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典园林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组成要素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元素是为了表现自然,叠山是造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是其骨架,一般园中都能见到人工堆叠的假山。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掩、隔、破。动物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又一重要组成要素,莺歌鱼跃、虎啸猿啼,带给中国山水园林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古典园林中的动物一般多为鹿、鹤、鸳鸯、金鱼等以及各种受过训练的鸟兽。中国的造园艺术家常将诗情画意谱写在咫尺园林之中。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组成要素

案例导入

古代的园林建造者大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如拙政园的“远香堂”是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怡园的“画舫斋”是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网师园的“真意”则是表现园主向往恬淡的田园生活。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糅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产生出深远的意境。

情境思考

阅读了上述文字材料,你能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元素吗?

基础知识

一、叠山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元素是为了表现自然,叠山是造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造山的先例。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是其骨架,一般园中都能见到人工堆叠的假山。由于自然山体巨大,而园林空间有限,叠石造山无法完全模仿自然之山,只能采用写意的手法。所以,园林中的假山是对自然界中真山的艺术提炼和概括,是真山的艺术表现。

知识拓展

明代的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庭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消壑,甚至可与喀斯特溶洞相媲美,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水

理水是中国园林中的一个主题,有时又称水体。水在中国艺术、文学、风水中代表着很多的含义,因此如何让水在园中常年流动、随四季有不同的景观、假山小瀑的意境和音乐效果,都是理水方式所重视的。如果说山石是园林的骨架,那么水就是园林的血脉。

水是流动的、不定形的,与山的稳重、固定形成鲜明的对比。水中的景物倒影、碧波游鱼、荷花睡莲等,使园景生动活泼,所以有“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之说。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方法,一般有三种:掩、隔、破。

一为掩,即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以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效果。所有临水的建筑(如亭、廊、榭等)皆可以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似自其下流出,从而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种植莆苇、水草、细竹等,形成杂木迷离、池水无边的印象。

二为隔,即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河水点以步石,以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为破,即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并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使较小的水面也好像有深邃的山野风致。

三、植物、动物

植物是叠山理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然式园林重点在于表现自然美,对植物的选择一要强调“姿态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等都追求自然美;二要强调“色彩美”,树叶、树干、花都要强调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色的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要强调“嗅觉美”,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追求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同时,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的衬托作用,又往往与园林主人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例如,竹子象征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纯洁无瑕,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动物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又一重要组成要素,莺歌鱼跃、虎啸猿啼,带给中国山水园林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古典园林中的动物一般多为鹿、鹤、鸳鸯、金鱼等以及各种受过训练的鸟兽。例如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红鱼池位于园中部偏南处,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上架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耀眼夺目。清乾隆皇帝来此游玩,还留下了:“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的佳句。

四、建筑

中国的造园艺术家常将诗情画意谱写在咫尺园林之中。园林建筑分布于这些立体的山水画卷之上,它既要满足居住、休息、游览的需要,又要组成园景、创造富有变化的空间环境。所以园林建筑在造型上表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类型极为丰富,而且无论是从选址、用料、功能、形式、结构还是从创造思想上,都具有独特的风格。

(一)厅、堂

厅、堂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其体量较大,造型精美,比其他建筑复杂华丽。园林中的厅、堂是主人会客、议事、宴请的场所。厅、堂一般坐北朝南,布置于居室和园林的交界部位,既与生活起居部分有着便捷的联系,又有极好的观景条件。

(二)楼、阁

楼、阁属于高层建筑,体量一般较大,在园林中运用较广泛,为两层或两层以上,在形制上不易明确区分。古代把一座建筑底层空着、上层作为主要用途的建筑物叫“阁”;而楼则是一种“重屋”的建筑,上下全住人。用途上,阁带有贮藏性,用来藏书、藏画等;楼多用于居住,后也用于贮藏,还有城楼瞭望的作用。

