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如何自学英语会话

我如何自学英语会话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学会话也是历时三个月。我对这样的说法不是很赞同,因为我的英语会话就是自学而成。我不否认上培训学校有一定的功效,但自我学习英语会话可以在任何无人的场所进行,且不花一文钱,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现在我来举例说说我是如何学习会话的。很多人问我学英语是不是要丢掉中文的思维,改用英语思维思考?我在这里郑重建议大家,我们的母语是中文,是一辈子都丢不掉的,学英语时要先了解它的中文是什么意思,不能以英语来思考。

三个月后,我进入了学习的第二个过程:学习会话。我学会话也是历时三个月。从不会开口到可以用简单的英语与外国人沟通,就是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的。

我常听到有人说,要学好英语会话,就要先去找一个培训班报名。我对这样的说法不是很赞同,因为我的英语会话就是自学而成。很多人认为,英语补习班会有外国老师,这样老师就能一对一地专注在一个学生身上,教会这个学生英语。我觉得这种想法像是想花钱去学英语,而不一定能真正把英语学好。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第一,补习费价格不菲,学习英语的成本变高了,那么你的生活压力也会变大。第二,你不知道这个外籍老师到底是来自美国哪个区域的。美式英语因地区的不同,口音也会不一样。一般来说,美国口音是相通的。

我们看外国电影时,有时候会听到美国人的南腔北调。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人在讲话时,有他们自己的一种Texan drawl [ drɔl ](得克萨斯州发音法),他们会用一种特殊腔调说:

"You know that guy over there? Well, actually he's from Texas! "

(你认识那边的那个男人吗?嗯,他其实是得克萨斯州人!)

还好绝大部分的美国广播人员讲的都是标准美式英语,所以他们的音频都是我们可以用来模仿发音的好素材。

去培训班,遇到的老师不一定是美国人,极有可能是来自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人。他跟你打招呼,可能说下面这一句话:

"How's it going, mate?"

(老兄,一切都好吗?)

澳洲人讲出来的m-a-t-e(念起来像[ maɪt ]),是“朋友”的意思。虽然同样都是用mate(美式音标为[ met ])这个单词,但如果美国人听到,他们会偷笑,因为这个单词在美式英语中是“交配”或“伴侣”的意思。其实就算是同一个单词,澳大利亚人和美国人的发音及用法也不一样。我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澳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口音的差异,如:

"I feel like swimming today."

(我今天想要游泳。)

这句话如果是用澳式英语来讲,在today这个单词上会与美式英语的发音有明显的差异,澳式英语的today [ tə`daɪ ](发音类似to die)与美式英语的today [ tə`de ]听起来就不同。以此类推,大家应该可以知道澳式英语的Monday、Wednesday、Friday、Sunday等词会怎么发音了。另外,英式英语的发音与美式英语的差异就更大了。如:

"Fetch me some water. I feel thirsty."

(你去拿一些水给我。我觉得口渴。)

在美式英语thirsty [ `θɝstɪ ]是卷舌的,同理可证,美国人会把water念成[ `wɔtɚ ],字尾音[ ɚ ]一定发卷舌音,而英国人则会念成[ `wɔ:tə ],字尾音[ ɚ ]则多发[ ə ]的音,不卷舌。

我并非对哪一国所说的英语有歧视,其实不管是美式、英式或者澳式英语都是很好的学习对象,不过目前的趋势是以美式英语为主流,如果你想讲出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那么就照我说的方法去学英语吧!希望大家记住:重复,重复,再重复。学英语就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也就是以我一再强调的overlearning(过度学习)的态度学习!

倘若你坚持要去培训班学英语会话,首先你不知道上课的老师讲的是不是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其次在培训班里,一个班至少有十人以上,每次上课轮到你发言的时间,加起来恐怕总共不到五分钟。现在先来想象一个场景,一开始上课时老师说:

"Let's do the roll call now."

(我们现在来点名。)

老师接着可能会这样讲:

"Well, the one sitting in the corner ... Yes, it's you. What's your name?"

(好坐在角落的那位同学……对,就是你。你叫什么名字?)

这时你很高兴终于可以有机会用英语讲话了:

"My name is Johnny."

(我叫强尼。)

本来你还想继续讲下去,但这时老师说话了:

"Alright, sit down. Next!"

(好,请坐。下一位!)

