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病房内环境的美化

病房内环境的美化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房是病人治疗、休息、活动、生活的场所,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身心健康。病房内光线的亮度和方向,应根据病人的病种、病情、性格进行适度改变,同时还要能适应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护士应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对光线进行调节,如对破伤风、畏光等病人,应采取避光保护措施。

病房是病人治疗、休息、活动、生活的场所,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病人身心健康。在病房环境中既体现功能美又体现自然美是病房环境的美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一)和谐的色彩

恰当、科学地应用色彩,才会产生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有益身心健康的特殊效果。色彩在医学、护理学实践中不仅可以使人赏心悦目、心情愉快,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影响医护工作者和病人的心理状态,甚至对疾病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1.色彩的作用 “色彩是感情的语言”,不同的色彩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与感受。如:红色让人感觉火热、充满力量;淡红色和粉色有温柔、可爱的感觉;橙色是传达活泼、健康感觉的开放性色彩,它能带给人家庭般亲切的感觉;黄色是洋溢喜悦与轻快的色彩,让人感觉到由内向外蓬勃的生命力;绿色使人联想到大自然中的美丽,是一种会令人放松、解除疲劳的色彩;蓝色是使人心绪稳定的色彩,又象征着理想、自立和希望;紫色因其高贵被称为是王侯贵族的色彩,也是孤傲、消极、病态的象征;白色具有明亮、洁白、纯粹、坦诚之意;黑色是最暗的颜色,总能让人联想到一些消极的情景,诸如夜、恐怖、黑暗、不安、罪恶等。

2.病房环境色彩的应用 色彩的变化不仅影响人的视觉和感觉,还会使人的呼吸、血压、脑波活动发生异常,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大量研究证明:淡蓝色不仅可以解除心理紧张状态,还可起到退热的作用;粉红色既可以使人息怒,让人安静,又可以使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趋向平稳;彩色可以改变儿童对医院的恐惧;红色和橘色可以增加病人的食欲等等。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和对色彩物理学和色彩心理学认识的逐渐加深,医院也开始利用色彩属性有针对性地对内部颜色进行调节,如产科采用粉红色系,急诊室内采用淡蓝色系,儿科诊区墙壁喷绘米老鼠、唐老鸭等色彩丰富的卡通图案等。与此同时,护士的服装色彩也应由单一的白色转变为各种颜色。

总体来讲,病房环境的色彩宜具有抒情性,颜色以淡雅为宜,切忌偏冷、偏暖和偏暗,以免病人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不同病人所需的色彩环境是不同的,枯燥的单一色调不利于病人心理需要,不利于推进病人的医疗进程,因此,不同的病人应给予不同的色彩护理。

(二)充足的光线

病房内光线的亮度和方向,应根据病人的病种、病情、性格进行适度改变,同时还要能适应医疗护理工作的需要。适宜的运用光线,不仅能减轻对眼睛的刺激,而且能使医院的环境变得美观、舒适,给人带来心理上的轻松、愉快感。

1.病房采光 病房采光可分为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自然光在视觉上给病人带来舒适、明朗的感觉,对健康有利。另外,适当的日光照射还可以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使人食欲增加。日光中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可预防疾病,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钙的吸收。因此,病室要经常开窗,使阳光能直接射入,但不要直射病人头部,以免发生目眩。夏季和午休时应用窗帘把光线遮暗,使耀眼的光线变得柔和,这样病人会感到凉爽,从而得到充分的休息。

2.人工光线 病房内必须具有人工光线,以保证夜间照明及特殊诊疗和护理操作的需要。护士应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对光线进行调节,如对破伤风、畏光等病人,应采取避光保护措施。楼梯、药柜、抢救室、监护室的光线要强,普通病房除一般吊灯外,还应有地灯装置,晚上熄灯后,打开地灯,既不打扰病人休息,又可保证夜间巡视工作的进行。

(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1.温度 病房内的温度冬季以18~22℃、夏季19~24℃为宜,也可根据病情需要及老人、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适当调节,儿科病房一般为22~24℃之间。室温过高会干扰机体消化及呼吸功能,影响机体散热,使病人感觉不舒适;室温过低,病人会因寒冷而缺乏活力,且易受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有条件的医院应配备中央冷暖空调,室内配备温度计,以便检查室温变化情况,做好调节工作。

2.湿度 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水分的程度,病房内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湿度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且人体水分蒸发缓慢,病人便会感到闷热难受;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水分蒸发较快,散热量增加,极易出现呼吸道黏膜干燥、咽喉痛、口渴等症状,对呼吸道疾患和气管切开病人十分不利。因此,应根据季节和条件因地制宜,调节室内温、湿度,使病人感到心境愉悦。

