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培养基础性思维:一是声音处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基础性思维能力。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设疑启思,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在信息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优化。

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1]

周爱红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人才应具备三类思维,即基础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关注这三类思维品质的提升与优化。

一、关注学生基础性思维品质的优化

人的感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基础性思维范畴,依赖于人自身的感官而获得,与形象思维密切相关。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声音、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培养基础性思维:一是声音处理。多媒体技术能把输入机内的声音进行任意处理,如复制、调整音量和速度,剪切、添加回声,在声音素材的任意位置添加或混入其他声音等。比如,当有风声、雨声、人声三种声音素材后,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它们合成为风雨交加、人声嘈杂的声音场景。二是图像处理。Windows中的画笔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所有绘制工具如矩形、圆形、直线、多边形、文字、调色板等均摆在桌面上,操作者可以信手拈来,任意绘制;如果要绘制一些较复杂的图像,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利用ADOBE公司的Photoshop等专业图像处理软件获得我们所想要的图像。三是动画处理。我们通过Powerpoint、Authorware、Diretor等应用软件,形成动画效果。给学生展现集图片、文字、动画、音乐、电影片段于一身的真正的多媒体教育资料。四是多媒体合成。在上述3个方面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合成,从而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如有声有色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通俗易懂的解说,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魅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展示一些抽象的、微观的现象,有利于学生感知、想象和理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基础性思维能力。

二、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优化

批判性思维品质指学生对于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敢于批判,对于公认的观点和做法善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拘泥于书本、教师和课堂。批判性思维品质具有分析性、策略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的特点。据日本心理学家的观点,高创造力的学生学习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不完全接受教师的观点,有主见,不局限于现成的价值观,不迷信权威,批判地吸收教师所讲和教科书的内容,从中发现问题,并企求找到新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误区,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挖掘教材中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的教学内容,来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例如,在讲授Windows XP的目录操作和文件目录属性的设置后,可故意将学生以往建立的文件拷贝到一个隐含的目录中,学生上机时便发现自己的文件“不见了”,纷纷提出为什么?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便可能找出“被删除、被更名、被设置为隐含属性、被复制到其他目录中后再删除原文件”等多种答案。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正确的方面,通过这样的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设疑启思,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开阔思路,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然后在众多的解法中,经过归纳、判断和比较,通过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收敛性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的目的。

三、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优化

创造性思维是人在从事创造活动、解决尚无先例的问题中寻求独特而新颖的,并具备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基础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又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在信息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优化。我们一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任务驱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切不可照本宣科,使学生学习没有目的性,这样的教学结果,他们只能是盲目地学习,毫无学习激情,更不要说创新了。二是要给予学生自由提问的主动权,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问、解析,学生极少有机会、也不太愿意向教师提问。教师的提问固然能透出学生的思考,但学生的学习总是比较被动的。为此,我们不妨尝试着通过教会学生不断地提问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不仅只是听着、答着,而是自主学习的学习者,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能主动提出有创见的问题,说明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三要突出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归纳,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进行学法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和保证,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掌握以对运用一定的方法,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必须学会自己归纳方法。其中,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模仿等学习过程,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四是坚持学与用的结合。在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倾向于训练基本功,掌握基本操作,而课外则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注重知识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课外成为课内所学知识有益的巩固、补充,从而促进课堂教与学,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注释】

[1]原载《中小学电教》.2009(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