教在其中的监管作用不可或缺。

◎ 多种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不少家长担心把孩子送到了国际高中后,大家会在物质上相互攀比。但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存在。其原因有多种,其中之一可能是多种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因为在西方的价值观中,你是否有钱,与我无关。你经济上富裕,你就应该为社会多做贡献,大家都不会因为你有钱,就尊重你。所以我做国际高中近十年,没有看到孩子们在物质上相互攀比的现象。相反,我们做了一个调研,大部分学生的月花销在1 500——2 000元,这在上海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正常的开销。

◎ 良好的语言环境

国际高中如果离开外籍老师,就缺少了一个好的语言环境。人是有惰性的,总喜欢用自己的母语进行交流,如果没有外籍老师,英语在学校的应用就会非常有限。

我们感到孩子们在出国前只有打好良好的英语基础,才可能在国外大学中继续保持学业的优势。我也经常告诉学生们“你们的英语永远不够好”。英语语感水平的提升,还是需要那些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们来给予指导。所以外籍教师对于一个国际学校良好语言环境的建立也是至关重要的。

◎ 孩子们的幸福指数增高

多数中国孩子比较喜欢外籍老师的课堂,因为他们风趣幽默,课堂活跃。同时对学生的任何一点小事,都不忘记表扬,课堂中经常欢声笑语。

此外,外籍老师也不会因为某些学生的成绩好,就偏爱这些学生。相反他们对弱生的关注和关爱更多,也让更多的学生能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 丰富的社团活动

丰富的社团活动也是西方学校的一个特色。光华的外籍老师也将这一特色带到了我们这里。所有外籍老师一般都会有几个自己的业余爱好。他们也会利用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种社团。比如我们学校的戏剧社、辩论社、舞蹈社、日语社、科学社、攀岩社、绘画社等,都是外籍老师业余组织的社团。通过这些社团,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和感受异国他乡的文化。

3. 外籍教师的招聘和入职培训

总体来说,外籍老师的稳定性不如中方员工。由于中国目前的移民政策、养老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造成外籍老师很难在中国长期生活,所以不少外籍员工来中国只是工作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外籍老师的流动是难以避免的。

学校能做的是减少外籍老师的流动。在某种意义上,由于外籍老师在市场上的供远远小于求的局面,学校难以招聘到好的外籍老师,但相对而言,外籍老师比较容易找到一份教学的工作。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助长了外籍老师的“任性”,如果对学校的管理不满意了,就提出离职,很快就可以在同类学校中找到一份工作。虽然上海外专局加强了对外籍老师“跳槽”的管理,对于中途擅自离职的老师,不许再次办理工作签证,但由于市场上对外籍老师的需求和宽容,还是让外籍老师的“流动”颇为顺畅。

因此,招聘到且留住优秀的外籍老师是每个国际高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首先,好的外籍教师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稀缺人才,特别是数、理、化、经济等学科。同时,由于我们这类学校在办学的硬件设施、管理制度以及薪酬待遇上与国际学校(仅接受外籍子女的学校)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愿意到海外工作的教师,多半首选是国际学校。但中国经济的崛起的确吸引了更多先前分布在中东等地的外籍老师到中国来任教。特别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虽然给中国的出口带来很大的压力,但对招聘外籍老师来说,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我从2005年开始接触外籍老师的招聘工作,这么些年来,虽然以人民币结算的薪资涨幅不大,但换成其他货币,薪资的涨幅还是比较可观的。

在外教招聘时,我们非常看重对多元文化的认可和尊重。因为一个再优秀的老师,如果非常固执地要用自己的方式我行我素,在日后会带来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其次,我们看重教师的专业知识。我们面试外籍老师时,的确遇到过不少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的应聘者。如果录用了这些老师,会在教学上带来很多的问题。如果他们对课程体系的基本理解都不充分,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很水”是同学们对一些外籍老师的评价。这些老师一定会误人子弟,学生们是不可能取得好的考试成绩的,更不要说对本学科的热爱了。

最后,我们还看重教师的授课方式。在外籍老师的招聘过程中,我们发现试讲环节非常重要。一些看似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授课的方式不一定适合中国学生,比如,有些美国老师会比较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讨论。对于美国本土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比较适应,因为从小老师就是这么授课的,但中国的学生一直是在老师们细致的指导和讲解以及题海战术的训练下接受知识,突然让他们靠自己自学的方式来学习,学生是很难适应的。所以我们一直通过试讲环节,寻找那些与中国学生学习习惯相匹配的外籍老师。这样一来,双方的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畅。

同时我们发现,开学前对外籍教师的入职培训也非常重要,要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现状,告诉他们可以在中国生活得很美好。

此外,外籍老师们也要知道学校在市场上存在的价值以及办学的理念,中国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等。让他们提前了解到中国的学生与他们在本国教的学生很不一样,教学的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以适应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些此后外籍老师可能会很难理解的现象和容易发生冲突的事情我们也提前告知,使得他们有一个心理准备。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感到“有培训”与“无培训”的确差别很大。但凡对外籍教师事先谈好了,日后出现问题也就比较好解决。这些年,我接触到不少外籍教师。一方面,他们承认在中国比较好找工作,但找一个让他们能安心工作的学校也不容易。不少外籍教师也经历过不少学校的动荡,对学校的管理也有种种的无奈。他们也不想频繁地换工作,只是想在一个他们可以开心工作的环境中,体验一下在上海生活和教书的感受。