相当于属于你自己说英语的时间只有说“My name is Johnny”时的这短短几秒,接下来就是跟着大家一起念课文,然后就下课了。真正轮到你讲英语,或是要跟老师互动的时间绝对是少之又少。我不否认上培训学校有一定的功效,但自我学习英语会话可以在任何无人的场所进行,且不花一文钱,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第一,I learned to talk to myself.(我学着自己跟自己讲英语。)

第二,I did role-playing games.(我做角色扮演。)

这么一来,我自己讲英语的时间就多了。所以,我这样自学英语会话当然学得比别人多,一天只学一篇会话,运用滚动式的学习方法,一天能说上千遍也不为过。当我把一篇会话看懂也听懂了,我就会一直不断地慢速地去念,不是背,而是一直不停地念。等到我可以完全掌握会话的内容之后,我就开始一遍一遍地凭印象把会话内容以一人分饰两角的方式表演出来。一天学一篇会话,一个星期后就学了七篇,并且还不容易忘记。每一则会话都是利用一天中的零星时间讲了三四百遍,我没有背单词,都是用念的,就是用自己发出的声音来帮助自己记单词。渐渐地我就会把这些会话交织在一起(interwoven)。三个月后,我自己便可以用英语与别人对话了。

现在我来举例说说我是如何学习会话的。我当时在台北市重庆南路百成书局买了一本《中美六周会话》,里面都是一些很简单的会话,学完只需六周而已。我还记得第一课的对话如下:

我研读会话的步骤如下:

首先,我先查字典,确定每一个单词的发音都要标准。例如,第一个词how [ ha U ](念起来是嘴巴全张的“哈”再加上“伍”),但是我们很多人会错念成hao(号伍,嘴巴没有全张);are有个卷舌的[ r ]和you的[ j ]的音也没有发出来。没有查音标的话,这句话的每个单词最后都会念错,念成“好阿友”。

接着,我会慢速地念会话里的英文句子,我边念边想着中文意思。很多人问我学英语是不是要丢掉中文的思维,改用英语思维思考?我在这里郑重建议大家,我们的母语是中文,是一辈子都丢不掉的,学英语时要先了解它的中文是什么意思,不能以英语来思考。刚开始英语不好,所以讲英语的速度要放慢,翻译成中文时速度也是比较慢的。本着“少就是多,慢就是快”的原则,当你念了几百遍后,中文理解和英语念出来的速度是同步的,尽管中文的思维会慢慢淡化,但不代表你忘了中文,因为中文是永远忘不掉的。到了晚上,可以把书本丢掉继续念这则会话,但因为你忘记了部分原文,所以可能会做一些修改,结合之前练习过的会话,变成了一则完全属于你自创的会话,举例:

A: How are you, Peter?

(你好吗,彼得?)

B: I'm fine. Thank you. How about you?

(我很好。谢谢。那你呢?)

A: I'm fine, too.

(我也不错。)

B: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明天你要做什么呢?)

A: I have no idea.

(我不知道。)

B: Let's go fishing. How about that?

(我们去钓鱼吧。好不好?)

A: Sounds very good. Bye.

(听起来真不错。拜拜。)

B: So long.

(拜拜。)

这是你自己创作的一篇会话,这才是你自己的东西。你延伸了一些内容,之后可以再延伸一些内容:

A: Hello, Peter. How are you?

(哈啰,彼得。你好吗?)

B: I'm fine. How about you?

(我很好。那你呢?)

A: I'm fine, too.

(我也很好。)

B: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明天你要做什么呢?)

A: I don't know.

(我不知道。)

Maybe I'll stay home.

(我可能会待在家里。)

B: Fishing is a lot of fun.

(钓鱼很有趣。)

Let's go fishing together.

(我们一起去钓鱼吧。)

How about that?

(你觉得如何呢?)

A: Sounds very good. It's a deal.

(听起来很棒。一言为定。)

B: OK, see you tomorrow. Bye.

(好,明天见。拜拜。)

A: So long.

(拜拜。)

就像这样慢慢讲,不断延伸会话,最终会话将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过去在各则会话中学到的知识,未来会慢慢地拓展,变成下列较长的对话:

A: Hello, Peter, come over here. I want to tell you something. I feel very happy, you know, because I've finished all the work. I'm free now. I feel like swimming. I feel like hiking.

(哈啰,彼得,来这儿一下。我想告诉你一件事。你知道吗,我觉得非常开心,因为我已经把所有工作都做完了。我现在有空了。我想去游泳,我想去徒步。)

B: Um, sounds very good. But what do you mean by free?

(嗯,听起来很好。但你说的free是什么意思啊?)

A: Well, this means that I have time off.

(这个嘛,这意思是我有些空闲时间。)

B: Oh, I see, so you want to go swimming or hiking? But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I don't think I can join you. I'll have an examination to prepare for. This exam is very important, so I have to prepare for it. I can't go swimming or hiking with you.

(哦,我了解了,所以你想去游泳或徒步?但就目前我的考虑,我认为我可能不能和你一起去了。我必须准备考试。这个考试相当重要,所以我需要准备一下。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游泳或徒步了。)

这样一来,你可以自言自语讲好多会话,而且还可以把你在其他会话里学过的东西也结合在一起。渐渐地,这些英语单词、短语、词组,甚至句子就变成你的“士兵”了,它们会乖乖“听你的话”,每一次你讲英语时自然就会运用它们,因为这些都是你最熟悉的单词、短语、词组及句子,你不断地操练它们,就会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将它们运用自如。难怪外国人以have a good command of English来形容“精通英语”!你有没有想过command是“指挥”的意思?为什么在英语里,会用command这个单词来指掌握语言的能力呢?

