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感受

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感受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孩子们已经适应了信息化、现代化,甚至是智能化给他们带来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一、研究的源起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012年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也提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在教学方式上,通过构建网络化的教学体系,使学习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互动式学习转变。……在教学资源上,通过构建智能化的平台,提升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更低成本、更广范围共享……”

(一)时代的呼唤

自实施“校校通”工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入新的进展阶段,人们曾经担心的教育信息化硬件、软件资源短缺问题迅速得到缓解,但同时,基础教育信息化面临新的问题:即实现了“校校通”的地区和学校,应该从关注信息化基础设施、普通资源建设转向关注效益和效能;从更多关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普及转向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关键是要转变陈旧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过程的重要构成因素,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从教师角度来看,广大研究者和教师对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意识逐渐增强;从教学条件角度来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更多地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作为学习工具和支撑环境,信息技术为基于问题、Webquest、自适应学习、移动学习等自主、探究、协作型学习方式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孩子们已经适应了信息化、现代化,甚至是智能化给他们带来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刻板的铅印教材,封闭的教学环境已远远满足不了他们学习的需要,他们有能力通过自主、协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二)现实的问题

从2001年到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年了,但是我们看到今天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明显的改观。通过对近几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交流活动以及一线的教学应用现状分析来看,学生的学习大多数还是教师主导下的传授式教学方式,近十年的课程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多数课堂还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即便是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其学习任务简单、探究、合作的时间不足,缺乏探究的环境和合作的机会,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教学设计偏离学科本位,缺乏对学科知识体系的分类研究以及相应类型学习规律的研究;

二是教学实施受现有环境、资源、工具的限制,缺乏有效支持学生学习的数字化资源与软件;

三是缺乏科学、有效的环境构建方法,导致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转变表面化、形式化,学习效果低效。

(三)我们的任务

这些设计的问题、资源的问题、学习工具的问题、学习环境的问题都是制约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以学科知识体系为逻辑起点,建构一种丰富、多元的教学素材、简便操作的学习工具、创设真实而又目标明确的学习情境,利用其支撑实施高效的教学活动,这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我校一直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主要的课题研究方向,从理念提升到环境搭建,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总结,走过了十年的研究历程。十年里,我们经历了初步尝试、冷淡搁置、反思调整、创新发展这样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思辨与实践过程。目前,数字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基本完善,教师们的整合意识与能力逐步增强,已经进入了用技术支撑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状态,这一状态不断地激发着研究者对信息技术环境改进的创新热情,不断激发教师们借助这些先进的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去创新教学方法,尝试着用新的教学方法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