其中,多数外籍老师还是非常享受在国际高中的教学经历。一方面是中国学生比较好管,特别是在西方学校工作过的老师们,都非常珍视中国学生的勤奋好学;另一方面,学校对外籍老师的管理多半比较宽松,尊重西方的一些文化和处事风格;最重要的一点,由于外籍教师在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一般的学校只要求外籍老师做好教学,所有的行政事务、学生管理以及与家长们的沟通都由中方员工来承担。所以,只要外籍老师对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有正确的思想准备,应该会在中国度过一段愉快的工作时光。

我一直认为给中国学生开办的国际学校,应该中西合璧。根据我的经验,中方员工和学生都可以非常自然地接受并融入学校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外籍老师则需要多一些沟通和交流才能达成与中方理念上的一致。

(二) 国际高中的学生们

做国际教学这些年,每年我们也在观察到底什么样的学生在国际课程体系中成长得较好,哪些同学难以适应国际课程体系。

1. 适应国际课程体系的学生

◎ 理科强,英语好

中国基础教育打下的数理化基础还是非常扎实的,而国际课程中的数学和科学与中国的课程体系相近,同时国外的学生往往是文科好,理科较弱。所以理科好的学生在国际舞台上非常有竞争力。每年考取牛津或剑桥的同学,大多是选择数学、工程、化学或物理等专业。

◎ 有个性,但偏科

这些学生在国内体系中不被老师欣赏,国内学校也不可能提供适合他们的课程组合。一旦在国际高中找到自己合适的课程体系和成长模式后,这些孩子的成长是最让人欣慰的,变化也是最大的,最终的升学结果也大大高于家长们的预期。

◎ 要求上进的学生

读好国际课程体系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孩子只要有上进心,即使入校时的基础不是很好,只要不断努力,都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结果。有时候家长问学校能否保证100%的升学率,其实任何一所国际高中保证100%的升学率并不是一件难事。一些在国际上还不错的大学,由于生源和经济的原因,对国际学生录取的标准很低。但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孩子接受尽可能先进的国际教育,希望绝大部分孩子能进至少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

2. 申请就读国际课程体系的两类学生

一类是自己有明确目标,为了冲击更好的世界名校;另一类则在国内无路可走,家长只好花钱为孩子铺垫一个好的前程。

实际上,无论孩子出于哪种原因选择国际教育体系,只要孩子努力,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外的大学数目繁多,有些名校门槛很高,竞争不亚于国内高考,但也有一些大学基本上只要申请,就会录取,不过是否能毕业就要看孩子出国以后的表现了。

3. 哪些孩子难以适应国际高中课程的学习

在这些年从事国际教育的经历中,我们也发现以下类型的学生难以在国际课程中体现自己的优势。

◎ 文科好,但英语弱的学生

每年难以适应国际课程体系的学生中,大多属于这种类型。因为在国内学校的理科基础会帮助在国际课程中的学习,但在国内的文科学习对国外的文科学校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国外文科课程的内容、教学和考评与国内没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况且如果一个孩子偏文,英语又不是特别好,他无法进行大量的阅读,也无法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也难以学好国外的文科课程。

◎ 不喜欢英语的学生

的确每年我们都会碰到一些对学习英语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学生,其中男生居多。而且每年都有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都达到了,就卡在雅思或托福等英语成绩上。如果一个孩子不喜欢英语,出国留学的意义就不大了。

◎ 完全没有自律,不爱学习的学生

有些学生在国内就不喜欢读书,但父母期望换个环境可能会好一些。但我告诉家长们,我们是老师,不是魔术师。如果您的孩子对学习完全不上心,建议父母不要浪费钱,梦想孩子在国外能学点什么知识回来是不现实的。最终钱也花了,孩子的时间也浪费了,但没有任何结果。

(三) 国际高中的家长们

在为中国人开设的国际高中里,除了外籍教师和学生外,与家长们的沟通也是不可忽略的。

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对教育也难免有不同的理解,对学校有不同的期待。

光华剑桥之所以想建立一个和谐的校园,就是我们知道和谐的氛围太重要了,但同时我们也深深了解和谐文化太难建立了。

国际高中与国内学校的校园文化有很多不同。如果家长把孩子送到国际高中,却依旧用国内的教育模式来衡量,就会对学校产生种种不满。所以开学前,我们需要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在国际课程体系里要经历的成长过程,以及入学后可能碰到的种种问题提前告知家长。如果家长有一个思想准备,就会减少过多的担心和焦虑,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会更加从容。

刚入学的时候,家长与学校还没有建立起充分信任的关系,并且对孩子在国际教育体系中将经历的成长过程也了解甚少,特别是对孩子第一次离家住校非常不放心。此期间,由于家长得到的信息不充分,会感到恐慌和不安,有时候也是自己吓自己。因此我们一般在开学第一个月会召开一次家长会,把新生入学碰到的一些问题和适应的情况向家长做一个汇报。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题目为《在中国实行宽松教育有多难》。在这点上,我们也深有体会。每年新生开学季,总有一些家长怀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同时我们也看到,越是受中国式教育影响深的家庭,孩子和家长对国际教育的接受越困难。一旦家长与学校在理念上不一致,就会在一些实际的问题上产生误解和矛盾。所以,在开学前和开学初与家长的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今中国的不少家长觉得管不住孩子,希望学校严加管教,最希望学校不要让孩子带手机,不准孩子在食堂外就餐……家长期望学校管得越严越好。但实际上,家长们有没有想想管孩子的目的是什么?所谓的“严格”管理有效吗?很多时候,正是家长和学校的“严格管理”让孩子产生叛逆的心态,丧失学习的自觉性。如果孩子的学习一定要在老师和家长的高压下进行,试想我们的教育算成功吗?

因此我在办学实践中感到,与家长们统一思想太重要了。只有家长与学校思想统一了,各方面的工作才会更加顺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