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园林观赏的八种构景手段

中国园林观赏的八种构景手段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采用以下八种构景手段。抑景是中国园林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造园手法。抑景不限于园林的起始部分, 园中处处都能灵活运用, 给游人以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觉, 从而激发观光者的游兴。6 对景——雷峰如老衲, 保俶如美女在园林中, 能够互相观赏、 互相烘托的构景手法称为对景。
构景方法_旅游文化

中国园林造园构景中往往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 以求得渐入佳境、 小中见大、 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 以取得自然、 淡泊、 恬静、 含蓄的艺术效果。 主要采用以下八种构景手段。

1 抑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 所以园林造景也忌讳 “开门见山, 一览无余”。 抑景是中国园林中普遍采用的一种造园手法。 所谓抑景, 就是先把园林中的景致隐藏起来, 不使其被一览无余, 然后再一一展现, 先藏后露, 欲扬先抑, 以此提高风景的艺术感染力和层次感。

抑景的手法很多, 比如苏州园林, 用厅堂建筑或假山遮住主景, 让游人穿堂逾室, 通过光线较暗的廊道或假山洞口, 才能窥见园中景物。 抑景不限于园林的起始部分, 园中处处都能灵活运用, 给游人以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觉, 从而激发观光者的游兴。

2 透景——极目所至, 嘉则收之, 俗则屏之

透景也是一种造园的常见手法。 运用到观景中, 就是游览园林时, 在假山上观赏山下美景, 或坐在亭中观赏远处山水、 建筑时, 应注意在阻挡视线的树木或其他高于游人视线的地上物中间寻找一条或数条观景线, 把远景引入观景者的视线中来, 从而取得理想的观赏效果。 实际上, 园林中的任何一个风景点, 同时也是观景点, 其四周阻挡观景视线的景物、 建筑中, 都蕴藏着一个或数个极好的观景视线或视角, 这是观景、 赏景时取得美感的要点。

3 添景——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当一个风景点在远方, 或自然的山, 或人文的塔, 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 近处作过渡, 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 如果在中间、 近处有乔木、 花卉作过渡景, 景色则显得有层次美, 这中间的乔林、 近处的花卉, 便叫作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 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4 借景——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借景是将园外的景致, 巧妙地收进园内游人的视野中来, 与园内的景物融为一体, 让游人的观赏能任意流动与收放。 在中国园林造园中, 借景占有极重要的位置。 «园冶» 中说:“园林巧于因借”。 借景有远借、 邻借、 仰借、 俯借、 应时而借之分。 借远方的山, 叫远借ꎻ借临近的大树, 叫邻借ꎻ 借空中的飞鸟, 叫仰借ꎻ 借池塘中的鱼, 叫俯借ꎻ 借四季花或其他自然景象, 叫应时而借。 借景不仅可以突破园内有限的空间, 丰富园景的色调层次, 而且可使园林具有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的艺术效果。

5 夹景——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荫里白沙堤

夹景是运用透视线、 轴线突出对景物欣赏的艺术手法。 当其中并非全部景色都能引人入胜时, 常用建筑物或植物把左右单调的风景屏障起来, 只留中央充满画意的远景, 从左右配景的夹道中透入游人的视线, 以达到增强景深和掩丑显美的作用。 如泛舟颐和园后湖, 远方的苏州桥主景被两岸起伏的山石和美丽的林带所夹持, 构成了明媚动人的夹景景色。

6 对景——雷峰如老衲, 保俶如美女

在园林中, 能够互相观赏、 互相烘托的构景手法称为对景。 在园林中, 游人可登上亭、台、 楼、 阁去观赏堂、 山、 桥、 树木, 也可在堂、 山、 桥处观赏亭、 台、 楼、 阁、 榭。 如在北京颐和园知春亭能观赏园内的万寿山, 夕佳楼园外的西山、 玉泉山ꎻ 在无锡寄畅园能观赏园内景致和酬惠山、 锡山。 对景有近景、 远景之分。 近景对景, 其所对之景为小空间近景,则其画面多为竹石、 花木、 叠石小景或靠壁山ꎻ 远景对景, 其所对之景则多为自然山水和建筑, 这种对景不但有峰峦丘壑、 深溪绝涧、 竹树云烟, 还有亭台楼阁等建筑。

7 框景——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园林中建筑的门、 窗、 洞, 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况, 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 这便是框景。 框景能使散漫的景色集中, 使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

8. 漏景——犹抱琵琶半遮面

漏窗是框景的发展, 框景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 组成的是清晰明丽的画面。 中国园林中, 在围墙和穿廊的侧墙上, 常常开辟许多美丽的漏窗来透视园外的风景。 漏景则以隐现为胜, 常以漏窗、 花墙、 漏屏风、 漏隔扇, 甚至枝影横斜之呼取景。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中, “一枝红杏” 即属漏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