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常态课,提升教学品质

关注常态课,提升教学品质

时间:2022-03-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角度来说,教师是教学品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学品质的品牌与象征。虽然平常调研中优良课的比例很高,但不足于证明目前常态课的教学品质很优秀。只有打造主动、高效的常态课,只有教师上好每一节家常课,才可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关注常态课,提升教学品质

徐建新

一、教学品质的理解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学生特性,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媒体等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习者的学习有效、满意且成功。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品质是指认识、品性等本质。在市场竞争中,品质是质量、信誉、责任文化的集合,品质的外在表现是品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学品质探究的是教学本质,它包含教学设计、课程实施水平、课程文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角度来说,教师是教学品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学品质的品牌与象征。因为教师是教学品质的设计者、实施者、管理者、评价者,这种同时担任多种角色的特性决定了教师的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学品质的高低,进而教学品质的高低又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常态课的效率。因此,卓越的教学品质能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反之,低劣的教学品质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习者的思维迟钝缓慢、学习效果低效、无效或者负效。

二、常态课现状与分析

什么是常态课?习惯上被人们称之为家常课、常规课或者平常课,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自然状态下,教师在对教育以及人才观的自我理解下,按照教学计划和学校课表,根据教学设计,运用教学策略、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媒体等组织学生学习,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教学活动。如果提前告知学校或通知教师,领导、教研员所检查的课,绝不是常态课,如市、县到基层听调研的课。虽然平常调研中优良课的比例很高,但不足于证明目前常态课的教学品质很优秀。通过听课、跟紧调查发现常态课中所暴露的教学问题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教师有理念,但实际的教学行为远没有跟进;课堂还没有成为每一个孩子主动、健康、快乐成长的乐园。

从教师的问卷与访谈中,教师对自己所上的常态课也是不满意的,主要反映学生上课不主动积极发言,懒动脑筋,不专心听讲,容易分神开小差,讲了几遍还是不懂,接受能力太差了,尤其是学困生无法推动。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埋怨是学生不积极、不配合、依赖性强、自主独立差。从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学生对教师、课堂的评价是:“教师讲得多,问得多;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兴趣不浓;教学方法单调,容易分神开小差;鼓励、表扬、激励性的语言少;作业很少分层布置,一到考试作业狂轰滥炸;课堂气氛沉闷毫无生机等。”师生之间的相互埋怨,到底是谁的问题呢?有一位教育专家讲得好:“没有教师的解放,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的发展,也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因此,常态课中所出现的低劣的教学品质,主要和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相关,具体地讲和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备课)、课程实施、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密切相关。

常态课中所暴露的主要问题是在于教师包办或替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一节课绝大部分时间教师在讲,在问,或者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过程直接告诉学生;其次是教师因材施教的意识淡薄,不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比如,作业不分层、以统一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没有为每一个孩子成功创设条件,也没有帮助每一个孩子建立自信;另外,有些教师的民主、开放意识不够,课堂上,缺少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与对话,有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与自尊,剥夺孩子自由表达思想、观点的权利,歧视或嘲笑学困生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教师缺少主动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比如,他们工作勤奋,能耐心辅导学生,但平时的工作呈现粗放、随意性的特点,难得反思教学工作不足的地方,他们已习惯原有的不精细的工作方式;甚至还有个别教师缺少敬业精神,备课马虎,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一致、教学过程结构混乱、教学内容不清晰等。

三、培育卓越教学品质的途径

常态课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生命、成长主要在常态课中度过,因此关注常态课的教学质量、教学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打造主动、高效的常态课,只有教师上好每一节家常课,才可能真正为学生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培育卓越的教学品质是有效改进常态课的重要策略之一,其培育的途径可以有以下几条。

1.读书学习

有的教师教育观念传统、保守、落后,他们认为农村初中的孩子独立预习、尝试探究的能力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多讲、反复讲,好比食物一定要待教师嚼碎后,学生方可以吃,他们认为自己不讲授知识、分析问题,学生怎能学会、怎能解决问题呢。如果教师一直受这种观念指导教学工作的话,那么“主动、高效”的课堂改革是无法推进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教师必须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正确的人才质量观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为此,教师一定要多看有关教育教学基本原理的书,多读有关现代先进教育理念方面的书,并认真学习国家和上海的“十二五教育中长期规划发展纲要”,牢固树立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终身发展,是为了每一个孩子主动、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为所有孩子提供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另外,让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学习优秀教师将先进理念转化为行为操作的办法和经验,多学习模仿符合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从模仿走向创新,从感性认识走向实践感悟。

2.构建优质课堂评价

学校要制订打造“主动、高效”优质课堂的评价表,让评价调整、改正、完善教师的教学行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优质课堂教学评价表,深刻理解、领会评价的一级、二级指标的含义,用评价表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明确哪些教学行为是好的,哪些教学行为需要改进的,用评价表指导教师课堂教学“五环节”的有效落实;用课堂评价表指导教研工作的开展,无论是上课教师的反思,还是听课教师的赏析,都要紧紧围绕评价的指标,这样反思者、赏析者目标一致且针对性强,有利于提高研讨的质量,更有利于教学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3.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证明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观点和行为是非常困难的。虽然上海课程改革这么多年,但是在我们实际考量教师的常态课时,发现大部分教师依旧是新鞋走老路。如果没有外力的引导或者强制,那么,传统的常态课是改变不了的,低劣的教学品质依然主导常态课。从全国范围看,课改成功有影响力的农村学校的做法基本都是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着手的,由于农村学校师资整体水平较低,师资队伍建设处于初级阶段,想通过教无定法、百花齐放的梦想来改革现行的课堂是行不通的,因为,目前农村较多教师基本教学技能、专业能力还没过关,学校想大胆彻底放手让教师胡乱的改革,其结果必定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农村学校为了真正提高常态课的效率,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必须组织骨干构建或推广适合本校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广大教师先认真模仿,彻底改变原有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和行为习惯,模仿目的只是让教师学到教学的基本章法,步入正确的教学之道。模仿只是课改的初级阶段,待模仿成功之后,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根据自己对教育新理解、对教育教学规律认识更深刻、对学生个性差异的了解更全面,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4.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常态课中,学生被动,学习效率低下。造成这一情况,除了与教师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有关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师生关系。有这么一句话:“信其师,才能信其道。”此所谓“爱屋及乌”。这说明:学生只有爱他们教师,相信教师,情感融洽,才能在课堂上乐于学习。我们经常发现在师生关系紧张的课堂上,学生的心情是烦躁不安的,精神是恍惚的,注意力是不会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去的,学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当教师看到学生懒散、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对立状态时,他们在痛苦、煎熬中形式主义地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因而无法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它有利于提高常态课中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教师课堂上良好的心情;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进而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综上所述,要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关键是提升课堂的教学品质。关注常态课,提升教学品质,关键在教师。通过读书学习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这是提升教学品质的宏观层面的基础工作;通过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来帮助教师调整、改进和完善教学行为,这是提升教学品质的微观层面的重要抓手;通过模仿现代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帮助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行为,这是提升教学品质的操作层面的关键工作;通过改善师生关系来帮助教师树立民主、平等、公正的教育思想,这是提升教学品质的文化层面的核心工作。

(作者系崇明县正大中学校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