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作业评价的有效策略

语文作业评价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新课程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使所有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作业评价中应该更加注意学生做作业的思考过程,分析过程和解决过程,使作业评价更加公平、公正。所以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为了适应新课标提出的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语文作业评价应当从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提升作业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评价标准的人性化

语文新课程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使所有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作业评价时,要抛弃以往那种绝对化的评价标准,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适当地做出一些调整,多和学生之前的成绩相对比做出评价,让学生在作业评价中有成功的体验,提升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

1.分层评价

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存在诸如评价内容的“一刀切”,过多关注作业所得分数,不顾缺乏学生的个性特长,过多采用批评纠错的作业评价方式,打压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与信心等。总体来说忽略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倡导分层评价的方式。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心理不同、学识不同、语文基础和答题技巧等都会存在差异,因此,在语文作业质量方面就会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基于此,就需要我们在作业设计方面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比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五首古诗讲完后,教师分层分组设计了一下作业:C组,从《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景象?B组,把了解的关于春的诗句写4—6个;A组,比较杜甫《春夜喜雨》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两首诗在描绘春景上各有什么特色。可见三组题难度系数呈阶梯状,从易到难,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那么,我们在评定学生的作业也要有相应的标准,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采取高标准,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他们多采取鼓励、激励性、发展性评价,发现其闪光点和优点,增强对语文作业的自信心。

2.整体评价

所谓作业中的整体评价,即是在学生作业过程中,不只是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尤其是作业中呈现出来的价值观。只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不至于因为老师的偏见而扼杀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例如,教师发现一位作文写得乱但字写得很漂亮的学生,对他采用的就是少批评多鼓励的方式,写了这样的评语:“你这一手漂亮的字看着真让人赏心悦目,老师很喜欢。老师认为你如果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这篇作文重新修改一遍,老师相信内容也会和你的字一样让人赏心悦目的。”这样,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得到了有效保护,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3.发展性评价

不同时期的学生,其知识积累、语文经验、语文视野、语文能力以及情意发展都是不同的,都呈现出差异性和阶段性发展,并且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态势。对不同时期、不同层面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需要我们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标准。比如,我们评价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或古诗词的理解,在教师讲过之前和讲过之后、在高一和高三阶段的标准都应该是不同的和变化的,甚至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的评价方式也应当不同,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内容多样化

新课标一直倡导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学生的整体发展,语文作业要达到的目标也应该与新课标的目标相吻合,学习不再是传统的“巩固知识,获得技巧”,也不是仅仅为了应付考试,除了“知识与能力”外,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作业评价时也要遵循这三个维度。

1.评价学生在作业中所达到的学习水平

学习水平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所划分的水平等级。一般而言,7—8岁与11—12岁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差异很大,部分11—12岁女生已进入生长发育高峰期,9—10岁的男生则处于两者的衔接期,13—15岁的男女生都进入生长发育高峰期。大部分16—18岁的男、女生的生长发育接近或基本完成,其身心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由此,我们的语文作业评价也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制定出相应的学习水平评价标准。对于小学生作业的评价要侧重于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于初中生要侧重方法的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高中学生,则应当侧重高层次思维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关注作业的正确率。

2.评价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和方法

做作业是个动态的过程,是学生动用脑力和身体的各个器官组合而完成,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过程,知识掌握情况和价值观,等等。所以说我们在评价作业时要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放在一起,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语言的组织过程。语文教师在作业评价中应该更加注意学生做作业的思考过程,分析过程和解决过程,使作业评价更加公平、公正。

3.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形成和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作业所呈现的结果,都是个体学生独自思考的产物,体现着这个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特点和思维方式,也能表现出学生的独特个性,价值观和特长,等等。所以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高中新课标强调:“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学习不同的知识内容也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对待教学评价也是一样。课程评价有多种方式,但要找到最适合本阶段学习内容的方式来进行评价。”作业评价不同于其他评价,它寄托了学生的期待,所以教师应该更用心地对待作业评价,多写一些有针对性的评语,为他们创设一种个性化的评价机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1.综合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为体现公平,对于学生语文试卷类的作业,我们可以采取终结性评价,不管答对答错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对于平时的考查性作业,诸如课堂小练笔、随堂训练、周记等,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作业的情况进行多次修改,然后给出形成性评价。但对于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作业,作业本身就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就需要用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对学生作业的评价。

2.要重视评语的作用

中考、高考无形的压力下,很多语文教师都把教学的重点放到课堂教学上,放在大型的模拟考试或者期中期末及选拔性考试上,对课内外的作业评价都是简单的打个对号或者错号,或者给一个优良中差、ABCD的等级,很少写评语或根本就不会写评语,忽视了评语的激励、引导和交流的功能。这种作业评价,最终导致学生仅仅关注分数和等级,产生作业写好写坏都差不多,反正老师也不重视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做语文作业的兴趣,因此,语文作业质量日益底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评语可以包括很多种,比如,激励性评语、商榷性评语和期待性评语等。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灵活运用它们。针对学生的作业写一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评语,让学生感觉到被老师关注,面对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会更加认真地对待和改正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起到激励的作用。

3.采用面评的方式

根据调查显示,语文教师在写作业评语时一般在办公室进行,导致在写评语的时候不能与学生交流。事实上,经过实践证明,教师把对学生作业评价的地点由办公室搬进教室,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评,是有很多好处的。教师当面批改作业,学生能及时了解作业中的错误,并能得到教师的纠正与分析,使作业达到的效果更明显。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语文课程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作业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也需要有评价主体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1.重视学生的自评

调查发现,学生认为作业评价主要由教师完成占有95%比重,学生也片面地认为检查作业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这是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评价中“一人独唱”造成的后果,学生完全意识不到自身在作业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真正的教育,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在新课程的作业评价体系中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作业评价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从内心里重视作业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评价能力。学生对自己作业的反思是自我作业评价的重点,反思包括反思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然后对以后的学习制订严密的计划。

2.重视同伴间、小组间、师生间的互评

“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应该多合作、多交流,作业评价也是一样,不但需要学生的自评,更是要在生生间、小组间和师生间互评,既可以评价作业也可以交流评价标准。比如,文言文翻译、古诗词鉴赏、续写或改写作文之类的作业,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而言,肯定会有差异性,这就需要发挥其创造性,对于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假若老师在学生之间实行合作和探究性的评价,不仅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也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别人的发言深化了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使整个过程更富有创造性。

3.重视家长、社区的评价

在语文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作业、社会实践性作业,而这些作业大部分是在生活中完成的,所以教师可能担负不了这么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家长和社区的配合,参与到评价中来,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