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与手段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与手段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筑山筑山,是中国古典园林构成的第一要素。2.理水理水,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考点2 中国古代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段    重点等级★★★1.抑景抑景,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构景手段。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与手段_旅游专业知识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与手段

考点1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    重点等级★★

中国古典园林内涵丰富,有生境、画境和意境三种艺术境界。生境是自然美,画境是艺术美,意境是理想美,这些艺术境界是通过各种构景要素和手段体现出来的。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构景要素有筑山、理水、动植物、建筑物和匾额、楹联、刻石等。

1.筑山

筑山,是中国古典园林构成的第一要素。筑山而形成的山景是园林风景的骨架和支托。因为“天下之山,得水而悦;天下之水,得山而止”。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及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明清两代造山艺术更为发达和普及。园林筑山,用土为堆,用石为叠。汉至唐代园林筑山以堆土山为主流,至北宋宋徽宗建“艮岳”寿山开始,叠石假山几乎成为园林筑山的普遍技法,尤以江南园林为盛。现存苏州的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内都有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2.理水

理水,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理水而形成的水景是园林景观的脉络,赋予景观以活力、生气和韵律特征。我国古典园林理水一般有3种方法:

(1)掩,是以建筑和花木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为突出其地位,前面建有平台外,亭、廊、阁、榭等都要尽可能将其前部架空挑出水上,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临水种植,也要形成菰蒲苇岸、杂木迷离的景观,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觉印象。

(2)隔。为使有限的园林水面构成富有多层次变化的景观,常采用空间分隔的方法,利用桥、廊、堤、岛划分水面,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筑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用来增加水景深度和空间层次,使水面紧凑迂回,有幽深之感。

(3)破。中国古典园林理水贵在有源,源头讲究“隐”,形成“水外有水”、“大小相生”的妙景。破,就是通过巧妙地处理“藏”与“露”的关系,使水源隐于驳岸翠绿之中,达到含蓄的效果。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使有限的水体得到无限的延伸,给人湖水弥漫、潆洄曲折,也似深邃的山野风致。

3.动植物

动植物,可使园林产生极富变化的动景,增添园林的生机和野趣,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而富有弹性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和制约其他景观要素的链带。

(1)植物,是造山理水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的毛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我国古典园林中,非常重视观赏花木的配置,对花木的选择讲究姿美、色美和味香,着重表现自然美。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还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或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2)动物,是园林中的活跃因素,是园林生态关系中重要的一环,也是园林游览观赏的对象之一。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最早的苑囿就是以动物作为观赏、娱乐的对象。

4.建筑

建筑,是园林构景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区别园林与天然风景区的主要标志:不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还是寺观园林,都是以园林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建筑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同时由于园林建筑受自然条件的约束较少,人工成分最多,对园林风格的影响很大。所以,建筑是造园要素中运用最为灵活,也是最积极的一个手段。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对园林景观起着点景、隔景、观景和组织游览路线等积极作用,使园林达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的观赏效果。园林建筑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堂、厅、楼、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各有其功能和特点。

5.匾额、楹联与刻石

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楣之上的提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是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存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

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而且还能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画意,拓宽意境、提升品位。

考点2 中国古代园林常见的构景手段    重点等级★★★

1.抑景

抑景,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构景手段。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忌讳“开门见山,一览无余”。抑景就是对园林景色的处理要“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即先把园中的景致隐藏起来,不使游人一览无余,然后再通过曲径略展一角撩动心弦,最后才突然展现出来,使人心情为之一振,以此来提高风景的艺术感召力,使人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抑景可分为“山抑”和“树抑”两种:“山抑”,是在园林入口处迎门挡以假山;而“树抑”(又称为“曲抑”),则是经过一片树木或一个转折的廊院,之后才来到园中的处理方法。

2.添景

中国传统艺术强调景观的深度与层次。添景,就是对景色层次的处理。当甲风景点在远方,自然的山或人文建筑(如塔、桥等)若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或近处作为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有乔木、花卉作为中间或近处的过渡景,景色就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因此,在观赏园林景致时,要注意寻找添景物,进而使原本开阔的景面增加中景、近景,使景致具有空间深度感。例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3.夹景

夹景,是我国古典园林运用透视线、轴线突出景观的艺术手法。当甲风景点,自然的山或人文建筑(如塔、桥等)在远方,其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但若视线的两侧大而无挡,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会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如,在北京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4.对景

对景,是我国古典园林为创造丰富的景观而使用的传统手法,在视觉和意境上来扩大园林的空间。对景的关键在于“对”,就是要使园林的景点之间成为可以互相观赏的参照点,通常在园林的主要观赏点和游览路线上布置景物,形成对景;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而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就是对景。如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上的南湖岛和十七孔桥,就是一组对景。

5.框景

框景,是指用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廊柱等,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画”框,把真实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在其中的构景手法。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讲的就是框景的效果。景色一经框住,便出现四周有明确界限的景色,能使散漫的景色集中,产生画面的感觉,使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如北京北海“看画廊”就是专视框景的地方。

6.漏景

漏景,也是一种我国古典园林构景的常见手法。园林的围墙及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7.借景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构景手段中最重要的方法,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借景就是将园外的景致,巧妙地收进园内游人的视野中来,与园内的景物融为一体,让游人在横向或纵向上扩展视觉和联想,以小见大。

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如北京颐和园借玉泉山和山顶宝塔;借邻近距离不同的景物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8.移景

移景,实际指的是仿建。这种仿建以皇家园林最为突出,北京圆明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和北京颐和园内,都有许多景色是移植而来的。由于园林总是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局限,因此移景只能用写意的手法,使其在似与不似之间。如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就是仿江苏无锡的寄畅园而建的。

真题回顾

在北京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这利用的构景手段是(D)

A.移景  B.对景  C.对景  D.夹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