三个月后,我发现我可以自我对话了。那时常常有人看到我在学校的橄榄球场上一个人走来走去,不断地自言自语。那是我正在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对着空气说话:

"Hello, Peter, there you are. How's it going?"

(嗨,彼得,原来你在这儿啊。还好吗?)

然后我就走到另一边,转过来对着空气说:

"Not bad, Johnny. How are you?"

(还不错,强尼。你好吗?)

再接着转回来说:

"I'm fine. Hey, I'll be free tomorrow. I feel like swimming.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me?"

(我很好。对了,我明天有空。想去游泳。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很多同学注意到了我,还以为我是神经病。等他们走近时,才发现我在一直自我对话说英语。当时很多人鼓励我说:“癞狗,你真棒!”但也有人说:“没用的,除非你上培训班或到海外留学,不然没办法学到地道的英语。”无论是对我进行鼓励还是打击,我都对同学们给我的“指教”表示感谢,然后再埋头继续进行自我对话练习。

这时,我发现我说英语越来越顺畅了,我想证明我真的可以和外国人交流。所以在一个星期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和曹同学在军校附近的浸信教会找到了与外国人说话的机会,那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和外国人说话。我慢慢讲,不求快,因为我讲快的话,说话会含混不清。记得第一次与外国人讲话时我在发抖,但我还是沉住气,慢慢讲:

"Hello, I'm Peter, Peter Lai. Can I come in?"

(哈啰,我是彼得,彼得·赖。我可以进去吗?)

对方没有拒绝,并对我说:

"No problem. We're having a Bible class. Your name, again?"

(没问题。我们在上查经班。你可以再说一次你的名字吗?)

外国人竟又问了一次我的名字,可见他是欢迎我的,这下子我的胆量上来了,于是回答道:

"Peter Lai. Just call me Peter."

(我是彼得·赖。叫我彼得就好了。)

对方也高兴地说道:

"Glad to meet you, Peter. Come on in! Take a seat."

(很高兴认识你,彼得。进来吧!请坐。)

外国人请我进来找位子坐下,我就这样慢慢地融入了那个Bible class(查经班)。

军校学生星期一到星期六是不准出校门的,所以每到星期日一放假,我就特意去找可以和外国人讲英语的地方,为的是找机会练习我每天自学的这些英语。除了去教会之外,我也会去火车站,因为那里有不少美国士兵。有个美国士兵说:

"We are on R & R here in Taiwan."

(我们是来台湾休假的。)

“on R & R”就是on rest and recuperation [ rɪˌkupə`reʃən ],于是“on R & R”这个军事用语我就学会了。我也常听到美国士兵说:

"That's no big deal."

(那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我也学会了一些俚语。还有“Come on, you are putting me on!”(少来这一套,你这是在欺骗我!)put sb on是美式英语中的非正式用法,意思是“欺骗或愚弄某人”,我只要跟美国士兵学到英语知识,就都会把它们记下来。

我把自己关在学校自学英语三个月,不过当我出去找地方练习讲英语时,我发现自己竟然能与外国人自由交流,而且还能让老外听懂我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是一件让我兴奋不已的事情。我苦读英语这么久,终于能证明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既有用又有效了。

当时我想到一个方法,那就是找一个有很多讲英语的高手的场合,可以听到他们是怎么讲英语的。然后受到他们的刺激,可以rekindle my desire to keep on learning English(重新点燃我继续学英语的欲望)。但在1967年的台湾,讲英语的场合非常少。台湾地区第一个Toastmasters(头马国际演讲俱乐部)分会是在1958年成立的,那时分会不多,不像现在,光是在台湾地区就有九十个Toastmasters分会。加入Toastmasters这种自愿讲英语的国际组织以后,就可以有机会定期与其他人用英语交谈,而且大家都不会害羞,更不怕出糗,即使讲错也不会有人嘲笑你。我当时只有星期日才能出校门,我所能想到的就是查经班。往台大旁边的巷子里走,走到温州街附近,有一个长老教会的信友堂,他们每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都会在这里聚会。

信友堂的聚会是一个用英语交谈的查经班。每到星期日出了校门,我就会直奔信友堂,身上还穿着军服就去参加英语查经班。我可以说是在“斗大的字不识一个”的基础下开始学英语,已经算进步不小了。可是当我看到有几个台大的学生,年纪跟我差不多,英语讲得非常好,能跟外国人用很流利的英语沟通时,我既羡慕又佩服,立志一定要好好努力,非把英语学好不可。

星期日下午回到学校后,由于受到别人说英语说得非常好的刺激,我又充满了斗志。坦白说,军校并不是一个理想读书的地方,因为有很多的军事课程,而且还要出操,所以能够自己掌控的时间我全部都用来读英语了。这就是为什么我要一直强调学英语的三个基本态度:

善用零星时间;少就是多,慢就是快;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我坚持着这三个基本态度,展开我学习英语的下个旅程:大量的“阅”与“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