(四)清新的空气

病房是病人聚集、居住的地方。一些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吃、住、便全在病房内,加之各种不同疾病散发的气味不同,如肝性脑病病人呼出的是氨臭味,尿毒症病人呼出的是酮臭味等,使得室内空气沉闷、污浊。如果通风不好,不但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机会,还会导致病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疲倦、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状。因此,病房要定期开窗通风,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二氧化碳浓度和微生物的密度,增加病人的舒适感。同时还应搞好室内环境卫生,及时清除脏物;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保持躯体清洁;病室内禁止吸烟,定期做空气消毒;可安装空气调节和净化设备,改善病房的空气质量。

(五)悦耳的声音

悦耳的声音能减轻病人的烦躁不安,使之身心闲适地充分休息和睡眠,同时也是病人康复、护士能够专注有序地投入工作的重要保证。

1.病房声音的要求 人们平时对噪音的忍受力较强,生病时的适应性却明显下降,有时平常的声音都会扰乱病人的情绪,使病人疲倦,产生烦躁不安、听力下降、血压升高、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根据国际噪声标准规定,白天病区的噪声不应超过38分贝。因此,为了控制噪声,护士应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对易发出响声的椅脚应钉橡胶垫,门轴、推车的轮轴等应定期滴注润滑油;同时还应积极开展保持环境安静的教育和管理。

2.声音的作用 绝对的寂静也不是病人所喜欢的环境,因为那样可能使病人更加寂寞甚至恐惧。近年来音乐的心理治疗作用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与临床,悦耳动听的乐曲对大脑是良性刺激,能激发人体肌肉能量、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和人体各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促进病人的健康。因此在护理实践中,可采用音乐疗法,根据病人不同年龄、文化修养、情绪状态和治疗目的选用不同的乐曲,以调节病人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的治疗护理效果。如清晨宜欣赏舒伯特、肖邦的钢琴或小提琴曲,或其他中速、柔和抒情乐曲;三餐之间,可用巴赫或施特劳斯的进行曲或圆舞曲来提高人们的自信心,使其精神振奋、食欲增加;晚饭后的选择较随便,一般以轻松、活泼的小快板为宜;临睡前听舒伯特的音乐,可让人安静入睡。

(六)整洁合理的布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护理人文关怀理念的深入人心,为病人提供整洁、方便的病房设施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1.保持病房清洁 病房应时刻保持清洁卫生,给病人以清新、舒适的美感。保持环境整洁的措施主要有:物有定位,用后归位,随时随地清理环境,保持物品整洁;病室内墙定期除尘,地面及所有物品用湿式清扫法;及时清除治疗护理后的废弃物及病人的排泄物等。

2.病房设置 现代化的医院应注重营造家庭化的生活气息来满足病人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强其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有条件的医院可为病房配备彩电、电话、壁柜、卫生间等完备、方便的生活用品和设施。在卫生间内应设置坐便器、洗手盆、输液吊钩等生活及治疗设施,并可针对体弱病人专门设置座浴凳、扶手和冲洗便盆的专用水龙头等。为了给病人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私密空间,医院应为所有床位配置床周帷帘。病房内的配套设备在摆放中应根据具体的空间条件和特定的治疗需要,以有序、方便、实用为原则。为了避免单调、呆滞,病室内还应有艺术的点缀,可适当摆放一些花卉盆景。

(七)安全的环境

维护病人的安全是每一个护士的职责。只有安全、舒适的环境,才能使病人身心放松,安心接受治疗和护理。护士应具有安全护理知识,警惕意外现象发生,以保证病人在医院期间的安全,同时也应有自我防范意识和手段。护理中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1.机械性损伤 坠床、跌倒是最常见的对安全有威胁的现象。护士应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洗浴室地面潮湿,致使病人滑倒跌伤;昏迷病人未加床挡、保护具而坠床或撞伤等。

2.温度性损伤 医院内易燃、易爆物品较多,如乙醇乙醚及氧气等,应注意加强安全管理,防范可能的事故发生。病房内应配置灭火器;电器设备应定期检修,地线应统一装置,以防电损伤;使用冷热疗时,要防止冻伤或烫伤等。

3.生物性损害 包括生物及昆虫等损害。前者系感染所致,可使疾病反复传播,故护理中应严格掌握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昆虫如蚊、蝇、蟑螂等,可通过其叮咬乱爬传播疾病,打扰病人休息,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及杀灭。

4.医源性损害 指由于护士语言、行为或操作上的不慎、不当或诊治失误造成病人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应注意加强对护士的思想和责任心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个人素质,同时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到有效防范,保障病人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