楼、阁这种凌空高耸、造型隽秀的建筑形式运用到园林中,在造景上起到了很大作用。它既可以建于建筑群体的中轴线上,起着一种构图中心的作用,也可独立设置于园林中的显要位置,成为园林中重要的景点。

(三)榭

榭是临水或局部或全部建于水上的建筑。在功能上,榭多以观景为主,兼可满足社交、休息的需要。在现存古典园林实例中可看到水榭的大致布局和形式,一般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边围以低矮栏杆,平台上建一单体建筑。四面开敞通透或做落地长窗,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样,檐角低平,显得玲珑轻巧、简洁大方。随着现代园林建筑形式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榭在体量、布局、造型上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四)轩、馆

轩,一般高爽精致,并用轩梁架木桁,以承屋面。在古典园林中,常将轩建在地处高旷、环境幽静的地方,形式上常以一轩式建筑为主,周围环绕游廊与花墙。

馆一般是休息、会客场所。馆的建筑尺度不大,入园后可便捷到达,往往又自成一局,形成清幽、安静的环境氛围。有时馆也成为北方皇家园林中帝王看戏听曲、宴饮休息之所,如颐和园中的听鹂馆和宜芸馆。

轩、馆是园林中使用较多的建筑物,有的属厅堂类型,有的附属于厅堂作辅助用房。从布局方式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上来看,轩、馆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它们对组织园林空间,丰富园林景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舫

舫是一种类似船形的建筑,又名“不系舟”,在园林中有供人游赏、饮宴以及观景、点景的作用。从总的艺术风格看,舫这种园林建筑形式,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才能创造出园林建筑佳品。

(六)廊

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常一边通透,形成一种过渡空间,其列柱、横楣在游览中构成一系列取景框架,增加了景观层次,增强了园林趣味,使游人在步移景异中欣赏一组景观序列。同时,廊因其造型别致、曲折迂回、高低错落,本身也构成了园林景观。

廊的类型丰富,从其剖面结构来看,大致可分为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和双层廊等形式;从其平面来看,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三种形式;按其与环境结合的位置划分,又可分为沿墙走廊、桥廊、水廊、爬山廊等。

(七)亭

亭是一种独立开敞的小型建筑物,富有向上和空灵感。园中的亭不仅体量小巧、结构简单、造型别致,而且选址极为灵活,几乎处处可用。亭不仅有驻足休息、纳凉避雨的功能,更是重要的点景建筑,以其优美的造型与周围景物与结合,构成优美的风景画面。园林中规模最大的亭是颐和园中十七孔桥东侧的廓如亭。

(八)桥

园林中的桥主要用来沟通道路,此外还要适应造景需要。开阔的北方园林中的桥长而大,气势恢弘而不乏秀丽。南方园林中的桥简洁低矮,使观赏者产生凌波微步之感,同时使不大的水面显得开阔。桥本身是景,走在桥上还可以移步换景。按照形状,桥可以分为拱桥、平桥、亭桥和廊桥等;按建桥材料可分为石桥、竹桥、木桥等。

(九)园墙

中国的园林都有园墙,而且具有民族特色,如上海豫园的龙墙,蜿蜒起伏,将园区分隔成几个院落,颇有气派。中国园林的园墙常设花窗、洞门、空窗等,透过花窗可隐约看到窗外景物,取得似隔非隔的效果,增加空间层次,做到小中见大。洞门有圆形、六角、八角、长方、葫芦、蕉叶等不同形状,其本身就是园林中的装饰,同时引导游览、沟通空间,通过洞门透视景物,还可形成焦点突出的框景。

五、匾额、楹联、刻石、书画

匾额是指悬于门楣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边柱子上的竖牌。园林中的匾额、楹联、石刻的内容,多数是引用前人已有的诗句,或略作变通,鲜有即兴创作的。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一般园景题名皆出自名家之手,它们是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独特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匾额、楹联、刻石、书画等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对书画墨迹恰到好处地运用,能够将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