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对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提升的效果研究

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对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提升的效果研究

时间:2022-03-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析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对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提升的作用。社区居民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对家庭医生工作室满意度均显著提高,详见表1到表3。
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对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提升的效果研究_国家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在长宁的探索

周祥俊1赵 琦2

(1.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摘要:本文记录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对本社区某家庭医生工作室负责的居民进行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干预,选取工作室管理的居民1300例作为调查和研究的对象,与未进行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干预前居民情况及本社区其他工作室管理的居民进行对照,通过回顾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不同工作室工作业绩的考核,并同全市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室进行对比,对居民与工作室的签约人数、有效签约人数、预约门诊率、履约率进行基线调查和统计分析。分析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对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提升的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科普站 家庭医生工作室 品牌 移动互联网平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工作室主要承担居民在医疗和预防两个方面的需求,但在传统签约服务模式下居民对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的认知度不够,对于服务内容的认识停留于传统的诊室内诊疗行为和公共卫生服务,导致签约人数、有效签约人数、预约门诊率、履约率不高,提高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认知度迫在眉睫。既往研究表明,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但在既往的家庭工作室模式下,健康教育存在严重不足,这些陈旧的健康教育模式对于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认知度不能带来任何助益。因此,为提高传统工作室品牌认知度,深化家庭医生工作室内涵,本次研究拟通过创新家庭医生工作室工作方式,采用综合形式的健康教育科普站对本工作室管理的居民进行为期一年的干预,探索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是否对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提升有所助益,为下一步工作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一、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本社区某家庭医生工作室负责的居民中抽取3000名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回顾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不同工作室工作业绩的考核,并同全市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室进行对比,对居民与工作室的签约人数、有效签约人数、预约门诊率、履约率进行基线调查。

同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研究对象在健康教育科普工作站全面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具体统计方法如下:

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知识答对人次/总调查人次×100%。

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行为形成人次/总调查人次×100%。

(三)统计学处理

利用Epi Data3.1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二、结果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中男性1479名,女性1530名;年龄15—90岁,平均年龄为51.58±15.73岁;57.2%(1716/3000)的调查对象为高中及以上学历;58.0%(1740/3000)的调查对象为退休人员。

(二)健康教育科普工作站工作概况

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科普工作站共完成百人健康大讲堂13次,参与人群覆盖新泾镇32个居委会共1300余人次,健教内容包括慢性病管理、常见病预防、家庭急救、节气养生、健康生活方式倡导、食品安全六大方面;同时发放健康厨房秤、击打锤、艾灸理疗盒等小礼物,指导居民实现健康自我管理。研究期间推送健康音频(每周一则)共20集,点击率近7000次;2015年10月至今推送网络视频(每周一则)共9集,网络点击率近1000次;并同时制作成光碟发放给社区居民自我学习。此外,科普工作站的工作还包括在医院社区活动室内播放健教视频、每月发放《社区晨报》专栏、制作并发放《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手册》、组织居民线下活动如“周医生健康加油站知识竞赛”等。

(三)居民健康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所选研究对象3000名均为参与线下百人健康大讲堂至少3次以上,或者完整观看健康教育音频或者视频5则以上的社区居民。社区居民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对家庭医生工作室满意度均显著提高,详见表1到表3。

表1 比较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

注:与干预前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2 比较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社区居民的健康行为形成率

注:与干预前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3 比较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满意度

注:与干预前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建立朋友式医患关系,提高医患信任度,满意度;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提升显著,从培训前的56%提升到89%;居民健康健康行为形成率提升显著,从培训前的53.6%提升到97%;居民对家庭医生工作室的满意度提升到98.5%,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医患之间信任度加强。形成了预防与治疗并重的服务模式,形成了家庭医生工作室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四)健康教育科普工作站对工作室服务质量提升情况

表4 比较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本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主要业务指标

注:与干预前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5 比较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同区域内其他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主要业务指标

如表4所示,进行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干预前(截至2014年12月)本工作室管理的居民签约人数2198、有效签约人数680、有效签约率30.94%、预约门诊率29.71%、履约率68.35%;进行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干预后(截至2015年12月)本工作室管理的居民签约人数达到3772,提升71.61%;有效签约人数3092,提升354.70%;有效签约率81.97%,提升164.93%;预约门诊率68.35%,提升130.06%;履约率94.51%,提升38.27%。

如表5所示,区内其他家庭医生工作室的传统运作模式,未进行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干预,在签约人数、有效签约人数、有效签约率、预约门诊率,履约率等主要业务指标上均存在较大差距。

三、讨论

健康教育科普站立足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原则,由于社区居民和家庭医生共同制定健康科普计划表。利用传统课堂式授课,结合互联网模式短小音频+视频传播,以及报刊等传播媒介,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健康科普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力争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做好疾病早知道、早预防、早治疗的三级预防工作。同时家庭医生通过健康教育,把角色从治病转化为治病与防病兼顾,成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健康生活方式倡导者,错误知识纠偏者的多重身份。以此赢得居民的认可和信任,建立属于家庭医生的品牌,开展家庭医生工作室建立。最终和社区居民共同实现健康守门人,医保把关者的使命。项目品牌获得区服务品牌创意银牌奖。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健康教育,同时创立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周医生健康加油站”。以“四个一”的模式开展居民健康科普工作,分别是每日一则健康相关咨询在家庭医生和签约居民共建的微信群里进行推送。每周一推送一则健康广播音频、每周五推送一则健康网络视频。每月一次百人健康大讲堂,覆盖整个新泾镇32个居委会的健康自管小组。每月一篇健康专栏在《社区晨报》刊出送到新泾镇每家每户。所有的健教内容在居民调查中产生,涉及慢性病管理,常见病预防,家庭急救,节气养生,健康生活方式倡导,食品安全六大方面。

在家庭医生工作室工作中率先加入两个方面的工作:①发展互联网模式下的健康教育。②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健康科普内容。让居民参与到健康科普的工作中来,增加互动性,提高参与度,建立良性互动,让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结合社区家庭医生工作室特点,以家庭医生为主体,制定社区居民对健康科普知识需求的列表,在此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制作相关科普的内容文案,利用面对面的课堂、网络、报刊、影像资料等方式推出健康科普内容。并进行知性行的调查,了解科普效果。

使得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率显著提升;医患之间信任度加强;患者依从性提高;居民满意率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提升、有效率提升;健康教育有效率提升;形成预防与治疗并重的服务模式;形成家庭医生工作室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通过这一系列服务项目数据的提高,达到实现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提高的效果。通过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的开展,结合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利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达到正面强化医患关系的长期效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从居民健康问题的关注点出发制作健康科普内容,较以往更为细致和周到,形成新的健康教育关注点;拓展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在居民中的地位。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科普站相关工作可以给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带来很大提升效果,促进家庭医生工作室品牌的树立,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完善。同时为有品牌建立需求的医生工作室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并且能有效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改善其健康行为,为社区居民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庄睿,蔡珊珊,喻松霞等.健康教育对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6):1046—10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